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秦老师精华录

[复制链接]
13696114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3:17:35 | 只看该作者
微绘低温珐琅面盘试制(已完成薄型细针搭配不影响画面)
以前制作过掐丝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次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仍有不足,特别是中间和最边缘地方,第一层内有轻微皱折,并有内部浸润画面,虽经打磨,在内层仍显现得出来。色泽上比没有上水层的微绘作品好看很多,有些釉下彩的感觉,成品面盘制作完毕后,可经水泡洗、耐腐蚀、不变色、不氧化等优点。此次实验微绘宋元风格山水一幅,发图共享一下。

5.jpg (61.28 KB, 下载次数: 0)

4.jpg (46.33 KB, 下载次数: 0)

3.jpg (52.94 KB, 下载次数: 0)

2.jpg (47.35 KB, 下载次数: 0)

1.jpg (65.84 KB, 下载次数: 0)

6.jpg (66.03 KB, 下载次数: 0)

7.jpg (44.69 KB, 下载次数: 0)

8.jpg (60.54 KB, 下载次数: 0)





82#
发表于 2012-7-3 10:57:14 | 只看该作者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6-25 14:10
他在那边也叫做国产机器吧?

那边叫“自鸣表”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1:01:06 | 只看该作者
恋恋名牌 发表于 2012-7-2 18:57
那边叫“自鸣表”

已经把他的好东西都转过来这边了
84#
发表于 2012-7-3 11:03:47 | 只看该作者
佩服。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1:06:48 | 只看该作者
恋恋名牌 发表于 2012-7-2 19:03
佩服。

该佩服的还是国机老师……
86#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1:08:19 | 只看该作者
恋恋名牌 发表于 2012-7-2 19:03
佩服。

可否帮忙加点知名度?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05:14:21 | 只看该作者
我就喜欢小三问,越小越贵
小三问一直都是非常难找的东东,不信大家找找机芯直径27~30mm的三问看看就明白难度了,三问手表之所以价格昂贵,就是因为小而难做,眼下我的几只整体直径都在35mm左右,而机芯只有28mm,最小的一只机芯直径只有27mm,其中有一只我做了手表,芯也是30mm,通常情况,问表的壳要比芯大出7mm,也就是直径40mm的问表,一般芯就在32左右,而外壳直径在38mm以下的,芯的直径就在30mm以下了,所以,要把问表改成手表,需要的空间要比普通表大一些,改得好的三问,整体直径仅扩大4mm而不影响音质,另一方面需要说明,一般小三问素质都是很高的,发几张图,大家同乐,呵呵,还有芝麻链,越小越稀有,当然,这算是极端主义,如果有直径特别大的,那也是很难找到的。

小芝麻链2.jpg (47.31 KB, 下载次数: 1)

小芝麻链.jpg (36.55 KB, 下载次数: 0)

小三问5.jpg (64.18 KB, 下载次数: 0)

小三问4.jpg (70.62 KB, 下载次数: 4)

小三问3.jpg (74.43 KB, 下载次数: 0)

小三问2.jpg (68.08 KB, 下载次数: 0)

小三问.jpg (58.06 KB, 下载次数: 0)

来看看这只小三问具备了哪些顶级问表的要素吧。
芯.jpg (106.1 KB, 下载次数: 0)
再来个复杂的。
三问双追.jpg (115.88 KB, 下载次数: 0)




8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05:00:54 | 只看该作者
很郑重地告诉各位,瑞士表的工艺绝对不是让人想仿就仿,说做就做的,或许,真的就算是做出来了,但效果绝对有很大的差距,不只是设备问题,就自鸣表的机件材料问题就让人头痛,为什么瑞士上百年的问表仍然功能运行完好,声音如此动听?它的材料算是第一道门坎,接下来是工艺,所谓的工艺,我理解为工业加工中的艺术表现力,那就必须有美感,就瑞士高级机芯夹板上刻字鎏金这样的工艺国内似乎没有过关,再说打磨,几年前,我对我的打磨还是比较满意,但和瑞士高级打磨比较起来仍觉得差什么,但一时找不到什么线索,经过摸索,比较,终于,在高倍率的体视放大镜下立体观测、比较、实验才有所领悟.........还是那样一句话,整个瑞士工艺水准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得好的,瑞士工艺,代表着钟表艺术的历史沉淀,不是几天,也不是几年、几十年,它是几代工匠执着、认真、不计成本地追求机械艺术的结晶,如果中国人在钟表制造的道路上多一分宁静、少一分浮躁,多一分执着、少一分功利,踏踏实实地把钟表最基础的功能和工艺做到最好,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再一步一步地向复杂、超复杂看齐,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5:5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8-15 20:51 编辑

