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钟表基础知识] 名表通经典回顾集

[复制链接]
36126287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6:30:20 | 只看该作者
豆包精华杂录(钟表篇):


拿喜欢表当一样兴趣甚至当一门生意都没问题,关键是你要什么?

能够达到收藏的一定是少之又少,自己能有一块表到这个程度都不容易。

大部分还是兴趣,就算是兴趣我觉得也和收藏一样,应该有个方向和目标。比如:古董,限量,运动,品牌或某个系列。另外要有个预算,不能超过自己能承受的能力范围。小数怕长记,累计起来就不是小数目了。

只看不买也不错,看劳斯的可能比坐劳斯的知道的多得多,各有一乐。知道分子的快乐不一定比知识分子差。



绝大多数表买到以后都不会给你惊喜。有个朋友花了500万买了500块表,可见各种意见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除了电子高科技的东西,在艺术上能超过前人的基本没有。


从中国到外国,艺术的东西(工艺品)都一样,新不如旧。 没人耐得住寂寞再做这些东西。


手表都画得越来越难看了,象微绘古典油画不知还是否有人可以胜任?

慢慢把价格放到第一位了。 觉得很多表都不值得再买了。

某款好和不好,那只是谈资,更多的是面子和在这个兴趣圈子里的级别。钱是自己花的,话是大家聊的。

所谓的观点,相信更多的是杂志和身边的表友影响的。有些是拍卖会的成交信息,半百万以上的东西比较,还是留着钱更好,在最坏的时候钱能换饭吃。




收藏就一个规律:稀少值钱的你买不到也买不起!!!




102#
发表于 2012-7-1 08:35:30 | 只看该作者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6-30 16:30
豆包精华杂录(钟表篇):

呵呵 喜欢豆包兄的观点,没废话。简单明了、一语中的`·····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8:41:29 | 只看该作者
如影随形 发表于 2012-6-30 16:35
呵呵 喜欢豆包兄的观点,没废话。简单明了、一语中的`·····

帮忙加建行不?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1:12:09 | 只看该作者
[简单奢华] 别的论坛发过的 请大家欣赏杜桑机芯 by haru

表壳: 18K Touchon co
          swiss
          14922
表芯: made for grogan co
          by touchon co
          swizerland
          twenty-one     21 jewels
          8.eight adjustments
          14922 extra
[size=0.83em]2012-3-2 06:17:23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98.87 KB)




q1.jpg (109.35 KB, 下载次数: 0)





xhandy评述:顶级的杜桑机芯,“EXTRA”字样就是明证,工艺超一流。这个怀表可以说是私牌表中的私牌表,机芯虽然刻着“杜桑为grogan公司制作”,但其实是AP代工的,也就是说,这个是AP代工、杜桑出口、grogan销售的怀表,好复杂的三角关系
前段时间看到那个专收藏杜桑的英国人的看法,他还嫌这个机芯的宝石不够大,虽然宝石的尺寸的确比不上杜桑自厂的机芯,但机芯的打磨倒角相比杜桑原厂只好不差。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1:12:46 | 只看该作者
[简单奢华] 新收的杜桑 by haru
[size=0.83em]前天 06:40 上传
下载附件[size=0.83em](28.62 KB)



44mm  64g  18K
TOUCHON CO
GENEVA SIWSS
8AJUSTMENTS
21JEWELS   42071
EXTRA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2:16:29 | 只看该作者
pocketwatchkong

我认为对于怀表现在其价值是被大大低估了,尤其是美怀,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投资、收藏,而且,现在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再加上汇率上升,所以,可以以相对好的价钱收到较好的东西,对比一下现在的手表,即便是是一线大牌,数万元的价值,在艺术上也未必有一般的美怀好,所以,花上几千元感受一下怀表年代一些精品的做工和艺术气息,还是非常值得的!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3:06:42 | 只看该作者
[钟表自制与维修] 试做陀飞轮机芯 by tanzh
一年多前就有要做一只陀飞轮机芯的想法了,那时我只有两台钟表车床和一些修表工具,做一只合格的手表机芯必须要有精度很高的专业设备,但市场上只能买到钟表通用设备,如车床等,钟表制造专机市场上是没有卖的,这一年多来我就做了几台钟表专用机床,我那些什么磨日内瓦纹,倒角打磨等都是我自制的那几台多功能组合机床增加不同的附件完成的。最终目标还是做一只手表机芯玩,现在我认为可以开始试一下能否做一只手表机芯了。
  我尽力会按照钟表行业标准来做,达不到标准我会停下来,不会继续做一个不会走或走不好的废品来哄自己。
  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在制造过程中,我不会只展现光鲜的一面,有瑕疵的甚至失败的过程我也会拿出来展示,供大家娱乐讨论。鞭策自己。
  好吧,先从简单的实事做起,找两块铜板......
P1050588.jpg (79.32 KB, 下载次数: 8)

甲板定位螺丝孔。
P1060139.jpg (120.02 KB, 下载次数: 3)
加工条盒(头轮)位置
P1050506.jpg (174.25 KB, 下载次数: 3)
上甲板
P1050576.jpg (76.41 KB, 下载次数: 3)
本帖最后由 tanzh 于 2011-11-28 15:41 编辑

