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grand 于 2011-7-11 17:08 编辑
[说明],文章整理于五年前,后来不知何原因没有发表,可能是忘了,也可能是资料不全。反正今天整理文档,觉得可以和大家分享。不想再啰嗦所谓国人与老外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区别在于教育体制还是思维方式问题上,事实就是如此,俺也不想扯太远,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还没资格上到某一层面。一快表而已。欢迎引用,请注明原文legrand即可。
Thomas Prescherd 03年就发表了双轴陀飞轮,近年更发表了三轴陀飞.温故而知新,先看一下双轴的历史.
第一只双轴陀飞轮由英国制表师安东尼.G.兰道尔Anthony G. Randall ,在1978年发明并拥有其专利。同年,另一位同样天资聪颖的英国制表师理查.古德Richard Good率先将其制造出来。自此,双轴陀飞轮由兰道尔Randall, 古德Good 和以后的理查德.哈伯宁Richard Habring(他将双轴陀飞轮应用于座种),相继尝试制作。从学徒时开始就梦想制造双轴陀飞轮的制造大师,汤玛士.沛舍尔Thomas Prescher,历经十年,从上述几位大师得到灵感,终将构想成为转动不息的真实。 Torkel陀飞轮(Torkel“托扣”这个词是由林哈德﹒梅斯Reinhard Meis 在他的经典著作Das Tourbillon里用来形容围绕两个轴旋转的,如同跌落式的陀飞轮动作),由汤玛士.沛舍尔Thomas Prescher将其机心尺寸缩小,因此而可以装入怀表壳内。但这并非单纯加工技术上的结果,因为机心尺寸的减小,有设计上的难度。 普通陀飞轮的设计是为了均衡地心吸引力造成摆轮和游丝的垂直稳定误差。这样的设计概念原本不错,但它并不可以平衡垂直误差和水平误差。同时由于构件过大,会由于摆轮轴尖的磨损而致使误差更大。对此,理论上解决方法是Torkel陀飞轮式结构,这种设计使陀飞轮框架在两个翼面上转动,也就是说,每个框架都要以相对合适的角度转动,否则会由于协调性问题而不能正常运作。 而技术上来说,制作这样的陀飞轮并非易事。Torkel陀飞轮的主体围绕两个轴心每分钟旋转一周,每次旋转必须使二个轴从擒纵叉上获得的力恒定而得到平衡。擒纵叉的恒定力输出,也可以成为一个辅助弹簧那样作用于擒纵轮上,并提供驱动力给摆轮。这样的解决方案不仅是为了平衡,更是为了抵消等时性误差。 当一系列艰苦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完成时,沛舍尔Prescher在2002年开始着手加工出双陀飞轮所需要的零部件。并将之装于以Unita怀表为基础的机芯上,使其梦想成真。 陀飞轮的主体框架由专家使用电蚀刻方法进行制造,其余的零部件由沛舍尔Prescher自行加工,包括所有恒定力擒纵装置的零部件。第二轴的一轮和二轮由原有的库存品种进行修改。第二轴的皇冠轮则由沛舍尔Prescher亲手制造。最初的样品其表壳由黄铜加工制作,最后的成品则使用黄金制作。完成品的直径为60mm,高20~22mm。时、分针小盘在贝母面表盘的四、五点刻度之间,而秒针盘布局于七、八点刻度之间。12点刻度下的透视窗口使引人入胜的双轴陀飞轮动作一览无遗。 现在,这一令人敬佩不已的杰作已成现实。沛舍尔Prescher有两个设想:一是设计并制作一个双套筒机芯结构;二是将其Torkel怀表的机心尺寸缩小到可以装载在手表上。2003年是他为之奋斗繁忙的一年。 Thomas Prescher的力作在2003年巴赛尔Basel钟表展上一现惊鸿,而他的其他作品,更为表迷们所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