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钟表基础知识] 三石先生精华集

[复制链接]
14924142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2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19:08 编辑

占位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32:53 | 只看该作者
什么都没有才是一种良好的开端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35:54 | 只看该作者
奢侈品的最大特征就是:

品牌的价值大.

可以随便去看看LV的包包,真假的价格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但质量细节差多少?

这就是书法真迹和复印件的差别.
99%的相似,
但价格只有1%.


论表,
ETA之福,是造就了物美价廉
ETA之祸,是为造假提供了最直接的源泉.

很便宜的表,就可以走的很准,
甚至,真表假表都用一个型号的芯.

对于那些买了ETA就装壳的厂家,
假表带来的危害是最直接的.


所以,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品牌(不仅仅是牌子而已)
必须要自己造芯!
最低限度也要自己改造属于自己结构特色的芯!
象OMEGA 的1120或 2500,象IWC改的7750,象PANERAI改的6497.

否则,
假表和真表的区别,将逐渐模糊.

1.镀金属于妥协,所以,我不买.
全盘模仿也就是抄袭,下流角色做的事情,不值得一提.所以,我也不买.

当然,
PATEK的5022,用了BREGUET的字体,
那叫致敬!

这和抄袭最大的区别是:

抄袭靠全面模仿来卖货.
致敬靠本身品牌的实力.

2.
品牌的价值永远大于功能的价值.
一只大三针的ROLEX贵过北京陀飞轮很多倍.

3.
品牌的价值包括了很多,我不敢卖弄,
但一定,
不仅仅是壳的成本加芯的成本而已.

4.没有人可以仿造出很象的PP,ROLEX,JLC等
因为造芯的成本太高.

5.画皮难画骨
产品的神韵最难仿造.
那一点点神韵
要花上几十倍的努力和时间.

6.
买贵价表的只有两种人:
有钱人和爱表人.

而已.

機械表重新復興,靠什麽?

歷史&藝術

再加上人們的那種"情節"

這種情節,包含了永恒,機械魅力,獨有,精致等等感覺.

*
綜觀這五六年,瑞士鐘錶甚至彼鄰德國都是百花齊放,可謂衆彩紛呈.
但靜心細觀,
用心做表者少,
渾水摸魚者多.


很多牌子買上一段陳舊的歷史,幾十美元買只毛坯ETA,設計甚至抄襲個款式就可以賣幾千美元,
我不認爲這樣的牌子會久.

還有的牌子,拼命的設計新的功能
雖然看到新的機械功能,對於表迷來說是值得喜悅的
但,
我發現現在有個不好的現象,
就是只知道種樹,
不知道培育.

一個新東西出來,可能有毛病,也可能不完美.
但不去改良,不去深化,
沒幾年這個新的就停産,
再去重新做其他的新

似乎只有不斷的造新,才可以吸引人們的眼球.
我覺得這是挖肉補瘡的概念.
嘩衆取寵,
毫無意義!

瑞士的機械結構,是經過幾百年的昇華達到今天的高度的.
我們看一隻普通的ROLEX的3135.
是經過了整整五十年的修正,
從10系列,到1530,1560,1570,3035,才到今天幾乎無可挑剔的3135.
本質和特性不變,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
這才是讓人信賴的做法,
這才是讓人稱讚的做法.

現代有的廠家,
別說是不斷完善,
可能過幾年,連牌子都不見了蹤影,
讓人怎麽相信你?

我相信只有不斷的沈澱,不斷的修正,
才可以達到醍醐的級別,
才是瑞士真正的精髓.