初步定好了头轮和二轮的位置
P1050581.jpg (117.23 KB, 下载次数: 3)
这张图片应该在后面的,一,二,三轮在里面,合上甲板。
P1050590.jpg (81.27 KB, 下载次数: 0)
边做边修改设计,三轮要变位置了,留下一个瑕疵,再想办法补救.图片循序又乱了,这张应该在后面.
P1050692.jpg (115.13 KB, 下载次数: 0)
本帖最后由 tanzh 于 2011-11-29 08:48 编辑

[size=0.83em]2011-11-28 16:48:17 上传
下载附件 (138.71 KB)



P1050597.jpg (117.27 KB, 下载次数: 0)P1050595.jpg (107.98 KB, 下载次数: 0)
用倒角磨削机磨削顶头,顶头簧,这种最古老样式的顶头和顶头簧很有视觉冲击力,又有回归的趋势,有些国表也采用了如北京表,我也很喜欢。
P1050617.jpg (170.34 KB, 下载次数: 0)
顶头簧尖端厚度0.2毫米不到,手工磨很难达到不变形,不折断。
P1050635.jpg (115.52 KB, 下载次数: 0)
临时找一套大小钢轮看效果,不会确定就是这套大小钢轮。
P1050691.jpg (111.35 KB, 下载次数: 0)
  确定了飞轮改在九字位,掏空。与原设计只损失了一个定位桩,换到旁边另做一个,没有影响效果。


P1060160.jpg (114.52 KB, 下载次数: 0)
下决心废弃原上甲板,重做。

P1060142(1).JPG (65.23 KB, 下载次数: 0)
条盒和二轮间距.空隙已完全合格了。

P1060221(1).JPG (112.92 KB, 下载次数: 0)
开始定位三轮了。

P1060226(1).JPG (121.4 KB, 下载次数: 0)
三轮
P1060287(1).JPG (67.3 KB, 下载次数: 0)
车三轮轴

P1060272(1).JPG (34.67 KB, 下载次数: 0)
做三轮甲板
P1060281(1).JPG (83.76 KB, 下载次数: 0)
三轮

P1060286(1).JPG (50.18 KB, 下载次数: 0)
三轮已合格。

P1060296(1).JPG (86.77 KB, 下载次数: 0)
顶头.顶头簧重新打磨镜面。

P1060597(1).JPG (152.81 KB, 下载次数: 0)
四轮(陀飞轮中心轴轮)已完工。里面包含有近20个零件,它们是无名英雄,抛头露面,风光无限的是陀飞轮框架总成。

P1060641(1).JPG (83.79 KB, 下载次数: 0)
四轮(陀飞轮中心轴轮)里面装有近20个零件,有些还要手工做,要求非常精密,为了达到钟表行业标准要求,有近一半零件重做两次才满意,因此花掉我三天时间。
P1060652(1).JPG (80.69 KB, 下载次数: 0)
这只表开始就是按偏心陀飞轮设计的,因为开始就是选用的普通手表的一套动源系和传动轮系,带动陀飞轮框架会消耗一部分动力,如再加上要带动同轴陀飞轮的大摆轮,我担心会超负荷形成动力不足,所以就决定做偏心陀飞轮了。
  
陀飞轮框架毛坯件已出来了,请兄弟先过目。也请其他朋友提宝贵意见。(本来这个框架没有最后完工我今天不准备上图的。)

我是这样想的,国表都喜欢跟鸟干上了,海鸥本身是一只鸟,可以理解,北表也是一只大鸟,上表更是一架大轰炸机,我设计的不管好不好看,我不走寻常路。


P1060658(1).JPG (55.31 KB, 下载次数: 1)
镶钻,做了初级打磨,(以后还要重心平衡,修改外形),最后合格了再精磨。


P1060678(1).JPG (38.99 KB, 下载次数: 0)P1060674(1).JPG (42.47 KB, 下载次数: 0)P1060670(1).JPG (40.43 KB, 下载次数: 0)P1060673(1).JPG (61.25 KB, 下载次数: 0)
陀飞轮的机加工已基本做完,接下来就是调试,这也是个很费时间的工作,能不能走,走得好不好,关键是机加工精度高不高,精度达不到要求,调试不理想,很可能就是一个废品。


P1060708(1).JPG (40.77 KB, 下载次数: 0)P1060710(1).JPG (50.73 KB, 下载次数: 0)P1060713(1).JPG (38.48 KB, 下载次数: 0)P1060714(1).JPG (71.6 KB, 下载次数: 0)P1060715(1).JPG (38.39 KB, 下载次数: 0)P1060716(1).JPG (77.66 KB, 下载次数: 0)
本来计划要在12月23号圣诞节之前完成调试,22号已经调试得能走半个圈一个圈了,谁知功亏一篑,最后一下把擒纵叉甲板调断了,心里还是有点沮丧,就在圣诞节期间外出旅游了几天,回来下决心不合格的零件坚决返工重做,陀飞轮框架里的零件有50%又重做了。

