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名表资讯] 【永久收藏版】2015年AHCI独立制表师家谱(上卷)

  [复制链接]
24214

   发表于 2015-9-21 14:3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荣誉会员

George Daniels

1926-2011

George Daniels是AHCI的荣誉会员,或许对于他是否是一位真正的制表大师的评判并不一致,他并不像Philippe Dufour那样将自己的发明用于自己的创作并一路走到底地恪守手工制表工艺,但是他对现代制表业的发展之巨是无可置疑的。

1944年

18岁的George参军入伍,在英国陆军中体验了二战胜利的喜悦。1947年退伍后,他凭借ZF发放的50英镑遣散费开启了传奇的制表生涯,用这些钱他购买了第一套修表工具,接着在伦敦得到了一份修表匠的工作。勤奋的他白天做工,晚上去夜校学习钟表技术,很快在古董表收藏圈里崭露头角,也结识了诸如Sam Clutton等大收藏家。在这些收藏名家的指引下,George开始专心学习A.L.Breguet大师遗留下来的古董珍品,到1960年他成为了公认的BREGUET(宝玑)表修理与复制大师,后来他也被誉为BREGUET(宝玑)古钟表研究专家。

1970年

George开始制作自己的时计(都是怀表),第一枚怀表以2,000英镑的价格出售给Sam Clutton。他一生一共制作了37款怀表,均是人手制作,没有一块是重复的。他通过买卖老式手表和出售这些独款怀表获得了一部分财富,但是他大部分财富来自于向Swatch集团出售令他闻名于世的发明——同轴擒纵。多年制表经验和创新精神以及对古董钟表的浸淫,使得他在传统冲击天文台式擒纵结构之外创新出一种新的擒纵结构(右图怀表采用此结构), 简单说,就是将传统杠杆擒纵的擒纵轮与擒纵叉之间的滑动摩擦(垂直)变为滚动摩擦(平行),两者相对运动作用力角度近于0度, 使得摆轮可以以更小的行程获得更大摆幅,减少了阻尼就可以达到对发条能量的最高效利用,也极大减少了擒纵结构自身的摩擦损耗。他于1975年发明同轴擒纵,直到1980年才注册了专利。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追寻,George包括同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 和ROLEX(劳力士)进行了长达15年的洽谈,最终将该设计卖给了OMEGA(欧米茄),又差不多经过10年该设计才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尽管现在专利已经到期,除了OMEGA(欧米茄)和其门生Roger Smith外没有其他的手表品牌使用同轴擒纵。

1981年

George撰写的《Watchmaking》(《制表》)出版,至今仍被认为是钟表手工业的集大成之作,被全球各地的钟表学校指定为必不可少的教材。除了著书立说外,George一生获得诸多钟表业各种奖项, 值得一提的,还获得英国王室的认可,于2010年被女王授勋CBE。

2011年10月,由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引起的并发症,George在家乡英国马恩岛逝世,享年85岁。

矫大羽

KIU TAI YU

矫大羽1946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他的父亲矫毅是中国著名的纂刻艺术家、西泠印社社员。矫大羽自幼秉承家学,21岁就已亲手雕刻制作了包括主模在内的共三十多副主席像章钢制模具,是当时全中国最年轻的钢模雕刻师。维修和搜集老钟表是矫大羽的爱好。

1976年

他运用自己独特创造的工艺和**亲手制成全中国、也是东方第一个主夹板没有三基孔的手表,并因此正式投身钟表制造工业。

1978年

他研制成功无叉式擒纵调速器,属亚洲钟表史上首次。

1980年

矫大羽移居香港,之后创立了“天仪轩”钟表店。

1990年

他制成中国和东方第一只偏心式陀飞轮手表,打破了只有欧洲制表大师能制作陀飞轮手表的神话。1992年矫大羽成为了AHCI协会成员,这是东方制表大师首次被世界公认。

1993年

他原创发明“矫氏神奇天仪飞轮”,曾陆续荣获瑞士、美国、中国三个国家陀飞轮手表发明专利,他革命性地取消了固定支架和旋转框架两个构件,将原先陀飞轮表中随陀飞轮一起旋转的摆轮夹板不再随陀飞轮同转,并且用蓝宝石取代了原本金属材质的摆轮夹板,重量比普通陀飞轮减轻了一半。

随后,矫大羽又陆续发展创制了另外4个不同设计的“矫氏神奇天仪飞轮”。他一共制作了13只陀飞轮手表,但无论是机械结构还是外观设计都前所未有地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除了陀飞轮表,他首创全世界第一枚具有中文、中文数字、罗马及阿拉伯数字组成表盘的手表,还创制了“难得聪明”、“天道酬勤”、“唯我知足”、“千禧纪念”、“十二生肖”等风格独特的纪念手表。矫大羽收藏的古董钟表,其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令人瞠目,其中甚至包括了东方最大一批装置有各式擒纵器的古董钟表实物。他收藏的古董钟表还曾夺得过1993年浪琴国际古董钟表大赛和1996年欧米茄古董钟表大赛的头奖,而由“天仪轩钟表博物馆”参赛的10多枚古董欧米茄囊括2005年欧米茄古董钟表大赛的前三名。

