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离线
- 注册时间
- 2012-11-2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帖子
- 积分
- 9999
- 主题
|
tammylele 发表于 2013-1-5 00:42
几个问题
1,31系机芯上链效率大约在1:5左右。当然这不单是红轮,也有梢杆的功劳
2,双条盒最大问题在于 ...
回复tammylele的几个问题
1,31系机芯上链效率大约在1:5左右。当然这不单是红轮,也有梢杆的功劳
回答:如果说31系机芯上链效率大约在1:5左右,那是测试标准问题,按统一标准,8500比3135的上链效率是3.8:3.5,8500上链效率方面的测试数据不可能作假,后者即便劳力士不说,大量第三方测评机构也会拿数据反驳,欧米茄会得不偿失。而且,从实用角度而言,时常佩戴8500在室内优先活动即可保持其一直正常运作,从未听闻有8500用户抱怨放了一两天会停表的,倒是3135有放了一天多就不走的报告,所以你仅仅拿出单方面数据是没有说服力的。
2,双条盒最大问题在于机芯体积。如果按某表盲说法,现代劳傻大黑粗的话,那85系的O就是史莱克了
回答:我敢说你根本没仔细看我帖子,没看就反驳,其原因显而易见:你有偏见和成见。8500机芯直径29毫米,厚度5.5毫米,3135机芯直径28.5毫米,厚度6毫米,空间体积,8500是3135的95%,基本的数学计算便可得出,你却全凭感觉胡说,以为双发条盒就一定体积大,其实证明你缺乏基本的几何和物理常识:双圆形比单圆形只会浪费更少圆周外部空间。
3,游丝问题没必要纠结,硅游最早就是R与别家共享的专利之一。与其纠结顺磁还是无磁,不如思考下同样换游丝的成本,R为什么选蓝游
回答:劳力士在硅油丝研发公司中仅占有18%的股份,第一大股东是斯沃琪集团,劳不采用硅油丝,一是区别化竞争,二是避免受制于人,从实用效果而言,硅油丝没有金属疲劳特性,因此装配8500的机芯没有所谓"磨合期",初始什么精度,一年后依然保持,而相比下来,劳的蓝游丝才真象噱头,除了顺磁性意外,没有本质的提升。
4,同轴说到滥了。一个注定噱头的工艺而已,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过了。现在腕表不需要这种风险极大的颠覆,否则O也不至于十年来伤痕累累
回答:我列出理论论证,而不希望得到的是空洞无物的反驳,你所谓的事实,不就是2500的问题?你这依旧是典型的经验主义:因为2500采用同轴结果遇到不少问题,所以证明同轴设计是有问题的,所以8500也是有问题的。任何一项技术从发明到成熟都需要很长时间,你们在夸耀锚式擒纵成熟的同时,说同轴是1970年就有的专利,却忘了杠杆擒纵经过了200多年才逐渐成熟。不经过物理力学分析,直接说同轴是噱头,只能证明你是个匠人,不是工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