关于拖轮为何让表迷情有独钟?这里还有更深一层的意味:把秒针运行组件独立化,意味着大三针比小三针复杂,至少算是准复杂吧,它其实往深层次的结构就是(跳秒)和(单钮计时),很多拖轮大秒手表在压轴簧没有安装到位时,就会出现跳秒现象,但是那是不规则的跳动,在上面加类似擒纵叉、游丝一样的缓释组件,就会出现规则的跳秒运行,ROLEX1040即是如此,再说计时,稍复杂,因为它有着让秒针轴和传动轮片离合及归零的装置,其实要把手动拖轮机芯改成单钮计时也不算个难事的........
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0655&page=3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3:07:40 | 只看该作者
任何形式的自娱自乐都不在乎高低贵贱....这就是境界,如果玩表少了初学时的激情与勇气,那离告别这一兴趣已经不远了..........
9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3:08:04 | 只看该作者
玩怀表出生的表友永远都有一颗对表的”真芯实意“,我也不例外,大多数玩上万元级别以上怀表的朋友,我觉得都是内行。反而,玩手表,有些人即便买了只几百万元的表戴在手上,或许他真的不懂表,只是个有钱人,买了一只全身镶满大钻石的两针珠宝表而已..........
9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2:26:5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一直不怎么赞成太薄的机芯,就此我仅说说传动轮系,还不涉及夹板和发条,因为太薄的机芯就意味着轮轴的短小,而特别是作旋转运动的轮轴,理论上,当齿轮盘片的直径和轮轴长度的比例小于30%,其中心轮轴瓣的传动咬合磨损度要相应增加,事实上,在我拆解的超薄机芯看,轮轴及轮片的磨损都较正常厚度的机芯大了不少,并不是说超薄机芯的轮片和轴瓣做得脆弱,而是由于轮轴短,上下空间必需严格控制,需要相当稳定的同心度来作做保证,从而增大了两传动轮系相应的径向应力,它的轮轴一但磨损一点点,上下轮片就会相互摩擦,运作就会十分困难,正是这些因素,形成了对瑞士制表业的一种考验,同时,也算是一种技术的炫耀,但真的不实用。

9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2:2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10-18 10:32 编辑

中国玩表比较有成就的就是乔大羽先生,而他的父亲是知名的篆刻艺术家,乔老也是搞篆刻出生,我一直认为,钟表也是艺术的一种,我也是搞艺术出生的,相信坛子里玩表的朋友很多都是搞书法、摄影、绘画、雕刻等和艺术有关联的行业。讲一个很灵异的事吧,我的一位表友,也是我服务的一个钟表收藏家,他常去欧洲各国淘钟表,2011年他收到一只十八世纪初法国艺术家和他兄弟共同制作的一件钟表作品,该作品仅有机芯并没有完全完成,该机芯直径100mm,异常复杂,零件鳞次栉比,并有签署,功能如下,有3组芝麻链,除走时外,还有风箱模仿口哨三曲转换,还有大自鸣,可报四刻,还具有两问功能,神奇的是该机芯带有一分钟自鸣打铃一次,更神奇的是这个一分钟打鸣一次的结构和我的那只15分钟小自鸣竟然一模一样,而我在2007年制作那只小自鸣的时候跟本没有任何资料,完全是自己构思出来的,灵异的是,那枚机芯买来时并不是好的,需要修复,而此重任正好落在我的肩上,资料显示当年那位法国的艺术家49岁就去世了,而这枚作品并没有完全完成,我在修复时也发现有些孔是留下了空白的零件位置,经过漫长的修复,终于,我在冥冥中找到了感觉,完成了前法国艺术家的这枚未完成的机芯修复。之后,我一再感叹此事,只用一字形容:缘........




