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再论国表:中国钟表业与国外的差距

[复制链接]
181410

   发表于 2014-5-12 17:4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伟谈国表 于 2014-5-12 17:52 编辑

再论国表:中国钟表业与国外的差距

转自:Cris钟表行业观察

巴塞尔表展已落幕一个多月,对于国表的讨论依然在继续,这是个好事情。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钟表业与国外的差距,它是客观存在和显而易见的。差距主要有哪些?而这种种差距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是今天笔者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同时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总的来说,现在国内与钟表业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这当中的差距是全方位和巨大的。这些差距当中最明显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钟表人的差距

今天这里说的“钟表人”,指的是钟表企业高层和骨干人员,他们常常奔波于各地,执行着公司的重要工作、出入于各类钟表活动现场。客观的说,在国内做表的这些“人”中,有一些还是非常务实、非常具有开拓精神。但也有一些钟表人,他们有一种实力——走到哪都能骤然拉低人们(国内外的)对中国钟表企业的印象。

这到不是因为他们不修边幅,他们很在意自身的装扮并以他们认为美的方式装扮着自己。但无论外在装扮如何的“美”,也无法掩盖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强大的、浓浓的腐朽味道和自大的感觉。就目前国表的发展阶段而言,你可以不高雅、可以高调或低调、甚至可以平淡,但何以自大?笔者想不明白,于是就告诉自己当作是他们的不自知或是他们自信的另一种表达吧。

“腐朽”的发生一般都是由内而外的,是长时间的积淀而发生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预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出身于中国手表发展第一阶段的中后期,他们带着中国手表发展第一阶段的烙印经历了中国手表发展第二阶段的巨大变迁,要让他们面向中国手表发展第三阶段的确有些难为他们,然而商业浪潮浩浩荡荡,那些可怜的人们所展现出的或许是即将被拍上沙滩的节奏。

关于国产手表的三个阶段

◎新中国第一块手表在1955324日下午545分诞生于天津,随后,中国陆续出现了其它几个手表品牌,笔者把这一段时间称作国产手表第一阶段。

◎再后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1979315日,雷达表的大幅广告出现在上海《文汇报》上,中国手表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真正开始,十几年后,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国内名表品牌面临经营危机,一批品牌开始走向没落,笔者把这个阶段称为国产手表的第二阶段。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多名表品牌涌向中国,一直到现在,笔者把这一全面竞争阶段称为国产手表的第三阶段。

反观国外,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中国钟表人,撇开最基本的礼仪、素养不说,还应该具备以下三种角色特质中的至少一种。

鉴赏家有对美的细致入微感知能力;心中有较高的标准;有鉴别差异找到差距的能力
企业家热爱学习和创新;眼光和经营能力
制表师对工艺水平的追求;充满制表热情

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素养都没有,那他不太适合做钟表;如果该三种角色特质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具备的人,也不太可能做的好钟表。

营销的差距

做市场是需要投入的,投入的多和少不是今天笔者想说的要点,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国内钟表企业做营销方面的一点小小的感受,也许其它媒体也听到过不少类似的国表企业发出的声音。

承蒙大家对《钟表行业观察》这个平台的重视,《钟表行业观察》一直都收到世界各大名表品牌的来稿也与很多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这当中也曾收到过很多国内钟表企业的来稿,但最终在平台发布出来的国表稿件却少之又少。因此,有不止一人不止一次的对我们说:“你们一天到晚就知道帮国外品牌这做宣传,做为中国人,怎么就不能说一下国内品牌的好,帮国内品牌多说说呢?”。对于这些,我们的回答是“只做对大家都有利的事。”

