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通

标题: 我们共同的母亲 [打印本页]

作者: emogaln    时间: 2014-5-14 23:08
标题: 我们共同的母亲
终于看了闻名很久的、奉俊昊的《母亲》。
          慢慢地,会觉得阅读和看电影,也是分年龄的,年轻时候的喜好,今天回头再看,有时会吓着自己。如果时光能倒流,今天的我的所思所想,也许也会让年轻的自己汗颜。最近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今天的我,昨天的我,是不可分割的,但又的确是,两个人。
          看的时候,一直提着心,看完了,心似乎一直还放不下来,隐隐地疼。可能看电影、运用感情,也是需要体力的,年轻时觉得过瘾的,现在可能就有些承受不住。或者,还是因为年轻懵懂,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明白,所以,疼痛、痛苦往往是为了寻找一时的快感而特别偏爱的语汇、情绪、一种很酷的范儿,做给自己或者最在乎的人看的,欣赏和享受的成分更多。其实真的痛苦,是绵延不绝的,它来得也许很快,但离开或者结束,一定是不容易的。
          《母亲》和《杀人回忆》相比,我还是更喜欢他较早的《杀人回忆》。《杀人回忆》在人物和故事上,更严密工整,也许是因为人物及其连带的关系更加复杂一些,奉俊昊作为导演的能力就更多地被张显出来。
          所谓技巧和镜头,我觉得他的班底在技术上已经到达某种自由的境界了----只要有需要表达的思想,他们在技术上就能比较完满地呈现,同时,更重要的是,有他个人的风格。
          在这个层面,拍电影跟写字又是一样的,文字或者电影技术的水平能达到一定水准以上,及格或者更高,并不难。难的是,当人类的文明、文化已经累积到这样的程度,对于已经被各种高超的形式、各样精绝的作品反复搬演过的、人的那点儿破事儿,有谁,还能继续表达出新意,同时,张口就能让人知道,这是他在说话?这,好难。很多人追求了一辈子,也做不到。还有很多人,以为自己做到了,并沾沾自喜,但其实,还差得好远。
          片子的开头,就是母亲在用一把锋利的铡刀切草药,透过屋子里面幽暗的、堆满了杂物的甬道,她一边忙活着,一边习惯性地、用担忧的眼光看着屋外街上自己的弱智儿子。锋利的铡刀单调又让人心惊胆战的切割声,母亲的心不在焉,观众能感受到心脏上浮到嗓子眼的那种类似窒息的感觉。。。一声刺耳的刹车声,母亲的惊叫,奔出门外的母亲跟儿子纠缠在一起,母亲惊慌地叫着:“你流血了流血了”。。。懵懵懂懂的儿子跟邻居一起去追赶那辆肇事的车,儿子没事,倒是母亲被铡刀切到了手,儿子身上的血迹是母亲的。
          跟街上片刻的喧嚷相对的,是屋里那把闪着寒光的铡刀,和刀刃上缓缓流下的一滴血。
          从《杀人回忆》到《母亲》,个人觉得导演非常追求这种刀锋上的快感,用影像的多重手段来掌控观众的内心,这肯定是他想要的,我一点儿也不怀疑。
           以前在电影杂志写影评的时候,我最不擅长或者刻意回避的,就是那种力图揭示{要和谐}暗喻的评论,可能跟我个人为人处事的方式有关。就好像去揣摩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我没有跟这人相处过,或者就是较长时间地冷眼旁观过,我无法就他的只言片语来揣摩他要表达的深意。
          看的电影多了,会觉得电影就是各个不同的国家努力表达自己价值观的语言,虽然这些电影可能不一定都是讲述发生在那个国家的故事,但他们讲述的方式、不经意穿透出的情怀和气质,每个国家的导演个体之间,一定是有差别的,但也肯定是有共通的地方。
          前几年,韩国电影特别兴盛的时候,我在的那个杂志曾经多次成系列地介绍过韩国电影,我一直记得赛人曾跟我说,你发现没,韩国电影里很多弱智和残疾的人。我也记得,那会儿对于诸多韩国电影的评论,比如《收件人不明》、《薄荷糖》,当然也有《杀人回忆》,最常提及的就是韩国人共同的“记忆伤痕”,那种被撕裂的痛。所以,很自然地,那些经常会出现的,残疾或者弱智的人,似乎就像韩国电影人某些难以言传但又彼此心领神会的共同表达。
          《母亲》 如果仅仅当成一种惊悚电影来看,因为案件和参与人物的相对简单,导演在某些段落的用力过猛,有些似乎可有可无的过场段落就会被凸现出来,让人觉得不满足。但如果,真地,试着用那种,我不太喜欢也不太擅长的,关于某些隐喻的“对号入座”,这部电影背后的一切倒尤为真切明晰。虽然用这样的隐喻来概括一部电影,也许会挺无趣。