可以說,其實作爲各個功能,
在百年前已經幾乎都發明了,
現代應該去做的,是完善和完美.
不要再去搞一個陀飛不行上兩個,兩個不行上三個,三個不行呢?
不要再去搞那些今天吸引了眼球,明天就需要拿去維修的浮燥之作!
在今後十年,將是機械表的第二個黃金期,就是淘汰戰!
有實力,有真正用心的廠家,
才會留下


我不感說再過十幾二十年哪些牌子會在,哪些牌子會衰退到滅亡
但可以肯定是的,
一個好的品牌,必須是:

1.獨立個性,
2.用心做表,精益求精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16:06 编辑

占位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39:05 | 只看该作者
前言:关于卖家:
就一句话,选表不如选卖家.
一个好的二手表交易商,是诚信的.
更不可能"收了钱跑掉"!!
这点请一定注意网络风险.
对于没有把握的交易,对于不了解的卖家.
请放弃交易.
*
一.照片问题:
1.低光线照片或低清晰度照片
根本看不清楚表的细节情况.
比如品像,原装程度等等.
2.不完整照片.比如缺几个表耳,只照中间部分的.
也许买回来就有一个耳是歪的,
或是后墙锈蚀大,裁减过的图片。
3.太侧面或大角度的照片,
可能隐藏一些缺陷或问题
4.黑白或怀旧照片,
也可能隐藏一些缺陷或问题
5.有明显电脑修饰痕迹的照片.
.
所以:照片一定要完整,清晰,光线好,角度正.
最好有:
1.正面
2.背面
3.侧面(把头面)
4.芯(如果是自动应该将摆陀转动,有两张最好,可以看到细节部分)
的全部照片.


二.描述问题
1.关于玻璃的描述.
如是原装玻璃应该标明.
不标明者,视为后装.
2.表把问题
表把有原配(本表原配)
原装(完全一样的型号的新把头)
原厂(同样厂但不同型号或不同时期的把头)
后配(可能是些垃圾把头或其他牌子的把头)

三.表盘问题
1.原装表盘
2.翻写表盘(可能整个的漆面还是原装的,但上面的字是后写的)
注意局部补漆,有的时候表盘的部分底漆脱落,会局部补漆.
3.翻新表盘,整个面重新打磨后上漆,写字.
4.非原装表盘(后配同款表盘或其他品牌的表盘,值得注意)
注意时标有死活之分,后者更有迷惑性.
值得注意的几个死穴:
1SS,由于那地方多是弧面边缘,翻写困难。
2。刻度是否被打圆。死刻度翻新后多会被打圆
3。标志。标志被翘过后,多在脚处有变形
4。背面。一般的翻新,水平再高,也会在背面留下重新喷漆或打磨的痕迹。
如果是活时标、摘下后重新安装,也有焊接或粘连的痕迹。
表盘是否翻新需要比较深的功力,请大家慢慢琢磨学习.
还要注意的几点是:
漆:原厂漆的颜色和质地,工艺大多很好。注意光泽度,深浅过度,放射线等处理.现在市面上翻新的难度大些的是黑面,容易辨认.
字:用放大镜可以看出差别.尤其注意字的角,这点ROLEX做的很好.
指针:指针是否重新电镀,通常可拆下来后看出来.后补的夜光也可以辨认
夜光:夜光会自然老化.刻度部分的夜光,要注意和指针的色泽是否一致.另外,一般后补的夜光只能亮一小时甚至更短,而原装的可以亮至少5小时以上.


四:表带问题
1.皮带是否原装,问题不大.因为本身价值不高且不耐用.但注意是否有原装带扣.
尤其注意ROLEX,OMEGA等带扣的描述."金带扣"有镀金,包金和实金的区别,
一定要问清楚.价格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
甚至实心不锈钢和电镀材料的价格现在都差好几倍,一定要看清楚问清楚.
2.金属带.
有原装和原品牌之分.
还有ROLEX或TUDOR有原装带,港带,台带之分.
照片看起来可能区别不大,但实物差距很大.
价格也有天壤之别.(十倍)
甚至还有人换一些金属带的局部,造成表带中部分有假.
比如带卡头和卡尾.这样光看这些部分便容易中招.
有后紧过的表带,戴很短时间会松掉,要注意.




