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离线
- 注册时间
- 2011-12-2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帖子
- 积分
- 93640
- 主题
|
本帖最后由 shek329 于 2013-1-7 17:00 编辑
R2 x* g& ~/ s2 J; M
3 Z, a7 |* @( e
7 P; p7 a& P0 c8 r) F' j8 T石英风暴之前,瑞士制表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近50%,石英风暴中最差的时候跌到15%以下。从业人员减少三分之二,大批公司资不抵债而出售或倒闭。也许在某些人眼里,觉得对于国家来说,一个行业不景气不算多严重,但是在西方民主国家,企业大量倒闭,人民失业,就是极其严重的问题。那次风潮,所有的瑞士表公司都是输家,夸大某一个品牌的坚挺根本没有意义。而对于瑞士传统机械表走出低谷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这样两个因素:1.SWATCH的出现,相当于拯救了制表最关键的产业环节,另外也显示了欧洲表强大的设计实力;2.爱彼万国等品牌,率先将以前高不可攀的复杂功能表以量产形式呈献在普通人面前,其中,ETA、FP、积家等的基础芯、DD等改造公司开发的组件都是功臣,有了这些技术根基,所谓的高级表文化宣传才有说服力。而劳力士,并不是瑞士表业的拯救者,它只是其中的一份子,而且是获益最多的一个,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有必然也有偶然。
2 I; m( X q" O. u( R$ ?0 F2 H. j! p+ |! K- M! l, V* g7 }; F
另外,关于天文台比赛停办和石英风暴,人们仍普遍存在理解误区,就是片面夸大了日本表的威力。
& x9 C/ k* W ~! k* ~) H, S0 r天文台比赛停办的原因是,无论人们如何精密调校机械表,都已经无法战胜石英表的精准度,所以实际上是调校比赛失去了意义,因而停办天文台竞赛。
. I5 Y0 A ~; t% n% ~% g石英风暴压倒瑞士表业的真正背景是70年代货币危机,瑞士法郎大幅升值3倍,严重削弱瑞士表的价格竞争力,而同时日本、美国和香港的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各种冲击致使瑞士企业负债累累大量倒闭。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瑞士人只想卖得贵,精准又不如石英,所以倒了霉。瑞士当时也有石英表的,如不是货币问题,价格也可以控制住。当时同样在欧洲的法国LIP和德国JUNGHANS就转型很成功,但随着手表的两极分化严重的时候,LIP和JUNGHANS这类企业高不如瑞士,低不如中国,也就逐渐衰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