断的擒纵叉甲板:
P1060731(1).JPG (49.21 KB, 下载次数: 0)
现在已经正常走了20个小时了,步伐轻盈。

P1060726(1).JPG (109.36 KB, 下载次数: 0)P1060727(1).JPG (83.39 KB, 下载次数: 0)P1060732(1).JPG (77.75 KB, 下载次数: 0)P1060733(1).JPG (93.8 KB, 下载次数: 0)P1060734(1).JPG (85.71 KB, 下载次数: 0)P1060735(1).JPG (83.91 KB, 下载次数: 0)陀飞轮机芯做好有十多天了,我想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个人做陀飞轮确实非常难,个中艰辛只有亲自做了的人才能体会到。开始我也知道难,但也没料到困难有如此之大,要说哪些方面最难,我认为机加工方面最难的是轮距钻眼,个人制作没有数控机床,没有靠模,要达到必须小于0.05的误差,不容易!一钻头下去,就决定它的生死。调试方面最难的就我个人来讲是擒纵调速系,(没有调试平台,敞手做的零件大部分达不到标准要求,调试工作又要全部要在0.4毫米粗的四轮轴上再安装的托架上进行,又脆弱又滑溜溜,调试成功是非常渺茫的)这两项都是最基础的技术,在平时我都能驾轻就熟,不觉得半点困难,但这次制作陀飞轮上这两项工作确实使我为了很大的难,这两大困难,我最后如不转换思路,采取新方法,(实际是笨办法,慢,但可靠),至今都很难说会做成功。
  
这个陀飞轮尽管能走,而且也还走得可以,但我不认为它就是一个合格的陀飞轮机芯,把它调试得能走是靠最后敲敲打打,修修补补来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陀飞轮框架上的一些冲压凹痕,就是轮距之间有误差最后只能依靠冲压延展伸长的补救措施。里面还有些零件焊接过,单就机加工这个方面来讲,与钟表行业标准的合格手表机芯的要求就相去甚远。  剩下的上条拨针系我不准备继续再做了,我想把这个机芯作为我要做的下一个机芯的靠模来使用。(它的数据有些已经很标准了),我相信有了一个较标准的靠模,下一个机芯会做得更标准些,当然我最后的目标,是一步一步做成要达到钟表行业标准的合格机芯。如能遂我所愿,这个花了一个多月心血的陀飞轮机芯也是凤凰涅槃,这一个多月也算没有白费力气。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3:14:31 | 只看该作者
讲故事一般都是生意人的基本功。----tcbj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3:56:49 | 只看该作者
机械米:

关于国表的发展,我想再补充一点,就是售后的优势。
纵观瑞士名表售后维修,要不牛逼哄哄,要不就坑蒙拐骗,剩下就是维修价格惊人!
而我们国表的售后就相当平易近人,因为我有体验。
几十年的库存零件意味着有充足的备件跟换,再少见的国产表,总能方便找到零件。
上次给富贵兄看的微型宝石花女表,虽然质量不怎么样(如今还在生产这样的微型机械表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厂家都是屈指可数的)但是售后一流。此表买后不久,就出现秒轮崩齿的现象,我随即去售后部门维修(已过规定保修期的!)。检查之后,说明原因,跟换部件,彻底洗油。。。免费!~我还提醒美女维修师是过保的,她说没关系的,只要是坏的、提供发票我们就修。期间还遇见销售部的人,她还和我愉快的聊了一会当初买表的情形。
这样的服务是要让那些瑞士名表们汗颜的。



有相当大的一批假表,也用eta机芯。
海鸥机芯不过是一些低端的假表
不能以偏概全的。
我倒经常看见许多不知名的小牌,或国内或国外,用的海鸥机芯。



海鸥表已经有能力生产高档手表,但是创新、市场开拓还是非常困难。
需要有新兴力量的注入、需要有设计人才、需要更准确的市场定位。
相信海鸥能登上钟表高峰。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0:59:22 | 只看该作者
cake译文之《菲利浦 杜佛和Simplicity》
菲利浦  杜佛


此文译自TZ,照片也拷贝自该网站。


  



    关于菲利普 杜佛的文章已经写了很多了。我们了解了他在制表技艺上的大师风范,他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他对传统工艺的执着的坚持和他同收藏家和其它制表师分享的开放态度。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Peter Chong,原作者)同这位先生近距离接触好多年。那时,他以大自鸣钟和带有双擒纵机构的Duality制作者崭露头角。在1998年的巴塞尔展会独立钟表师的展位上我和他再次见面,他极其谨慎的告诉我他做了同他以前作品有些不同的东西。一件在钟表术语里非常简单的东西,他管它叫“simplicity”(简约)。

    这件制表业的奇葩在世界的钟表爱好者里掀起了风暴。头一百只已经订购一空,菲利普正在接下一百只的订单,这些订单在2008年才能交付顾客。(文章太老了。弟兄们对付看吧。)


    这款手表有玫瑰金、白金、铂金外壳和传统的34毫米以及37毫米的表壳可供选择。表盘有三种形式:银或灰色扭索纹面带匕首形刻度、
道芬指针的;印刷的白色面盘配罗马数字和蓝钢宝玑指针的。手表相当简洁,同时,也是当前产品中最精致的手表。

      
     在本文中,我在菲利普的工作间里同他一起对未制作完毕的Simplicity,辅以照片,进行一次探寻。





[size=0.83em]2010-6-17 23:49:00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37.01 KB)






游丝末圈-----如何缠绕游丝


    宝玑游丝的末圈是用手工缠绕成型的。首先,将采购来的平线圈放在仪器观察范围里,其放大的形状被投影到屏幕上,在那上面有游丝的理论缠绕曲线。平线圈的形状需同这理论曲线重合。计算出的弯曲如下图所示。游丝是库存的。其大小如下图所示。游丝用手工弯曲,使用两只同轴的镊子,将游丝按理论形状弯曲。这个过程很费精力,需要手眼协调,在现在不是很多制表师能干的了。