          如果说弱智儿子是韩国导演们对于自身境遇的自况,他所传达出的,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懵懂无知,他不断被人陷害却又不自知,他懂得母亲说过,谁欺负他就要加倍偿还,但又总是拿捏不住分寸;同时,也会因为无法与人正常地交流,所以常会伤及无辜。
          如果儿子是导演们想要表达的韩国人自己,那么母亲又是谁?也许“母亲”就是能让韩国人之所以成为韩国人的所有,生存智慧、良心、道德、情感牵系。。。母亲更像一个大大的口袋,所有身为韩国人不能缺的东西,都可以装在里头。也许,母亲可以非常主旋律地被称之为:“祖国”。
          母亲给了儿子生命,却又在最绝望艰难的时候曾经想结束他的生命。(片中语焉不详,似乎儿子曾经是一个很健康的正常孩子,但在那一次“自杀未遂”事件中,因为母亲的毒药变成了后来的样子。)母亲那一次对于儿子的“犯罪”也是母亲心灵深处不能触碰的痛,她一直努力在忘怀,她以为头脑弱智的儿子已经忘了,但他记得,一直都记得,五岁那一年。儿子抹不掉的伤痛记忆,也是对于母亲最致命的一击。
          但母亲终究是母亲,她要活下去,带着儿子一起活下去,她就是这么一路活过来的。她告诉儿子,大腿处有一个穴位,针扎在那里,就可以忘掉一切。她说,我们彼此只有对方。她要救出儿子,谁挡着她,就一定要死。
   她把唯一的证人杀了,毁灭了所有的证据,母亲相信,唯有这样,儿子就依然是清白纯洁的;只要她反复地告诉儿子,你没有罪你没有杀人,儿子最终就会相信,自己是个好人,一个从来无罪的,好人。
          她杀死了收废品的证人,烧毁了他的废品收购站,命运似乎在这刻也特别垂青这位绝望的母亲,另一个替罪羊被找到了。她想去见见那个替儿子顶罪的人,当她看到对方是一个跟他儿子一样的弱智人,她只是问:“你有母亲吗?还有亲人吗?”那人说:“没有了。”她再一次崩溃,哭得很伤心。有人说,这是母亲良心的发现。但我觉得不是,至少不仅仅是。那样的哭泣既复杂又真实,真实到我们从来就不陌生。母亲用眼泪说,对不起,我不能没有他,只要我在,他就一定会活下去,像我期望的那样,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
          看到这里,让人揪心的的母亲和儿子的命运,已然变成了那位无辜的弱智人的命运,我仍然焦灼着揣度不出导演想说什么,直到儿子出狱,偶然又是宿命地经过那位证人已经被母亲几近焚毁的废品收购站。
          儿子终于转危为安了,精疲力竭的母亲要给自己放个假,在外出旅行的汽车站,儿子依旧懵懂地拿出母亲不慎遗落在废品站的针灸盒,母亲曾经寸步不离的针灸盒,问她:“妈妈,你去那个废品站干什么?”
          飞驰的旅游大巴上,出外游玩的人们尽情地载歌载舞,失魂落魄的母亲掏出那个针灸盒,找到大腿上那个穴位扎了下去,然后站起来舞蹈,夕阳下尽情的舞蹈,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真的,像那样就可以忘掉一切吗?
          什么会永远被记住?什么会不留一点痕迹地忘却?人,是不是能自主地选择,记住什么,同时忘掉什么?时间,是不是可以真地痊愈伤口?又或者,把伤口包扎起来,哪怕它在里面化脓溃烂,只要人无需面对那道伤口,我们就能假装自己都好了,或者,从未受到过伤害?
          人到中年,一种越来越深刻的遗憾是,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浪费了太多的光阴,这个世界有太多其实就悬在我们唇边的秘密,仅仅隔着一层几乎要吹弹得破的薄膜。要破解那些秘密,没有勇气是断断不行的;但很多时候,仅仅依靠勇气也是不够的。
          关于背叛、忘却、罪行、饶恕、救赎以及永恒的公义,经受过儒家文化洗礼的亚洲国家,虽然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但骨子里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更容易理解,或者就是想象力很自然地就发挥到了这一层面。我们了解那种痛,却仍然表达不出来,或者,每次想要说出口的时候,说着说着,就荒腔走板了。
作者: vinci    时间: 2014-5-15 07:09
喜欢,写得很好
作者: rommel    时间: 2014-6-4 01:36
这部电影我也看了感觉很不错。
作者: renaud    时间: 2014-6-4 14:57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立即动手回复




欢迎光临 名表通 (https://watchlead.com/w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