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rwing 于 2018-9-10 17:23 编辑
原创: 芯随表动
原标题:22岁的中国独立制表人--“饶宽”
手表就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选什么样的表。
所以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手表。可在众多的品牌、繁杂的系列中,不一定就能找到完全符合心境的那枚,毕竟作为大规模量产商品,企业家们只会选择最中庸的方案。
于是我们中有人学会接受不完美、有人决定继续等待,而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饶宽”,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从表迷到独立制表师”。在他亲手制成的手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
@饶宽本人的微信头像
对于“饶宽”的本名,广大表友可能并没有听说过,在网络上,“饶宽”的网名“观其表里”和“Chlogan”更为被熟知一点,其是国内专业性钟表论坛“名表通”的版主之一。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他早年就出国留学,先在全球排名前10的Imperial College London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得了“材料工程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全球“艺术与设计类”第一的Royal College of Art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研修“产品设计”。
可以说,饶宽并非专业制表学校出身,钟表目前只是爱好而已。出于对钟表的浓厚兴趣,在21岁,也就是尚在帝国理工学院读大学时,他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小型工作室,并做出了他的第一个作品“Orca虎鲸”。
这枚腕表最大的特色在于机芯,其中央夹板外形乃“虎鲸”状,采用935银制作,并喷砂打磨。而条夹板使用德国银材料,即镍白铜,辅以采用日内瓦波纹,基板饰以小颗粒的珍珠圆纹。在特定光线下,因为材质和表面处理方式的不同,会产生明暗对比效果,加之具象的板路造型,仿佛就像鱼跃海面、激起浪花一般。
当然,这种夹板造型拟物化的设计并非首创,在怀表上早已出现过。比如万国就在二十世纪初推出的Cal.71及Cal.72两款机芯,其夹板造型呈翘起的鱼尾状。饶宽的第一个手表作品正是沿袭了这一设计风格,并做了更为具体的造型表达和机芯装饰打磨搭配。
时隔一年后,饶宽拿出了他的第二个作品“Iceberg冰山”。相较于之前的“Orca虎鲸”,展现了更多他自己对于手表的理解和态度。
得益于“材料工程”的学习经历,饶宽在37毫米的925银表壳上依旧采用了3D打印工艺,表耳的线条上可以做得更加地柔化,其内外两侧都是弧线,而常规的表壳都是采用外侧弧线、内侧直线。
表盘由德国银材质制成,而非常见的黄铜,其制作的工艺和方式也与众不同。整个表盘其实由两块德国银片拼接而成,外侧采用环形拉丝,内侧采用纵向拉丝,当佩戴于手上时,会随着手腕的转动而产生明暗变化。表盘刻度采用了流行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Sector Dial”,细条形刻度恰好由内外两块德国银板的交接线条连接。而刻度本身也非常见的印刷制成,而是先雕刻出凹槽,然后使用发黑液填涂,最后加温氧化变黑而成,类似于古董表上的“烧青”工艺。
这块“Iceberg冰山”采用小三针设计,为了背面机芯板路、擒纵的合理布局,小秒针位于9点钟位置。同时又为了平衡小秒盘,在对称的3点钟位置也有一个同样的圆形造型,在这个圆内,标注有“Unipush Escapment”、“P.01”、“Patent Pended”、“Prototype”字样。
可以说,整个表盘造型的一步步调整完全是为了机芯板路、擒纵。而这枚腕表最大的特色和之前一样,也正是在于机芯。
初看这枚机芯,我想大多数的表友一定会感觉很奇怪,因为其造型完全不同于现在我们所常见的表款。
饶宽在第一款作品“Orca虎鲸”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推进,希望机芯夹板不单单是为了固定齿轮,而是能作为图形来表达思想和内容。整个机芯的夹板分为三块:发条夹板、摆轮夹板、轮系夹板,基板的外轮廓乃带弧线的三角状,寓意为“Iceberg冰山”。
同时整个机芯的表面处理方式也不同于常见的表款,没有日内瓦波纹、没有珍珠圆纹、整体为雾面喷砂,看上去非常像是未完工的毛坯机芯。而这反而却是饶宽最终想要呈现的外观,他所想要体现的是“Iceberg冰山”,如果加上了繁杂的打磨,线条过多,就不是“冰山”了。
如果大家观察得够仔细,就会发现这枚机芯夹板略有不同,它是没有螺丝固定的!在制作第一款作品“Orca虎鲸”时,虎鲸的头部和尾部各有一颗螺丝,非常影响整个图案的整体感官。所以在这一款“Iceberg冰山”上,饶宽采用了隐藏设计,正面看不到一颗螺丝,夹板上仅仅保留红宝石轴承。同时为了展现光影效果,三角形的冰山夹板只有一边是做了明亮倒角,而另外两边是没有的,仿佛就是阳光下的反射,有明有暗。
