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秦老师精华录

查看数: 13874 | 评论数: 114 | 收藏 5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2-6-23 15:15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4-5-9 16:21 编辑 无论工艺还是艺术,只要倾注了制作者对美的凝聚和表达,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它的价值都会得到肯定........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是画在一堵墙上的,但 ...

回复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7 09:51:37
工匠一般的做,由于设备自身精度已经是极限,完全需要制作者对设备及工具的完美掌控及理解才能出现完美精密的零部件,加之那个年代的品牌斗争比现在更为激烈,完全是你死我活的争斗,想立足名牌,完全是靠踏踏实实地做出来的,不象现在,很多表做不出来可以借代,不完美可以吹捧,以前做表首先制表师必须通过自己,现在制作表只需通过用户,其实绝大多数用户根本就不懂表,大多数用户认为,好看、防水、准确就是好表...........现代制表要准确、好看、防水都是易如反掌的事了,卖同样的价格,谁还一个个零件精耕细作地做出名贵机芯装在里面,时代不同,人心在变,表芯也在变.........一个懂表的钟表师,一定是迷恋顶级的古董表,正如我和我最亲切的朋友对话一样感到非常的愉悦......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2 16:14:49
ninjyapig1977 发表于 2012-11-28 18:58
仿佛禅语教诲,吾当谨记心头!!!

犯不上吧?
嘉兴伟哥 发表于 2012-11-29 12:55:30
看了一遍,花了一个小时
ninjyapig1977 发表于 2012-11-29 10:58:22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6-23 15:19

仿佛禅语教诲,吾当谨记心头!!!
wangmao 发表于 2012-11-28 15:10:00
花千岁 发表于 2012-11-8 09:52: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1-8 00:38:31
螺丝不是完全为了观感,著名的夸脱螺丝就是你们看到的高级表摆横梁侧上的铂金螺丝,它丝杆较长,主要作用是调节快慢,但作为职业钟表大师,他们对摆轮上的每一颗螺丝的调整都是非常讲究的,兄且看一张表格,摆钉在现代表上的复苏并不是单纯的美感和商业卖点,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制表业需要的认真和细节,当一个行业进入鼎盛时期,总有千奇百怪或令人匪夷所思的东西出现,但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1-8 00:38:06
其实作为螺钉摆的用途并不只是为了好看或留后路等等说法,重要的是某些表款的确需要,作为基础三针款,用光摆足已胜任,但如果带有是自鸣、三问,万年历及计时功能时,螺钉摆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四项功能都必须靠分针轮往下再传动力量做功,所需要的负载力量比较大,如果仅仅靠发条力量推动,势必造成设计上对发条的严重依赖,导致整体设计失衡,这就要靠摆轮的自身重量和游丝的完美结合去完成问表、年历及计时的负载,无论是三问表的进刻还是计时表累计的跳分,都是靠分针轮负载拖动的,它们在工作时需要比常规分针力量要大,摆盘的过轻会造成运动惯量不够,会使附带功能完成受到阻碍.......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1-4 01:51:11
手工的概念不是单纯的敲敲打打,它应是人和可操控工具的结合,数控机床和现代模具冲压这些给钟表的量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所谓现代表复杂的手工零件,几乎是数控切割加模具冲压后再进行人工二次修型打磨的,即便是这样,也非常的耗时耗力,所以卖得贵并不奇怪,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工表极其稀少。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1-4 01:50:33
普通三针机械手表机芯,不能单件完成的除了宝石、游丝、发条、防震簧、防震碗等,无轮系统的制作也比较考究,很多能把一只表的主夹板做好,能走,但上条拨针是比较麻烦的一套系统,如果单独列出来做某一个元件,当今的设备条件下,能做到百分之九十的还是有很多,但整体做成成品的就很少,或者说有两点不能达标,一是材料问题,二是零件整体化运行,这是一套整体加工方案,和修复、单个制作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整套方案的完成难度要比单独完成零件的难度大很多,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上一个零件和下一个零件及周边传动间隙等等诸多问题,有些表友认为制作整体运行的机芯没有必要,当然,站的角度不一样,问题的结果就不同,钱最有必要,买个完整的表也用不了多少钱,但作为玩表的人,意义非同一般,人类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有了探索和尝试,没有涉足其中,永远就不会进步........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1-3 00:00:42
陀飞轮真正能做好的包括知名厂家也不多,但很多表友有些误解,以陀飞轮来衡量钟表制作水准的高低其实比较片面,海鸥能造陀飞轮其实没人觉得很牛,劳力士从未做过陀飞轮但并不代表劳力士不牛,陀飞轮的种类也比较多,我很赞同老谭的说法,陀飞轮的难点在于装配和调试,单制作而言,我觉得老谭的水平不应该就是如此,还应该做得更好更规范一些,毕竟陀飞轮是一个纯机械的装置,需要运用大量的精密机械去完成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1-3 00:00:24
我认为陀飞轮是一种装置,而并不是一项功能,它是一种精密的科学技术而不是单靠传统制作就能达到美和科技的统一,有些要么做出来会走,但很难看,有些要么做出来很漂亮,但走不好甚至不走,我觉得陀飞轮的确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工作,它应该属于一个团队,当然严格地讲,就算一块基础大三针机芯还不含外壳、表面、表镜、防水圈等,国内外都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完成制作,首先是宝石,然后是游丝、发条等这些都不是个人能制作的,如果把玩表当作绘画来比喻陶冶情操,那么用手工绘画的纸和笔画出的东西去与照相机的照片作拼比的话,那是一种错误,也是一种自我伤害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0-30 09:57:15
摆轮的重量虽然也决定着走时的快慢,但不及游丝起的作用关键,因为游丝有两项指标牢牢地控制着摆的走时精度,一时它的硬度,二则是它的长度,两项指标第一项是厂家恒定的,第二项是我们可以操控的,而摆轮的指标除了重量以外,还有动平衡、静平衡,同心度等多种复杂因素,摆轮和游丝的调节比例非常大,假设一只0.1g的摆盘的游丝短了1mm,要想在摆轮上增加重量来弥补它的准确,至少要在摆轮上增加0.008g的重量才能弥补,换算成摆盘螺钉的话,需要大概4~6颗,如果是光摆,那只能修复游丝换更换游丝,同样,如果想在游丝上收缩1mm对于快慢针微调器来说,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最理想的调节仍然是调节游丝,至于鹅颈还是蜗牛,这得看个人喜好,其实原理都一样,前提都是精准度的“微调”,如果误差较大的表,那是有毛病了,不属于这个调整范围了。但有人要问了,为什么瑞士人在一些高端表上要用无卡度,我觉得那还是冲着摆幅而来,至于调节,厂家和专家出厂时已经设定了模式,人为的再次调节,必须借助高、精、尖设备及素质才能达到理想状态,它不是完全是工艺的体现,而是科技的体现,二者是两个概念,作为传统机械表的爱好者,仍然喜欢鹅颈微调是有理由的........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0-30 09:04:46