轮系
    每个零件都尽可能的做到极致。下面的照片是齿轮啮合及齿形的图纸。菲利普自学了AutoCAD(真是day day up!)来设计这些图纸。数控机床操作者需要这些图纸在加工齿轮时编程使用。齿轮还要手工抛光和倒角。





     下图是基板,才由数控机床加工完,未修饰。边缘锋利,在安装轮系前还需打磨。菲利普使用两次装配法,他在装配轮系时进行调整,之后在对机芯做最后修整前还要将它拆开。这样,菲利普就能使轮系运转正常,并且能保证在调整结束后,不对成品的独特的修饰特点造成损伤。
  





    齿轮需倒角,齿需抛光。现在,没有多少手表这样精工修饰了。下图,逆时针从右上方,依次是第二轮、第三轮、第五轮和第四轮。





      齿轮放置在齿轮轴上正确的位置,齿轮轴放进宝石里。这样,轮系安装完毕。第二轮的齿轮轴每小时转一圈,它同发条盒上的齿捏合。
     下图是轮系,可以看到由发条盒到第五轮的倒角的齿轮。还可以看到黑色抛光的发条盒。轮系处于第一次装配阶段,还没有进行最终的抛光和日内瓦条纹修饰。

   




     接着,安装摆轮,机芯就开始工作了。这是首次粗调。当菲利浦认为手表工作良好时,他拆卸整个轮系。接着,进行基板的修饰。下图中在凹下的区域已进行了perlage纹修饰。接着,进行faus cotes修饰,最后进行边缘倒角。




表壳

  表壳是按照菲利浦的要求制作的。 “表壳制作者不需要严谨的人“菲利浦笑道。下图是一组由表壳生产商生产的成品,等待机芯安装其中。





   菲利浦对机芯是否完全合适的安装在表壳里十分在意,他不需要任何固定环。他要求十分精密的加工机芯,其外径仅比表壳的内径小0.01毫米。为了确保这种要求,他首创了下图中的检具,其外径尺寸以0.01毫米递增。

    据我所知,没有其他的制表者这样做。他们通常只使用长的固定螺丝或固机圈。用这些检具,他知道要对机芯毛坯外圆还要加工多少,使之舒舒服服的安装进去。




棘爪
   菲利浦严格按照19和20世纪更迭时Joux山谷的工匠的方法制作棘爪。精妙的设计已融入到棘爪的设计中去。棘爪的外形由完美机加完成,并且倒角和镜面抛光。
   下图是一只在特殊工具中的棘爪簧,用以在抛光中夹持零件。注意上面倒角打磨,在光线下引人注目。



装配流程

   Simplicity的修饰和装配流程是按照工匠风格进行的。也就是说,一名制表人要对手表的修饰、安装、必要的调整完全负责。

    下图中,每个隔断,如红线所示,存放着安装一只手表所需的所有零件。


工作间一瞥。零乱下是真是的工作场景。


工作休息中享受烟斗的菲利浦。


机芯

   这是一只Simplicity的机芯。我能说的是,这绝对是当世最设计优秀、修饰精美的机芯之一了。板桥设计曲线复杂,这种能力在当今的制表者身上相当少见。  主板桥上由两只尖角加以强调的感性的曲线修饰了canon轮上的宝石形成的突起。见标识B和C。

  




   上图中的标识D,是一个处理的很好的向里的拐点。这个向里的拐点极难处理,但在这里十分完美。
    许多现代机芯由数控机床加工,也由机器修饰。这样就不能像Simplicity一样获得上图所示的那些锋利的尖点。


    板桥的倒角也十分到位,光滑。光亮的边缘衬托得宝石熠熠生辉。
    照片说明:照片使用的是自然光。闪闪发光的边角处理很好得扑捉到光线。使用的是西格玛20-70mm镜头,反向安装以获得高倍率。相机是佳能EOS630,富士彩色ISO200胶卷,由鼓式扫描仪扫描。照片由Photoshop CS缩小,未经过任何锐化或平衡处理.(断断续续翻完勒)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0:59:57 | 只看该作者

Timezone的老贴。
讨厌石英表,没什么不行的


     讨厌石英表,没什么不行的,如果你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对精度的不断追求已成为几个世纪以来钟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有争议)。

     拒绝石英表也没什么不行的,但钟表业的巨人如Harrison, Earnshaw, Leroy, Berthoud, Ditisheim等等都有可能接受它;需要精准计时的人都极有可能接受它,从诸如库克船长的早期探险家到19世纪的铁路业。

     感到石英表分针跳动的样子不爽也没什么行的,但曾几何时,想让分针这样跳动对机械机芯来说却是个难题,还经过了艰难的探索。

    认为石英机芯聊无意趣也没什么不行的,但是,如同机械机芯一样,它是一些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后的极其精致的最终成果。

     瞧不上便宜的石英机芯也没什么不行的,但是,它们是现代制造业的奇迹,并且,和其它任何钟表发展相比较,它们为更多的人们提供了可靠而又能承受的起的计时工具。

     觉得石英机芯没有灵魂也没什么不行的,但是,在每个石英机芯的心脏里跳动着一个从没有过的最完美的机械振荡器(石英水晶音叉)。比任何钟摆、摆轮和游丝,也可以说任何钟铃、乐器都完美。

