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华语圈最专业的钟表杂志《时间·艺术》
2014年10月-11月·第四十九期
原文标题:过去的实用,今天的手工——从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半个世纪前的“定价体系”谈今天的手工价值
撰文:表叔王寂
春节前硬着头皮去吃了一顿局,席间大家聊的话题都是我这个闭门造车的人插不上嘴的。我就自顾自看书。其实那本《百达翡丽在美国》我已经翻阅过几次,这次特别看了价钱,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市场,一只最简单的三针表定价七八百美元(Ref.2552J,1956年定价$790;Ref.2570A,1958年定价$500),一只三问表定价才2,500美元(Ref.2524-2三问表,1958年定价$2,500),也即三问功能的表只比简单款贵四五倍而已,今天?十倍以上了吧;同时,三问表也只比一只万年历贵百分之五十左右(Ref.1526万年历,1959年定价$1,600),今天?起码四五倍之上吧。功能上的定价差距如此之小,和今天大相径庭,这不算什么。最狠的是三问表定价才两千五,可一只小三针镶了一圈方钻居然要三千美元(Ref.2496P,1959年定价$3,000)!最简单的功能只因为一圈儿方钻就比三问表还要贵?这什么情况儿?!
经过与豪哥多番探讨与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定价体系和今天的迥异、只是因为供求关系的转变:
今天的我们对手表的任何功能的需求,都是一种欣赏式的,装饰性的;但半个世纪之前,人类对钟表的需求却是刚需,是真的要用的。半个世纪之前怀表尚未彻底地进入历史,也可以说是从怀表向手表大幅“进化”的时期,那时人们对时计功能的需求非常现实:即便是今天看起来玄而又玄的三问表,在当时也是真正的有用——不光盲人要用三问表功能(附图有百达翡丽为因事故致盲的收藏家Ralph Teetor做的铂金三问表),一般人也因为那时的“光线暗淡”而经常用到(不像今天,半夜马路上都灯红酒绿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怀表时期具有三问功能的怀表,非常非常多,如果你不追求大品牌,现在几万块也能拍一只三问怀表回来,而且声音还不赖呢。三问机芯从大到小的转化不能说没难度,但很有限。当时定价并不“贵”、就是因为实用,需求大,所以那时懂得做三问表的师傅比现在多,且同类产品也很多,你一个三问手表如果太贵,那我直接买怀表算了。
Ralph Teetor,一位著名的发明家,五岁时由于一场车祸而失明,因而一直都是依靠听觉和触觉来工作。他一生中获得了超过59项专利,后来成为美国自动化工程协会主席。Ralph Teetor非常喜欢收藏百达翡丽的表,而且很低调,1925年他从匹兹堡的零售商Grogan公司那里购入一枚百达翡丽靠垫型三问表(铂金和黄金材质表壳),机芯编号112057,Ralph非常喜欢这款表、并在表背刻上自己的名字,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反之,那时的计时表非常大量。几乎每个品牌都要做计时。因为计时表真的被很多专业人士使用。用一只计时表来计时、测量所需的时间(飞行员、医生、比赛),这是刚需。几乎每个品牌在半个世纪前都做过大把的计时表。不得不顺便提一下的是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能成为今天的圣主绝非浪得虚名。那时不流行透明后盖,手表用来看时间,虽然计时机芯也是外边买来的坯子,但要经过自己的一系列改装和改进,无论是结构上的(例如加星柱轮盖帽)、还是美观上的(百达翡丽的古董表打磨,也是超级一流的),这些改进和改善都被“蒙在鼓里”,这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别牌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很多藏家喜欢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计时表,因为它做计时表就有非常优良的传统。
反之在那个时期万年历功能有点炫耀,因为这种功能并不太多用到,所以在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的古董表世界里万年历款式是要比计时表少的。以价格论,并不很实用的Ref.2438万年历1952年定价$1,425,比更为实用的Ref.1579计时表1951年定价$750贵了将近一倍。就算是超级复杂的追针计时Ref.1436,1951年定价也才只有$1,100,就算考虑到与刚才提到的Ref.2438定价上有一年的差距,就算他们价格一样好了—列位,今天一只追针多少钱?一只万年历又才几钱?现在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计时表型号比万年历要少——首先是因为现在懂得做好计时表的工匠越来越少,因为计时表本身就比万年历复杂,因为计时表不再具备任何的实际用途,而纯粹是一种装饰、一种审美。可以这样说,在实用角度讲今天人们对计时表与万年历的需求和半个世纪之前是完全反过来的。
翻阅五六十年代的古董表,会发现珠宝表真的很少。现在ROLEX(劳力士)很多满天星,古董ROLEX(劳力士)有么?(百达翡丽的古董世界也极少珠宝表。了不起是钻石刻度。)因为没需求。大批制表师的工作和技能就是做有用途的手表,所以做一只三问表、计时表反而会比做个镶钻的更容易。因为需求少,所以在手表上镶嵌钻石这个活儿会做的人也少,人工就高;与之配套的机械工具少,耗时就要长。所以一只珠宝表,可以比三问表卖得还贵。珠宝表在半个世纪之前绝对是一种很小众的需求,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奢侈品,三问表?反而不如呢。
也可以顺便说说陀飞轮。大家可以看看拍卖目录,五六十年代单一陀飞轮手表有没有?我不敢说没有。不敢而已。陀飞轮有什么用?完全没用的。单一功能的陀飞轮表在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而言多数都用来打比赛。混合在其余的复杂功能之间也只是多一项附加值而已。现在各个品牌到处是单一陀飞轮表,在半个世纪前没有的,因为那玩意儿实在没用,比三问功能“虚无”了去了。
70年代石英风潮,机械表式微,而且随着瑞士其余行业的发展,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样化,做手表很苦,做了也卖不掉,所以整个机械表制造业走入低谷和断层,人才凋零。现在,手表变成奢侈品、变成装饰品,各大品牌重新捡起来机械表,包装一番,四处兜售着早已逝去不再的历史和传承。但现实很实际和残酷,懂得做好表的人越来越少,制表企业你不花高薪留不住高人,你不花高薪人家自己干独立制表人去了。所以当年一只颇具实用功能的三问手表,今天要挟着顶级手工的天子抖出天价来——今天人们对三问表的需求,和半个世纪(以及更久远)前是不同的,绝对是缩小了很多的;做得好的又凤毛麟角。怎么能不贵呢?
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就是半个世纪以来制表企业与客户的供求转变(从提供相对的刚需品到兜售纯粹的装饰品),以及制表企业与制表师之间供求关系的转变(制表企业及其产量大幅增长但制表大师却日渐凋零),导致顶级手工和复杂机械表越来越贵。(最简单,Kari Voutilainen的“简单表”怎么敢卖这么贵?人家定位很清楚:因为别人没这么古典也没这手工。想追求那种极致的古典感觉,您就只能多掏些银子。)但凡事无绝对,今天市面上定价高昂的并非都是顶级手工机械表,很多高科技制表也可以卖出一千万,为啥?今后我们会再探讨,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