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HSEAL 于 2016-2-16 17:42 编辑
今天是农历丙申猴的年初二, 祝愿各位表友新春快乐,大吉大利!
老话题了,基本每个玩过几天表的朋友都多少知道一些. 只不过有关打磨一直未有完整的讲法. 最近几天有几位表友看了某篇网络文字后问我,是不是客服的打磨最好? 我只答复一言难尽. 真的,很难几句话讲清楚.
话题从6年多年的一只表开始吧. 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61&highlight=%BA%EC%B5%C3%B7%A2%D7%CF
这枚红黑16710,其时蛮折腾精神. 只因为一点点小问题,来来回回各种沟通不下10次, 所幸最后公德圆满,得尝所愿.
官方对于功能正常的壳是不给予更换服务的. 虽然内心里一开始就打好了换壳的小心思, 我还是不十分情愿地接受了"打磨试试看"的的建议. W经理是很好的朋友,他私下讲, 如果徐先生对本地的打磨不放心,正好有HK的培训师傅过来,他们研究一下,由HK师傅亲自操刀也可以. 这样等了大概一个月,客服电话通知我去看效果. 这一看,失望至极,伤耳的原始交织纹拉丝荡然无存. W经理于是讲,过几天会有瑞士洋师傅过来,再研究一下. 好吧,我再等等. 又是月余,又接到电话. 我是抱着挑剔的态度前往的,其实不必我挑剔. 东西没看着,W经理上来就告诉我, 徐先生,打磨的效果也不太好,我们会研究一下你的方案. 老实说,我是偷着乐的,不过当时的失望表情还要溢于言表. 我说,我能看看我的表吗? 表壳由托盘端上来. 我真的看傻眼. 原先交代好的只磨有瑕疵的一只表耳,四只耳全盘拉过, 别说挑剔的我,随便一个有点入门知识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来表耳纹路的走样.
最后的结果是如愿换壳. 可是,这事令我再一次见识了客服的打磨水平.
那么,是不是说客服的打磨水平很低呢? 肯定不是. 官方的打磨,被业界普遍认可,自然是不会太差. 只不过又是不是最好的呢? 这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打磨. 打磨一词,在手表的制造,装配,保养过程中广泛使用. 包括机芯机件,外观配件,等等. 而此处所说,乃手表的外观件在使用后的美化处理. 准确描述,叫做翻新打磨.
好的打磨翻新, 可以令手表重新焕发光彩. 差则相反, 非但不能重塑,反倒毁了一块好表.
打磨的好坏难以量化,所以很模糊. 比如表耳棱角处理到什么程度才好,又或者到什么程度才不好呢? 又比如打磨会磨浅表壳的刻字印记,又是怎样的深浅谓之好呢? 不好说,也一言难尽. 一位做媒体的朋友曾经放言,劳力士的高管告诉他: 新款的劳力士可以经受24次打磨. 这种说法十分搞笑. 24次什么概念? 为什么不是23,或者25? 24次打磨后保证防水,还是保证机芯不从壳里掉出来? 这24次打磨对手表的使用状况有没有要求呢? 针对轻微划痕还是重度损伤的外壳呢? 这么多问题,归纳起来一句话: 量化其实很困难. 所以我们当笑话听听好了. 如果该媒体朋友所述是真实的,或可窥见客服对手表的翻新打磨要求. 即是,无论你的手表使用到什么程度,进入打磨程序,它家的要求只有一个标准. 没有轻重概念,没有线条概念,没有手法要求. 所有的手表都是按一种标准进行翻新打磨. 那么,这能叫好的打磨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状况分步处理. 这才是好的处理方式. 好的打磨, 是补,并非重塑. 不破坏壳带线条,尽量少的做减法. 一个小磕小缺口,一定要令它消失,要么补,要么磨平整个缺口位置. 后者显然会改变壳形. 遗憾的是, 针对磕碰的大多数打磨处理,都是以上两种.
我见过朋友做打磨. 表体拆散了,将满满一盆子表壳端到轮机前面. 然后挨个使轮机抛,用砂纸拉丝. 最后装起来个个光彩照人. 你觉得这是好的翻新不? 我看过后十分惊诧, 却也理解他的工作. 对他们而言,手表不是手表. 只是一堆机件,是货. 某客服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翻新打磨流程也大体如是. 于是我们理解了为什么常常见到售出不久的表,会有重度打磨. 同一程序,同一力度出来的产品,任你近新品,残次品,弄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 有JOE哥的白金1803为证.
民间的打磨又如何呢? 极少有人提及,多数用家也是避之不及的态度. 畏惧态度非常理解. 皆因客服对大多数人而言,有光环笼罩. 我要说的是, 翻新打磨的高手往往在民间. 他们或不具备客服般一流的设备. 他们的优势在于用心. 一件待处理的手表到手,先观察,再制定方案,然后动手. 对他们来说, 手表就是手表, 一个一个,每一个状况都不同,处理方式也有差异. 以最轻最薄的处理,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才是优秀的打磨. 不过, 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致做这种翻新打磨的不可能是多数. 所以高手在民间, 却并非指民间所有打磨. 民间有恶劣的打磨,毁表之深,深恶痛绝,发人深省.
国外的翻新打磨. 我从几年前开始接触,也是良莠不齐. 比如日本翻新, 有些手法极其高明, 壳形,倒角,拉丝,光面,几无瑕疵. 甚至几乎看不出来打磨痕迹. 这样的打磨,对手表的原始状态要求极高,也就是必须磨前底子好. 本身残次品的,只能往瘦里使劲磨. 欧美的处理,则不十分讲究,一味光鲜的多. 表壳往往走形了,塌得厉害.
顺带题外话,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 多数爱好者可以看出多数手表有无打磨. 可是对于精致打磨的表,却不一定. 这也是几乎每天有表友让我看打磨的原因. 我一向以为,对打磨的准确判断,经验是首要因素. 最好自己也有打磨翻新的基础,有动手能力.
打磨翻新也是一门学问, 我曾说完全不必视为洪水猛兽. 好的打磨喜闻乐见. 只是,我们对打磨翻新的优劣得有一些判断能力. 官方客服的打磨能力无须神化, 却也别轻视民间的处理. 玩得多,收获多.
年初二, 我将踏上旅程. 祝愿所有表友新年新希望,新年新收获!
201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