     认为石英表没有品位看不上它也没什么,但是,没有石英振荡器,就没有数字式电子产品,也就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没有这些,超复杂的机械手表的现代复兴也就无从谈起。我们也没有可能在这里用互联网谈论它们了。

      那么更喜欢机械手表也可以吗?当然-----它们的机芯是令人着迷的精美的微小运动体。它们使手工艺者或能工巧匠在工业和社会中扮演一个了重要而有价值的地位。和它们关系紧密的船用天文台计时器在通过探险进而实现大陆间的经常贸易,从而改变了世界上助益良多。正如一个Timezone网友所言,它们是一美学、历史和技术的奇特的集合。

      然而,如果您还看不上价廉的石英机芯,那么请想一想它所体现包含的意义吧。在我们的手腕上应该给这个个头不大的奇迹留个位置。
Pax Aeternam,
Bruce Redin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0 12:11:17编辑过]
u0PP6g1P.jpg (36.04 KB, 下载次数: 0)

wBWQSTyV.jpg (31.2 KB, 下载次数: 0)

Djo3s1z5.jpg (52.29 KB, 下载次数: 0)

ZrGb5e8g.jpg (32.02 KB, 下载次数: 0)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1:0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2-7-1 19:09 编辑

cake译文之schen布置的作业

在新加坡举行的Timezone晚餐会上Rolf Schnyder 在解释机芯运转。

不是很多弟兄对自产机芯这一话题感兴趣,或者感兴趣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

    前日转贴,发现schen先生曾提及:另外的那一个帖子中的讨论也很热烈,而且另有好几位重量级人

物发言,如Rolf Schnyder、Michael FriedbergPeter Chong、Terry Russell、Walt Odets,很

精彩。希望兄再辛苦一次,给大家翻译分享。

    不觉快一年过去了。昨上午和今午休抽了些时间想完成schen先生的家庭作业,只将“那一个帖子”译了大半。大伙将就看吧。如有不妥、错误或翻译腔过浓处,请不必提出。

~~~~~~~~~~~~~~~~~~~~~~~~~~~~~~~~~~~~~~~~~~~~~~~~

   


    下面的贴子是网友们就著名的瑞士手表公司雅典(Ulysse Nardin)的拥有者和总裁Rolf Schnyder 一篇声明的辩论。Rolf Schnyder先生的声明原发在Timezone上。下面是他的声明和大家的辩论的汇总,TZ经典第900号。辩论焦点集中在“自产机芯”和如何判定机芯的准则上。

   Mike Disher

   

大家好:

    今早我收到一封雅典(Ulysse Nardin)的拥有者和总裁Rolf Schnyder的电邮。他询问TZ(Timezone, 下同)是否愿意发表一封他的信,我当然同意了。这份声明是关于自产机芯的定义和概念的。下面是这份声明的全文:

怎样的机芯才真的是自己的机芯?

   

     这样的业绩能完全归功于发明者富有创意的大脑和负责实施的技术人员或工匠们吗?

     显然,像GMT万能历这样的革命性和新颖的结构是很多人的贡献的结晶。其创意来自雅典自产机芯的思想库,Ludwig Oechslin博士。雅典的技术人员和技师们将新的想法和专利发明转化为成百上千张图纸并形成总体概念,他们在几只原型表上将其功能进行测试。  

    雅典的技术人员还要负责制造工装、遴选生产齿轮、轴、螺丝、板桥甚至转子的供应厂家。如果已有质量可靠、功用适合的轮系,那它就用不着重新设计了。Lemania可以提供满足GMT万能历要求的轮系。如果别的公司能按客户定制的公差制造,并且这些公司是这种或那种精密零件的专业厂家,那么投资机器来进行自产齿轮、轴、螺丝或板桥的生产就没有意义。

    超过50家专业化的供应商按雅典的图纸生产提供零件。雅典对每一个零件进行最终检查并由最资深的制表师在雅典将零件装配成非常复杂的机芯。仅仅每只这款机芯的装配就需16到18小时。我们相信完全有权利称这款机芯为我们自己的机芯。

--------

Richard:

    来自这样一家著名手表制造商总裁的帖子非常有意思…….该帖的焦点恰落在近年来TZ上数以百万计讨论的同一话题的核心。

    Rolf所自信的论断是自产机芯需要一个更宽泛的定义和更开阔的视野。

    这当然是一个我们大家已关注良久并已经得出我们自己结论的话题……但是,我认为ROLF的帖子在自产的概念上提出了新鲜的观点。

--------

Bob:

   是的。对我来说这是自产的。

   如果机芯由UN设计,按UN的指标生产,符合UN的质量控制标准,那就是一只UN的机芯。按我想,用不着非得在UN的“屋顶”下生产。

--------

John Raba

    如果UN说的是GMT万能历是完全由他们从草图开始设计但由第三方生产单个零件的话,我认为他们有权利声称机芯是自产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他们使用别人的基础机芯,并将其进行实质性的修改(不论到何种程度),那它就不是一款自产机芯。修改过的机芯或许跟市面上的别的机芯一样好,但也不是他们自己的。

----------   

Michael Friedberg

     重要的是事物的本质,不是事物的名字。

     我想,这事有些咬文嚼字了。这么说不是要贬低SCHNYDER先生这么巧妙的声明也不是要支持他。我们得按机芯本身来进行判断,从创造性、美学、功能和工程的角度来进行。这样分类也许能使我们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但是,机芯自己就可以说明一切。这款GMT万能历给了很好的说明。

