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通

标题: 买个三问就为了听声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表叔王寂    时间: 2016-11-24 10:18
标题: 买个三问就为了听声吗?
问 道   
能有一只三问手表是我的终极梦想。可以听到的时间,多有意境的说法。但对痴迷于技术的我来说,三问论声音还是怀表来的理想,而在手表中我想更多的则是对精密制表技艺的彰显。
问表的历史有点模糊
问表在18世纪初登历史舞台,19世纪末期在结构上已堪称完美。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追溯三问功能出现的确切时间,只能大致推算在1823年至1840年间。多数的三问手表在结构上基本保留了之前怀表的结构特点,区别也仅仅限于尺寸上的差异,它们被称之为传统结构问表。另一方面,伴随着加工条件的日新月异,昔日只能在怀表上见到的功能组合或奇异结构在今天也可以浓缩至手表的尺寸。甚至可以说,声音已经不再是品评一枚三问手表的唯一标准。
还有个功能叫自鸣

三问包含非叠加的复杂功能,最典型的当数自鸣。起初,两种功能是独立存在的。在18世纪的三问报时自鸣怀表中,两功能拥有独立发条盒与轮系。分离的设计直到19世纪中叶才得到了突破。
1858年,天才制表大师Henri Golay携手另一位日后的神级人物Louis Elisee Piguet首次实现单一发条盒与轮系同时为自鸣与三问功能提供能量,奠定了此类钟表的最终形态。由于结构高度复杂,即使是怀表的体积,机芯内部也被数目众多的“怪异”零件填充得满满当当。因此,鲜有品牌在手表上有魄力挑战。
比如这两个品牌不畏艰险:
此款腕表历时六年研发,于2006年问世。这枚尺寸为35.8×7.8mm的机芯包含了408枚零件,并应用了多达10项的专利。专利中以优化早期设计居多,但也不乏创新的设计,如单一发条盒与片状音簧。此外,两项独创的结构不仅保证了在能量储备小于24小时时自鸣模式自动关闭,也提供了三问或自鸣运行时表冠锁死的保护机制。为了有更好的传音效果,表壳为不锈钢材质。整表的尺寸为42×12.25mm,在自鸣模式关闭的情况下可以提供五天的动力储备,而开启模式下则为两天。

2
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手表Ref.6300G
机芯的研发历时七年,将鸣响手表的复杂程度推向了新的高度,拥有高达1366枚零件,37×10.7mm的尺寸已相当于小型怀表。三锤三簧的设计不仅融合了三问与自鸣,还独创性的引入了日期鸣响功能,让可以听到的时间更加详细。
传统的闹铃功能是在机芯中额外设置一条完整的轮系(包括音簧与音锤),这与标准三问的配置类似,即便是怀表最后的岁月,两种系统也没有做到完全的融合。而Ref.6300G首次做到了将闹铃、三问、大小自鸣这三者高度集成,不仅分享同一发条的能量,同时也共用鸣响装置。
超薄三问手表
从怀表过渡到手表,机芯的尺寸上虽有缩减,但其制造难度的提升并非巨大。可超薄则是两个概念,它对原设计的物理结构强度与当时的加工精度提出了极限挑战。历史上,有不少品牌出产过超薄三问手表,可以说,它们是第一代的“特殊”三问手表。
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是少数早期批量生产超薄三问手表的品牌。二十世纪中期 ,推出了搭载13法分的超薄三问手表Ref.4261,机芯厚度仅为3.1mm。自1942年至1951年间,共36枚搭配不同材质表壳与盘面的Ref.4261问世。
此后,虽然也有零星生产超薄三问手表,如Ref.4293(1957)与Ref.6448(1961),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量产要数1992年推出Cal.1755。它以曾经的13法分超薄三问机芯为蓝本,厚度仅为3.28mm,一共生产了200枚,除了基础三问,还有搭载万年历功能的款式。其中,有20枚机芯在经过镂空装饰后在2008年发售。
2013年,品牌推出了第三枚超薄三问机芯Cal.1731,拥有265枚组件,厚度为3.9mm。厚度的增加让动储增加至65小时,发条盒也采用了两边固定。借助于离心式飞轮减速器(上图红圈处),Cal.1731在三问工作时几乎听不到任何噪声。此外,整表41×8.09mm的尺寸拥有极佳佩戴舒适感。

