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Shek329先生腕表赏评录

  [复制链接]
79863207
181#
发表于 2012-10-27 23:13:09 | 只看该作者
12楼的那个图,是什么意思啊
182#
发表于 2012-10-29 08:3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3-1-3 10:10 编辑
8 G" i2 X3 X* s3 a* N0 t! O0 Y" j" ~0 j
走位
183#
发表于 2012-12-28 10:31:55 | 只看该作者
销杆理论上比滚珠易损耗,所以才会有绮年华滚珠的发明。但是实际使用中,两者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定期维护。
3 z5 t- w; w- E7 u对于精度微调,也有各种不同看法,理论上无卡度是占优势,但实际使用中,ETA的快慢针和个别版本的精密螺丝丝毫不输于劳力士和百达翡丽,ETA的精度校正确是最容易的。
" ?* a3 X, N+ e  u: E8 I0 R
! o6 [: C& e1 p& ^" W4 U* {% s我认为一个“优”的自动机芯要看的几点:版路的美观度和修饰;零件配置等级;上链效率;储能时间;精密度和调校方式;耐用度。
184#
发表于 2012-12-28 10:32:14 | 只看该作者
设计是不是见仁见智,消费者用钱投了票,别人都在变,劳力士不求变是不行的了。8 ~- ^; a; d8 k3 c2 U2 x" v( S8 w
款式要变,壳型要变,尺寸要变,面盘要变,机芯要变,功能要变,材料要变,当然价格更要变。这七八年,劳力士变化的元素比过去二十多年变的总和都多,谁说它保守它会跟谁急。而且,发现没有,劳力士并不刻意地复古,新MG和EXP II,都只是引入旧款指针,并没有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样重现古董款式。说明它是与以前的自己划开一定距离的,这是它急于求变、急于吸引新兴市场的一个特征。
1 }* q6 D8 v5 H9 b相对而言,帝舵就复刻了几个历史款式,因为这个牌子过弱,需要刺激老家伙们对它的知觉。7 k" I% l3 A9 P, ?9 l

3 z4 @8 ~! c; {+ J4 x- m- v  V以前据某人说,威尔斯道夫给劳力士定下的路线就是简单,复杂款不能过计时。不知道那是不是一个魔咒。8 J0 l' X( n# I% H
市场上新功能层出不穷时,劳力士的压力就更大。现在它终于也迈过那个界限了,不知道这步走得合不合大众口味(因为它从来不是复杂功能方面的引领者,靠的还是那块老牌子),福兮祸兮。
185#
发表于 2012-12-28 10:32:26 | 只看该作者
劳力士已不是一个靠忠实粉丝就能支撑得起来的品牌,它的境地与欧米茄其实是一样的,每年近百万的产量,不是网上玩表的表迷所能消化的,相反,玩表的表迷非常地挑剔,消费的品种极其有限,利润空间并不大。
* C$ W) |  e3 }$ U: N所以,以不变应万变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8 p/ y& r# ]0 @7 D7 k; g) P# J" W7 W7 r
我在另一贴里也提到过,某几个古董劳力士款式二手拍卖行情表现良好,到底对品牌的帮助有多大,很难讲。就目前的新表市场分析情况来看,某几个古董款一路攀高,不如找一两个明星搔首弄姿来得实际。劳力士赞助F1,说明些问题。
: _7 U3 g! K! i3 S% @; {这个品牌毕竟不是年产10万以内的靠某个小群体就能支撑的品牌,年产100万,单只最低价4000欧元,至少要养4000个瑞士人,还不算以前不慎落下的财务问题。
186#
发表于 2012-12-28 10:32:39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钢一吨才多少钱,做一个表能用多少钢?其实金也是同样道理,为什么钢劳比金劳贬得慢?同芯同款,钢材可以忽略不计,金不行。
187#
发表于 2012-12-28 10:32:58 | 只看该作者
评论现代表,一定要扯上历史,并不合理。任何品牌,都可能遇有三衰六旺的不同时代,PP如是,劳亦如是。由曾经辉煌的历史推论出现代表的好,这不正是香港收购的瑞士小品牌擅长做的事情吗?没有历史的品牌,如何就能得出现在不好的结论呢?
