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转帖: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复制链接]
18510

   发表于 2015-7-16 12:0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
对中国汽车产业思考了很久,现在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角度比较乱。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发展汽车产业是必须的,因为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良好的话好处多多: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带动汽车产业链全面发展,GDP增长等等。但具体说到这个行业在中国应该怎样发展就很复杂了。从产业链来讲,要造出好的汽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有很高的投入,要有大批高端人才出现,要有正确的企业导向,还要一个时间的积累。
第一步,原材料
包括钢铁、镁、铝、合金、塑料、有机材料等。这些牵涉到各种各样的基础产业,这些做好了才能有后面的东西。
    第二步,零部件、电子配件、其他配件的制造
这些东西是很难的。有一个现象可以用来参考,就是现在的进口车国产的问题。拿奔驰、宝马、奥迪来说,奔驰现在国产的C级和E级价位跟进口相比并没有下落多少,原因是国产率不够高,就是说国产的C级和E级车中来自国内的部分并不多,因为国内生产的零部件质量够不上德国总部的要求,仍然只能进口,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相对较低,但是根据政府的规定,一旦进口零部件的价值总额超过了整车价值的60%,那进口的零部件按照整车进口的关税率进行课税,那最后生产出来的国产车的价格跟进口车相比自然不会有太大变化了。再看宝马和奥迪,奥迪A4、A6,宝马3系是比较早进行国产化的进口豪华车型,国产率也相对较高,但这些车存在的问题就是小毛病较多。综合这三个品牌很容易得出结论:国产零配件的质量还跟不上。再看看很多国外的品牌,大凡技术含量较高、企业旗下较为高端的产品如奔驰、宝马、奥迪的S级、7系、A8,包括各类越野车、跑车等,根本不可能国产。宁可在自己国家生产然后运来,承受出口国家的各种昂贵的税收、费用也在所不惜,这些是会啃掉公司利润的项目,但是又必须这么做,因为要保证品质和招牌。反观这些成功的汽车企业,他们在本土制造销售的汽车都经久耐用、品质一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有高品质的供应商。
    第三步,汽车制造商如何造车
汽车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靠卖车。卖得越多,企业发展的就越好,资金越充足,回过头来就能造出更好的车。怎样能让车卖得好?最主要有四点:1.便宜2.性能好3.功能齐全好用4.外观漂亮。四点都能做到也不是不可能,但肯定有个限度,想用奇瑞QQ的价钱买一辆外观像玛莎拉蒂、跑起来堪比宝马M6而且跟奔驰S600一样舒服的车当然是天方夜谭了。厂商的选择必然是这几个因素的最佳平衡点。
    怎么样能便宜?成本控制包括生产制造成本(生产流程控制,步骤多了成本增加,步骤少了质量不行;生产人员工资,多了企业赚不了钱,少了员工不答应;……),管理费用(怎样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怎样的工资是最合适的,怎样减少企业运营的费用……),销售费用(怎样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时间、雇用最少的销售人员完成最多的销售业绩,怎样用合理的宣传费用达到最好的销售效果……)。
    怎么样造车能让车跑得更快?这就是很大的技术问题了,为什么宝马Z4(排量)比奔驰SLK350(排量)跑得快呢?一辆车的性能和造型风阻、发动机技术、整体平衡、重量分布、电子系统等等因素都有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以达到最终平衡的方面。每个品牌的自身技术特长和侧重点又都是不一样的。
    功能怎样又多又好用又实用?怎样的车开着舒服?开一次富康,再开一次奔驰就全能体会到了。至于怎么做出来,这是每个品牌自身技术的问题,还有品牌风格和内涵的长时间积淀,品牌本身的定价等问题。功能的质量好坏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没有人愿意隔三差五去维修店喝咖啡吧。
    什么样的车漂亮,让你看着舒服,又能炫耀一番?这是美学问题,并且见仁见智,不过大概没有几个人会认为奥拓比奥迪好看吧?漂亮的外观是要优秀的设计师设计的,同时还要保持一贯的品牌特征。
其他还有油耗、品牌等次一级因素,但也起到了很关键,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第四步,如何卖车
包括企业导向,宣传,营销网点的建立等等。这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对目前的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造出好车,其次才是如何卖的好问题。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还有政府政策的因素,政府要考虑多方利益,但是我觉得对汽车工业本身,政府目前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真正想看中国的汽车市场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因素太多了。如果真的有一条线索的话,不妨从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来分析。无论东西什么样,价钱如何,只要需求旺盛,超过供给,市场争相发展是必然的。即使这个市场是非法的,也遵循这种规律。为什么毒品交易屡禁不止?更何况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利远大于弊。需求和供给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影响,这个真相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接近,但很难触及。
