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孤獨表叔王寂 作为编者我知道,关于独立制表人全面的总结性的理论性的高大全的文章已有前辈珠玉在前,我不敢狗尾续貂了。我只写写我个人喜欢的古典主义,“锥子一样的点”。 独立制表师里名声最大的可能是Philippe Dufour。接受固然可以拥有亲和力,但尊重和权威感却要靠拒绝来赢得,我身边也有人有他的作品,觉得特满足。可我觉得此君实在太高冷(远观耳闻),而且团队不稳定,问他买一只表要托很多关系,有了他的表才算收藏家?我不知道。反正我并不需要用买什么表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牛逼的收藏家,因为我压根儿就他妈不是收藏家。他的简单表确实做得好,把基本东西做到了极致,在我心目中,把简单表做到最牛的制表师才是真正高级的手艺人,所幸,他的Simplicity也做得不算少;所幸,他真不是唯一选择,Kari Voutilainen才是我的真爱。 中国收藏大家张澍生先生与Mr.Christine Holtz Kari在瑞士Môtiers的工作坊 芬兰人Kari Voutilainen更有亲和力,虽然我觉得他的表非常牛,但他并不端架子,问他买表并不费劲,虽然有些“糊涂”,但最终总会叫你满意。小型稳定团队,十五个人,一年不到五十只表(五十只最多,一般三四十,看复杂程度),厂房和人工不低,他老婆做运营,要说能赚多少钱我看未必。我一直说他的直径要么37要么39, 其实我最喜欢38。不知是不是说笑他说他正在做,他说你“绝对没见过”,我擦擦口水说做出来一定告诉我。我相信那是枚接近完美的表,限量20只,希望18号是我的。到底是20只,还好不是2只,不然我真的不太敢要,我固执地认为,产量过分低、太易坏。 好了。我喜欢的“古典主义”到底是个啥呢?外观(表壳表盘指针等等)就不用赘述了。所谓的传统的外表,大家都懂。我想说说机芯。 Kari的“办公室” 1、结构设计由大师统筹 不见得一人一表从机芯设计到全部零件装配完成才传统,小众小产量“古典主义”与大众的“科技制表”区别之一是前者的机芯设计师(或把关者)自己就是顶尖制表师,本身具有深厚的装配调校功力,也即机芯设计者本身是全能高手,纵观全盘,这种创作才能“一以贯之”完美实现。只做七只的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最新至尊Ref.5175,因其超卓复杂必然借助高科技软件设计才更方便,也尤为倚重了任职多年年届六旬的超级制表大师Mr.Christine Holtz,这用中国传统话说,叫“知行合一”。但,这点未来可能被高智能设计软件所取代,只要机芯设计软件足够智能更能提前预知各种潜在问题并在发生之先就解决掉它,并与后续的零件加工制造装配更好地衔接,一只大复杂表,也可以一按电钮就做出来。现在很多新机芯返修率高,部分原因是机芯设计本身存在漏洞以及设计和加工装配之间有代沟,科技智能还不够彻底。 2、传统的视觉审美 小众“古典主义”与大众“科技制表”的区别更在于审美,前者尊崇传统紧贴传统,完全按照古典主义去营造一只手表的内外,不光是表壳表盘还更注重机芯结构的传统布局—— 按说这属于上一条“设计”。Kari Voutilainen跟我解释说为什么表盘上不写SWISS MADE而是HAND MADE,虽然零件全部在瑞士制作,但要突出手工的价值而不是瑞士制造这个幌子。但传统趣味的手工修饰打磨修饰,在未来同样能被智能机械取代,正如按摩机可以“人手模式”一样,可以预设“人工模式”营造人手处理的感觉。仅在目前来说是人手把古典营造得更好。未来,从机芯设计到装配,从零件打磨到雕刻,智能机械代替人手也许会变成或早或晚的必然——也即,表款由内到外、审美虽有天壤之异,但制作方式却“零距离”,这种“景象”其实百年前制表业也是如此——那么我们不得不说这些小众制表师对传统人手的恪守与坚持隐含着某种莫名的末日悲壮,就像练就铁布衫的武林汉子,等待着子弹的侵袭。 Kari工作坊内的古老时计装置 与外观相比机芯就一定“更具”内涵?我认为机芯美也只是一种“表象”,所谓的“古典主义”只是一种表象的呈现。我喜欢表象,其实,表象比内涵更深刻。表象即目的,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与冷军的画不能被印刷不同,那是艺术。马尔库塞说“当代最大堕落莫过于以一个人攫取金钱的能力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固然,我尊重Richard Mille的巨大成功,也想攒钱买一只RM010;但我更爱VOUTILAINEN那种对传统制表的沉浸,只要财力允许,我会把我喜欢的都买回来。 跟Peony聊独立制表人给我很大的感触是她说那些“老伯伯”都非常可爱,他们非常热爱生活,对金钱并没有很强烈的欲求,他们真的喜欢表,热爱这门手艺。Kari也给我这种感觉,和他聊手表,滔滔不绝,但你不觉得他在炫耀,他只是痴迷他的事业,坚持他的观点。比如说维修,他说如果有客人把表拿回来做维修他们会先修再做新表,老客户最重要,老客人会带来新客人,服务是他最重要的一环, 这种质朴的精品意识,反而是那些顶级大牌极度缺失起码是曾经一度缺失的。他只使用他认为最适合的材质而非最贵,像表盘,银表盘雕刻质感肌理最好,就用银。他用一家奇怪的(其实是我没记住)表带工坊,产量很低,但手感确实一流,皮质鞣得极柔贴舒适。Kari Voutilainen是那种叫我乐意花一顿饭、几顿饭时间听他讲故事的人, 他有那种神经质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