7 x8 b' y( P3 o1 N3 F可惜,我们很多网友是用自己的固有观念去提炼观点。我最初回复这个贴子的本意,就是想运用那些单一思维的表迷的思维来反证,让大家知道,同样成立。壳型单一,机芯单一,功能单一,大批量制造……换个角度去想,就是省成本嘛,可是价格省了吗?有人说,自己就是想要一个精准耐操的表,什么文化、款式、功能都不需要,这种观点其实站不住脚,没有奢侈文化,劳力士走不到今天,真正精准耐操的是电子表,绝不会是一只价位在4、5万以上的机械表。# M- r" l; \7 t$ q" d. `
* [8 \: }9 e9 [# d; U# x/ x% E# R
至于“真金白银”的推荐,就是一句废话罢了,谁能保证自己买得起、买过任何品牌任何款式?钟先生能?还是张先生能?如果你PP不能,凭什么可以对别的手表说三道四呢?
188#
发表于 2012-12-28 10:33:27 | 只看该作者
能知道历史、卖点、明星、赞助这些是商业行为,就是进步了。
, C: [& [4 l( o+ W# T3 w$ H至于买什么、怎么买,对于普通人就没什么复杂。其实,网上做了功课然后又买了后悔的,比比皆是,包括买劳的人。就看是什么心态去看待了,认为自己听了网上的建议买了劳而不后悔的,首先,不能是很挑剔的人;其次,网上动听的话带给你的心理优势非常舒服。所以这帖子里的一些话让人感觉不舒服,否定总是让人不舒服的,尤其是影响到自己心中的神。事实上每个人都很难公正地去看待一个品牌、一个表,我曾经努力使自己观点公正,多从优点或缺点的另一面再观察思考,但也做不到客观,只能尽量从存在合理性去分析:比如,论坛都在骂星座丑,但是欧米茄75万的年产量,其中接近一半是星座,不管是什么人消费,毕竟还是拿钱投了票,数据说明问题,谁才是小众,谁能影响市场,很明显。年产100万的劳力士正是面对着同样的情况,所以古董DJ就算没有好行情,又有什么关系呢?红字再高,劳也不指着它吃饭。
189#
发表于 2012-12-28 12:35:47 | 只看该作者
3135可以常年不维护依然保持准确,一是厚度,二是精度,所谓“耐操”大致就是这么来的,但一直能操不代表它没有内伤,其实是在超负荷运转,任何机械都需要定期维护保养。如果有人说就是为了“耐操”而买劳,不是因为名表文化,那简直就是扯淡,劳力士本身就是奢侈名表文化的最大得益品牌。
: z1 S/ B% ~7 I! [1 r8 k  Z  q当然,3135也有致命伤,例如销杆的损耗,劳力士表也并不是可以随意折腾的铁金刚。, }6 w; H8 v( n# J* G0 }9 T
; a3 r; K. s; T
2824跟3135有点相同性格,比较粗壮,易调校准确。还有维修方便便宜的优点,所以劳力士一直拿它配备帝舵。
. z. W+ ?2 m1 z6 |1 |* G2892与这两者相比,薄一些,上链效率低一些,但仍然是一款耐用的机芯。
190#
发表于 2012-12-28 17:28:04 | 只看该作者
帮顶! 收藏了
191#
发表于 2012-12-28 17:56:14 | 只看该作者
瑞士的ZENO-WATCH-BASEL 也不错啊。
! X8 x  S, z8 f# w他们开通了新浪微博 @ZENO-WATCH-BASEL。
. [) W7 C7 U9 J* z1 D( X! n$ r! A0 C9 K) [; V
我哥哥有一块他们的手表。
192#
发表于 2012-12-28 18:57:52 | 只看该作者
stcjk 发表于 2012-12-28 17:28 4 d2 l8 J9 f8 J* L6 P4 V; I
帮顶! 收藏了

7 r! _7 U: }4 |" H  m. y确实精彩! 全文收藏!!