----------

Phil Baker

进一步澄清…..

我并未完全理解这事。按我的理解,自产机芯的定义是这样的,其设计完全(或大部)在自己进行,也就是说,所有的零件的形状和功能是由草图而创造出来的。现如今,许多产品的许多零件由其它专业公司生产。这并不能否定自产机芯的定义。

----------

Jock

Schnyder先生的描述同我对现今自产机芯的理解不同。它不只符合我对一只极具创意、质量极佳的机芯的定义。我宁愿一只这样的表,而不要一只符合自产芯定义的手表。

但是,我也喜欢Frank Muller 。:-)

---------

Peter Chong

     谢谢Rolf的意见。我们在晚餐时讨论过,但我不敢苟同。像Phil所言,一只自产机芯应当是一只完全自己设计、靠自己制造的。如果一只表使用了别人的基础轮系或毛坯,它就不是自产的。

fficeffice" />

     这样说的话,一款机芯的价值要靠它的精致程度和附加了多少复杂功能,以及它有多少奇思妙想在其中。一只基于万能历Ludwig的Lemania机芯要比一只自产的劳力士C。3135机芯更加迷人。但是,想想,Ludwig机芯要是完全自产的,尤其是制作精良,上链柔顺的话,那有多么特别。

   当然,如果ETA的基础轮系能符合要求,非要自己生产的话也没意义。但是,对于高端钟表来说,不正是这些所谓的无意义吸引着我们吗?石英表有意义,机械表没有意义。一只自己设计和制造到基础轮系的自产机芯没有意义,但是它是特别的。我们为之着迷。


u0PP6g1P.jpg (36.04 KB, 下载次数: 0)
Phil Baker  澄清:fficeffice" />Peter Chong说):谢谢Rolf的意见。我们在晚餐时讨论过,但我不敢苟同。像Phil所言,一只自产机芯应当是一只完全自己设计、靠自己制造的。如果一只表使用了别人的基础轮系或毛坯,它就不是自产的。   (Phil Baker 说)澄清:我的意见是可以将零件分包出去,但设计一定是自己创造的。类似于PC笔记本业务,不同公司的许多笔记本都是由一家主要的制造商/设计公司设计、制造的,但每家电脑公司有其自己的工业设计(表盘),机壳(表壳)并且对基本的个人笔记本电脑增加了一些特色。这样的话,我不会说个人笔记本电脑公司是自家设计的。 ----------Terry Russell    来自于制造业的意见>>>>   我们公司是为汽车行业生产燃油系统的。还没有哪个零件能比柴油机燃油喷嘴更加复杂。其公差在微米级,并且公差带很严。 我们从不制造无论哪个产品上的哪个单个零件。试图这么做在经济上是自杀。这么做也不会带来任何比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要好的结果。      UN一样,所有的零件来自我们自己的设计,按我们的指标生产。我们甚至要求我们的供应方按特定的制造过程去生产。在我们的客户眼里,我们是最终产品的生产商,认为我们是负责任的公司。      UN所说的对我来说很正常。我认为某款机型是否是自产的取决于在制造这款机型是有多少智力投入。对我来说,机芯是设计、技艺和具体实施的集大成。     生产零件的机器在哪里对我如何界定是否自产的这一特殊事例来说是我次要关心的事情。只有在使用现成的标准轮系能造成在功能或质量上的让步时,我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决定。    我们或许想让我们手表的所有零件由一家生产,但是经济附加值是同这样做成反比的。也许,这恰恰是将百达翡丽、积家等公司不能每年都冒出来崭新机芯的原因。朗格接下来如何做还得让时间说话,但我猜想他们会使用现有机芯一段时间,以便能使其投入资金回笼。毕竟,他们是一家制造公司。--------RichardTerry 你好!     我太同意你的观点了。   我们从不制造无论哪个产品上的哪个单个零件。试图这么做在经济上是自杀。。这么做也不会带来任何比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要好的结果。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如果一家公司从草图开始生产所有的东西,这将极大地提高其价格,也不会比从能满足其要求甚至更好的外部资源来采购零件更好。   也许,问题应该是自产机芯的价格合理吗?----------graiche     这事情要看具体情形了。百达翡丽的“基础机芯”部门将一个标准的240机芯送去“装配”,在哪里它还得和从“复杂功能”部门的动储/月相模块相匹配。接着,它会安装在“表壳”部门(或公司朗格就靠外部资源提供表壳)提供的表壳里。    好了,每个部门的每个人都从一家公司领薪水,这和从不同的公司采购每个子部件有什么实质的不同吗?

wBWQSTyV.jpg (31.2 KB, 下载次数: 0)

Djo3s1z5.jpg (52.29 KB, 下载次数: 0)

ZrGb5e8g.jpg (32.02 KB, 下载次数: 0)

chris russell  fficeffice" />     我们要找的一个词叫基础机芯。我无心贬低他人,但是我的自产机芯的定义是建立在基础机芯上的。对我来说,一只手表的基本的计时核心部分说明了这只机芯是什么,说明了谁得为这机芯负责。没有几百家,也有几十家了公司使用2892并进行改动,但它们从根本上说还是2892的。      我对基础机芯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我要知道在其基本功能方面,在毛坯。擒纵,摆轮,轮系等计时相关的方面,一只手表是否有创意和原创性。如果印在手表上的这个公司设计了这些,那它是自产机芯。如果,生产这些零件的机器也是这家公司的,那我就会更有兴趣。如果,这家公司的员工完成并装配了这只机芯,那就更好了。 但是,所有的一切要从基础机芯开始说。别的一切都是别人赏的。      其次是专属机芯,诸如FP给宝珀生产的或Christoph Claret给昆仑做的一些。从草图开始这些设计就是为一家公司干的,投资很大。