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通

标题: 大2號南京鐘 [打印本页]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3-11-10 16:50
标题: 大2號南京鐘
外部尺寸鐘匣31公分寬*65公分高*28公分深
鐘面銅雕為暗八仙
上洋(不知這是大陸何地)甘聚盛自造
機芯鈑材19公分寬*22.5公分高



作者: 88璐璐88    时间: 2013-11-10 21:19
赞一个!
作者: 九霄云雾    时间: 2013-11-10 21:48
又是五蝠,寓意五福临门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3-11-10 21:53
九霄云雾 发表于 2013-11-10 21:48
又是五蝠,寓意五福临门

我是怎麼看都看不出來
但絕對是蝙蝠沒錯
作者: 李伟谈国表    时间: 2013-11-11 01:13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3-11-10 21:53
我是怎麼看都看不出來
但絕對是蝙蝠沒錯

国表区一下子丰富了这么多苏钟资料,谢谢情有独钟老师

作者: dengxinmail    时间: 2013-11-11 01:23
好东西真多,一下子上这么多。佩服!
作者: mansheng    时间: 2013-11-11 02:10
学习了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3-11-11 08:51
dengxinmail 发表于 2013-11-11 01:23
好东西真多,一下子上这么多。佩服!

因為台灣的雅虎部落格要關了
所以找個地方棲身
並藉此分享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3-11-11 08:55
李伟谈国表 发表于 2013-11-11 01:13
国表区一下子丰富了这么多苏钟资料,谢谢情有独钟老师

找不到一個專門討論南京鐘的論壇
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討論

作者: 珍宝岛08    时间: 2013-11-11 14:45
看到这东西心跳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3-11-11 17:17
珍宝岛08 发表于 2013-11-11 14:45
看到这东西心跳

從近20年前第一次在台灣高雄看到第一眼的南京鐘
到現在再看到其他的南京鐘還是會心跳加速
唉  只能說中毒太深
不!應該說它的魅力太吸引人了
作者: lxhprc    时间: 2013-11-11 20:42
学习。
作者: 李伟谈国表    时间: 2013-11-13 02:25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3-11-11 17:17
從近20年前第一次在台灣高雄看到第一眼的南京鐘
到現在再看到其他的南京鐘還是會心跳加速
唉  只能說中 ...

魅力无穷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3-11-13 09:24
李伟谈国表 发表于 2013-11-13 02:25
魅力无穷

多精湛的修補功夫
我不清楚它經過幾個工匠的修護
剛收到手時走的不順
經調整後已走的順了
所以也懶的再做一個新的

作者: 稀薄空气    时间: 2013-11-26 18:22
本帖最后由 稀薄空气 于 2013-11-26 18:24 编辑

这个修补的功夫真是不错!这齿轮也有点太惨了,竟然修补了这么多次! 也谢谢情有独钟老师的分享,照片很清晰!
作者: kscc1216    时间: 2013-11-26 20:32
这个赞,塔轮的修补更能传递出一些时代的信息,一些当时在钟表零件上的修补技法。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3-11-26 21:55
稀薄空气 发表于 2013-11-26 18:22
这个修补的功夫真是不错!这齿轮也有点太惨了,竟然修补了这么多次! 也谢谢情有独钟老师的分享,照片很清晰 ...

個人覺得專業的修法應該是在崩齒的下方銼一個鳩尾槽再補上一塊銅再銑出缺齒
但在器械工具缺乏的情形下,在齒輪旁鉚上一片銅板,再銼出齒型,如王敏老師所說的不也是一種實用性的修補方式,至少它的功能完全不減。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3-11-26 21:59
kscc1216 发表于 2013-11-26 20:32
这个赞,塔轮的修补更能传递出一些时代的信息,一些当时在钟表零件上的修补技法。

不得不佩服這一些能工巧匠,如您所說,呈現出那個時代刻苦及惜物的精神,值得佩服。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8 10:33
名表通论坛有段时间上不去。古董苏钟,有款的苏钟少见,特别是自造苏钟大师在甲板刻字留名的少之又少。价值不菲。上洋是上海的旧称。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8 13:29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8 10:33
名表通论坛有段时间上不去。古董苏钟,有款的苏钟少见,特别是自造苏钟大师在甲板刻字留名的少之又少。价值 ...