五.表壳问题.
现在的卖家为了有更好的卖像,大多把表壳进行抛光.
这样的抛光一般分为软抛光和硬抛光.
1.软抛光大多用K金布,抛光剂进行.为的是使金属的光泽度更好.
对表壳整体没有影响.
2.硬抛光.
有抛光机器进行的,用沙轮或油轮布轮将表壳上的伤痕打掉一层.
让表看起来更新.但水平不高的师傅往往会破坏表壳的曲线.
硬朗的线条会消失,看起来没有了神采.
还有用车床车的,香港做的ROLEX抛光多用.
车出来的壳,线条完美,镜面光泽度好.几乎可以和新表比美.
唯一的,是整个表小了那么一圈.
而且可以从某些细节的角度看出来.
*
一般来说,
钢表在配戴到古董级别的时候,后框内都会有一点点锈噬.
这很正常,但注意如果螺丝口锈的合不住了,
那就是大问题了.还要注意表壳的变形.
很多压盖的老表后盖变形严重,
刚拿到手里还能挂住,一撬之后,
便不能压住了.
*
半钢的表壳,会有人重新电镀.
但几乎可以轻易的从后盖里面的棱角处看出来.

*
很多金表拿起来很重手,其实是里面的固机圈的重量,
那大都是铜的,很大很重,其实K金部分只有很少的一点点而已。


六。机芯的问题:
这是一只表最复杂的问题了。(这部分我摘了王进龙先生的论述)
首先核对原厂是否有生产此种机芯?
其板路风格对否?
观察机芯有无严重氧化生锈、刮伤?
机板上的小螺丝钉是否缺少?
转二、三圈发条,查看表在正、反、左、右、上、下等不同方位,是否会走?
检视摆轮的真圆度和水平是否正常?
摆轮来回摆动的劲道,是否理想?
转紧发条的过程是否顺畅?
转发条时所发出的声音大小,与其设计相关,跟机芯优劣,并无绝对的关系。
拉出把头,把时针转一圈,再检视时分针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附有日历,则视日历是否会正常地往前跳,然後核对标准时间。
瑞士、英国、法国制造之贵金属表壳,大部份都烙有贵金属烙印;美国表则会烙出14K或18K金等字样。这些约一平方公厘(1 mm2)印的小烙印,为辨别真、假表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但必须以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查看。
机芯和表壳是否密合?
盖好底盖,前後左右轻摇手表,是否有不正常的声音?
不同的自动表,自动盘运转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声音,并非不良。
如果是多功能表,把时间转24小时,看日期、星期、月相会是否正常的往前跳?
一般测试快速调校按钮,通常把针转到午夜後六点,再按下调校钮,查看日期、星期、月相、月份是否可调校?
假如是万年历,则须测试大、小月,闰月,闰年是否正确?
计时表,须要操作马表的启动、停止,归零功能是否正常?
二个小计时盘的分针、时针是否会走?
如有先进的电子测表机,马上就可测出手表一天的秒差及不同方位的误差是否合理?游丝、摆轮去回的等距、等时,即俗称大、小摆幅的误差,是否正常?
摆轮回转半径的度数是否正常?

一个没有经过二手市场锻炼的钟表玩家
似乎有一些遗憾
二手表是最锻炼人的
全新的表,玩起来只要钱够就OK
二手表除了技术,还要有运气.

很多表,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年,
中间发生过什么很难说

没有资料可查的,更要凭经验
但往往最有趣的,就是查证这些东西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4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18:54 编辑

占位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43:2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消费者,最初级的要求是:
A.走的准,
B.不容易坏.

达到这两点,才是一只表最最最基础的因素.

其次才是文化,艺术与背景.
*

现代很多顶级表大多数因为价格问题,被人们锁在保险柜中.
一年戴不了几次,
多不见风雨,保持了艺术品的本质.
8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43:52 | 只看该作者
CRAZE GOLDEN


想不起來是什麽時候開始喜歡黃金了,只記得,剛開始自己選表買的時候,最注重的是機芯.那時候喜歡把錢花在所謂的"刀刃"上.於是,鋼表便成了首選.我不知道,瑞士現代的製錶工藝到底有多少種鋼去做表殼.但1.4435或316L應該是最常用的吧.接觸了相當古董表後,我發現了一個鋼殼最致命的弱點:會鏽.即使是號稱鋼王的904號鋼,在經過了幾十年的使用後,依然會在後蓋內牆裏,留下人的汗液腐蝕的痕迹.(因爲人的汗水會滲到後蓋和中框的結合處,尤其是經過維修後的表,後蓋往往沒有原廠擰的緊,那個縫隙足夠讓汗水滲入)如果不注意保養,這些小坑便會影響防水的效果.而且給人心理上一個小小的陰影.我的表被腐蝕了.......