这几乎能保证机芯是新的、有创意的。至少对我来说,这也是我很大部分的兴趣所在。      UN确实是高质量的,他们用不着不好意思或申辩什么。但是,朗格,或PP,或JLC根本就不必对为何他们的机芯应该被认为是自产的,去进行精心准备和理由充分的论证。我想,大家都知道不同之处在哪里了。--------RogerP      显然,Schnyder先生(UN的头头)选择了一款使用了来自外部资源的零件的UN改装/创新的最具辩护性的例子,但是,他们是否真正相信他们的修改使机芯变成他们自己的了。为什么他们(他们代表许多家手表公司,不仅仅是UN)如此不情愿的表明使用的基础机芯,或者至少承认使用了外部资源的机芯呢?      Walt O. 所说的,这层保密的面纱造成了不信任和怀疑。照我看,这层面纱只会起到把那些声称将普通的东西变成独一无二的人的可信性消蚀殆尽的作用。       无论如何,我难以接受任何改造的ETA能真的被说成和JLCPP或朗格意义上的自产机芯。这并不是说改造的基础机芯一点也不好,但毕竟不可以简单的将他们的和那些自己构思、设计和制造的机芯完全等同。极少数公司愿意或有能力去为创作自家机芯所需的基础制造设备上投资,这样的公司在手表发烧友的眼里就会有些特别了。不这样认为吗?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愿意花两万美元买一支装着ETA2892改造的偏心显示和大日历的Lange 1 吗?     当然,也会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支持相反的观点----看看IWC Grande ComplicationValjoux的痕迹。但是,像这样的例子少而有少。      底线---如果一个厂家在一个基础机芯上做了极大地改造,然后千方百计的告诉我们改造的地方和值得骄傲的创新在哪里,但也请告诉我们基础机芯是什么。不要光说机芯是自产的而假装基础机芯不存在。就是这样。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2:03:43 | 只看该作者
toni:
保值,就和相信窑姐的嘴一样可笑

结构是定数,使用习惯是变数


玩物,悦己,朋友,足矣


不断的玩排列组合,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世界制造把地球变成平的!这是进步的,积极的!
而被某些狭隘的血统论者指三道四,呵呵。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难道一定要连螺丝,螺帽都要自己开厂,开模具,才能称之为自产?
那既便是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nike,iphone都是谁做的呢?会因为made in china,老外就不买???

笑话!

现在想来,那次石英风爆带给他们毁灭性打击,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买得起的看不上,看得上的买不起。都这样!


集团层面部署旗下几个品牌定位,虽说允许部分重叠,但总归是要分出个369等


总觉得多发条盒担心串联问题,单发条盒担心走时问题。


买表还是因为喜欢才掏钱。为保值而保值?那天下皆劳了。
反过来想,你可以比欧洲市场还低价买到2手50寻,买到自己喜欢的表,何乐而不为呢。



与其分散了凝聚力,不如集中人气。君不见其他论坛分得很细,没人去看。
做自己得特色,不要东施效颦。存在就是合理!

喜欢那里就泡哪里!

新款总有一天变成老款。
很多新鲜事物刚出来都是如此。
一开始不容易被人接受,慢慢有所改观,有一天蓦然回首,发现也还不错。
周期长短不同而已。



开论坛就是迎八方客!
难道只能听见一种声音,接以来就是一片附和?
你有你的见解,人家有人家的看法,说几句就上纲上线,可悲啊



人玩人的,我玩我的!
找到自己的特色就好。
不能“一直在模仿,永远不超越”。

就俺这点料,无非是买进时别太贵,出手时别太亏罢了。
炒作也好,收藏也罢,那是老鸟费心的事。

玩表的,有几个没被玩过

奢侈品,降价就意味着死亡。宁愿减产死撑


老表创新一点不比现代差,相比现在表在这么方面反而缩手缩脚,玩复刻是最小投资、保守的表现。

现在的设计技术都是依赖高科技,相比以前的经典,技术含量少一些了。

这个社会更多的还是平民
这个论坛更多的还是百姓
不管什么表 玩的开心 就好!
知足者常乐!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4:20:48 | 只看该作者
ybyu8185:
余认为,玩古董表和玩古玩瓷器等是一样的道理,就像喜欢宋瓷的才是真正有品位古董的玩家。


吾认为,戴表纯粹属个人爱好,比如:我就喜欢这种所谓的小表径的表,35左右最舒适,那种一大坨的东西本人不太喜欢。所以,爱好是各人的感觉,喜欢就好,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


配带表要的是舒服,轻有轻的好处,重有重的感觉。只要喜欢就好,没有固定模式的。

寻寻觅觅多少年,一朝拥有遂心愿。 收藏的乐趣就是在不断的追求中实现!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0:00:08 | 只看该作者
光看不摸 光评不买 就如同看av练功夫 如何能结出胜利的花朵
                                                                                                                                                                         ————酒鬼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3:22:21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科技的起源—钟表,代复一代,人去物离,经过多少辗转流离你我才有幸得知世上曾经竟有此物,已足矣....大自然在毁灭一切的同时又创造了一切...若谈毁灭,谁又是人类的对手..