Joseph K.Snetivy

Peter Schmid

Peter Wibmer

Joseph K.Snetivy是AHCI协会的创建人之一,现在已离世。Peter Schmid是瑞典的制钟师,喜欢在钟的内部结构中做许多的修饰。Peter Wibmer于1949年出生在奥地利的古城Lienz,这座静谧的古城使他能潜心设计和制造古典的大型复杂时钟。他于1987年加入AHCI,并曾担任过多年主席职位。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时钟的内部结构呈现出来供大家欣赏,所以他钟情于镂空机芯。目前,他已制作187款钟,复杂功能涉及了万年历、日夜显示、一年长动力储存、报时机制等等。

Matthias Naeschke

Matthias Naeschke,1943年出生于德国奥得河畔法兰克福。他是一位钟匠、工艺设计师,同时还是一位教会音乐家。他曾在瑞士和英国最好的珠宝店工作多年。他经过技术研究后,开始为一些商业钟表公司设计和开发机械时钟机芯。在当时,手工制作时钟的人几乎已经绝迹。1984年,Matthias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小作坊用于制造风琴时钟。因此,他成为了150年来首位研究风琴时钟制作艺术与修复工艺的工匠。时至今日,Matthias和他的儿子以及团队成为了新型风琴时钟唯一的制造商。除了风琴时钟外,他还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的桌钟、壁钟和地板时钟。Matthias是在1988年第一批加入AHCI 的会员。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能将创新想法与前所未有的设计变成现实,更完美更精准地手工制作时钟。

Jean Kazès

Jean Kazès,1930年出生于保加利亚索菲亚,现已届85岁高龄。他曾是一位技术教师,有一次他的朋友让他帮忙修理一枚时钟,他被时钟内部的机械构造深深吸引。从此,他决定用时钟机械创造出永恒的艺术作品。Jean Kazès对于时钟的**完全反映在了他的作品中,他把控制时钟的功能部件隐藏起来,而时钟的外部有着优美的金属弧度,充满灵动的流线型。1972年,为了满足他的创作需求, 他离开教学岗位,成为了独立制表师,并于1988年加入AHCI协会。他的作品被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CARTIER(卡地亚)和CHOPARD(萧邦)等品牌收藏或展示。但他最为有名的一件作品应该就是挂在日内瓦火车站旁的Cornavin酒店里的时钟,这个拥有全世界最长钟摆的时钟(钟摆长30米)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中。现今Jean Kazès由于年事已高,不再自己亲自做钟,他的制表事业则由Vincent Calabrese帮助管理。

正式会员

Svend Andersen

国籍:瑞士

1942年出生于丹麦Baekken in Juteland

1985年联合创办AHCI

www.andersen-geneve.ch

每年去Baselworld都看到Svend Andersen在AHCI的铺子里忙着招呼客人,这位73岁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红彤彤的脸庞祥和却又明显带着坚毅。提到30年前成立AHCI的事,Svend说:“当时,我的朋友Vincent Calabrese找到我,希望能成立一个学会来复兴艺术手表,于是我们就这么做了。”

Svend于1942年在丹麦出生,早年在丹麦的制表学校接受培训,四年毕业后拿到学位并于1963年前往瑞士从事钟表方面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GUBELIN。1969 年,Svend研发出自己的第一件作品“瓶子钟”,并赢得不少声誉,同年加入了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工作了九年。1979年,Svend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独立制表师的生涯。

他是一位高产的制表师,热衷于制作各种版本的世界时手表,其中一款以4.2mm的厚度创造世界时表的最薄纪录;他也创造了最小的日历手表的世界纪录;同时他也制作了最“愉悦”的活动人偶表(春宫表)。要说他最震惊世界的作品,一定有Perpetual Secular Calendar(右上图)的一席之地,它是一枚万年历表,而且可以精准显示每一天的日期长达400百年(400年只需调校一次,这在当时来说是极稀奇的),闰年显示、四百年周期显示、年份显示、月份显示等都设在表底。Montre à tact“Poke”(上左图)也是不得不提的经典之作,它走的是艺术范儿,表盘的主题是一副微绘油画, 其灵感来自于美国艺术家Cassius Marcellus Coolidge的画作“A Bold Bluff”—— 16只狗摆出人的姿态,其中九只在玩扑克。表盘上五只狗也正在玩扑克,巧妙的是,6 时位置的窗口里,通过左右两边的黑色指针指示不同的牌面来表示时间。最后再介绍Svend的一项特殊工艺,称之为蓝金,它是一种22K合金,通过热处理制作出别致的纹理,用于诸多款式的盘面,眼前这款Chrysler(上右图)正是用此种工艺描绘出克莱斯勒大厦矗立的雄姿,而大楼尖顶则成为单指针指示时间。