鋼殼的另外一個缺陷,是會輕微的整體變形.我想,這和製作的工藝一定有關係.看過一些古董鋼表,後蓋和中框會出現一些縫隙.我想,這和鋼殼的變形有關.有內應力的原因,也有外力干擾的原因.但不管怎麽說,這對於表殼來說,都是夠麻煩的事情.因爲直接影響到了防水的效果和視覺的完美程度.鋼殼的第三個弱點,不能說是缺點,是防磁性能.隨著家電等帶磁性的東西越來越多的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的時候,回避磁力應該成爲腕表的一個重要的性能.我沒有資料說鋼殼和K金殼對於磁的遮罩和剩餘磁力的保留有多大區別,但有搞物理的朋友告訴過我,這兩點上鋼殼要輸掉的.如果說鋼殼還有弱點,那一定是過敏和無法進行高端工藝加工了.很多人都知道含鎳不低的904鋼會讓部分人過敏,但也聽過一些過敏體制的人,對一般的316L也會過敏.這時候,鋼表便成爲了你的敵人.鋼材無法進行高端的工藝加工,這點有專業的朋友會從技術上解釋的很科學.我們會發現,很少有鋼表殼上有最頂級的打磨和工藝.這點和鋼表本身的價值有關,也和鋼的物理性能有關係.


玩表的人,都希望有一只好表。好表,誰都希望它長久.長久到能夠傳世.長久到能夠陪伴幾代人去體驗著人世間的滄桑.於是,比鋼材更優秀的金屬勝出了:金!無論是白金,黃金,玫瑰金,還是與他們沒甚關係卻更貴重的鉑.都是高檔腕表選擇的物件.其原因無非有二:1.優良的物理性能 2.高貴的身份。儘管現代的鐘錶業,
也在使用鋼材作爲表殼的原料,但鋼材的廉價性使它永遠不登大雅之堂.一個最樸素的道理:鋼的重量是以噸來計算的,而黃金是以克爲單位計算的。兩者的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也就是我所謂的"好表崇金"最原始的道理吧。



在70年代前,黃金實在是一種真正昂貴的金屬,很多表廠爲了降低成本,分別推出了9K,14K等低比例的版本。甚至美國在70年代前的法律還規定了14K以上的金便是高比例貴金屬,要收繳更高的稅。以至於很多在美國發行的腕表爲了少繳納稅只敢用14K作爲外殼。現代的高檔腕表,已經通用18K作爲普及材料。18K黃金由10%的青銅(18K白金是 10%的鈀、18K玫瑰金是10%的紅銅)、15%的銀與75%的黃金所組成。純金實在是太軟了,所以在腕表上使用時多數以合金的形式出現。用較大比例紅銅做的金合金,顔色呈現粉紅或玫瑰色澤,這就是紅金。因爲紅金曾經看起來較奢華而在南美一帶受歡迎,所以有人也叫它"美利堅金"。白金是鉑金價值飆升的時期的産物,在二三十年代開始較多人認識。人們發現,很神奇地,將金和鈀混合在一起,原本金的黃色就變得與鉑相像。鈀是製作金合金的重要仲介原料,它的名字也有守護神的意思,與貴金屬的合作如魚得水。在蘇聯放棄國營壟斷,實行市場調節價格後,它的售價也在這十多年有大幅度增長。鉑金是金屬中最稀少最珍貴的,因而也是最昂貴的。這是一種灰白金屬。人們於1735年在烏拉爾山脈首次見識它,當時以爲價值並不高。19世紀時期,鉑金比黃金要便宜許多。當鉑發揮了在工業上的用途後,鉑的身價開始暴漲,現在其交易價格比黃金要高很多。成爲幾乎最昂貴的外殼製作材料。在瑞士本土製造的18金外殼,一定有瑞士聯邦保證純度的記號。古代的瑞士全境有17個正式的檢驗地點。主要的是拉夏德芬,班尼魯,沙夫豪森,那沙泰爾,巴耐爾,貝倫,日內瓦等。最常見的護國女神頭像說明受檢地點是拉夏德芬.而帶有數位的旗幟型標記更說明了具體的製作工廠。大約從1995年後,幾乎所有的金屬標記無論純度
,材質如何,全部更改爲聖伯那狗頭。不同的純度,材質只在下面進行說明。不同於以前的各種有趣的印記。