                                                          ------帝国乞丐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03:47:19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品牌不是唯一的考量,買只真正會常戴的錶比較重要
若說到實戴性,所有品牌皆有,就看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款式
一生之中,除了錶以外,其實還是有許多事物也同樣值得入手,就看個人的價值觀如
何定義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36:39 | 只看该作者
[卡地亚] 一颗按钮的诱惑--卡地亚单钮计时(CARTIER Tortue)by 般若
Cartier于1912年创作了Tortue腕表,再为卡地亚二十世纪初的腕表系列增色。这款表最初专为女性设计,后于1928年推出男用单钮计时码表。当时计时码表的表冠与按钮各自独立运作,卡地亚却将两者合而为一,显示表厂已完全掌握尖端技术。
      独特的单按钮计时,一个把头除作正常时间调校外还控制计时功能,可以想象这需要何等高超的技术与精密的加工!
      18K金多面型表冠,镶嵌一枚多面切割蓝宝石;
      银色格纹表盘,中央饰有花瓣形雕纹,罗马数字,蓝钢指针;
      手工缝制鳄鱼皮全皮表带,搭配18K金可调节式折叠表扣;
      卡地亚045 MC手动机芯,直径11 1/2法分(25.6毫米),厚3.8毫米,22枚红宝石轴承,平衡摆轮每小时振频21600次;
      机芯夹板饰有卡地亚双C标志;
      蓝宝石水晶透明表底盖,防水深度30米。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37:22 | 只看该作者
凤毛麟角——玫瑰金A. Lange 1815 Up & Down by 般若 A. Lange 1815 Up & Down恐怕是Lange家族的完美典范:绝对传统的完美造型!它装载了Cal.L942.1机芯--是L941.1附加了真正不同原型的动力储存结构的手卷机芯,附加的动力储存结构使得11法分(25.6mm)机芯的厚度增加了0.38mm,达到了3.58mm。L942.1为27钻,其中21钻用了时计驱动(装在夹板上,和二个轴承宝石在纵擒轮上),附加的6个红宝石用在动力储存机件上,机芯具有停秒功能,且与大多数Lange机芯一样,振频为21,600,装配后的表直径为36mm,厚7.96mm。
       A. Lange 1815 Up & Down非简单的三针1815可比。多一个功能多45个零件。郎格的许多历史怀表和高精密的航海天文台钟都配置了Up & Down动力储存显示。1997至2007,郎格表厂为1815Up & Down腕表特别设计了一个Up & Down动力储存显示装置。这个装置参考了朗格在1940年获得的专利设计。在机心甲板之间镶入的特制的行星齿轮。动力储存显示并非仅是部分Lange怀表的传统标志,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复杂结构,该结构提示表是否在早晨上了链,提醒用家在动力不足时上链,它是衡量表价值和操作方便性的极珍贵的功能。对称的两个小圆盘,没有像简单款那样的切字设计(6字被切掉部分),整个表面十分对称。UP&DOWN相对于简单款来说,产量较小,大多都在收藏家手里。红金的1815 UP&DOWN在世面上很少看到,更是可遇不可求。


  

[size=0.83em]2009-12-31 02:21:00 上传
下载附件 [size=0.83em](65.39 KB)

凤毛麟角——玫瑰金A. Lange 1815 Up & Down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2-7-8 12:44:28 | 只看该作者
前二十几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膨胀收藏热也达到巅峰,表类的收藏价值在可移动的不动产中又名列前茅,收藏群体庞大。近年经济低迷不少人拿出变现,更有新一代人因另有喜爱而将老一代遗留的藏品抛出,前几年价格一直很低。目前受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收藏热所驱使,加之日元升值的原因价格不断攀升,大众参与的大卖场上过去略有瑕疵属于残表废表的现在也堂而皇之挂上了像样的价签。现在很好的表要到古董店,修表作坊和当铺里去买,那里的好表多,并且都因事关信誉,质量有保证。但是在价格上由于日元近几年上升了相当大的幅度,对于中国一般藏家来说魅力还不大。不过等到比价合适的时候有魅力的东西又不见了!还有一个就是馆藏品。不是典型没有背景的东西是不会被成为馆藏品的,有机会的话购买起来除了考虑钱其他问题不大。但是这种机会不是很多,除了政府财政拮据时的变现拍卖和迁馆等原因的馆藏整理外,流入民间的不多。其他的机会还有破产企业藏品拍卖,这类的东西既遭受过动荡的管理,从竞争的结果上价格也不低,尽管有好东西,意义也不很大。总而言之,放眼看去昔日财富聚集之地正面临拮据的困扰,有价值的东西正在汹涌流入中国民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名怀表之佳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21 13:35 , Processed in 0.37972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