9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2:28:5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良好的基础机芯改良,要想获得很好的DIY效果恐怕有点难度,两针或三针机芯中心孔对画面的影响相当大。
9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2:3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10-18 10:38 编辑

其实仅西敏寺怀表芯并不是很复杂的,以前留下一点照片,看下内部就知道虽是四锤四簧,但机芯复杂程度并不及三锤三簧的自鸣,更不及自鸣的腕表芯了。
9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2:40:0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复杂机器我一向偏爱,其实很多复杂机芯的基础原理都是简单明了的,但为了高级而变得复杂,回头五年前我制作的那只15分钟小自鸣,初始只是单音并无法控制安静,经过五年的慢慢修正,如今增加了双音节,增加了弹力微调,增加了安静和鸣叫钮,放大了弹力推动,全部零件纯镜面+镜面倒角,该用K金的部件全用玫瑰K金制作,就连把头也重做成喇叭形的,由此我得出心得,许多表的复杂是为了高级而复杂,回头五年前,一切都是淡淡的,现在觉得还行了,再过五年,回头现在又是淡淡的,甚至傻傻的,我想十年内,加工出一只自己的高级打磨的问表机芯。





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2:53:2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海量的钟表结构中,我找到了一部分最简单的原理,最省事的复杂款古董表,虽然如此,省事不省件,但表的高不高级不仅看件多件少,还要看设计的流畅性和巧妙性,其实要说件多,ETA2836,浪琴L990件都不少,但它们无论怎样也无法和高级联系起来,我觉得最单一的复杂功能应该是陀飞轮,严格讲,它只是重叠了擒纵机制,它用于腕表的确仅是为了美观,如果陀飞轮没有配上顶级打磨,根本就失去了美的意义,说它单一,是因为陀飞轮在制作中只涉及到重力学和结构学而不涉及其它学科,不像问表还涉及到声学,高等数学微积分等等,但总的来讲,钟表运用得最多的是力学,因为除了基础机芯的有轮系统外,很多复杂款在无轮系统中应用杠杆力学最多.....

为什么说大小自鸣加三问就是最纯粹的复杂功能?因为它的外形低调而不张扬,一切复杂都压在面盘下面,只是为了听听声音而已,至于走时精确度,与打簧系统关系不大,因为它们是两套独立的系统组建起来的,而陀飞轮的功能就是和走时密切相关的,它们是一套系统。 由于这种机械太复杂,其实存在很多复杂机芯打磨并不好的案例,往往有些简单款高级芯打磨非常流畅、细腻,但多出于名厂或名家,如果用那样的精神去制作成复杂款,那一定是很厉害的机器。  记得曾经写过一篇稿子,我提出了一个理论:把腕表的玩法上升到听觉的享受,那是最具灵性的玩法!它仿佛像生命体一样复活了......说简单点,大自鸣表的结构类似于微型机器人,它能自动识别并启动运行停止,层次感、立体感、精密度以及机械艺术气质都是很牛的,所以,腕表的西敏寺大自鸣可说是复杂之重了,法兰穆勒有一块定制的,其它功能我觉得不算十分厉害。


至于哪家的自鸣工艺做得到位,怀表的只修过真力时和尊皇,它们都是三锤自鸣,一只黄芯,一只白芯,由于零件太多,太复杂,厂家在盘下众多的零件中没有作出应有的打磨,甚至倒角也没有,很令人惋惜,打磨不及有些计时表和问表,我曾经想把零件一一作最顶级的打磨,但看着这么多的零件,所花的功夫肯定超过半年,而且打磨了,谁在购买的时候听你解释说内部独一无二呢?难道就是高价,难道你自己玩天天看裸机?所以,部分复杂表只能看到露在外面的打磨,真正做到隐藏在内部都做顶级打磨的大复杂天价都是应该的,另外,腕表AP有一款自鸣机芯,51石,内部打磨就很好了。

