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苏钟的芯,广钟的壳子。丁字轮,三铃,很好有走的好的,修理起来有难度的。不知在你那里走的如何? 秒针一圈正好做到60秒是可以准确做得到的,但是这样的话,整体时间可能会不准的,需要调整备动轮的齿牙,这个需要一定的计算。 |
谢谢分享。 |
掘港: 苏东名镇——掘港镇东濒黄海,南迎长江,地处物产丰盈、风光秀丽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为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政府所在地。 掘港成陆于春秋,初建于唐,发展于宋,繁荣于明清,绵延至今。 春秋时期的扶海洲东端即为现在的掘港。扶海洲于东晋时与大陆相连接。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全国分为十道,掘港地属淮南道广陵郡,为淮南煎盐场亭。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唐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日本国僧人圆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书中有“掘港庭(亭)沿海村”、“村内有国清寺”、“闻道扬州掘港难过”等记述。至五代时掘港已成为著名的盐场。宋代建掘港场,逐步形成集市。明清以来,客籍商人纷至沓来,经商开店,市场繁荣。清代,掘港成为盐、棉、米、茧“四白”集散中心,一度有“小扬州”之美誉。现为如东县城,是如东县{要和谐}、经济、文化的中心。 掘港地名来历自古说法不一。一说古代掘港虽地处南黄海海滨,但附近却缺少入海港口,人称“缺港”,而“缺”字为世人所忌讳,于是用同音字“掘”来代替,故名掘港;一说唐大历年间(公元766年至799年)淮南黜陟使李承建捍海堰以挡潮水。虽然“秦徒绝地脉,公能捍海波”(明万历进士冒伯麟语),但由于天降大雨,内河水涨,不得排泄,时时酿成水灾。遂掘开捍海堰放水,潮来时则再堵上,循环往复。由此掘港之名得以传开。两说均有其充分理由,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总之,掘港之名,由来已久,于今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间虽有唐代的掘港亭,宋、元、明、清的掘港场,民国年间的掘港市、掘港区,解放后的掘港镇人民公社和现在的掘港镇之设置,但掘港一词却千年以来始终没有改变过。 |
|
“蟹爪輪的拍秒式蘇鐘”多见于三铃苏钟。 |
学习了 |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
GMT+8, 2025-2-2 18:50 , Processed in 0.33814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