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3-1-3 10:11 编辑 1 f$ ?( y& }6 f% m; n$ q( R$ j
( C6 P, _7 o& y1 f& F& X话说基础机心
1 E j/ V& d8 D" Y1.概念篇:自产?自有?还是。。。?
+ k' ~6 y1 S5 r1 Z& \从1980年代中期机械表复苏后的20年,很像一个过渡阶段,使用统机经济实惠风险小,到现在应该是一个分流的时期了,也就是说,那些过去用统机或统机基础而又不愿意说自己用统机的厂家,有实力的都应该、已经搞出自己的机芯产品了(因为ETA的限供),而过去就不讳言用统机的小牌,可能还是要继续保持现状。 现在看“自产”这个概念,我感到反比以前更加模糊,一个机芯里到底要多大比例的零件由自己生产才算“自产”?委托别的技术公司开发但自己享有100%专有权的算不算“自产”? 其实最经典的还是恒宝老总说过的那句:“自产”?算了,别玩文字游戏了,真正自产的只有SWATCH集团。 自产重要吗?有人说,玩家在意。 玩家真的在意吗?现在冒出那么多自产,都红吗?也有很多统机改自产的品牌,它们的自产真比以前的统机红吗? 反驳这种观点最好的例子是IWC的琼斯和小啄木鸟。而且2892零件全换了怎么可能还是2892?矛盾了点吧
7 V9 N( S9 G, U9 B ?% P0 [还有,不少公司是自己设计结构,但委托生产。: |; ^) d0 u1 W8 c; a- ~
所以,“自产”这个词现在越来越看不懂,不如改成“自有”。
* K$ P- R" L( K+ }" {& T4 F
1 ]- w0 _$ I1 g! {0 |( m2 f* T小啄木鸟暂且不论,琼斯的结构难道不是自己设计吗?话说回来,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made in”和“made by”的概念,是越来越模糊了。 好比一条牛仔裤,意大利人设计,日本的面料,辅料来自东南亚,但在中国工厂里加工出来,应该算是made in 哪里?在行业分工日趋精细的背景下,钟表厂商以“自产机芯”为旗,本来就是背离大势的一种商业噱头。Philippe Dufour承认,他曾经为AP、JLC和Gerald Genta制作机芯,然后贴上这些大牌的标志出售,那时他根本买不起自己做出来的手表,而他并没有公布到底那款AP机芯由他来制作,可能是为了保护AP的商业机密。我们可以想想,我们眼中所谓AP、JLC的“自产机芯”,又有多少是出自Philippe Dufour这样的独立制表人之手?而PP、Lange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样的机芯是否也能叫做自产机芯?钟表厂商之所以鼓吹“自产”,一方面是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迫于海耶克的断供压力。自产机芯不见得就代表高品质,外购机芯也不见得就不好。精工、海鸥倒是百分之百自产的,但相比之下俺还是宁可搞个2892。现在自家机都是作为炫耀实力的,真正赚钱的绝对是用ETA的款式。经过了08年经济危机,劳力士才想明白这个道理,赶忙把帝舵重新包装,继续用ETA机芯抢中低市场。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眼睛擦亮,不被噱头迷惑,不为噱头买单,仅此而已。
. ]2 n5 V0 B9 ]# ~- C3 ?
传统自家机绝大部分是沉没于石英潮中的,是正常的历史淘汰。即使现在的ETA,也是靠SWATCH一个走设计路线的石英表品牌挽救,ETA自己也在大量生产石英机芯。, @( u0 v% m% z+ _% P
机械表重走奢侈路线而复兴,却不可能再恢复当年百花齐放的繁荣,而且消费品味如今已偏向功能化、设计化,花大成本去研制太多的独立基础机芯已经不现实。
- p0 b0 {& F+ V$ D
. Y# X' ~" U! G如徐版的观点,古董机局限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它可能很有玩头和收藏或投资价值,在今天却未必实用。* ]4 A& i$ i) a( w
ETA虽说泛滥,可也是集合了十几家名机芯厂之设计精华,除了成本优势和改造的多用途,还有一个极大好处是维修保养的便利。如果S集团能进一步提高其素质(如取消毛坯级,全改为用高级材料和规范打磨,只留一个非天文台级和一个天文台级),就更理想了。! a1 ]6 t3 @+ ]. y9 [( b$ L
/ c; |) w8 t" e
http://www.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04&page=2#pid205533 琼斯的基板与ETA6498几乎一模一样,基板决定了基本的结构。同样的例子还有NOMOS、朗海涅和艾美等的“自家芯”,它们的基板轮系都是采用ETA统机的设计格局,这说明ETA统机的成熟,但不能简单地把它们视为ETA产品,事实上,这些借鉴ETA基础结构的品牌厂家开始自己做基础零件了。杜佛给爱彼制作的机芯从来不是秘密,就是爱彼的自鸣表(现在应该已经停产)。积家是瑞士品牌中“自产度”最高的,几乎不用外人设计代工。反而杜佛那款被炒得很热的“简单款”,基础是来自积家的旧机芯。PP从计时款改良以后,自产化的比例算是高的了。朗格属于采用别人设计,但自己做表的。 1 r8 J& p" S, }7 g7 j
积家机芯和技术输出对顶级品牌影响很大,涉及百、爱、江、卡等,后来更是全力支援朗格,没有积家,就没有现在的朗格。错过品牌抬升最佳时机,大概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当时两个东家爱彼和德国M集团,没有很好地运转这个品牌,万国和朗格上升都比它快。7 p9 X9 [8 ?8 L7 e/ R; M+ k& ?