    抛开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不谈,从整个汽车工业来看,未来依旧是发展的。从保有量和目前的交通状况看来是接近饱和了(除了中国等汽车工业还在成长期的国家),但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必然会把自己的车进行升级,报废的车,不满意的车都会从市场上消失(据我调查很多富人的汽车使用时间一般为五年)。真正能抑制或减缓汽车产业发展的并不是汽车本身,而是其他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比如地铁。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你买辆汽车纯粹是为了代步,突然有一天你所在城市的地铁能够在任何时候把你送到任何你想要去的地方,你还会买汽车吗?我肯定不会,我没那闲钱,也不愿意空买一辆车放在那里,只为了计提折旧,交无休无止的停车费和各种税费。但那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的事了,真正到了那种情况,仍然能够存活的只有那些已经列入奢侈品品牌的汽车企业。
    汽车产业是中国很需要振兴的一个方面。纵观世界,凡是拥有强大汽车集团的国家都是强国。德国、美国、日本现在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这三个国家也恰恰构成了世界三大经济体或经济体的中心,其中汽车产业最强大的德国,大众、宝马、奔驰三个品牌现在在中国的业务做得怎么样大家都看得见,奔驰已经成为德国工业的象征。日本的丰田从集团业绩上讲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此外还有本田和日产。美国三大集团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虽然现在处于亏损和濒临破产的状况,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通用是丰田之前全球汽车业的霸主,多年位居全球500强第一位。美国政府不会轻易让他们垮掉,破产后会进行一系列企业资源的整合,政府收管部分资产,并将一些优质资产重新建立新的公司。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才刚刚起步,与以上三个国家比起来,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力量。今后中国的汽车企业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包括企业间的并购,品牌的整合,然后是生产线的整合。中国的汽车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水平也稳步上升,前途是很大的,但是民族工业这条路还很长,也会很艰难。现在的很多中国企业,上到带有国家色彩的坚持走高端路线的红旗,下到奇瑞,双环等,都有很多模仿成分,这并非不好,日本汽车工业就是从模仿开始的,从模仿再到自主创新,这是最快最有效率的发展模式,但关键点是“创新”两字。汲取别人的技术,再通过自己的团队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将学习到的别人的东西融入其中,只有拥有自己核心技术和品牌特征的企业,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如日本企业,他们的很多技术都是由德、美发展来的,但是他们用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实现了,并且加入了自身汽车工业的特点,比如省油、人性化、配置丰富等,现在丰田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也许日本汽车在最高端轿车、跑车方面的技术竞争力还不是非常强大,但是他们真正重视市场的需求,牢牢把握了民众的汽车,并且结合了自身产业的特点,坐上了销量最大的宝座。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并没有这样做,比如双环,只是一味的模仿,还只是模仿表面,这并不是想诚心学习的态度,只是图一时的利益,没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企业终究会被淘汰。
中国现在在许多汽车公司眼里还只是全球最大的生产代工厂,帮它们把一些中低端产品国产化,所谓的“结合中国国情”更多的也只是进行一些减配和细节的调整,而国产后的质量并不高,高端产品还是要进口。依赖型的汽车产业是不会让中国学到多少真正的技术的,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50多年里,虽然通过合资合作,引进吸收等多种方式,自主开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远远不够,仅仅依靠装配制造的本土化并不会让我们成为汽车制造的强国,开发和知识的本土化才是长远发展的大计。这需要大量本土人才,且从塔尖到塔基都要有,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也不是国家投入多少人力财力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真正让生产力和技术达到相应水平才可以。
下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切:
为什么中国能造出最好的火箭,却造不出好车?
这是我思考了很久的一个问题,发现由此问题可以深究出很多问题,结合与一些专业人士的探讨,总结出应该是最重要的两点:
一、生产制造工艺无法满足
火箭只要造一个,而汽车是规模化生产。大规模机器生产时,零部件规格就很难满足。为什么劳斯莱斯值钱,为什么劳斯莱斯有的车能开50多年?因为它们是纯手工制造,每个零件的规格都是精确计算,精确制造,整车质量非常好。奔驰也是机械化大生产,虽然比不上纯手工的劳斯莱斯,但是它们的制造和装配技术能够满足他们造出质量足够好的车。而中国汽车制造业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上都达不到,作为代工厂也只是在重复低级的制造和组装工艺,现在奔驰宝马的高端车都不可能国产,低端车国产也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实际质量也下降了不少。所以,即使中国拥有了一辆好车所有的技术,我们也无法把他们制造和装配成一辆好车。厂房、机床、原材料、工人工艺、生产管理、制造习惯都要更新,代价非常大。相比而言中国的卡车还是不错的,因为卡车体积大,同比例对零件精度要求相对较小。
但中国为什么不在基础的制造和装配工艺上下功夫呢?