今年BVLGARI(宝格丽)推出的Octo Finissimo Minute Repeater是三问手表中的一匹黑马,几乎所有的减厚设计都可以在其身上找到。首先,上弦轮系全部沉降至夹板水平面以下;第二,平游丝代替了宝玑式游丝;第三,发条盒也采用Lepine的单面固定。最终机芯BVL362仅有3.12mm厚,几乎追平了VACHERON CONSTANTIN创造的3.1mm(Ref.4261,1941年),成表也仅有40×6.85mm,拥有40小时动力。
为了满足轻薄与机械强度,表壳为钛合金。可能是考虑到壳体的纤薄,拨动式报时的启动方式不太适用,因此改为按键式触发,但其实机芯内部依旧是拨动触发,靠表壳内的附加结构进行转化。表盘的刻度均进行了镂空,不仅可一瞥三问的运行,也有助声音的传播。
三问与其他功能间的串联
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三问很难与其他功能进行配合,与计时、万年历等的组合也只算是简单的叠加。
然而PANERAI(沛纳海)的第一只问表Radiomir 1940 minute repeater,真的非常有趣。它将三问功能与陀飞轮、第二时区结合,有意思的是它不仅能报出本地时间,还可以为第二时区报时。使用者可以下压表冠改变该装置的状态,从而决定三问如何报时,实现了三问与两地时的相互关联。
此外,它采用三锤三簧结构,增加了音效的丰富性。特别的,第二根音簧连续奏响的三次中音音符,对应的是十分钟而不是通常的一刻钟。启动方式也由拨杆式变为按键式,这与稀有的轻触式三问极为相似。
活动人偶虽然严格意义上讲不算是一个计时功能,但与三问配合,可以带来视听的全新感受。JAQUET DROZ(雅克德罗)无疑是活动人偶方面的专家,自十八世纪诞生之日起,其作品不仅受到欧洲皇宫贵族的青睐,同样远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
2012年,品牌已日内瓦山雀为主题,推出了鸟鸣三问。盘面由18K红金为底材,并融合了金雕,镶嵌及微绘等技艺,营造了山雀哺育雏鸟的立体情景。此场景与三问联动,在启动报时功能后,会根据报时长短来选择不同的内容组合。不仅如此,品牌还将原有的音簧长度增加一倍,达到教堂音的标准,借以实现更加悠扬的回声效果。美中不足的是47×18.2mm的尺寸对于佩戴来说还是比较吃力的。
BREGUET(宝玑)三问的结构创新
传统结构三问手表的内部与三问怀表并无差别,这样的结构延续了百年,堪称经典。虽然,在结构创新的道路上前人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如增加音锤与音簧的数量或者改变报时的计算方法等,但多数只流于表面。然而,今天的科技手段可以让几乎所有的构想付诸实践,机械结构层面的二次开发自然也并非难事。将原有系统分为若干的模块,并针对每个模块重新设计,最终再将它们按既有的顺序组合起来,这便成了经典结构的全新演绎。
BREGUET先生在1783年为问表创造了音簧。在2015年,BREGUET品牌再次着眼于音簧实现了突破,推出Tradition Ref.7087。
此款三问表将声音的传导与降噪作为重点,不仅在形状上一改昔日的圆形,就连材质也由K金替代了合金钢(与表壳相同的材质会有更好的声音传递性)。不仅如此,音锤也从水平改为垂直敲击音簧。这样,发声机构全部在表盘侧,理论上会有更好的声音穿透性。对于减速器的改良应用了旋转物体磁场应力原理,较飞轮拥有更小的噪音与摩擦 。三问上弦的装置上加装了芝麻链以求恒力输出,再配合上磁场减速器出众的匀速特性,使敲击间的等时性得到了保障。机芯夹板材质为钛合金,我曾经问及品牌缘由,答案是与铜合金相比钛合金有更小的共振率,可以保证声音的纯净。

另外,手表也配备了陀飞轮与自动上弦功能,为了不遮挡机芯背面的三问系统,自动上弦被设计成为轨道外缘型。尺寸方面,44mm的直径并非巨大,只是13.6mm的厚度难于藏匿在袖口之内。
什么是经济型三问?
三问手表之所以价格高企,主要因其机芯属于基础机芯,制作繁复且可移植性不高。幸运的是模块化的概念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问的所有组件被安装到一片夹板上,再将该模块叠加至主夹板表盘侧。因所有三问零件都处在同一面,且结构上也做了精简,所以制造上较传统型三问机芯得到了极大简化,也被人戏称为“工业化三问”。好处是大大降低了价格,大约只是传统三问的1/3-1/2。另一方面,虽然模块化追求的是纤薄,可事实上三问模块即使变得再薄也无法达到如万年历模组相近的厚度,因此导致手表往往较厚。
典型代表是IWC(万国)葡萄牙三问手表,价格虽低,可厚度却达14mm。除了IWC,JAEGER- LECOULTRE(积家)也是广泛运用这项技术的一线品牌,主要集中在大师系列。
结语
以上仅仅是以偏概全地从机芯层面上对几类有趣的三问进行了讨论,但还有很多手表是着眼于从非机芯层面进行改进或创新,比如AUDEMARS PIGUET(爱彼)的Concept Supersonnerie。
谈了这么多,说到底还是要归功于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无论是超级复杂功能的微缩化,还是功能之间的全新搭配,再或者经典结构的二次开发,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钟表常识的认知。也许,今天的“有趣”,就是明天的“传统”,您说对吗?
撰文:大索      编辑:陆静雯 迟忘时






欢迎光临 名表通 (https://watchlead.com/w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