当前离线
- 注册时间
- 2012-11-2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帖子
- 积分
- 9999
- 主题
|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0-17 01:13 + ^6 W; ?* L1 }, ? E1 n$ h
我连擒纵的实物都无缘见到,怎么理解你这句话?怎么相信你说的话?有没有实际操作的图片可以对比证明?4 {9 H, b* m0 C7 _/ O7 F. X
...
3 ^) N9 m& \; C9 @# n
4 s1 i7 t. W% R( z+ u2 z9 j! k# r) h+ m: a( p( y" ?' N3 l
这个是2500系列的双层擒纵轮设计结构图, 你对擒纵系统的研究应该也有一定水平了, 这个图之前应该见过.
, ?8 \* s2 j* a! W d2 v
; ?0 E5 o& q# p5 y7 M你看齿轮A和上层擒纵轮C之间, 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动的? 他们之间将产生严重的挤压和滑动摩擦, 能不磨损快嘛, 纵轴轮C和D与擒纵叉瓦之间减少的摩擦可以忽略了, 2500的这个愚蠢设计让厂家和用户都付出了代价.
+ v3 q4 n5 d1 q* m
/ n/ F! _, w% B' ^. p+ q9 i曾经有显微照片显示, 2500系列双层擒纵系统的A和C之间大约2年就会消耗完所有的润滑油, 之后开始干摩擦, 300倍放大C擒纵轮与A齿轮接触面, 全是密布的小坑. n6 |2 H7 N) |; c* S$ k7 b) K
Z8 Y8 B2 b, f8 _5 r( q
8500对擒纵部分的修改看似简单, 但实质解决了原理性能问题:0 _1 t3 I: W/ ?
& a i8 N% z% g/ X' X- Y- O7 G! c* z/ D6 t) Q& d8 h; x# ~
传动轮通过专门的齿轮驱动擒纵轮, 擒纵系统与传统系统在逻辑上彻底分开, 不会再互相干扰, 同轴擒纵能量传递效率高, 摩擦阻力小, 叉瓦与擒纵轮齿冲击式点接触等优势才得以全面发挥./ ~% f+ _! _1 [# a' ^3 ^ r+ \, e8 Q
; t. A) v$ B7 D" j7 C8500平均精度好于3135的一个关键因素, 还是一因为同轴擒纵的原理性优势.
% z1 w% D' G8 U D! r/ z# E&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