企业做不到,因为周转不出资金,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去研发需要的技术。国外企业把中国作为代工厂,根本不会提供设备或制造设备的技术。即使国外并购来的生产线也不会是优质的生产线。纯进口?生产线是汽车生产制造最基础的环节,国外企业不会轻易出售整条生产线,而且纯进口不仅非常昂贵,对发展民族工业,自主创新技术都危害很大,这条路行不通。
政府也不可能提供帮助。给每个汽车企业“换装”,那需要极其大量的资金。研发生产线技术后出售或提供给企业?这会带来诸多问题。首先是研发出的技术好用吗?会造成不同企业的车型单一性吗?(因为生产线实际是由企业自主设定内容,流程,由一定的工厂代工制造,并且很多是由企业自己开发,制造的)然后是,如何做到技术合理公平的分配,可以不劳而获会不会使汽车产业大乱?更重要的是会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和更加不愿意自主创新的念头,这条路也根本不可能。
但是政府出面研发一些新技术,制造精密度更高的机床和生产线,即使不能给大量的民营汽车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或出资更换设备,至少也能自己研发制造出一个品牌的好车吧?但是为什么没有呢?
这就涉及到第二点了:
二、汽车必须投放市场
其实中国做了,他们尝试了红旗,但是现在红旗衰败了,基本纯粹靠模仿,内部也都使用国外的技术,坚持推出高端车型,意义基本就是维持高端的品牌形象,让国外觉得中国也有贵的车。既然有政府的支持,红旗为何没能坚持自主下去呢?
汽车是用来给企业赚钱的,而火箭是为了发展技术,科学研究和体现国力。所以,政府可以给神七投入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和全国最好的科学家,齐心协力,短时间内就能研发出一些必要的技术。而汽车属于市场,每个企业的资金运转和人才都是有限的。火箭可以不计成本,无所谓投入多少钱和人,只要最终造出来,而汽车的本质是为了赚钱。但是带有国家色彩的红旗,政府曾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也研发和制造出了能够制造精密机械的生产线,但还是不能成功。为什么?因为汽车要投放市场。他们发现算上研发、管理等各种费用,最终每辆红旗车的平均成本大概和劳斯莱斯差不多,而品质最多与低端奔驰媲美,市场价格是由东西的成色定的,所以红旗只能卖它相应的钱。红旗投放市场后,每辆车政府都要赔很多钱,简直是无底洞,政府还会继续自主化生产红旗车吗?81年CA770停产的缘由对外说是“太废油”,实际真正原因是造价昂贵,买的人又少,无法继续量产。所以现在的红旗又恢复了“引进国外技术”的老样子。只有极少数的红旗,比如{要和谐}的座驾,还是使用国有技术生产的,意义有点类似火箭,无需计较成本,只产几辆,不需要投放市场,体现国有技术和国家形象。
火箭需要的的技术是单个机器制造的技术,每次只需造一个,而汽车需要的技术必须是用来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前者可以通过短期研发来实现,而后者不行,因为即使研发出来,成本也使得它无法投放市场,好的汽车企业必须是用最少的钱造最好的车,而好的火箭无所谓。所以只能说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这就不是看短期投资了,而是要真正让生产力达到产品对应其市场价格的那个层次。必须要有时间、投入、专心,踏踏实实一步步去做才可以。可惜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目前的方向还不是那么正确,更多的还是在模仿。毕竟企业是要赚钱的,去研发不但赚不了钱还要大把花钱,且需要长期时间。企业眼前的利益和民族工业长期的发展,这是个矛盾。
不过现在国家准备出面了,鼓励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合并其他小厂,达到资源和技术的整合,增加了可周转的资金,提高了人才的利用率,并趁这次金融海啸,本土汽车制造商受影响不太大,比较有钱,来收购一些资产不高,但又是核心部件和技术的生产商。比如前不久吉利汽车全资利收购了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器生产商DSI。国家可能还会对这些合并后的企业注入一定资金,更加国有化,依靠国家的长期投资和市场管理进行调控,慢慢把技术研发,更新出来。
中国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来保证充足的原材料供给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家要重视培养更多并且多层次的汽车方面的人才,既要有专业型又要有复合型的,不仅塔尖的人才,塔基的厚实更加重要,避免断层的出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刺激汽车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0条回复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11-20 15:19 , Processed in 0.53910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