如今的AHCI已经颇具规模与影响力,老Svend说他现在可以慢慢考虑退休的事了, 他透露已经找到一位接班人开始负责研发和定制款制作。

Vincent Calabrese

国籍:意大利

1944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

1985年联合创办AHCI

www.vincent-calabrese.ch

作为AHCI协会的创办人之一,Calabrese却从来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制表培训, 而是自学成才,他自己学会要做成一只表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其40年的制表生涯里,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他做的第一款表:金桥,将机芯轮系擒纵及发条盒等零件以线性方式排列在金桥夹板上(上左图,上右图为私人定制的S型金桥表), 作为一次成功的创新对当代的机芯设计影响深远,而且也正因为这款表使他成立了AHCI协会。此后他与Frédéric Piguet(现在的宝珀机芯厂)合作,于1986年制作了BLANCPAIN(宝珀)第一只8天动力浮动陀飞轮,采用偏心结构设计并且获得专利(中图为专利结构示意图)。精彩还在继续,2007年Calabrese将古老的卡罗素擒纵结构重生,并且将以前缺少动感的一小时转一圈卡罗素改为现在一分钟转一圈,其精致转动的视觉感受媲美陀飞轮(左下图)。2004年,他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品牌NHC(Nouvelle Horlogerie Calabrese),将自己过往的作品重整推出。即便到了这个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Calabrese的创作力依然不减,去年还做了十只特别的表款。同时他还帮三十年的好友Jean Kazès管理着挂钟制作的日常运营。

大多数时候,Calabrese喜欢独自工作,因为太过自由也不喜欢指挥别人工作,他也很少有一起工作的同事。但是他却不反对科技的进步给制表业带来的革新,他觉得机械化、计算机的帮助、新材质及新技术在制表界的普及不是传统制表业的终结者,而是标志新时代的开始。这些进步为Calabrese的创造新作品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这些是老式的制表方式所无法企及的。虽然智能手表的到来,会对传统制表业产生巨大冲击, 但是他相信独立制表人的作品依然会以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生存下去。他打了一个比喻,这就像当代摄影和传统绘画之间的竞争,摄影在某些方面“封杀”了很大一部分绘画的生存空间,但是那些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却是永恒的艺术品。

Bernhard Lederer

国籍:德国

1958年出生于德国Kornwestheim

1985年成为AHCI会员

www.blu.ch

Bernhard Lederer为GoldPfeil特别制作的带周历显示的三历表

Bernhard Leder也是AHCI的“开国元老”之一,1976年以学徒身份开始其制表生涯, 8年后获得Master Watchmaker学位,次年(1985年)得到刚刚成立的AHCI赏识并顺利入会,成为AHCI的创始会员之一。和其他制表师一样,Bernhard也很擅长修复复杂的古董钟表,同时他开始创作属于自己风格的手表作品了,Time Dimension(时间限度)是初啼之作,用三个旋转的蔡司玻璃镜片来显示时分秒,光影的变换相当玄妙,这也成为其后来极受欢迎的Galaxy系列(右上图)的雏形。1997年,Bernhard受邀为巴西设计了一系列的纪念碑钟,共有24个高达14米的倒计时钟分布在全国各个重要的有历史价值的地标上。2000年他重回瑞士,在纳沙泰尔湖边的Colombier建立了自己的品牌BLU(Bernhard Lederer Universe)。

“Ordinary watches have never appealed to me”(我不会做循规蹈矩的表)这是Bernhard的名言,他的作品确实是这样的,用原创的设计来大胆诠释他的时间观念,看到他的作品你很难将这种前卫风格与传统的独立制表人的出品联系起来。但他依然是遵循传统的制表理念,手工制作修饰大部分零件并且在自己厂里组装调试。BLU最有标志性的作品是卫星轨道式时间显示,分针所在的小圆盘60分钟自转一圈,同时其边缘和表盘的交接点指示小时,也就是分针盘绕轴心12小时公转一圈,Planet系列是代表作。它也有高阶复杂版(上图),分针盘换成了陀飞轮,洗练的结构与线条有更强的科技感与未来色彩,在强手如林的陀飞轮世界中独树一帜。他还有一件跨界的话题作品: 加加林陀飞轮(右中图),60秒浮动陀飞轮绕表圈108分钟一圈(当年加加林的太空漫游时间),另有一独立放大镜,可以欣赏表盘景象,模拟其从太空舱看地球的视角。这些年发展下来,BLU早已经在Basel有了自己的独立展位,看得出他的作品可以很好地迎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如果仅以市场的成败来衡量Bernhard,他无疑是成功的。

Françis-Paul Journe

国籍:瑞士

1957年出生于法国马赛

1988年成为AHCI会员

www.fpjourne.com

去年巴塞尔表展前夕,我们团队先行奔赴日内瓦拍摄了一部微电影,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表叔王寂”上首发。这部微电影的主人公就是AHCI协会成员之一的Françis-Paul Journe。Journe先生亲自出镜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制表理念。

Françis-Paul Journe从钟表学校毕业后,就在他叔叔的古旧钟表修理工作坊里干活,这让他有机会见识和研究了无数历史上著名的精品钟表时计,积累了自己在制表方面非凡的创作和技艺基础。那时他经常听别人讲起他们所遇到过的制表师以及他们见过的陀飞轮表。当时陀飞轮非常少见,但是从那时起Françis-Paul Journe就梦想着自己做一块陀飞轮表。他边看书边研究,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倾注在了这只表上, 经过5年,终于在1982年实现了自己的第一只陀飞轮怀表(下图)。在制作的过程中,一些收藏家看到他全手工制作,都觉得他疯了,但是当他制作完成后,纷纷向他订货。就这样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从那时起,Journe先生便再没有停止过。

