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名表资讯] “鍾锺钟鐘”忆大师

  [复制链接]
20016

   发表于 2015-10-8 13:5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鍾锺钟鐘”忆大师

张澍生

上一期我写的《门槛》有几处提到鍾泳麟,但付印后“鍾”居然全部变成了“鐘”。这不是一般的错误,事关大师的姓氏祖脉。

大师的姓氏,如用繁体字,肯定是鍾,他自己在香港创立的《名表论坛》就一直沿用“鍾”,而“鐘”却非姓氏。至于为何《时间艺术》一直用“锺”,据王寂解释,这是创刊时大师当他面指定的。我知道简体“钟”通繁体的“鍾”和“鐘”,所以投稿内地的文章从未用过“钟”,也是顺手用了“锺”,因为简体字库现成就有。一开始以为是繁体字,后来某一天突然幡悟,“鍾”才是繁体字,而“锺”左简右繁,不是繁体字也非简体字,甚至可能不是规范字, 因为《辞海》、《辞源》都没有收入这个字,但电脑手机的简体字库却居然找得到,大概是一个变体字,为鍾氏族亲区别于“鐘”而专门留的一个后门,以避免在简体字的环境下错用了“钟”。

我没有学过训诂,无力对“钟、锺、鍾、鐘”作深层的学术考证,对这四个字的认识仅限于查阅家藏的《辞海》和《辞源》。

可能并非众所周知,大师极之反感简体字,但要在大陆出版自己的文字,却又无力对抗,所以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誓死捍卫家族的姓氏。由于简体“钟”使得“鍾”“鐘”不分,大师选了“锺”在大陆使用,以避免自己的脑袋被人当“鐘”敲得叮当响。大师应该从未在电脑或手机键盘打过简体字,真不知他是如何从内地的简体字库捞出一个“锺”。

大师称繁体字为正体字,在很多场合都跟我诟病过简体字,甚至认为这种简化割裂了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我倒没这么偏激,也不敢完全苟同。繁体字确实蕴含丰富,但也确实繁复难习。考虑到1949 年中国大陆的教育荒漠,为了使文明古国的四万万同胞尽快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两害相权取其轻,令有深厚古典修养的**也力推简体字。所以根本不是某些极端人士所抨击的那样,GCD为了新政权而铲除旧文化。况且,第一次文字改革所推出的简体字,其实并非“创造”出来,基本都是在民间流行已久并约定俗成的,新ZF只是做了一次水到渠成的规范,就像今天的“囧”现身《现代汉语词典》。

我受教育的十几年都是简体字,但我能看繁体字,也基本会写繁体字。所以,我对简繁之争的态度较为中立。我觉得学校无疑应该以简体字为标准语言,但也要开设繁体字的选修(甚至必修) 课,不然以后连二十四史的《後漢書》都不知为何物。而当下流行的出版物,个中文章夹杂一些繁体字,自有作者的深意在。比如这个“鍾”字,根本无伤大雅,至少应该取得与无厘头的网络怪字同等的地位。我真的不认为会出什么乱子,犯不着上纲上线严查棒打。我自己公司产品的外包装,至今仍沿用一些繁体字。

扯远了。这几年我投稿内地的钟表文章只要提及大师,都用“锺”,因为既别于“钟”,也可以躲过(未知是否存在的)检查。但只要出版方允许,我会争取用正宗的繁体字“鍾”。

我为《时尚时间》写稿,考虑到时尚集团的难处,从不敢尝试“鍾”而只用“锺”,但每次都被潘总逐一校正为“钟”,说是国家出版总局把时尚集团盯得很紧,一旦出现繁体字,就要警告、罚款,他担待不起。但其实,锺是“简体字”,ZF理应不会干预,因为在报社、银行甚至出版总局的简体字库也有这个字。

去年,郄凤卿先生的《表海纵横》出版,命我作序。虽是写一篇小文,但也要先通读全稿,于是顺带作了义务校对。书中无数次提及鍾大师,用的全是“锺”。鍾大师生前与郄医生亦师亦友,情如兄弟。基于此,我建议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郭主编,最好能改成“鍾”,以资纪念。郭主编与大师也有交情,也敢于承担风险,但也很纠结。因为她的出版社以前也出版过大师的书,用的都是“锺”, 怕前后不一致。但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最终全部用了“鍾”。

今年二月表态网重登了我六年前的《中国表迷的标准与等级》, 我特意嘱咐Jennifer,要将原文的所有“锺”改为“鍾”,她也照办了。

即使是在繁体字的香港,“鍾”、“鐘”也时有用错。圈内有几个香港人,自以为发现了大师的成功密码:哦,原来大师姓钟,所以上天委斯人以重任,使他能功成名就于钟表业……殊不知,是“鐘錶”而不是“鍾錶”,“鍾”并不通“鐘”,未听说“鐘”可以入姓。三年前大师的告别仪式,当天上午我和王寂提前进馆查看,发现其中一副挽联赫然有一个“鐘”字,好在还来得及重写。

最后,我的结论是,在简体字语境里,“锺”是最妙也应该是唯一的选择,但如果条件许可,“鍾”是最高的致敬。而事实证明,仅就一个姓氏而言,大陆的出版物完全容得下一个正宗的繁体字。

大师亲自为自己钦点的这个“锺”字,特别能体现他圆滑融通的个性,也很能反映他成名的三个要素:既有坚持,拒绝用“钟”; 又要妥协,接受简体字;还借天助,居然简体字库就特别为他准备了一个“锺”字!

藉此,纪念鍾泳麟大师三周年忌辰。


6条回复

返回列表
沙发
发表于 2015-10-8 14:14:02 | 只看该作者
张先生还是善于训诂的.
板凳
发表于 2015-10-8 16:32:44 | 只看该作者
还好留了一本大师签名版图册,一堆时间艺术的杂志供追思。
地板
发表于 2015-10-9 11:12:5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简繁之争,首先,简体字不是49年后才有的,其中很多字都是早在汉代就有,所以认为简体字割裂文化其实也是狭隘的看法。为什么推广简体字,当初的设想是规范文字来利于教授(干的活其实类似字同文),当时文盲比例高,繁体字不利于打破这种局面,自然需要依靠推广简体字来方便实现。另外繁体字相对不利于书写,效率降低,也是一大原因。部分简体字选定的确有些问题,但是总体思路还是可以肯定的。至于繁体字叫正体字,显然是港台一厢之偏颇,延用民国那套清人制定的字体,以此意味正统不免有否定汉字浩瀚发展历史之嫌。

评分

参与人数 1知名度 +3 收起 理由
OHSEAL + 3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5-10-9 11:20:46 | 只看该作者
矫情~~
6#
发表于 2015-10-9 11:39:26 | 只看该作者
urin1010 发表于 2015-10-9 11:12
关于简繁之争,首先,简体字不是49年后才有的,其中很多字都是早在汉代就有,所以认为简体字割裂文化其实也 ...

不错,学问做到穿凿,不仅无趣,也无聊。
我个人认可从简的办法,既然媒体必须遵守规矩,就一切从简。
7#
发表于 2015-10-9 15:20:09 | 只看该作者
OHSEAL 发表于 2015-10-9 11:39
不错,学问做到穿凿,不仅无趣,也无聊。
我个人认可从简的办法,既然媒体必须遵守规矩,就一切从简。

徐版说的很对,有些东西去细究局部意义不大,反而容易看不清整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5-8 13:18 , Processed in 0.47704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