现在的积家,复杂款式不如其它顶级品牌受欢迎,运动款缺少历史噱头,斯文款不合潮流。所以我觉得,积家现在作为单纯的机芯厂更合适,其复杂功能产品可以分给江诗和朗格,基础产品分给卡、沛和万国。
* c: I7 [% w2 N4 y. a4 L! ]: ^( b; A9 Q( {2 {& ]( i
2.修改与工艺% C$ I" ^+ w* g+ G/ @$ {5 o' _% z
对于eta的修改,不是简单打磨就能上个档次,为什么有些德国小牌子的eta打磨后调校后也就卖几千块,利润并非差到如此悬殊。 eta的使用分为几种情况:1.纯毛坯,包括swatch自己的天梭在内,一众几千块档次的小牌使用;2.委托厂家修改,通常是selitta、sopord、dd、jaquet这四大家(占了eta产量的大部分),它们之中还有档次之分,根据客户不同需求来修改,如前两s可以提供打磨与非打磨版,dd和jaquet可以量身定制到高档复杂级别(老表迷pp自己给出的2万界限肯定是不够的),这个级别恰好弥补了那些不使用“为了走而走”机芯的品牌基础款到多功能款之间的空档;3.品牌自己修改,如前文或者论坛再早以前所说的几大家:万国、欧米茄、雅典、fm等;4.使用eta基板或轮轴,品牌自己设计架筑上层结构,这是近一两年开始广泛流行的做法,业界也将其视为“自家”,代表厂家如万国工程师和琼斯、nomos、艾美计时、东德dd和朗海涅等等。 目前还有一种趋势:就是swatch买下那些代加工厂家的模组专利使用权,集中生产成品供应,可以进一步增加竞争力。最早有2894,现在还有2896,2897等。 基本上现代eta大家族的生产,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石英潮时代的思维,有利有弊,以未来发展的眼光看,稳中求进、保守一点未必是坏事,机械表实在经不起再来一次折腾了。采用高级零件对精度的保持是很有好处的,等级高的ETA,出厂误差范围也小;等级低的ETA,理论误差值本来就大,保持更不易(之所以用“理论”一词,是因为等级低的ETA也有走得很准的,属于瞎猫撞死耗子)。但ETA并不保证卖出的机芯是精调过的,除非你买的是直接带COSC认证的天文台级。一般都需要品牌自己调校后再组装的,在过去,调校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位。 万国的那种修改再造,可以进一步加强机芯的精密度。卡地亚有5方位调校,用的ETA机芯也全部都是高级摆轮。但卡地亚没有申请天文台证书,因为天文台是劳力士、SWATCH、百年灵、豪雅等的天下,历峰旗下的品牌较少去申请COSC,比如朗格积家万国,都有自己很严格的出厂测试。沛纳海出于宣传需要(1997年当时制定的质量标准是针对劳力士的,后来的长动力自家机芯就很少天文台了)、江诗丹顿的皇家天文台型号出于配合历史背景的需要才申请了天文台。豪爵的双日内瓦印记之中的天文台,却不是COSC的。
. y* G+ z5 I5 L0 l* g5 R关于新自产机,成熟和耐用度的问题是存在的,主要是市场变化太快,每年两展都逼着大家推陈出新,很多东西需要四、五年后才可以生产出来的,也被逼着先公布。8 H; I- S! y9 q( M3 e# g! E
目前大部分的新机芯跳脱不出传统的路子,只要传统路子不改,从不成熟到成熟是可以实现完善的。比如万国的自产机基板会参考ETA的;卡地亚的自动机会参考积家的;积家的自动计时参考FP的。当年的朗格也是从这种路子走过来的。S集团的自产机也并非一帆风顺,同轴擒纵是典型的反面例子。甚至劳力士的3186,PP的自家自动计时,AP的3120,都出过问题。! n4 L" l2 X5 z
ETA不是不能用,不让大家用ETA的恰恰是S集团,无论其动机是什么,结果是对其它奢侈品集团没有什么影响,不是说S集团旗下品牌的成本低就有价格优势,这年头,便宜不一定就讨好,它杀伤的只是那些小鱼虾,并不能撼动历峰。
. q" ] K5 B$ n8 M5 t7 _; g) h% x* ]/ N( u' j, P- j' q
现在的感觉是,几个顶级牌子甚至包括帕玛强尼、萧邦,基础手动和自动的打磨其实差不太多,半机器化,不好也不坏,除了比比哪个名声好,再就是比比机芯漂亮顺眼。
3 y6 |- j' [' K# i0 U真见手工功夫的是复杂功能机芯的一些零件修饰,而这些修饰一般能生产大复杂功能的品牌也都做得挺到位,包括尊达、芝柏之类。还有万宝龙/智慧女神的机芯。
+ d. E, }8 X7 [1 d2 L' n" s/ L0 H h