在AHCI协会中,Françis-Paul Journe在商业上是极为成功的一位了。1999年他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之后又在全球开设专卖店。如今在制作规模上,Françis-Paul Journe远远大于同辈的独立制表师,但与完全工业化的制表工厂相比,F.P.JOURNE每年900只左右的产量仍然很小。F.P.JOURNE共有十几个表款,每款每年的产量大概也就在80至85块之间。如果还要区分尺寸以及是铂金还是K金材质的话,每种不同款的数量就更有限了。所以大概每个细分款每年的产量也就是30到40块。这比限量发行版的数量还要少。Journe先生说:“我们限的不是数量,我们限的是生产。”

虽然F.P.JOURNE的产量不高,但是从表壳、表盘到机芯都自行生产,这完全是因为Journe先生对于品质极度苛刻。就以共振表Resonance Chronometer(左下图)为例,从构思到真正完整制造出来,整整经历了15年的光景,Françis-Paul Journe从不计算每创造一枚表款需要多久的时间,最重要的是保证其出品完美无瑕。从2004年开始,除了特别纪念款外,F.P.JOURNE所有机芯采用K金制造,Journe先生说:“既然表贵,那就要给得起。”全线采用K金机芯后,让F.P.JOURNE的表拥有了无以复加的价值特色。

自信而个性强烈的Françis-Paul Journe崇尚精致古典又与众不同。在微电影中,他也解释了自己不想跟风日内瓦印记的原因,他一直认为品牌本身要有足够的能力来保证所出售的产品的品质,而非靠印记。如果要靠印记来保证,这只能说明自己的不足,品牌也不够强大。无论现在的Journe先生在商业上获得多么大的发展抑或成就,他仍然与AHCI协会成员一样,坚守着制表初心,延续着手工制表的光辉传统。

Paul Gerber

国籍:瑞士

1950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

1988年成为AHCI会员

www.gerber-uhren.ch

Paul Gerber是个和蔼可亲的人,现任AHCI副主席的Marc Jenni曾拜在Paul门下做学徒,如今Marc每次提到恩师都满怀着敬意和感激。在制表方面,Paul也是相当“慷慨”,经常帮助大大小小的品牌完成新功能组件的研发,包括GLASHüTTE ORIGINAL (格拉苏蒂原创)取材自Alfred Helwig的浮动陀飞轮及PORSCHE DESIGN的Indicator数字式分钟累计计时表等。事实上,Paul在2003年的成名之作,也正是应客户的要求在一款古老的机芯上做的修改。此机芯(左下图)的原创主人是Louis Elysee Piguet,是他于19世纪末所做的三款自鸣三问怀表芯之一;后经Franck Muller在1992 年加装了万年历月相功能,并可显示表内温度。最终,买家Lord Arran再请Paul把手表改成陀飞轮结构,后来又添加追针计时,从而在当时成为最复杂的手表。

当然,Paul自己的事业发展得更早,1976年开始成立工作室生产自己的产品,1988年便已经是AHCI的正式一员。作品方面,他于1996推出首款装载逆跳秒针的手表,2000年又推出专利的双摆陀系统,称之为Retro Twin(上图上右),两个铂金摆陀既加强上弦性能又极为新奇,表盘上精致纹路也是特意雕刻,盘面上也还用上逆跳秒针,非常珍贵的作品(见右页大片);后来还推出三个摆陀的机芯(上图上左)。Paul还是一个人负责制表,妻子就是唯一的助手。如今他的主要精力还在生产新的复杂表,所以产量并不大,70%-90%都是自主生产,10%-30%从外购置的其实主要是表壳和人造宝石。

PAUL GERBER Retro Twin逆跳秒针显示和双摆陀机芯

Paul Gerber在擒纵结构方面还有自己的创新,他将传统杠杆擒纵的擒纵轮(pallet wheel) 改成双层齿轮设计,上层大轮为限定轮(resting wheel),下层小轮为脉冲轮(impulse wheel),同时将两颗红宝石叉瓦改成三颗,上层的左右两颗负责限定resting wheel,中间的那颗红宝石将受到的impulse wheel冲量通过杠杆传递给摆轮。简单而言就是将原先两颗叉瓦的两项工作分离给三颗叉瓦,降低了磨损同时提高了能量传递效能。

Christiaan Van der Klaauw

国籍:荷兰

1944年出生于荷兰莱顿

1990年成为AHCI会员

www.klaauwwatches.nl

他和Calabrese同年出生,在他的故乡莱顿有一座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运行的大学天文台Sterrewacht Leiden(建于1633年),Christiaan念书时就在天文台里面实习过并且迷上了天文星象,这段经历照亮了其今后的制表之路。早在1974年他就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最早他专做钟,将一些星象的功能(比如月相、3D月相、赤纬、天象仪)与传统的挂钟或座钟相结合,也正是凭借着**制作的Planeto Astrolabium 天文座钟(上左图,限量40台)他成为AHCI的正式会员。1994年,他开始做第一只手表Satellite du Monde(上图右下),机芯改制于ETA2824-2,它可以显示佩戴者当天当时能看到的太阳或者月亮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2009年,年事已高的Christiaan将公司转给多年好友荷兰设计师Danië Reintjes管理,虽然不再亲手做表,但他依然是这个品牌的灵魂和创意源泉、与Danië一起负责新作品的研发,同时品牌的方向也更加明确,只做Astronomical Watches(天文表),年产量在200-300只表。