愛上黃金,應該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同樣的道理,一個愛表之人,拿半年的薪水買自己喜歡的一隻表,會讓同樣薪水而不愛表的人所不理解.這和收入沒有關係.不知道從哪天起,我開始喜歡研究K金表上各種各樣的印記.有代表加工廠家的,有代表純度的,有代表檢驗地方的,精細到和小米一樣大小的小標記,讓人拿著放大鏡看得心兒蕩漾,沈迷的緊....爲什麽鋼表就沒有這些?其實答案大家都知道:因爲K金外殼要比鋼的高級.在拍賣會上,18K的金表如此容易被接受,而鋼表的估價和其他就被多打折扣.在歐洲一些高級的店裏,甚至只賣K金表以顯示身份.我不是有錢人,但我卻情願追求更高級的腕表.於是,我發覺自己開始愛上了金表.我愛上那份手感,滑膩如絲,各種精美的打磨技術,在上面展現無疑.冶煉,壓鑄,焊接,粗加工,用滾動的木球乃至麂皮手工抛光。看過金殼的傳統打磨的朋友,都會驚歎那份優雅的繁瑣。我愛上那份重量,沈顛顛的在手上,隨時隨地的提醒你她的存在.有人說戴慣了金表的人不願意戴鋼表,覺得手會"飛",我相信這個說法。我愛上那份顔色,無論是展現傳統的黃金,還是現代低調的白金,甚至高雅不俗的玫瑰金,都給人一種貴謂,華麗,檔次的直覺衝擊.K金表戴幾個月後會輕微的暗淡,但這種暗淡不會繼續下去,甚至會起保護作用.我不喜歡用K金布經常去擦金表.我喜歡那份有歷史,有沈澱的輕微暗淡。我愛上那份柔軟,K金表比鋼表軟一些,容易出現磕碰的痕迹.但它缺比鋼表擁有了十足的"柔韌",即使再大力的意外摧殘,它也只會傷及部分,而不象鋼表那樣"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古董表經驗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什麽感覺。我愛上那份高檔,每個K金表都有那麽幾個說明身份的標記,讓人很陶醉,很向往.很向往那遙遠的工人在熔爐邊,在轉桶旁的尊敬(金匠的地位和普通鋼鐵工人的工作無法相提並論),讓人陶醉的是那黃金的魅力,自古以來的魅力,永不磨滅的魅力......

CRAZE GOLDEN,沈醉于金。

回到故事,

King Midas金手指的故事,讓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我一直追求的,得到的,失去的.

我很難將自己的心境用文字重現.因爲畢竟人們的理解是不同的.

*

說到表,

我認識的玩表的朋友,都在追.

追自己沒有玩過的,希望擁有的表款,追求的那麽的渴望,那麽的迫切.

可,

有朝一日,愛表入手.自己又是怎麽對待的呢?

因爲種種原因,也許這時候這只表已經不能帶給你快樂了,甚至帶來了難堪和痛苦.

一如King Midas的金手指

這時候怎麽辦?

*

我也知道一些朋友買了很好的表,但玩過幾天便要賣掉.

當然我不反對賣掉自己的表,畢竟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別人無權利干涉

但,

也許再多戴幾天,等這些表真正溶入了你的生活

等你真正的理解這些好表,理解製作者的那一份心血

理解背後的文化,故事,理解自己和表的那一份脈動

你可能是捨不得賣掉它的.

