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大师讲珐琅 2014-07-03 熊松涛 [url=]表叔王寂[/url]
本文选自《时间·艺术》2011年10月/11月·第三十一期(总第293期) 《时间·艺术》华语圈最专业的手表杂志 原文标题:珐琅的艺术魅力
撰文:熊松涛 熊氏珐琅掌门人
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后,可得出同一色系的丰富色彩(CARTIER的珐琅制作工坊)
众所周知,早期的手表注重实用而非形式,只是一件计时工具罢了。随着人们对手表的重新认识,使得手表的地位开始日益获得广泛肯定。人们纷纷将更多的制作技巧与设计灵感运用到手表之上。当手表具备了更多复杂的机械功能后,更能够体现其艺术价值的当属各种精湛工艺的运用,比如雕刻,镶嵌,珐琅彩绘等技法。 用于制作表盘珐琅装饰的珐琅原料(CARTIER的珐琅制作工坊)
我们就来谈谈珐琅在时间中的艺术魅力。珐琅一词其实和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从珐琅这个命名我们就可以知道,它应该是一种舶来品,确实它最早出现要追溯到东罗马帝国时期,珐琅器于1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我国,其工艺则在元后期由传教士自中亚传入中国。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上的称为“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为“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在玛瑙研钵中捣碎珐琅块(CARTIER的珐琅制作工坊)
从古老的年代开始,珐琅被运用到各种器皿和高级首饰上,从而制作出精美的珐琅器物。是皇室贵族才能拥有的物品。最初,只有金匠、珠宝匠才使用珐琅材质创作,而制表业在15世纪开始运用这种工艺。因为珐琅的表现力是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它能够运用到各种造型上,能够把所要表达的感觉展现出来,能够随心所欲用不同的色彩与之搭配。采用“大明火”烧制珐琅,其温度高达820至850摄氏度,由此才可确保珐琅材料的纯净以及持久的生命力。珐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暗淡无光,她可以保存上百年,其艳丽的颜色也不会褪去,而且珐琅工艺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特性也使其成为收藏者的不二之选。 JAQUET DROZ(雅克德罗)的珐琅画师蘸取珐琅釉料
如今,珐琅表已经成为少数高端品牌才能制作的高级手表。珐琅表之所以稀少,其主要原因就是制作的人少,因为完全可以制作高级珐琅的人需要练十几年才可以制作珐琅,包括珐琅表盘。其次就是工艺的复杂性与高难度性,高废品率。珐琅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制作工艺的繁复性,稀缺性,而且珐琅的特殊性使其能够将各个时期的历史很好的记录下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珐琅工艺在制表上的应用有多种技法,下面我以一个珐琅从业人的视角,简单介绍一下三种最主要的珐琅表面制作工艺。 当今首席珐琅制作大师Anita Porchet为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进行微绘珐琅盘的创作
首先是内填珐琅,这是最古老的珐琅工艺,整个表面的线条纹样采用雕刻、腐蚀或者挤压等技术形成,再在纹样中间填涂各种珐琅料,经过多次烧结,最后经过打磨而成。目前在这种工艺基础上又衍生出一种透明珐琅工艺,其表面金属基胚亦是通过挤压、雕刻或是金属玑镂的技法制成丰富纹样,再以透明珐琅料覆之,烧结后打磨而成,由于其应用了透明的珐琅料,所以不光表面纹样可以为我们所见,其玑镂底面的纹理也可以一览无余,而且通过透明珐琅料的折反作用,使其纹饰更加炫目动人。内填珐琅工艺的表面,色彩明快,纹饰多样,通透性好,能够生动地表现出珐琅艺术的原始之美。 Anita为HERMèS(爱马仕)制作的“印度之花”珐琅表,采用掐丝、内填和微绘等多种珐琅工艺
其次是掐丝珐琅,此工艺的制作工序最为复杂。掐丝珐琅工艺是一种勾勒图案轮廓线条并填入珐琅的技巧,其罕见度和复杂性极高。以银质或金质细线勾勒出图案的轮廓,用特殊的粘黏合剂固定。再以高温焊接,然后在其间填涂珐琅料,经过多次烧结,在达到需要的颜色效果后打磨而成。由于掐丝珐琅工艺中,其纹饰图样以细若发丝的金属丝掐制成,所以其图案的细节表达可以更准确多彩,图案纹饰变化更加灵动,所以其本身的价值与艺术性远远高于内填珐琅。一件掐丝珐琅表面,珐琅色彩润泽鲜明、金丝整齐灿烂光亮,造型玲珑,多变的图纹,恒久散发出一种古雅的温馨,使人目眩神迷,爱不忍释。
JAEGER-LECOULTRE(积家)的掐丝珐琅表盘制作
最后是微绘珐琅,又称画珐琅,其制作方法是在金属盘胚上先上数层白釉,烧结后做底板用,再将各色珐琅釉彩以微绘技法绘于此底板上,由于缺少了金属丝的隔断,再加上珐琅彩釉自身的特点,所以如何获得准确丰富的色彩就成了此时最大的学问,如果硬要将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往往会因为珐琅釉彩本身的特点而使颜色发生不可知的改变,甚至图案模糊不清乃至破坏画面。所以当局部表达需要多种颜色时,往往在完成一细节后要先烧结,再绘制下个部分,再烧结,一直重复此过程才能完成作品,有时须重复烧结数十次,如果中间一次失败,都会毁坏此作品。 在800度的高温下焙烧各种珐琅装饰的部件,珐琅师全凭双眼判断焙烧所需时间(CARTIER珐琅制作工坊)
虽说以上三种主要的珐琅工艺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其同时都具有珐琅工艺本身的共性。比如,无论是哪种珐琅工艺,其整个的制作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如果制作当中哪一步出现问题,那么以前的所有工作都会前功尽弃,因为它已经是一件废品了,是不可修复的。再有,都要经过高温的烧结,当珐琅表面放入专用炉子以后,没有人知道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没人能阻止该变化的产生,此时,我们能做的似乎只有默默的祈福。还有就是打磨环节在三种工艺中都显得至关重要,消灭气泡和细小的砂眼都成为打磨中要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珐琅工艺独有的特点,所以它赋予每一款珐琅手表独特的艺术性,即使是生产同一系列,每一款珐琅表面因为手工制作在整个工艺过程所起的作用,也会是独一无二的。为了达到规定的厚度和希望表达的色彩,一个盘面可以在800-900摄氏度的温度中烧结20到30次,而且,珐琅师还必须知道这些釉彩混合烧结后的效果,因为当这个作品完成之后,当初的那些颜料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最终颜色的效果呈现。每一层颜色都是烧上去的,精确的色调非常难以获得,因为受到极端温度的影响,色彩表现都是不同的。我想,珐琅工艺独有的艺术魅力也就在于此吧!
每当我把玩一件珐琅珍品时,我都不禁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这种魅力不仅源自珐琅本身具有的玉的莹润色泽、珠宝的光辉、骨瓷的细腻。更有那历经百年依然光新的特点及其在制作过程中融入的珐琅工艺师的智慧与艺术的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