国内读者应该还记得去年梵克雅宝推出的Midnight Planétarium(左下图),盘面显示太阳和六大行星的真实运转周期和所在位置。这款表其实就是CHRISTIAAN VAN DER KLAAUW特别为其订制的,这个超赞的概念最早是Christiaan在1995年制作的Kepler’s Planetarium台钟(上右图,限量24台),后来将其小型化后移植到CVDK Planetarium(左中图)手表机芯中上,微型的星象盘面更精彩,六颗小球依序在自己的轨道上以不同的速度绕太阳运转(水星87.97天/圈,金星224.70天/圈,地球365.24天/圈,火星686.98天/圈,木星11.86天/圈,土星29.46天/圈),戴上它感觉整个银河系都尽在掌握。将这种枯燥的数字用形象化的图案来演示,不就是钟表最核心的奥义吗?钟表的世界确实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有意思。

Rainer Nienaber

国籍:德国

1955年出生于德国Bünde

1993年成为AHCI会员

www.nienaber-uhren.de

Rainer Nienaber是纵横表坛多年的老江湖。在成为一名制表学徒之前,他曾经服过兵役,这段历史对他以后的钟表创作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不少作品都弥漫着军表的干练风格,重视数字的阅读感受和时间的呈现方式,但对机芯的修饰却不太讲究,而且好多都是不锈钢壳的,相比其他同行定价也会更有竞争力。上世纪80 年代初,他就开始开店售卖时计和钟并兼顾修理,**为客户定做了第一款表(规范指针功能),从此走上独立制表师之路。他的作品风格多变,善于将很普通的机芯改制成自己想要的功能,焕然一新的盘面显示很有趣味。

比如这只Antero,用ETA/ Unitas 6497手动机芯,用单指针粗略显示时分,在九点时指针会瞬跳划过小秒针盘,设计灵感来源于1940年代的仪表测试器。另一著名的系列就是Decimal-Watch 十进制表,他将12小时刻度重新划分为10格,一小时60分钟改为100个格子,一个简单的齿轮比转换就让时间重新分割显示,看似新奇,其实早在法国大革命时就曾推行过十进制时间了……但在钟表的大千世界里,确实也很需要不同的声音。

Antoine Preziuso

国籍:瑞士

1957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1996年成为AHCI会员

www.antoine-preziuso.com

作为AHCI协会的创办人之一,Calabrese却从来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制表培训, 而是自学成才,他自己学会要做成一只表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其40年的制表生涯里,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他做的第一款表:金桥,将机芯轮系擒纵及发条盒等零件以线性方式排列在金桥夹板上(上左图,上右图为私人定制的S型金桥表), 作为一次成功的创新对当代的机芯设计影响深远,而且也正因为这款表使他成立了AHCI协会。此后他与Frédéric Piguet(现在的宝珀机芯厂)合作,于1986年制作了BLANCPAIN(宝珀)第一只8天动力浮动陀飞轮,采用偏心结构设计并且获得专利(中图为专利结构示意图)。精彩还在继续,2007年Calabrese将古老的卡罗素擒纵结构重生,并且将以前缺少动感的一小时转一圈卡罗素改为现在一分钟转一圈,其精致转动的视觉感受媲美陀飞轮(左下图)。2004年,他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品牌NHC(Nouvelle Horlogerie Calabrese),将自己过往的作品重整推出。即便到了这个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Calabrese的创作力依然不减,去年还做了十只特别的表款。同时他还帮三十年的好友Jean Kazès管理着挂钟制作的日常运营。

Philippe Dufour

国籍:瑞士

1948年出生于瑞士Le Sentier

1997年成为AHCI会员

www.philippedufour.com

他永远喜欢穿着白大褂做表,而且居然用牙科医生看牙的工具来做表,因此江湖得一雅号“牙医”,他就是Philippe Dufour。早在1978年,他就在自己的家乡Le Sentier建立了工作室,在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手表前(**)他以修复古董表为业。他也曾经受雇于JAEGER-LECOULTRE,AUDEMARS PIGUET和GERALD GENTA三家表厂。他喜欢速度、喜欢速降式滑雪,但是做起表来却是极慢的速度,很多人都听说他的订单要排到几年后了。他自己设计、亲手制作并修饰几乎所有的零件,他也乐于收学徒传授技艺,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真正传统制表精神的尊重。

三十多年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表其实只有三款,Simplicity、Duality、Grande Sonnerie, 均是再简单不过的小三针形制,但对应三种不同的手动机芯。最简单纯粹的Simplicity (左中图),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做了有200只,现在应该都做完交付客户了。Duality(左下图),是双杠杆擒纵,这个概念最早是宝玑先生想出来把它用在钟的机芯里的,但是这个计划后来不了了之;到了1930年代,出自Le Sentier当地一所技校的一枚怀表首次使用了双擒纵机芯;60多年后,Philippe Dufour首次将这个机制用在更小的手表机芯中。两套游丝摆轮就像两个心脏,一起工作,相互帮助,他们通过一个复杂的包含有21个零件的差速系统相连,其效果堪比陀飞轮。