解释的深入一点就是,如果这事做了你会吃亏,只有我们受益,我们不干。现在的消费者什么样的钟表软文硬广没见过,就不能把你的新闻稿写的用心一点?还有那惨不忍睹的新闻图片,难到你们做的地摊货、做的是二手表?还有看看图片中的那些人物,一个个拍的跟贪官、土匪似的,即使他们平常工作中的确是那个状态,拍新闻图就不能让他们装的正气凛然、像个企业家的样子点吗?要知道,那样的内容放出来不仅起不到积极推广的作用,反而让人们觉得你们的东西很烂影响你的品牌形象,导致事与愿违,所以你们付费我们也不发布是在帮你们,做媒体也是有节操的。

如果总是让我们做对你有益却让我们吃亏的事,我们也不会干。关于这种情况这里只想说一点,拿民族情结去做市场营销那是你的自由,但如果在商业合作中有意用浓烈的民族情结来绑架合作对象是卑鄙下流的、是可耻的!

资源和环境的差距

资源涵盖的面较广,今天我们主要讲人才资源的差距。有人曾问比尔盖茨:“如果让你离开现在的公司,你还能创办第二个微软吗?“比尔盖茨坚定地回答:”能,只要允许我带走100个人。”毫无疑问,核心人才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最大的财富。

中国的钟表企业中没有一个比尔盖茨似的人物,但没关系,我们今天说的是他想带走的那“100个人”。瑞士钟表行业里游走着很多类似这个“100个人”的核心钟表人才,他们或来自瑞士、或来自法国、意大利等瑞士周边国家。无论如何,他们给瑞士钟表业贡献了智慧,给瑞士钟表业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在瑞士,你会看到这些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拿着自已的图纸或电子资料游走于各品牌之间介绍他们的创意和技术发明。你也许不曾想到,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很多品牌的一些重要表款都是通过这种流动的合作产生的。这当中最被广为人知,或许要属OMEGA与乔治•丹尼尔斯(GeorgeDaniels)的合作,因为同轴擒纵正是乔治•丹尼尔斯(George Daniels)先生所发明,最后由OMEGA将之发扬光大。毫无疑问,同轴擒纵现在已成为了OMEGA的另一个代名词。

瑞士之所以能孕育出如此之多的人才,一方面归功于瑞士钟表产业的积累和钟表教育体系的成功。另一方面,由于钟表行业在瑞士得到充分的发展,有足够多的人参与到钟表这个行业当中来,有技术有创意有实力的人会受到大家的追捧,其收入自然会相当可观,在这种刺激下,又会有更多的人想进来尝试,甚至开创自己的品牌。相比之下,笔者曾听闻国内某制表厂在陀飞轮部门工作的老师傅其月工资才两、三千元。这种说法笔者没有去进一步验证,但若这种情况真发生在中国体制内的企业确也不会让人有过多的意外。即使类似有多年技术经验的老师傅工资再高一点,与瑞士类似岗位师傅的收入相比起来,也顶多算是人家工资的一个零头而已。

一方面国内专业钟表人才严重缺乏,另一方面行业人才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和回报。产业结构上的缺陷导致人才被埋没,产业发展的不成熟让一批真心想做钟表的钟表制作人活的并不美好。说到这,也许有人感到很失落。且慢,你再想想,这是个多好的机会啊!!!

最后,有人可能会说:“你老是在这里说某些品牌又不说明是哪些品牌,你这是不是在瞎编。”笔者想说的是,笔者所做这一切只是为了国表能发展的更好,点名道姓只能让具体的品牌和人感受到针对性,而对针对性的理解往往会被认为是恶意的,但这并非笔者的出发点。
Cris



10条回复

返回列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12 17:55:06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挺火的文章,转来给大家讨论下。
板凳
发表于 2014-5-12 19:49:37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再看 !
地板
发表于 2014-5-12 22:16:3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
5#
发表于 2014-5-13 15:33: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校长,收获了新信息。
6#
发表于 2014-5-13 15:54:22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9:56:26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9:56:33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9:56:48 | 只看该作者
小傅 发表于 2014-5-13 15:33
谢谢校长,收获了新信息。

为人民服务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5-13 19:56:55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5-14 19:38:5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5-2-2 15:47 , Processed in 0.14996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