无卡度最大的缺陷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游丝的苛刻要求,换句话讲,无卡度的游丝必须是比较硬的,而且弹力较大,因为它必须防止它在拆卸和装配及运行过程中产生形变,如果一点点的形变,就会在打表机上出现较大的偏振值,严格地讲,无卡度的游丝精度就是决定走时的精度,这样类似赌注的做法感觉象在一颗树上吊死,无卡度的摆轮系统通常需要较大的运动惯量,所以,起摆时多半灵敏度不高,对发条的硬度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摆幅较大,容易造成失脚摆现象,在我看来,无卡度其实是针对优美的摆幅而来,但无论再好的无卡度,当发条运行至尾声时,它的表现总不及传统微调器的表现。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0-22 11:03:41
统机不仅仅是结构一模一样,零件尺寸规格也是一模一样,它们之间完全可以实现互换,而这些陀飞轮怀表的版路看似差不多,其实细节很多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陀飞轮的结构这样的版路设计时必须的,就象再好的三问都得有两个锤,再牛的双追都有一组四轮离合加导柱轮,这不是统一,而是必须的模式,但它们各厂的制作细节绝对不同,目前看来,我国的小鸟陀飞轮机芯是比较统一的,但作为复杂表的装配,也不完全统一,就算国陀统一机芯,它们之间零件的互换率也不会达到90%,所以完全的统机也是没有的,人类在设计制作各项产品时都在寻找最优秀的、最合的结构方式,很多厂家或独立师也会不谋而合地找到共同的地方,但它们并不是统一加工的.........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0-22 02:54:07
要知道,同样的复杂机芯,做大和做小是两个概念,钟为什么可以做到非常复杂,因为它大,但钟再复杂,也不及航母,因为航母大,道理如此了,但复杂腕表为什么难做呢?因为腕表机芯的直径虽可以适当增加,但厚度不可能做得太厚,所以,复杂腕表机芯的纵向布局是难中之难。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0-19 02:54:14
传统制表工艺及技术本身就已经到瓶颈了,何况讨论这类话题,和音乐创作一个道理,最后就是不断翻唱老歌.......关于技术层面,我觉得很多更细腻更精妙的东西是只可意会,图片、视频、言语和文字都难以表达,甚至有些功能性钟表零部件根本就没有标准的数据和运作的合理性,但存在于表上,只能以机械艺术的眼光来看.....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0-19 02:54:01
经济价值和卖给谁以及谁认同是很大的问题,月球上的陨石面到泰坦尼克的残骸作钟表元素等等,这些所谓的元素并不能给生产者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它只i给生产者带来了炒作的因素,如果作为玩表的人,天马行空想象些极品组合那是可以的,但真正要落实到实际的投资人身上,他一定得考虑利益和成本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最自己最喜欢的因素包括盘面,指针,机芯、表壳融为一体DIY了一只自己喜欢的表,各方面都不错,花费也不少,拿给玩表的表友看他们也非常喜欢,但都明白这是DIY的,一位朋友说实在是太喜欢了,我当时非常高兴,冲口而出,说喜欢就转让给你吧,没想到他说这是组合的,市场认可的人很少,玩后再出还不及劳力士好卖,所给出的价位和一只ROLEX1570差不多,我顿时明白表的价值如果在没有大众认可的条件下,并不一定和付出的劳动成正比。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10-19 02:53:21
其实在海量的钟表结构中,我找到了一部分最简单的原理,最省事的复杂款古董表,虽然如此,省事不省件,但表的高不高级不仅看件多件少,还要看设计的流畅性和巧妙性,其实要说件多,ETA2836,浪琴L990件都不少,但它们无论怎样也无法和高级联系起来,我觉得最单一的复杂功能应该是陀飞轮,严格讲,它只是重叠了擒纵机制,它用于腕表的确仅是为了美观,如果陀飞轮没有配上顶级打磨,根本就失去了美的意义,说它单一,是因为陀飞轮在制作中只涉及到重力学和结构学而不涉及其它学科,不像问表还涉及到声学,高等数学微积分等等,但总的来讲,钟表运用得最多的是力学,因为除了基础机芯的有轮系统外,很多复杂款在无轮系统中应用杠杆力学最多.....