193#
发表于 2013-1-7 04:40:27 | 只看该作者
论坛就是一个讨论交流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就事论事,以理服人,没必要互相人身攻击。' d. ~9 @# Y9 T
实际上我们处于一个很局限的网络天地,并没有某品牌某产品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出现问题几率的全面统计,只是根据网友发言而得出的大概结论,这其中还有一些是不确实的(这个问题在其它网站可能更明显)甚至臆想出来的。

( L$ r' {9 X6 E8 D5 @2 t7 }, X
194#
发表于 2013-1-7 04:40:56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一个大企业的兴衰,都涉及到政府的利益,政府怎能不管?+ q' O; a9 }( w7 P8 |
如果说,注资PP和劳的是日内瓦政府,那比较说得通,因为这两家公司在日内瓦。如果吹成“瑞士政府”“只”注资这两家,只能说明编造这个故事的人,根本没有常识。  V# n3 C& |( B8 ]6 A& z; o0 i- ?
其实,当时最需要救助的就是Asuag和SSIH,也就是SWATCH的前身,因为这个集团能活下来,瑞士制表工业就不会灭亡,没有它,劳力士和PP连游丝都找不到。
1 c7 _1 ]8 `& N. ^7 f7 B5 [! g5 O
8 X6 W0 v! j- Q+ S  c* n! Y, ^宝珀的问题,并不在于“不生产石英”或者“只做圆表”,它曾经是在法国市场呼风唤雨的品牌,那个年代的法国人,也许不知道劳力士,却都知道宝珀,但问题是宝珀一直都不是一个高级的品牌:重新打造它形象的时候,如何让人们接受这将是一个高级品牌?除了有FP机芯厂的支持(当时宝珀和FP已经是绑定的),也需要广告宣传。
/ R# F& F5 J9 D1 T; A) i沛纳海的古表高行情,物以稀为贵,很符合经济原则,不难理解。它确实赶上了运动表潮流的好时候,劳力士的运动表又何尝不是呢。
' a( \) Q* ?0 J! Y4 ~- Y  F我们眼下发生的一切,也将会成为历史,历史不仅有荣耀,也有痛楚,不能说谁的历史荣耀谁就一定、永远都是好的,劳力士在金融危机时遭受的打击也会是历史的小插曲,将来也许被刻意隐瞒、被人们淡忘。同时也有很多的品牌在此时努力创造历史,成功也好成仁也罢,我都不会将之视为“寇”,也许这就是我这些年从德国钟表学家那里唯一学到的东西。
! v  d, o$ y/ X; `. w( B8 k& j5 G
195#
发表于 2013-1-7 08:5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k329 于 2013-1-7 17:00 编辑
  R2 x* g& ~/ s2 J; M
3 Z, a7 |* @( e
7 P; p7 a& P0 c8 r) F' j8 T
石英风暴之前,瑞士制表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近50%,石英风暴中最差的时候跌到15%以下。从业人员减少三分之二,大批公司资不抵债而出售或倒闭。也许在某些人眼里,觉得对于国家来说,一个行业不景气不算多严重,但是在西方民主国家,企业大量倒闭,人民失业,就是极其严重的问题。那次风潮,所有的瑞士表公司都是输家,夸大某一个品牌的坚挺根本没有意义。而对于瑞士传统机械表走出低谷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这样两个因素:1.SWATCH的出现,相当于拯救了制表最关键的产业环节,另外也显示了欧洲表强大的设计实力;2.爱彼万国等品牌,率先将以前高不可攀的复杂功能表以量产形式呈献在普通人面前,其中,ETA、FP、积家等的基础芯、DD等改造公司开发的组件都是功臣,有了这些技术根基,所谓的高级表文化宣传才有说服力。而劳力士,并不是瑞士表业的拯救者,它只是其中的一份子,而且是获益最多的一个,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有必然也有偶然。
2 I; m( X  q" O. u( R$ ?0 F2 H. j! p+ |! K- M! l, V* g7 }; F
另外,关于天文台比赛停办和石英风暴,人们仍普遍存在理解误区,就是片面夸大了日本表的威力。
& x9 C/ k* W  ~! k* ~) H, S0 r天文台比赛停办的原因是,无论人们如何精密调校机械表,都已经无法战胜石英表的精准度,所以实际上是调校比赛失去了意义,因而停办天文台竞赛。
