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盘那些“事” 笔者个人非常喜欢F. P. JOURNE的设计,但以这款来说,它面盘上的时标数字有没有什么地方是你觉得怪怪的? 上次在这里聊到了面盘上的数字,因为手边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材料,所以这次想接着继续谈谈表面上的元素。之前偶然在NOMOS的柜上拿到了一张赠品的书签;老实说像这些品牌送出来的小礼物,恕我直言,有不少真的质感欠佳,差不多就是拿个OEM的产品印上自己的logo了事,尽管成本未必便宜,但我个人拿起来用的意愿实在不高,相对地NOMOS的这张书签虽然(应该)没花什么钱但却异常地有趣,反而一直被我好好收著用到现在。 这张书签上的每个元素都是出自NOMOS Tangente的面盘,不过有兴趣的人可以对对看,实际面盘上有几个字母没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印不下了)。 这张书签的上头吊了一小枚金属片,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猜到这是机芯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废材——我无聊去对了一下,应该是他们家自制的DUW 4101换日机构的部件;至于下方的纸卡上则印满了乍看之下意味不明的线条和数字,不过如果以下方的三根指针为线索的话应该也不难推测出这些都是面盘上的元素,只是为什么中段的数字只有01248这几个,12还重复了一次,底下的英文字母又有什么逻辑,这些东西一时之间还是让人有点摸不著头脑,要拿一支NOMOS的表在旁边对着看才能一一厘清。原来这些是在他们的Tangente面盘上实际会出现的元素,数字的部份因为它的时标只有2、4、8、10、12,所以这里也只印了这几个数字,重复的1和2则是因为他们在2、10、12中分别有出现两次,而底下的字母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可以试着自己对对看。 书签上吊的金属片是机芯夹板切剩的废料,从形状来看应该是压住换日机构的盖板(机芯的下方中间)。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在这个「解谜」的过程中重新意识到原来手表的面盘是由这么多元素所组成的——即便极简如NOMOS;而这些元素的形状、尺寸莫不是斤斤计较下的结果,很多我们瞥了一眼就随口说出「好看」「不好看」的表面其实都是人家一点一滴精算出来的结果,想到这里说真的有点感动。 Tangente的面盘是NOMOS面盘设计的原型,不少其他系列的面盘元素都是转用自这里的。 这么说来或许有武断之嫌,但我一直认为台湾人玩表对于外装的设计和加工这一块不够讲究,有的人只要机芯好什么都好(相反地,机芯不好什么都不好),等而下之的只认牌子,好不好根本缺乏鉴别的能力,这么买表的结果有可能错过了不少好东西,也辜负了不少品牌在外装上的努力(浪费钱就更别提了)。像这样细细赏玩一支表的面盘自有其乐趣,比如说以前我就从来没注意到Tangente的数字笔画尾端原来有一点点突起,也没发现它小秒盘的粗线刻度跟时分盘的粗线刻度原来大小相同,如此钻研下去仿佛永远有新东西会被挖掘出来。 F. P. JOURNE的面盘设计是当今表界最有特色的品牌之一,其中有很多规则都展现出设计师的自成一格的逻辑。 话说上次聊到时标数字放射排列时朝内朝外的事最近我又碰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F. P. JOURNE的面盘很常用放射排列的数字,不过他很酷的一点是它的数字即便过了3也不改变方向,全部一概朝内,甚至不惜让6变成9,可以说是彻底贯彻了设计上的方向逻辑。从数字符号表意的原始功能来说这样的设计是有问题的,不过实际在视读性上会真的把六点搞错成九点的人应该不多吧,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这仍然是个成立的设计,甚至他龟毛的逻辑很对我胃口。 不过这组时标却有另一点我有些意见,那就是它的数字在跟面盘上的其他元素强碰时会用缩小的方式来处理,比如说碰到logo的3、碰到小秒盘的4、还有碰到储能显示的8、9、10(尤其是9!),这种作法实在是看得我很不舒服。通常面盘元素打架的时候大部分的设计师会用缺角的方式解决,比如说3就直接让logo切掉下半截,这种做法虽然会破坏单一数字的完整性,但却能维持整个面盘的一致性,我个人认为这点应该要摆在优先——而且对我来说缺角的时标也是钟表设计的一种醍醐味呢。FPJ这种变大变小的作法我个人是不爱的,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的确也成了一种特色,而且不论喜欢不喜欢,它毫无疑问地都是设计师为这面盘下过一番苦心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