当然,如果仅是做到了冰山的外观造型,或者是将冰山的造型做得更完整,那饶宽这枚腕表其实和他的首块作品“Orca虎鲸”没啥实质性区别。说有趣,也只是外观上的有趣。
而在第二款作品上,除了表象的“冰山”造型以外,在“冰山”之下还隐藏着巨大的奥秘。就像词语“冰山一角”的释义,事物所暴露出来的只是它的一小部分。
Unipush Escapment推力擒纵运动释义
在这枚“Iceberg冰山”上搭载了一种由饶宽所研制的全新擒纵“Unipush Escapment”,中文译为“推力擒纵”。
擒纵是机械手表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部件,因为大部分的机械计时仪器都是依靠游丝摆轮 或 摆锤来做周期性运动。而擒纵的作用就是把“左右来回”的周期性运动 转化为“单一方向”的运动。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擒纵乃Lever escapement杠杆擒纵,其由Thomas Mudge在1755年发明,因为简单、可靠后成为几乎所有品牌的标配。
但是这种杠杆擒纵存在着不足,那就是它将“转化方向”和“传递力量”这两个运动步骤集于一体,同时擒纵叉和擒纵轮所接触的方向有角度差,所以大量的能量在这里被浪费,导致手表的动力储存时间变短,同时产生了摩擦损耗。
所以在擒纵的改进研发上,主要有三个方法。第一是将“转化方向”和“传递力量”这两个运动步骤分开,减少重复的力量传递,没有重复的力量传递,就没有多余力量消耗和磨损;第二是减少擒纵叉和擒纵轮的实际接触面积和距离,面积和距离越小,能量消耗和磨损就越小;第三是尽可能让擒纵叉传递力量的方向和擒纵轮的方向一致。
而饶宽所提出的“Unipush Escapment”推力擒纵正是基于这三个方法而研制的。在之前的杠杆擒纵上有两擒纵叉瓦,一个擒纵叉瓦同时要负责两个运动步骤,总共四个步骤。相当于是(转化方向+传递力量)+(转化方向+传递力量)。
而推力擒纵将这两个运动步骤给拆分开,每个擒纵叉瓦只负责一个步骤,其上的三个擒纵叉瓦分别只单独负责“转化方向”、“转化方向”、“传递力量”。两个负责“转化方向”的擒纵叉瓦虽然和擒纵轮有接触,但是并没有力量的传递,所以能量的消耗和摩擦降到了最低。而剩下的一个擒纵叉瓦只负责一个步骤,即“传递力量”,同时擒纵齿旋转时的方向和这个擒纵叉瓦的方向是一致的。就像推火车一样,推的方向和轨道走向一致,那就就很省能量和降低摩擦。
所以取名为“Iceberg冰山”,不单单是机芯夹板造型像冰山,更深层次的意味是冰山下面暗藏的“Unipush Escapment”推力擒纵。为了展现这一全新的擒纵设计,饶宽特意将摆轮的频率将到了14400次/每小时,因此我们不仅可以看见背面的特殊擒纵运动,而且正面的秒针是“二分之一”跳秒。在摆轮部分,“Iceberg冰山”采用了低密度的钛合金材质制作,以减少运动对于低摆频的干扰,同时使用无卡度设计,利用四个可以旋转的砝码来调整精度。
而这一“Unipush Escapment”推力擒纵由饶宽本人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表盘3点钟上的“Patent Pended”正是此意。
和习武一样,制表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有的品牌注重走时精度,有的在意机芯打磨,有的关于外观设计。而在国内,受传播的影响,绝大部分表友都“死磕”精度和打磨。但实际上对于机械表而言,精度和打磨现在只是评判其价值的标准之一。
比如以机芯打磨而著称的Philippe Dufour,其和Robert Greubel、Stephen Forsey 一起对 Michel Boulanger 进行教学培养,最后做出来的陀飞轮手表反而没有日内瓦纹、没有珍珠纹、没有倒角。因为其闪光点不在精细的打磨,而在古老的传统手工制表技艺。
可能是因为早年英国留学的经历,和大部分的制表技艺都自学于英国制表大师George Daniels的著作《Watchmaking》,所以饶宽所选择的制表路线很非主流。对他而言,可能古拙的外形下面藏着一颗不一样的芯反而更有价值。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句话:“手表就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选什么样的表。饶宽他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表”。
本次我们所拿到的两枚饶宽的作品,实话实说,整体的完工程度并不高,在细节上还有欠缺,并不是可以直接销售的产品。所以在其上标注有“试”的字样,代表其乃原型表,仅仅作为研发使用。现在,手表也还仅仅是他的爱好之一,比如今天着重聊的这枚“Iceberg冰山”只是他于这两个月的暑假里面抽空做的。
从表迷到独立制表师,饶宽已经跨出了第一步。 虽然还不完美,但是对于自学的22岁年轻人而言,从模仿到创新,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他已经走到了很多人的前面。
免责声明:本文如有侵犯作者版权,请通知本号,沟通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