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通

标题: 首发路易威登最新智能腕表**bour Horizon [打印本页]

作者: 表叔王寂    时间: 2017-7-13 11:20
标题: 首发路易威登最新智能腕表**bour Horizon

智能表一直都是附加在手机之上的一个电子产品,可却还是更多的制表品牌、精品品牌纷纷投入这块还未饱和的市场。但有趣的是,不少制表品牌都将自己一小部份的注意力转向于此:从豪雅、康斯登到万国以及万宝龙,制表品牌对于〝智能表〞的关注度,似乎没有因为Apple Watch的推出感到威胁,反而更加竞争意味渐增。时装品牌中Michael Kors、Kate Spade也进入了智能手表市场,而精品国际大牌中Gucci首先推出旗下智能腕表,爱马仕则选择了与Apple Watch合作,为其制**马仕擅长的皮革表带,而暂不涉足智能表的制作领域。

而路易威登也在两年思索与研究后,终于决定要以**bour Horizon进军智能腕表的领域,那么路易威登又该拿出什么样的本事来突出其智能腕表的设计?

让我们来看看,**bour Horizon的智慧功能特点:

个性化设计

路易威登为客户提供了多种面盘选择,如LV背景、不同颜色的字母组合、不同颜色的方格图案等,佩戴者可以根据喜好定制属于自己的表盘,另外,指针和时标的样式、可便利快速更换设计的表带,更有60种选择。所有的显示功能,几乎都是以LV设计特点为出发,与其他所有智能腕表都不相同。透过手表与LV Pass的手机app软件连接,都可以生成并载入更新个性化设计。


**bour Horizon可根据佩戴者喜好定制面盘、表带等

便捷的动态显示

所有智能腕表有的信息,**bour Horizon也没有例外,目前健身、内存、天气和气温等动态,以及电话、短信(包括微信信息)和邮件通知,都与其他智能腕表一致,不过最特别的是,因为配合表款24小时的外圈,天气与气温的显示可以呈现24小时的天气状态,此设计也是**bour Horizon的最大独有特点之一。

行事历、内在所有小程式的界面设计,全都是LV独家个性化的显示画面,配合了镜面上24小时圈,连两地时间等,所有的画面都是LV **bour Horizon专属的显示画面设计。


飞行助手

与其他智能腕表最不同的是,**bour Horizon独家为商务旅行者推出了两大功能:“我的航班”和“城市指南”。“我的航班”可以即时显示航班的飞行时间、登机口信息、飞行延迟通知、着陆前的剩余时间和机票二维码等。这也是目前智能腕表中,LV独有、且针对世界旅人所设计的实用功能。


旅行指南

以**bour Horizon腕表与LV在手机上的app软件“City Guide (城市指南)”连接,使用者则可以透过手机接收,依据所在地的时间与地点的推送资讯。通过定位功能,**bour Horizon可以实时显示附近的餐馆、酒店、历史建筑和旅游景点。

在LV的世界里,美是一定要的,而且要是LV专属的美,而实用机能性则也是必须的。这两点在**bour Horizon腕表上体现地淋漓尽致。表款所有界面都是按照LV专属的美感呈现,而所有特别为世界旅人设计的功能,也一定会有城市名、24小时制等显示搭配。


**bour Horizon腕表
不锈钢材质 / 直径42mm,厚度12.55mm / 电池续航时间22小时 / AMOLED触摸屏,屏幕分辨率390*390 / Android Wear 2.0**操作系统,可兼容Android 4.3+*/ iOS 9+** / 可连接蓝牙4.1和Wi-Fi

除了上述显示功能外,**bour Horizon腕表最特别的地方还有:可以与路易威登Horizon旅行箱特殊的寻回发报系统连结,这个寻回系统主要是在Horizon系列行李箱的发报器,可与路易威登签约合作的机场基地台连结,当行李箱找不到时,可以透过这个系统寻回,Horizon腕表将来也可以与这个功能串连,不过中国机场因法规问题无法适用,但在全球其他地点仍然可以使用。


虽然智能表在我眼中一点都不〝智能〞,但路易威登以**bour Horizon腕表整体地将路易威登开发的所有平台软件以及全球系统连结,更巧妙地将时间与旅行这两件事搭配在一起,使得**bour Horizon不再只称为智能,而是实实在在地将路易威登世界里头的所有数字媒介巧妙串连,且更在多方面突显了路易威登对于〝旅行〞这个品牌精神的紧密环扣,而整体Horizon表款也正是以〝Connected〞的概念为你将整个路易威登的世界给连结起来。

撰文:蓝思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品牌官网


作者: qwe1234    时间: 2017-7-15 12:52
今年一直带这个,挺好的






欢迎光临 名表通 (https://watchlead.com/w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