我相當讚賞北京王寂說過的一句話:

"好表,是要慢慢品味的"

*

希臘哲人柏拉圖曾說過一句話:
 
「對一個小孩最殘酷的待遇,就是讓他『心想事成』。

愛表者PP如是說:

對一個愛表人最殘酷的待遇,就是讓他可以輕易擁有所有想要的表.

*

妳貼著我的脈搏入睡

我感受妳的心跳沈寂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44:41 | 只看该作者
GS宣稱的無非如下:
1.-3-----+5秒
2.6方位校正

稍微有點常識的朋友都知道,這個標準是明顯針對COSC制訂的。
從宣傳上講是“超越COSC”
但超越了有多少呢?

從現代的製錶工業來看,只要稍加調校,
隨便的ETA就可以達到COSC。

也就是說COSC的標準對於現代的製錶工業來說已經是易如反掌
真正背後的意義只在商業目的而已。

那麽,GS如何算的上是超越呢?
我們知道真正的超越不是概念上多了兩秒或一個方位而已,
如果瑞士人修改COSC,
增加一個方位,減少一秒的正負值。
每年依然會有現在這麽多的機械表達到這個概念的。

真正的高檔表,現在的賣點惟有在藝術性,也就是人性上找突破口,
精確度其實早已經作爲過時的理念了

人們花幾十萬幾百萬去買表,
爲的是品牌,地位,藝術。
誰還會去比精確度?

如果精確度是第一位的,
那隨便的幾百塊的電子錶就可以打翻最貴PATEK,ALANGE。

所以精確度只要達到一定的要求就好了。
比如一天幾秒內的級別。
誰也不會再去計較是一天誤差3秒高級還是5秒高級。

GS偏偏去鑽了這個牛角尖
准!
准到什麽地步?
那個準確度和方位校,即使對於中檔的有COSC的瑞士表來說,
也不過是半斤八兩的水平。

日本人鑽的這個牛角尖,
再次說明他們忽略了,或說根本忘記了高檔鐘錶的賣點並非在高檔的科技

而是在人性化的藝術介入上。

所以依然
GS只有日本本土的人們在崇尚自己的“自豪”。

GS也永遠不可能和瑞士表去比,
畢竟文化和歷史是不可重建的
就象你可以建造比金字塔更高的樓
但卻不能重建金字塔的文化。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53:3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绝大多数的钟表杂志
都为商业杂志,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不可能真正的批评表厂和品牌的缺點
9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5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19:21 编辑

占位
9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57: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19:10 编辑

芯的档次有三点制约:
1.结构
2.材料
3.工艺

一是很多表厂在努力改良的,但从现代看,改良的最大方面,
1是自动系统
2是调校系统

ETA创造的五珠轴承结构,现在看来上链的效率和耐用度并不很理想.
相反象ROLEX和GP的销杆结构却一直经典.
ROLEX的红轮也是个经典.

现代的快慢针已经逐渐被淘汰,无卡度成为一个经典.
ROLEX的3135.,OMEGA的同轴2500,JLC,PATEK ,AP3090都使用无卡度,
靠摆轮本身进行调整,就是一个档次的划分.
传统的鹅颈再次复兴,如ALANGE和GO.
尤其是GO的双鹅颈,一方面调整外桩的偏摆,一方面调整内桩的精确度.
这些都是普通ETA没办法企及的.

材料之说,
现代无非是德国的镍银夹板和瑞士传统的铜合金夹板.
镀层高档的都用了铑.
工艺是最主要的.
同样的ETA,
毛坯只是几十美元,
如果经过镀层,打磨日内瓦条纹,圆珍珠花纹,
进行倒角等工艺,
这样下来的成本就是几百美元.
说白了,是工艺更值钱,手工更值钱吧.
看看日内瓦印记的要求,
不都大多都是在打磨工艺上做文章吗?
*
这如同同样的一棵白菜.
给我炒一道菜,价值5块钱.
给国家级别烹饪大师做,价值100块,甚至1000块.
这就是人的价值.
品牌的价值,艺术的价值.