. I5 Y0 A  ~; t% n% ~% g石英风暴压倒瑞士表业的真正背景是70年代货币危机,瑞士法郎大幅升值3倍,严重削弱瑞士表的价格竞争力,而同时日本、美国和香港的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各种冲击致使瑞士企业负债累累大量倒闭。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瑞士人只想卖得贵,精准又不如石英,所以倒了霉。瑞士当时也有石英表的,如不是货币问题,价格也可以控制住。当时同样在欧洲的法国LIP和德国JUNGHANS就转型很成功,但随着手表的两极分化严重的时候,LIP和JUNGHANS这类企业高不如瑞士,低不如中国,也就逐渐衰败了。
196#
发表于 2014-8-4 12:04:33 | 只看该作者
绝对好贴 收藏了~~- m' T- \. E  i; ?: w
越来越喜欢石板了啊哈哈
197#
发表于 2014-8-4 12:56:10 | 只看该作者
Michael.L 发表于 2014-8-3 20:045 t' Y% Q- `; `0 b# c8 T
绝对好贴 收藏了~~' ~" M3 L: S4 h' }0 r
越来越喜欢石板了啊哈哈

$ l' p3 ?5 G- z1 S/ K. |石板的功力实在太深厚了,最近很多佳作这里都来不及收录了。
198#
发表于 2014-8-4 14:07:42 | 只看该作者
顶呱呱
199#
发表于 2014-8-5 22:1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martmind 于 2014-8-5 22:25 编辑
; g3 o3 x6 z& |( V
7 B, _  ?- H) S8 M/ h; Y7 ter,说意大利人会打仗,实在不敢苟同,当年在非洲给埃塞俄比亚就削惨了。如果说意大利海军战绩辉煌,那还不如去找名声更大也更臭的狼群和帝国海军呢。沛的成功在于独树一帜的设计,这沾了祖上的光,潮流都是不断重复的,看烦了各种各样棱角分明的潜水表,终于轮到这个圆头圆脑的东西吸引眼球了,说白了,他满足了人们把自己从人群里区分开的需要。。如果光是设计能成功,那历史上是在有太多的品牌可以有机会了,尊达、珍达菲的逆跳,Azimoth的机器人设计,为什么没有沛这么火,还是欠缺推广,背后如果没有历峰这个隐形的推手,沛估计现在也就是一个窝在佛罗伦斯的小厂。
8 X6 N: d( m* N% G有了设计和推手,剩下的才是编故事,别人看到你手腕上这块大闹钟,你总要有些说头啊,不然人家一句话问你:何不买劳力士?你怎么回答呢?这时候就需要翻箱底把以前的所谓prototype,老照片找出来,告诉别人:我也是有来头的。
, I3 N6 ^2 Y* q一言蔽之,是沛成就了意大利海军的故事,不是意大利海军的故事成就了沛。( Y3 I; \$ G: a9 F
说的有点多,多有得罪沛米了。0 L' k1 h/ u% B# h
200#
发表于 2014-8-5 22:4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k329 于 2014-8-5 22:51 编辑 * R' _. m+ k6 A3 O% s0 m4 K

  }: G/ o& [* Q: D" I能不能打仗和能不能设计是两回事,一直在强调这个。
* E: ^$ v# Q" O3 c0 x7 i为什么1930年代除了意大利没有其它军队请劳力士制造军用手表?古董劳力士炒得那么高谁是背后推手?为什么今天的劳力士还是很给意大利人面子以至于最新的蓝面鬼仍是最早在意大利卖?可以说意大利人基本掌控了手表设计的主流趋势,沛仅仅是挖坟挖出来的一角而已。
1 M2 b: ?9 N+ T5 E. n下面这个帖子本来想一直整理下去的,没有那么多精力了:8 w0 D! L' {0 A- T. J
http://www.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2938
9 v0 F4 e2 s# N$ q! y* `  B
% g& J9 J+ b! h2 q很多人是军迷,这一点我自愧不如;但更多的人不是军表迷,军表的世界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
! d% H+ h- K  x0 z, t. D. r  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5-4-3 09:01 , Processed in 0.83287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