名錶通那陣子應該是在升級整理  好像有公告
此鐘從國外買進  可見有一些鐘都外流出去了
有銘文的南京鐘確實比較少  
所以很難去追查到它生產的年代 這是一大遺憾
我當初也覺得上洋應該就是上海
只是網路上找不到相關佐證的資料記載
經您這一說應該更能確認了
謝謝您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8 14:21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8 13:29
名錶通那陣子應該是在升級整理  好像有公告
此鐘從國外買進  可見有一些鐘都外流出去了
有銘文的南京鐘 ...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册)》有关上海旧称
上海的旧称华亭海于沪渎,已经废止使用。至今尚使用的为“沪”,是“沪渎”的简称,此外还有三个别称:
一、上洋——弘治上海县志沿革条上海县下注“称上洋、海上”,足知上洋之称,其来已久;这大抵是依据“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故也”一说而来。
二、申江——此是春申江的略称,相传黄浦为战国时春申君所凿,故又名春申浦,俗又称为黄浦江,于是有春申江的名称。黄浦为上海的大川,因即以大川的别称代称上海。
三、沪江——这是沪渎江的略称。
至于西洋人之称上海,则直译“上海”两字之音;只是各国字母发音不同而拼法稍有差异罢了。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8 15:15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8 14:21
《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册)》有关上海旧称
上海的旧称华亭海于沪渎,已经废止使用。至今尚使用的为“ ...

好資料  謝謝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8 15:36
苏钟迷人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无减,大浪淘沙,存世的老前辈手工制作的南京钟、苏钟、广钟个个都是精品,遇到不容错过,毕竟是家庭作坊式生产,产量有限存世量不多,仅就一个铜面板精美绝伦的手工簪刻,工匠没有一个月完不成,可见过去制作苏钟的成本工时之高。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8 16:12
本帖最后由 情有獨鐘 于 2015-1-8 21:59 编辑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8 15:36
苏钟迷人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增无减,大浪淘沙,存世的老前辈手工制作的南京钟、苏钟、广钟个个都是精品 ...

上個月試做一個四號的鐘面  原用鑽石砂輪磨  可是實在太慢了
後來改用震動雕刻刀  刀子應為碳化鎢的  鏨刻了好幾天  但總達不到前人的效果(深度好像不夠)
還真不知是怎麼做的  有機會應該請教一下汪占生老師  他製作的真是太精美了

DSC01062.JPG (214.22 KB, 下载次数: 24)

DSC01062.JPG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8 16:28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8 16:12
上個月試做一個四號的鐘面  原用鑽石砂輪磨  可是實在太慢了
後來改用震動雕刻刀  刀子應為碳化鎢的   ...

早期本钟工匠簪刻铜盘的线条之流畅,立体感,整体布局非常迷人,或许使用的簪刻工具等原因达不到其效果,汪占生老師 製作的铜面板功力很深

作者: kscc1216    时间: 2015-1-8 17:57
外形完美,很好的藏品。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9 10:12
想发几张苏钟图片,怎么照片无法上传到我的相册?是操作原因?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9 10:41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9 10:12
想发几张苏钟图片,怎么照片无法上传到我的相册?是操作原因?

好像回覆時按右上方"高級模式"便可已按附件上傳相片
相片大小不能超過300k  可以試試看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9 11:09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9 10:41
好像回覆時按右上方"高級模式"便可已按附件上傳相片
相片大小不能超過300k  可以試試看

原来可以,现上传不了。图片也加入不了相册
本想请情有独钟大师您评鉴一下我早年自藏1号和[2号(王益兴自造)]南京钟。什么时间网络正常了上传图片再请您指教。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9 12:31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9 11:09
原来可以,现上传不了。图片也加入不了相册
本想请情有独钟大师您评鉴一下我早年自藏1号和[2号(王益兴 ...

期待中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9 14:07
南京钟
图片照的不专业,光线不是很好,不知是否能看清。1号上宽32   高65   素甲板   齐全      2号   上宽28      高58,磁盘完整,走时有力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9 15:28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9 14:07
南京钟
图片照的不专业,光线不是很好,不知是否能看清。1号上宽32   高65   素甲板   齐全      2号   上 ...

