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离线
- 注册时间
- 2010-8-2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帖子
- 积分
- 30391
- 主题
|
青岛手表
青岛的手表生产是一项建国后兴起的产业。1956年3月1日,青岛市市南区50多个从事钟表修理业务的个体户,响应青岛市政府“组织起来,走合作生产道路”的号召,组成市南区第三钟表合作社,从事钟表的修理业务,社址在中山路122号,隶属市南区手工业联社领导。7月10日,社员荆振录利用简单的修表工具,仿制成功青岛第一只手表——4钻长三针手表。从此,结束了青岛只能修表而不能生产手表的历史。尽管这只手表比较粗糙,质量比较差,还不能形成批量生产,但它鼓舞了制表工人的志气,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为制表树立了信心。11月,该社工人开始仿制国外产粗机心手表,并根据生产需要,自己设计制作铲床、小旋床、切轮机和立式铣床、4台制表车床,绘制机心等零部件图纸。经反复试制,终于制成三长针手表(17钻),定名为“新青岛”牌,三长针手表除游丝、弦、表盘和钻石外,其余部件由自己制作,而且投入小批量生产。这批手表尽管质量仍不太高,但揭开了青岛批量生产手表的历史。1958年,市南第三钟表合作社为了进一步提高手表的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将社内的铁工部改为制表部,专业生产手表,当年产100只。同年,该社与第一钟表合作社合并,改称青岛第一仪表厂。1960年,第一仪表厂参考“上海”牌581型手表图纸,绘制成功“青岛”牌601型17钻细机心手表图纸,并以该图纸为准投入生产。4月,青岛市投资74万元,用于青岛手表生产的基本建设。同时,轻工业部拨款18万美元用于设备的引进。下半年,第一仪表厂组织力量对601型机心重新进行了设计,为生产高质量的手表打下了基础,准备了条件。到年底,该厂已拥有各种制表设备200余台(套),基本上具备了小规模生产手表的能力。
1961年3月1日,青岛第一仪表厂正式更名为青岛手表厂,划归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领导,厂址在四方区东吴家村3号,时有职工427人,设擒纵、安装、冲压、机修4个生产车间,引进民主德国的84型滚齿机投入使用,“青岛”牌601型17钻细机手表正式投入规模生产。但此时正处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刚刚诞生的青岛手表制造业面临重重困难。1962年,在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政策时,在资金短缺、原材料及专用配件供应严重受阻的情况下,青岛手表厂转产仪表。但在生产仪表的同时,手表生产从未间断,他们外出揽活,以弥补手表生产费用的不足,使手表生产保持了自身生产的连续性。1965年,又从国外引进了坐标镗床、滚刀铲床、刀具磨床等先进的手表生产专用设备,扩大了手表生产能力,当年生产手表8461只,人均产表250只。同年12月,青岛手表厂接受轻工业部有关会议的建议,安装三级表,其所需零部件由上海调拨。1966年5月11日,生产的三级“工农”牌手表正式投放市场,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员。1967年,青岛手表厂由东吴家村搬迁到市南区田家村,时有职工240人,固定资产75.5万元。同年底,工厂搬迁到镇江路。1968年,轻工业部在上海召开“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会战会议,青岛生产的601型手表第一次参加鉴定,因所用零部件达不到部级最低质量标准,没有获分,遭到惨败。下半年在原601型普通机心基础上改造成防震机心,定型为“701”型“青岛”牌。为了尽快扭转手表生产的被动局面,1970年,青岛手表厂按新设计的图纸组织生产17钻“青岛”牌701型手表,改进后的手表增强了防震性能,提高了走时精度,当年共生产和组装“青岛”牌和“工农”牌手表50135只,实现了年产5万只手表的发展规划。17钻“青岛”牌701型手表生产虽然顺利,但表的设计仍不够合理。1971年,青岛手表厂按新设计的全国统一机心组织试制性生产,装配样机10只,经鉴定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根据试制中存在的问题,于1972年对图纸进行修改,并按轻工业部的要求,由样机试制转为按修改后的设计组织批量生产,当年生产1.1万只。1973年,青岛手表厂按全国统一机心要求,19钻“金锚”牌ZDQA型手表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年底,“青岛”牌701型手表停产。
1975年,山东省轻工业厅组织“三大件”生产大会战,为此,青岛市成立了“三大件”会战办公室,青岛手表厂参加了会战,制订了年产100万只手表的发展规划。为了完成这一目标,1976年新组建了工装车间,专门担负手表的工装生产。时有工人1686人,年产手表300087只,产品亦基本定型。
1977年,青岛手表厂自筹资金264万元,进行技术改造。1979年,青岛手表厂研制出DSQ型数字显示石英电子表,因正处手表产品滞销时期,只生产10只作为样品。之后,又研制出JQDH型单日历男表、JQDB型单日历男表、ZSQR型大单日历手表等不同型号的手表,但却未形成批量生产。同年“金锚”牌手表通过轻工业部组织的技术鉴定。1980年,山东省轻工业厅又拨给青岛手表厂外汇,用于购买国外手表生产先进设备,使手表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只。同年11月,青岛市低压电器厂划归青岛手表厂。1981年2月,青岛工农开关厂也划归青岛手表厂,成为该厂的一个分厂。青岛手表厂已成为全国同行业中较为先进的大型生产厂家。1982年初,青岛手表厂完成425只女表批量试制任务。6月11日,轻工业部组织全国59个单位,在青岛召开女表样品鉴定会,青岛产“玫瑰”牌LSS型女表通过鉴定,并于年底正式投入大批量生产,产品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符合国际标准最薄、最小型的女士手表,获轻工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奖。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青岛手表厂购置了10台高精度的计量测试仪器,使测试精度达0.001毫米,光洁度达到14级,全厂形成了三级质量、计量检测网络。
1985年,青岛手表厂设有9个生产车间,20个职能科室和一个研究所;拥有职工3968人,各种设备1162台(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