2007年5月佳士得日内瓦曾经拍过一只他在1996年做的铂金小三针Duality,编号00,估价25,000-35,000瑞郎, 最后连佣成交价180,000瑞郎。这款表最早计划做25只,客户可以在00-25之间选号, 但实际上最终只做了9只。Dufour最复杂的表款当属大小自鸣三问Grande Sonnerie (上图),打开铰链盖可以欣赏到精美独特的双轮双置(Two-Train)机芯,正向上弦可以为走时的发条盒储能,而反向上弦可为自鸣的发条盒提供动力。2012年4月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一只1992年制作的红金白珐琅盘Grande Sonnerie,估价2,200,000 — 3,200,000港币,连佣成交价4,820,000港币。其实Dufour的表很少能在拍卖行或二手市场看到,原因不言而喻。年近古稀的他,现在依然还在创作新的作品,乃表迷之福。

Felix Baumgartner

国籍:瑞士

1975年出生于瑞士沙夫豪森

1999年成为AHCI会员

www.urwerk.com

这个圈子里有两个叫Felix Baumgartner,一个是奥地利著名的极限跳伞运动员,也是ZENITH的品牌大使,而另一个则是一名独立制表师。这里介绍的是后者,而对于表迷而言URWERK这个名字则更加熟悉。Felix出身于钟表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制表师,从Solothurn的制表学校毕业后他就来到了日内瓦,加入了Svend Andersen的团队,在那里他认识了很多圈内朋友,也知道了AHCI,这也成为他事业的起点。1997年, 他和艺术设计师Martin Frei联合成立了URWERK,并在巴塞尔推出了首款原创设计作品UR-101,也凭借这款表如愿加入了AHCI协会。那几年手表设计的潮流是趋于复杂的设计与多功能,而Felix反其道而行采用极简设计,UR-101(右上图)仅有一个漫游式小时显示,这让很多人都记得了这个很特别的初生品牌。后来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 URWERK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每年很多表迷与媒体都会翘首盼着URWERK又有什么“出格”的作品。如今的URWERK每年的产量有约150只表,整个团队有16个人, 其中12名制表师,而且两年前还在苏黎世投资建设了分部。

Felix很喜欢和Philippe Dufour交流,他们每年都见面,每次Felix都会把他的最新作品拿给Dufour看,然后大师会给出自己的建议和经验,Felix视其为最宝贵的提点。在近二十年的制表生涯里,Felix说对他最重要最特别的作品就是EMC(上图)了,前后一共花了5年时间来进行研发,其中90%的零件是in-house自产的(包括微机工程零件),这是一只百分百的机械表,表主可以通过自带电子设备侦测其每日误差,并能自己调节它的精度,它的摆轮结构重新经过设计并带有一个光学感应器,电力来源则是通过一根手摇杆来产生电能,堪称一件划时代的作品。

Andreas Strehler

国籍:瑞士

1971年出生于瑞士Winterthur

2000年成为AHCI会员

www.astrehler.ch

虽然Andreas Strehler扎根于瑞士的德语区,但是他的作品却洋溢着法式的浪漫情怀,江湖上人称“蝴蝶王子”。和很多其他的独立制表师一样,他也喜欢自己做用于制表的工具来制作想要的零件,如今他的工作室已经初具规模,有自己的工人,年销量已过百枚。他的作品,有着自己对时间的独特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在创新方面充满了诚意。从钟表学校毕业后,他曾在Papi领导的APRP里工作了四年,主持那里的机芯原型的设计研发。1995年,他决定自立门户成为独立制表师,并且擅长修复大型复杂古董钟表。1998年,推出自己的首款作品Tischkalender(左下图),将怀表和座钟结合,向宝玑大师的名作Sympathique致敬。名声鹊起的Andreas也开始为一些表厂研发机芯,比如CHRONOSWISS(瑞宝)和H. MOSER & CIE.(亨利慕时), 还有MAURICE LACROIX(艾美)的首款自产计时机芯Le Chronographe。而让他名声大噪的自然是和HARRY WINSTON(海瑞温斯顿)2007年合作的Opus 7(上左图),镂空的曲线夹板也成为其作品的象征符号。后来他还和Kari Voutilainen合作为MAÎRES du TEMPS做了带滚筒显示的精彩作品Chapter Three Reveal。

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同时,Andreas Strehler自己的产品线也逐渐壮大。源自Opus 7创意的Papillon Classic(上图机芯图)是其首款量产作品,他的初衷是希望表主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机械机芯的精彩结构和运转上,而不是表盘和指针的运行,因此他将时分针舍弃改为两个透明圆碟与两个发条盒重叠,双层双色的夹板刻画出一只蝴蝶的线条,技术和美学的极佳融合,这件作品其实比Opus7更精彩。另外两大系列是简单优雅的偏心小三针Cocon和带恒定动力输出的Sauterelle系列。后者还有个看似普通的月相版,最新一只是Sauterelle à Lune perpétuelle 2M(上右图),它的月相是超过两百万年才误差一天,它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Andreas对技术创新的理解独到而深刻。