基础机芯手工修饰含量大的都在独立制表师品牌里,售价也高出一截。
" s, P2 p$ [6 M' I1 i3 j! ?" P) Y- v! Z' u* ]+ C- G2 X
3.再说说自动机心,审美与心态
/ O& F: Q# [2 n" }以劳力士3135和公认修改处理最好的iwc版2892来比,满分20,德国评论界给出的两者差距是2分。当然,在大众fans中心理分还有许多不同。当一个人处于低端需求阶段,即使西铁城的自动芯背透他也乐意看;当一个人处于追求“艺术”的阶段,3135也并不能入其法眼,机芯美的标准因眼界而异,因钱袋而异,因心情而异,甚至丝毫不被重视(就像前面有人提的卡地亚一样)。劳芯的好处是比统机高级,比高档芯耐用。反过来,统机比它便宜且多样化,高档芯比它精巧美观。 没有哪个机芯是完美的,包括劳力士的。lkapia曾经站在另一个高度评价过劳芯,当时看觉得不敢苟同,现在想想有一定道理。 这里面有个审美角度问题,为什么不少外国资深研究者对2892评价不错?其实在那个价位,薄式自动机芯除了2892无人能达到那个竞争优势,劳芯的设计思路是厚(按lkapia的意思是以牺牲薄度来换稳定,管它内部轴扭了照样能用,看上去死不了就是了),其实是与2824相近而不是2892。后来虽然也有芝柏3000问世,但其兼容度扩展度都不及2892的影响力,当SWATCH宣布采取措施终结eta的垄断局面,欢迎业界公平竞争后,带来更多的是恐慌,接着便有某厂要设计生产2892的替代产品,让它可以与2892兼容。事实上,那个档次里,没有2892根本玩不转了,这其实就是机械表制造业的现实,想得到些东西就得舍掉些东西,一只梅花能风光满足一辈子的生活时代过去了。
# o8 D. m) z9 e w ]附录: . \7 r' g3 L/ g7 v5 n% E& ]
1.表友对于使用ETA的品牌手表,诟病的主要是价格。用最低档次的机芯,卖中高档的价钱,这个是普遍接受不了的,毕竟如果不是一个大牌,那么机芯在一个表中所占的成本是最高的(某些牌子,附加值才是最高的成本)。: K+ \2 r- A" A- o9 K
2.ETA也是分等级、分修改加工调校的,一个品牌用心不用心、肯不肯花成本,也体现在这方面,回报自然也高。( B h8 H2 [- v% X
3.自家机甫面世也许会出现种种问题,很正常,能有好态度、敢担当、知改进就好,肯做自家机总比捡人家现成的好,要鼓励。
# F9 z9 Q/ `% Z! o4.自家机芯一定会贵过ETA机,这里面有开发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其中耗费的金钱之多远非普通人想象,很多小厂因此而进行不下去。拿ETA旧款的价格对比自家机新款的价格,本来就不公平。同样,没有一个新产品问世保证不出问题的,哪怕是PP爱彼萧邦、劳沛万欧,都有这种情况,这是难以避免的。消费者本身也对品牌自家机的冒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每年两展,品牌为了应付买家的需求,要把新技术提前公布。
% f: v) | d) x8 v如果想不出问题,那只有买ETA,而且是最基础的ETA,2892系列都不敢碰。 $ o0 ]" M* ]6 z( Q% y
- V! V- J; M) O" B
|
' T/ h1 `3 s7 O, q' T; d
批发来的ETA机芯,必须一个个拆开,校正齿轮,不合格的零件都要更换,直到达到天文台精度要求。我们后来有三个机芯不够零件更换了,还拖了两个月才换好的。9 `3 W; s: ]4 J& a" ~" b
万国厂对ETA的修改,资料显示是有的。
/ d# e; e0 |9 Y8 m还有备受争议的卡地亚用2892,它修改过没有不知道,但确实都是TOP级的,同样用2892,成本就比小品牌高一些。
; f6 p$ g% y4 m3 m" K6 b8 N+ P1 X8 c5 A$ U- A! a
欧米茄现在就是一个招牌了,想要什么东西,FP和ETA可以马上帮它做出来,它们基本上是一体的。
0 ?) E* v s9 `) U) B; T, u1 u宝玑欧米茄浪琴,是S集团三面红旗,一切资源都要为它们服务。
! Y% W& O. z: w4 u- K9 b8 F& X* u4 r3 y. C9 T
7 u4 T/ T2 O/ i3 b
# P0 h* [& i6 U+ n) P7 U3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