首先定义一下功能性打磨和装饰性打磨

在机芯上,与运作接触面无关的,一律属于装饰性打磨(美觀性打磨)
论功能性打磨的话,就牵扯加工精度,配合等方面,可以说,几乎所有可以正常运行的表,
都少不了功能性打磨。


装饰性(修饰性)的打磨,其实很多都是由功能性演变而来.
譬如:
日内瓦条纹,鱼鳞纹,沉孔,倒角,切角等等.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些功能有其重要的实用意义.
而现代,则是提升产品价值和增强美观的重要方式.
*
我不相信人手控制的尺度会比机械更完美.
毕竟因为手工的非可控因素太多,尤其是人手对精密度达到的级别,
一定不及机械(尤其是电脑控制的先进机械过程)
所以,我觉得要论完美,应该是机械加工的更完美吧.
(如果打磨的要求和部位都一样的话)
*
纯人手的根本意义,在于附加价值.也就是手工价值.
这点,在腕表上,其实可以理解为精神依托或精神价值.
对于那些仅仅用腕表看时间的人来说
这个价值,没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去定义这个,我们经常会提及一个词:"毛坯级别芯"
说它毛坯,并非是它不能走或走的不好,
而是,
它没有经过修饰.

对于一般的使用者,毛坯级别芯足够了.
对于一个真正的玩家,要的就是复杂,就是美丽.

复杂和美丽是比较出来的.

双金属截断式锣丝摆轮和双层蓝钢游丝,从实用角度讲已经过时
现代的合金光摆及平游丝已经完全胜任温度和位置的变化,简单,成本低,走的很准.

但为什么玩家还在追那时候的东西?
因为两点:

1.早期的东西更多的体现了人的参与,现代则多是机械科技的力量
一个人手校的天文台摆轮和一个现代激光校的摆轮,效果可能后者更好,但玩家一点不希罕它

2.美观!
说雅一点叫:美其目,悦其心

表不同于汽车照相机,那些玩家参与的主动因素大些.
同样的照相机,不同的人玩,照片的素质完全不同
但表不同
主动参与性少些
所以,好的表
往往是共赏之!什么是共赏之?就是美其目,悦其心
复杂而精致的零件,美观的打磨和漂亮的设计.
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色
这些都是远远超出现代廉价表所谓准确性或功能性打磨的领域了
这就是为什么资深玩家宁可选择走的不好的老怀表,也不选走的非常好的ETA的道理了
因为,索取方向不同.

*
现代的瑞士表,
经历了石英的洗礼,已经更清楚的明确了自己的卖点在哪里
:
历史,艺术

没了这两点,
也就没了瑞士钟表的精髓或卖点

明白了这两点,
也就明白为什么70年代设计215不及现代的ALANGE(虽然这个比较有些不合理)
因为70年代的定位,瑞士人还没有从石英机械的战争中苏醒过来,尽管是PP,它的定位也不是历史,艺术这两点.所以出发点根本就不同.这是大环境决定的.为什么有人把50-60年代定义成机械表的黄金时代,因为那时候一方面机械表发展到了最高的告诉,第二个重要的是没有石英!人们肯为了艺术而艺术.

说的再通俗点,215并非是为了历史,艺术而诞生的东西.往前比,215和以前的手卷PP比是简单化了(再说实际一点是在艺术上退步了)和ALANGE比,A本身是为了历史,艺术(当然也少不了商业)诞生的,比不了.

好了,说了那么多,我的观点是:

现代的玩家不仅仅注重机械的运做和精确,更注重的,
乃是文化的渗透.







9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5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8 19:06 编辑

占位
94#
发表于 2012-6-16 16:15:03 | 只看该作者
机械米 发表于 2012-6-10 16:57
恩,所以我还玩金银币

有米叔叔:                               羡慕呀
95#
发表于 2012-6-16 16:17:17 | 只看该作者
南海十三刀 发表于 2012-6-10 18:47
我现在关心的是谁给表玩了

应该算我一个吧                     想不玩 却又迷住了
96#
发表于 2012-6-16 21:43: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受益良多。
9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03:4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19:29 编辑

占位
9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03:4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16:47 编辑

占位
9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03:4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19:25 编辑

占位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7 03:4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9-27 16:44 编辑

占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22 18:35 , Processed in 0.29537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