Frank Jutzi

国籍:瑞士

1963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

2000年成为AHCI会员

www.frankjutzi.com

Frank Jutzi并非出生制表世家,但深受身为家具及内饰设计师的父亲的影响,从小被培养出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也和设计结下不解之缘。Frank毕业于Rudolf Steiner 制表学校,毕业后做了两年的学徒,在那段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表经验。1985年, Frank在伯尔尼郊区Wichtrach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自己的独立制表生涯。这间工作室既是他的钟表创作制作工作室,又是他的古董钟表修复工作室,这里就像百年前的制表工坊一样地运行和存在。到现在,Frank也带着少数几个学徒,使用的机器和工具、采用的制作**均是保留古法和传统。Frank在2014年夏天收的中国学徒郭鸣也在这里待了半年多了。

Frank于2000年成为AHCI的正式会员,即使在AHCI这个组织中,他都要显得更沉闷一些。但当你看到他的作品,你会却会从中感受到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和真切的情绪, Frank擅于把艺术、建筑和古董钟的灵感都融于钟表作品之中。具**效果的座钟是Frank的拿手绝活,而他同时对机械制表的各项传统技术也极为擅长,所以你常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这种结合。这里介绍他的几款精彩之作。Mysterious座钟(右上图和下图右上)的主体就是一件氧化镀银青铜人体雕塑,钟面也是几何造型,雕塑捧着的是神秘时针,下面的半圆是分针显示,由两支呈180°的分针轮流指示,左边的陀飞轮也像是腾空悬浮一般,结构让人匪夷所思;座钟基座上还以青金石制作波浪纹饰,实在漂亮。陀飞轮座钟确是Frank最招牌的作品,以各类造型主体来呈现,Rock Crystal Plates座钟(下左图)的主题是枝头上的鸟雀,黄金、蛋白石与玛瑙营造出芦苇等背景,青金石制成的翠鸟站在右上角;当然,此作还采用透明水晶制作主夹板,巨大黄铜镀金发条盒也以手工雕饰,同样绝美。Chronos座钟(下图右下)更让人惊艳,座钟本身具备陀飞轮与三问功能,钟体以镀金黄铜和钢制成,饰以黄金、水晶和黑曜石,顶上竟然还站着古希腊神话中的时间之神克罗诺斯的青玉雕塑,既大气又极具人文情怀。

Vianney Halter

国籍:法国

1977年出生于法国Suresnes

2000年成为AHCI会员

www.vianney-halter.com

Vianney Halter是当代AHCI会员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也是很多人眼中的怪侠。他的作品我总感觉像是来自那种古代的科幻小说,比如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之类的情景,有人说他的作品是蒸汽朋克(Steampunk)风格,而他形容自己的第一件作品Antiqua是属于past future。1998年,Antiqua(下图)的横空出世打碎了人们对传统表盘的固有概念,也为不少制表师后来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正是凭借这款奇特盘面的万年历Vianney正式成为AHCI会员。如今他一年大约能做30只表,有一些助手,但是主要还是自己亲手做。我问了一个不该问他的问题:“对于独立制表师而言, 创新是不是越来越难了?”他说:“当然不是,相比于在大集团里面的工作,独立制表师在创新方面其实是更加容易,我们更加自主、可以自由发挥。”

确实,Vianney在表上的设计之独到别人学也学不来,几乎每一次新表都是一个新的壳型,配合一个新的想法,机芯也自然是全新设计,相当了不起。比如他的小三针大日历名作Trio(上图),用四个大小不一的圆窗来显示时间,优雅老派有腔调。之前他还为HARRY WINSTON做了Opus 3,显示改为六个等大的数字圆窗,而且还配漂亮的矩形手动机芯,它是我心中的一代经典。近几年的佳作,大家的目光会停留在他的Deep Space (左下图)上,在球形表镜下一个壮观的三轴陀飞轮占据了舞台中央(三个框架分别以40 秒、6分钟及30分钟一圈的速度运转),视觉冲击力无与伦比,Vianney觉得做这款表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将自己原先所设想的东西一步步通过图纸然后再逐一制作零件最后组装成一件可以运转的作品,而且零件的制作精度要控制得很好,显然他又成功了。

Beat Haldimann

1964年出生于瑞士Oberdiessbach

2002年成为AHCI会员

www.haldimann-horology.ch

关于Beat Haldimann本人的资料非常难找,AHCI官网上他的页面是没有“Biography(简述)”这一栏的。而在他的官网上,有极美的照片(可供下载),有关于手表、工厂乃至族谱的详尽资料,但关于Beat本人,只有他自己留名的一篇自述, 文字细腻优美,我尤其喜欢他描述对于入门恩师的思念及感恩的那一段。但是网上无论如何都搜不到他的成长经历,甚至都不知道他的那位恩师究竟是谁。与此恰相反的是,网上很容易搜到他的作品,尤其是陀飞轮作品,从第一款到最新款均没有缺席。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喜欢陀飞轮表嘛,不过不光是文章多,而且评价也一致: Haldimann的陀飞轮,做得精致,做得专注。