说到问表的减速结构,其实各有千秋,古工艺和现代工艺不同,单单就谁结构上更复杂一点,肯定是离心式,然而离心式最大的缺点是消耗了较大的空间,而现代工艺已对于空间问题迎刃而解,所以,现代三问全是采用的离心式,离心式虽然噪音小,又美观,但易损且不易掌握调整速度,也可以这样说,它的速度调整无法实现量化,只能靠细弹簧丝的的微小弹力去模糊空制小重锤的磨擦力大小,去决定速度的快慢,反过来讲马式,马式减速器因为体积小,易于制作,调速直观易操作,不易损坏等有点,因而广泛应用在钟表、机械相机自拍装置、定时器等工业产品.....

另外,带有钢弹簧片的音乐自鸣怀表是制表师为了讨好权贵而制作的,他的繁荣时期应该是1805~1825年之间,在此之前,很少有带有串铃的微型机械作品,到了19世纪末,一些公司为了尝试借助工业力量来制造价格昂贵的音乐怀表,几乎所有的音乐怀表都来自日内瓦,日内瓦在当时就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的奢侈艺术钟表的中心产地,署名Ransonet anancy 的带有钢制簧片的音乐装置的钟表也非常有名,它的时间可追溯到1772年,大概在1822年出现了碟装旋转的销钉支架机械音乐装置,簧片是以扇形来安装的,大多安装在两侧,这种制作方式可容纳20~30根簧片,它最大的好处是结构紧密,特别是高度,同时特允许一个相对较长的音乐程序。机械音乐装置音乐怀表中最大的部件。1825年后,音乐怀表渐渐淡出市场,而Favre的发明并没有结束,微型的机械音乐装置逐渐进化成了体积较大的音乐盒.......说到底都是大同小异,结构和原理都一样,细节处理不同,其实这类音乐表在欧洲有一定的量,普版的18K居多,价格也不便宜,为皇室定造的都带有微绘珐琅,价值更加不菲。





9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2:54:01 | 只看该作者
经济价值和卖给谁以及谁认同是很大的问题,月球上的陨石面到泰坦尼克的残骸作钟表元素等等,这些所谓的元素并不能给生产者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它只i给生产者带来了炒作的因素,如果作为玩表的人,天马行空想象些极品组合那是可以的,但真正要落实到实际的投资人身上,他一定得考虑利益和成本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最自己最喜欢的因素包括盘面,指针,机芯、表壳融为一体DIY了一只自己喜欢的表,各方面都不错,花费也不少,拿给玩表的表友看他们也非常喜欢,但都明白这是DIY的,一位朋友说实在是太喜欢了,我当时非常高兴,冲口而出,说喜欢就转让给你吧,没想到他说这是组合的,市场认可的人很少,玩后再出还不及劳力士好卖,所给出的价位和一只ROLEX1570差不多,我顿时明白表的价值如果在没有大众认可的条件下,并不一定和付出的劳动成正比。
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02:54:14 | 只看该作者
传统制表工艺及技术本身就已经到瓶颈了,何况讨论这类话题,和音乐创作一个道理,最后就是不断翻唱老歌.......关于技术层面,我觉得很多更细腻更精妙的东西是只可意会,图片、视频、言语和文字都难以表达,甚至有些功能性钟表零部件根本就没有标准的数据和运作的合理性,但存在于表上,只能以机械艺术的眼光来看.....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2:54:07 | 只看该作者
要知道,同样的复杂机芯,做大和做小是两个概念,钟为什么可以做到非常复杂,因为它大,但钟再复杂,也不及航母,因为航母大,道理如此了,但复杂腕表为什么难做呢?因为腕表机芯的直径虽可以适当增加,但厚度不可能做得太厚,所以,复杂腕表机芯的纵向布局是难中之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5-2 18:59 , Processed in 0.149649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