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离线
- 注册时间
- 2010-12-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帖子
- 积分
- 10185
- 主题
|
本帖最后由 简明 于 2011-5-10 14:23 编辑
富贵园 发表于 2011-5-10 12:15
随着实物更多的出现,会有新的补充
资料的不断充实是认识的重要环节。
古人说:话越说越清,理愈辩愈明。
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附录:2009年发于《相机与钟表》的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向阳—记七十年代国产摆轮电子手表/简明
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出现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了微电子时代。随着人们对计时器的功能和精度的更高要求,五十年代中期,一场手表的电子革命悄然发生。
1955年瑞士埃勃什公司(EBAUCHES S.A)研制成功了摆轮游丝式电子手表,这种电子手表使用微型电池代替了发条,利用晶体管和电感元件驱动摆轮,再通过摆轮和游丝带动擒纵机构以及轮动系,用指针显示时,分,秒。摆轮游丝式电子手表的走时精度可以控制在±3秒/日以内。
国产电子手表的研制与开发,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根据现有史料考据,其第一代产品是摆轮游丝式电子手表,在上海研制成功。
《上海轻工业志》记载:电子手表根据其结构形式与发明发展的先后,国际上一般分成“四代”。上海钟表行业先后研制过第一代摆轮游丝式电子表、第二代音叉式电子表、第三代指针式石英电子表、第四代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表。
文革时期,1967年上海手表厂和上海金属表带厂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土法上马,在国内首先试制成功了国产第一代摆轮游丝式电子手表,但是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翌年摆轮游丝电子表转由上海圆珠笔厂继续进行样品试(制)生产。同时开发的有与电子表相配套的双汞扣式电池,期间,下放在该厂劳动的叶公琦同志负责手表电池协作组工作,双汞扣式电池初步试制成功。
1974年3月,轻工业部委托上海市轻工业局对上海圆珠笔厂试制的SD2型摆轮游丝式电子手表举行了部级样品技术鉴定会,鉴定会从3月25日开始,至3月30日结束,共六天,有全国44个单位,107名代表参加,其中工人代表24人。
会议听取了上海圆珠笔厂SD2型摆轮游丝电子手表质量测试小组的工作汇报,审查了产品图纸设计小组的相关文件,认为摆轮游丝表结构基本合理,工艺性能较好,走时性能良好,电耗较小,达到了样品鉴定要求,同意转入试生产,并作扩大批量的考核,同时希望上海圆珠笔厂能够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投产,满足广大工农兵的需要。会议期间,还组织了手表电池技术交流,手表电池协作组成立以来,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在增加扣式电池的容量,减少爬碱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可喜的进展。
上海圆珠笔厂依靠有工人参与的“三结合”试制小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极端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陋就简,攻克重重困难,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摆轮游丝式电子手表。由此开创了国内手表产品由机械时代向电子化转变的非常可贵而难得的第一步。
国产SD2型摆轮游丝式手表的试生产与定型曾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972年无锡钟表厂也曾经试装配了17钻(SD2型)摆轮游丝式电子表三十只,命名为“红星”牌,产品零件由上海圆珠笔厂提供,以后无锡钟表厂因为缺乏电子手表相关生产设备,摆轮游丝式电子手表没有正式投产,产品也未进入市场。
SD2型摆轮式电子手表投放市场时定名为“向阳”牌,它的具体发售年代不详,但是从这种含有特定历史时期色彩的品牌命名上来看,它的最初上市时间不会晚于文革结束的七十年代中后期,也就是1976年。
根据现有实物分析,国产摆轮游丝式电子手表的生产可能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期间在款式与结构上有过一些变化。SD2摆轮游丝电子表的表盘(面)已见品种有白盘(面),蓝盘(面)和黑盘(面)等,表壳也可分为标准型和表壳拉丝等款式,国产摆轮游丝表的机芯,早期产品和后期产品在结构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早期机芯的摆轮材质是紫铜摆,后期产品改用黄铜摆,摆轮线圈的固定桩脚早期产品为白色瓷质,后期产品改用蓝色塑料桩脚固定,从机芯夹板钢印落款上可以大致了解这款产品的生产序列,已知钢印落款有JO-312(早期产品),BC-SD2/BD-SD2/BE-SD2(后期产品)等,由于(向阳)表文字与实物资料的极度匮乏,我们暂且只能做以上的推测。
(向阳)牌SD-2型摆轮游丝式电子手表曾经生产了多长时间,有过怎样的销售数量,历史都没有告诉我们。也许随着事人的离去,这些秘密永远也无法解开了,今天,当我们面对着这款略显粗旷但又不乏精致的国产手表,不由得会想起:历史究竟还有多少需要我们去探究,去解读的东西啊!
附注:本文中有关无锡(红星)牌手表的资料,是由朱未先生多方探访以后提供给我的,在此谨一并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