我看过Haldimann陀飞轮的实表,就是这种感觉,像一个内外兼修的极致美女,看起来极其自然,但一颦一笑皆精致,举手投足、谈笑风生均无可挑剔。H1(下左图)是Beat的第一款陀飞轮,尺寸超大的中置陀飞轮就是一朵娇艳的玫瑰,乍看已怦然,仔细打量其结构,层次细密,旋转框架纤细到没有余地,轻盈飘浮的感觉;而盘面素雅, 罗马数字时标及细小的时分指针恰到好处,感官已沦陷。第二款作品H2(右图)是借鉴Antide Janvier(与A.L.Breguet同时代的制表师)发明的精确计时双摆钟,安置了摆轮共振的双陀飞轮结构;整套结构腾空架起,两个摆轮尺寸仍不小,两个擒纵轮也似浮在空中与摆轮对接,精工细作的框架依旧纤细而轻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第三款作品不叫H3而是H8(下右图),基于H1之上,隐去指针、熄灭盘面,蓝宝石水晶玻璃也拱起更高的弧度,陀飞轮似乎像是贴着表镜在轻舞。当2014 Baselworld上推出H3时,才意识到为什么第三款作品没有取名H3,因为真正的H3必须要有真正突破,它装载了三问装置,就像是一曲时间的礼赞。

品牌名叫作HALDIMANN,不仅代表他自己的姓氏,也代表他的家族,据可查的资料记载,这个家族早在1642年便开始制表了。

Peter Speake-Marin

国籍:英国

1968年出生于英国Es**

2004年成为AHCI会员

www.speake-marin.com

虽然英国的制表史曾经非常辉煌,但随着制表中心的迁移,如今出自英国的独立制表师已是非常少了,而Peter Speake-Marin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自创品牌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了,新作也是层出不穷,能谈的话题也挺多,本刊读者并不陌生。Peter在瑞士纳沙泰尔著名的钟表学校WOSTEP深造结束后,在伦敦Piccadilly街著名的Somlo古董店设立了钟表修复部门,七年间亲手修复了大量的出自很多名家名厂的古董钟表,获益良多,技术更是日臻成熟。1996年,Peter喜结良缘并将自己的名字从Speake改为Speake-Marin,此时他已经在著名的Renaud & Papi工作,负责研发制造高复杂表及培养新制表师。闲暇时他开始亲手制作自己的第一件作品Foundation Watch(左下图),一只带陀飞**能的怀表,这也成为他后来很多作品的基石,凭借这款怀表他顺利成为AHCI的会员,后来的故事发展就比较简单了,他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创立自己的品牌,Peter Speake-Marin也变成了SPEAKE-MARIN。

我让Peter推荐两款他的代表作,他说只能是一款,也只能是Resilience(上左图),这是他的标签。这款表是他的个人第二件作品,创作于2002年,由他亲自设计,用白色的珐琅表盘,壳型以Piccadilly街名来命名,上面的很多元素比如桃心针、细长的罗马字、特别设计的直表耳与表把都成为日后SPEAKE-MARIN产品的标准设计,他说it will last for ever。虽然之后他也做了一些跨界作品,比如为HARRY WINSTON(海瑞温斯顿)、MB&F以及MAÎRES du TEMPS做过一些表款,但今年他把全部精力用来发展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线。Speake-Marin做表不拘一格,产品线极为丰富,他自己善于做复杂表比如三问、陀飞轮、万年历,也擅长将买来的机芯加以改造,听说现在他们开始和Vaucher机芯厂合作了。同时,他有丰富的艺术表盘创作资源,善于和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合作,如雕刻、珐琅、贝母镶嵌、莳绘(上右图)、金属腐蚀画等等,这在独立制表人的作品中绝对是鲜见的。

Philippe Wurtz

国籍:法国1953年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2005年成为AHCI会员www.philippe-wurtz.com

法国出生的Wurtz在孩童时期就对机械产生了兴趣。学生时代,他在Strasbourg研究数学和物理,这为他后来制造精密摆钟奠定了知识基础。毕业后,他在法兰克福做钟表匠学徒期间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董钟表上。他最重要的灵感来自于Siegmund Riefler。1890年-1965年,Siegmund Riefler制作了许多天文精密摆钟。他的精密摆钟犹如机械雕塑,空灵的骨架、稳定的构造并且结合着许多创新的功能。Philippe Wurtz对于最新科技的应用提升了时钟的精准度,例如他将所有的齿轮和轴都设计成绕着干燥的、没有涂润滑油的球形轴承旋转,并有镀金套筒保护,另外为了防止小轴承氧化,他使用陶瓷材质制作。2000年,Philippe Wurtz制作出的精密摆钟“Gramat”是第一座可以在钟壳中调节空气密度运行的时钟,也是这一座钟让他于2005年入选AHCI协会正式会员。Gramat保留在钟罩中的空气密度维持在一个恒定值中。传感器是一个容积为1升的玻璃球,其浮力取决于空气的密度,而空气的密度则是由一个容纳在时钟底座的小真空泵调节,同时它还能检测并且调节温度、压力以及湿度的影响作用。因此,摆锤就不会受到空气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精准度,每月只有不到半秒的误差。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喜欢Philippe Wurtz的钟,不用再千里迢迢跑到国外购买,在上海的德星宝钟表行就能买到。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知名度 +3 收起 理由
OHSEAL + 3

查看全部评分

4条回复

返回列表
沙发
发表于 2015-9-21 15:03:2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板凳
发表于 2015-9-21 17:18:03 | 只看该作者
只能用天才,怪才,鬼才来形容这伙人。
地板
发表于 2015-9-21 18:11:09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高手与艺术家
5#
发表于 2015-9-21 22:02:17 | 只看该作者
膜拜下大师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11-20 13:43 , Processed in 1.64614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