为什么说大小自鸣加三问就是最纯粹的复杂功能?因为它的外形低调而不张扬,一切复杂都压在面盘下面,只是为了听听声音而已,至于走时精确度,与打簧系统关系不大,因为它们是两套独立的系统组建起来的,而陀飞轮的功能就是和走时密切相关的,它们是一套系统。 由于这种机械太复杂,其实存在很多复杂机芯打磨并不好的案例,往往有些简单款高级芯打磨非常流畅、细腻,但多出于名厂或名家,如果用那样的精神去制作成复杂款,那一定是很厉害的机器。  记得曾经写过一篇稿子,我提出了一个理论:把腕表的玩法上升到听觉的享受,那是最具灵性的玩法!它仿佛像生命体一样复活了......说简单点,大自鸣表的结构类似于微型机器人,它能自动识别并启动运行停止,层次感、立体感、精密度以及机械艺术气质都是很牛的,所以,腕表的西敏寺大自鸣可说是复杂之重了,法兰穆勒有一块定制的,其它功能我觉得不算十分厉害。


至于哪家的自鸣工艺做得到位,怀表的只修过真力时和尊皇,它们都是三锤自鸣,一只黄芯,一只白芯,由于零件太多,太复杂,厂家在盘下众多的零件中没有作出应有的打磨,甚至倒角也没有,很令人惋惜,打磨不及有些计时表和问表,我曾经想把零件一一作最顶级的打磨,但看着这么多的零件,所花的功夫肯定超过半年,而且打磨了,谁在购买的时候听你解释说内部独一无二呢?难道就是高价,难道你自己玩天天看裸机?所以,部分复杂表只能看到露在外面的打磨,真正做到隐藏在内部都做顶级打磨的大复杂天价都是应该的,另外,腕表AP有一款自鸣机芯,51石,内部打磨就很好了。

说到问表的减速结构,其实各有千秋,古工艺和现代工艺不同,单单就谁结构上更复杂一点,肯定是离心式,然而离心式最大的缺点是消耗了较大的空间,而现代工艺已对于空间问题迎刃而解,所以,现代三问全是采用的离心式,离心式虽然噪音小,又美观,但易损且不易掌握调整速度,也可以这样说,它的速度调整无法实现量化,只能靠细弹簧丝的的微小弹力去模糊空制小重锤的磨擦力大小,去决定速度的快慢,反过来讲马式,马式减速器因为体积小,易于制作,调速直观易操作,不易损坏等有点,因而广泛应用在钟表、机械相机自拍装置、定时器等工业产品.....

另外,带有钢弹簧片的音乐自鸣怀表是制表师为了讨好权贵而制作的,他的繁荣时期应该是1805~1825年之间,在此之前,很少有带有串铃的微型机械作品,到了19世纪末,一些公司为了尝试借助工业力量来制造价格昂贵的音乐怀表,几乎所有的音乐怀表都来自日内瓦,日内瓦在当时就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的奢侈艺术钟表的中心产地,署名Ransonet anancy 的带有钢制簧片的音乐装置的钟表也非常有名,它的时间可追溯到1772年,大概在1822年出现了碟装旋转的销钉支架机械音乐装置,簧片是以扇形来安装的,大多安装在两侧,这种制作方式可容纳20~30根簧片,它最大的好处是结构紧密,特别是高度,同时特允许一个相对较长的音乐程序。机械音乐装置音乐怀表中最大的部件。1825年后,音乐怀表渐渐淡出市场,而Favre的发明并没有结束,微型的机械音乐装置逐渐进化成了体积较大的音乐盒.......说到底都是大同小异,结构和原理都一样,细节处理不同,其实这类音乐表在欧洲有一定的量,普版的18K居多,价格也不便宜,为皇室定造的都带有微绘珐琅,价值更加不菲。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20 19:31 , Processed in 0.304928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