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表,支持! |
姜版你好,谢谢资料 |
回复 88璐璐88 的帖子 仿表用国产机芯,价格却比国表便宜许多....这就是国表卖不出去的原因吧 ![]() |
学习,学习,再学习![]() |
此僵尸非彼僵尸吧? ![]() |
真好来听课目.北表有暗藏按扭.![]() |
一片新气象,,,看惯了老国表,,,换换感觉也不错,,,好表,,,好人,,,好论坛,,,顶88璐璐88兄好贴![]() ![]() |
回复 goli7778 的帖子![]() ![]() |
王兄两只表的陀飞轮,从图上结构过于简单,不知它误差咋样调校。 |
本帖最后由 goli7778 于 2011-3-7 11:55 编辑 陀飞轮手表经过时间和技术的改进和革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代: 1、第一代陀飞轮表(即第一种结构—Tourbillon)是在1795年由瑞士制表大师Abraham-Louis Breguet发明并制成的。其飞轮结构必须由“飞轮旋转框架”(Tourbillon’s Carriage)和“飞轮固定支架”(Tourbillon’s Bridge)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基本构件组成。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Balance’s Bridge)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第一代飞轮表可以分为两类: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在同一轴心上);偏心式(亦称非同轴式,即摆轮的中心和飞轮的中心不在同一轴心上)。 2、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即第二种结构—Flying Tourbillon)是在1927年,德国制表大师Alferd Helwig制造成功没有“飞轮固定支架”的陀飞轮怀表,提高了此种表运转时的神秘感和动态艺术美。在此组合中“摆轮夹板”仍须随飞轮一起旋转,此第二代飞轮表同样有同轴式和偏心式两种类别。 3、第三代神奇陀飞轮表(即第三种结构—Mystery Tourbillon)则由东方的钟表大师—中国人矫大羽(Kiu Tai Yu)在1993年于香港的“天仪轩”首创发明并且亲手制造成功。它不但和第二代飞行陀飞轮表一样都取消了“飞轮固定支架”,而且奇迹般地把“飞轮旋转框架”也一同取消了(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此构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这个全新的结构中还把第一代和第二代飞轮表中必须随飞轮一起旋转的“摆轮夹板”改变为不随飞轮一起转动,首次大大减轻了飞轮重量达一半以上,并且可以加大摆轮的直径以增强计时的稳定性,同时又提高了动感艺术表现的水平。在飞轮表制造历史中,矫大羽首次选用蓝宝石玻璃替代了原本用金属制造的“摆轮夹板”,之前此部件是附属于“飞轮旋转框架”中的。由于此表运转时显得更加神秘莫测,故在国际上也被称为“矫氏神奇陀飞轮”(Kiu’s Mystery Tourbillon)和“中国陀飞轮”(Chinese Tourbillon)。 |
R0014011_副本.jpg (26.08 KB, 下载次数: 142)
R0014013_副本.jpg (23.34 KB, 下载次数: 162)
R0014012_副本.jpg (21.34 KB, 下载次数: 148)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
GMT+8, 2025-4-5 05:30 , Processed in 1.20996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