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时间·艺术》2011年10月/11月·第三十一期(总第293期)
《时间·艺术》华语圈最专业的手表杂志
原文标题:珐琅的艺术魅力
撰文:熊松涛 熊氏珐琅掌门人
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后,可得出同一色系的丰富色彩(CARTIER的珐琅制作工坊)
众所周知,早期的手表注重实用而非形式,只是一件计时工具罢了。随着人们对手表的重新认识,使得手表的地位开始日益获得广泛肯定。人们纷纷将更多的制作技巧与设计灵感运用到手表之上。当手表具备了更多复杂的机械功能后,更能够体现其艺术价值的当属各种精湛工艺的运用,比如雕刻,镶嵌,珐琅彩绘等技法。
用于制作表盘珐琅装饰的珐琅原料(CARTIER的珐琅制作工坊)
我们就来谈谈珐琅在时间中的艺术魅力。珐琅一词其实和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从珐琅这个命名我们就可以知道,它应该是一种舶来品,确实它最早出现要追溯到东罗马帝国时期,珐琅器于12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我国,其工艺则在元后期由传教士自中亚传入中国。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上的称为“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为“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在玛瑙研钵中捣碎珐琅块(CARTIER的珐琅制作工坊)
从古老的年代开始,珐琅被运用到各种器皿和高级首饰上,从而制作出精美的珐琅器物。是皇室贵族才能拥有的物品。最初,只有金匠、珠宝匠才使用珐琅材质创作,而制表业在15世纪开始运用这种工艺。因为珐琅的表现力是其他工艺无法比拟的,它能够运用到各种造型上,能够把所要表达的感觉展现出来,能够随心所欲用不同的色彩与之搭配。采用“大明火”烧制珐琅,其温度高达820至850摄氏度,由此才可确保珐琅材料的纯净以及持久的生命力。珐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暗淡无光,她可以保存上百年,其艳丽的颜色也不会褪去,而且珐琅工艺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特性也使其成为收藏者的不二之选。
JAQUET DROZ(雅克德罗)的珐琅画师蘸取珐琅釉料
如今,珐琅表已经成为少数高端品牌才能制作的高级手表。珐琅表之所以稀少,其主要原因就是制作的人少,因为完全可以制作高级珐琅的人需要练十几年才可以制作珐琅,包括珐琅表盘。其次就是工艺的复杂性与高难度性,高废品率。珐琅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制作工艺的繁复性,稀缺性,而且珐琅的特殊性使其能够将各个时期的历史很好的记录下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珐琅工艺在制表上的应用有多种技法,下面我以一个珐琅从业人的视角,简单介绍一下三种最主要的珐琅表面制作工艺。
当今首席珐琅制作大师Anita Porchet为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进行微绘珐琅盘的创作
首先是内填珐琅,这是最古老的珐琅工艺,整个表面的线条纹样采用雕刻、腐蚀或者挤压等技术形成,再在纹样中间填涂各种珐琅料,经过多次烧结,最后经过打磨而成。目前在这种工艺基础上又衍生出一种透明珐琅工艺,其表面金属基胚亦是通过挤压、雕刻或是金属玑镂的技法制成丰富纹样,再以透明珐琅料覆之,烧结后打磨而成,由于其应用了透明的珐琅料,所以不光表面纹样可以为我们所见,其玑镂底面的纹理也可以一览无余,而且通过透明珐琅料的折反作用,使其纹饰更加炫目动人。内填珐琅工艺的表面,色彩明快,纹饰多样,通透性好,能够生动地表现出珐琅艺术的原始之美。
Anita为HERMèS(爱马仕)制作的“印度之花”珐琅表,采用掐丝、内填和微绘等多种珐琅工艺
其次是掐丝珐琅,此工艺的制作工序最为复杂。掐丝珐琅工艺是一种勾勒图案轮廓线条并填入珐琅的技巧,其罕见度和复杂性极高。以银质或金质细线勾勒出图案的轮廓,用特殊的粘黏合剂固定。再以高温焊接,然后在其间填涂珐琅料,经过多次烧结,在达到需要的颜色效果后打磨而成。由于掐丝珐琅工艺中,其纹饰图样以细若发丝的金属丝掐制成,所以其图案的细节表达可以更准确多彩,图案纹饰变化更加灵动,所以其本身的价值与艺术性远远高于内填珐琅。一件掐丝珐琅表面,珐琅色彩润泽鲜明、金丝整齐灿烂光亮,造型玲珑,多变的图纹,恒久散发出一种古雅的温馨,使人目眩神迷,爱不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