真的好暗  用軟體調亮後還是不是很清楚
我還沒有收到1號那麼大的南京鐘
2號那一座的底座應該不是原配
機芯有刻花 不錯
機芯背鈑  上方英文字應該是上海(Shang Hai 草寫)可是好像拼錯了
橢圓形框中的文字  我真的拚不出來   
我不敢確定是不是王益興(WANG,YI-SING )(WANG,YI-SHING )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9 15:35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9 15:28
真的好暗  用軟體調亮後還是不是很清楚
我還沒有收到1號那麼大的南京鐘
2號那一座的底座應該不是原配

谢谢情有独钟老师点评,2号底座非原配,磁盘下铜板刻有“王益兴自造”字样不知什么年代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9 15:55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9 15:35
谢谢情有独钟老师点评,2号底座非原配,磁盘下铜板刻有“王益兴自造”字样不知什么年代

因為相片不是很清楚
所以真不知它機芯是什麼地方出廠的
像我這一個我也拚不出製作者是誰
但不管怎樣您的是老東西機件完整就值得收藏
因為有太多沒刻字的   有刻字的就顯得珍貴一點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9 16:05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9 15:55
因為相片不是很清楚
所以真不知它機芯是什麼地方出廠的
像我這一個我也拚不出製作者是誰

照片清晰,谢谢指点和提供照片资料。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9 18:59
刚拍的照片,请您评鉴。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9 21:56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9 18:59
刚拍的照片,请您评鉴。

不錯喔!鐘面銅板的彫刻看起來蠻精緻的
底座不知是否被整理過  應該可以做一個轉盤套上去
請木工做一個應該不難  這樣比較符合南京鐘的設計
鈴鐺是原來的  相信聲音應該很清脆響亮
指針及瓷面盤配備完整無可挑剔
若是在台灣被我看到 只要經濟許可  一定想辦法收藏
因為擁有的感覺真好
大家一起努力保存這前人的智慧及技藝結晶
謝謝您的分享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10 06:43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9 21:56
不錯喔!鐘面銅板的彫刻看起來蠻精緻的
底座不知是否被整理過  應該可以做一個轉盤套上去
請木工做一個 ...

是的,老红木底座,不带转,一直是这样,不知是否整理过,还是其他情况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10 21:25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10 06:43
是的,老红木底座,不带转,一直是这样,不知是否整理过,还是其他情况

若有轉盤的話 上發條比較方便
我看鐘架兩腳寬與底座內槽寬蠻合
只是它的底座比較特別  是不是它的轉盤掉了我就不知道了
您可以看一下底座桌面中央有沒有一個小孔
安裝轉盤螺絲用的(如圖)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11 07:05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0 21:25
若有轉盤的話 上發條比較方便
我看鐘架兩腳寬與底座內槽寬蠻合
只是它的底座比較特別  是不是它的轉盤 ...

底座中间没有孔,是不是本身不带转动部分。早期的没有底座,慢慢改进,后期配底座,进一步完善为上弦方便,发明了带转部分(这是我个人想的,没有 依据)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11 07:05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0 21:25
若有轉盤的話 上發條比較方便
我看鐘架兩腳寬與底座內槽寬蠻合
只是它的底座比較特別  是不是它的轉盤 ...

底座中间没有孔,是不是本身不带转动部分。早期的没有底座,慢慢改进,后期配底座,进一步完善为上弦方便,发明了带转部分(这是我个人想的,没有 依据)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11 08:46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11 07:05
底座中间没有孔,是不是本身不带转动部分。早期的没有底座,慢慢改进,后期配底座,进一步完善为上弦方便 ...

有可能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12 07:36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0 21:25
若有轉盤的話 上發條比較方便
我看鐘架兩腳寬與底座內槽寬蠻合
只是它的底座比較特別  是不是它的轉盤 ...

上图原来的红木底座   

配了一个带转底座,是不是不如原装协调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12 08:58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3-11-13 09:24
多精湛的修補功夫
我不清楚它經過幾個工匠的修護
剛收到手時走的不順

是什么力量让其损伤到这般状况?盘条崩断,人为重力损伤,可惜!不过又可喜,先现今竟有如此技术精湛的钟表大师,佩服。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12 09:05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12 07:36
上图原来的红木底座   

配了一个带转底座,是不是不如原装协调

從相片中看起來帶轉底座的顏色跟鐘匣及鐘架的顏色不一致
所以看起來有些不協調的感覺    材質也不知是否相同
若是自用    保留原底座   而使用這帶轉底座   我想那更方便自己上發條

另一個方式就是   在原底座上內槽裡加裝一塊大小一致的木板  撐高做腰
再一塊製作轉盤套上  這樣就不會破壞原底座了  
只是要找到相同的材料可能很難   若不太在意非得要相同材質 那就好辦了

說真的經過了百年   底座多少都有遺漏缺件的問題
像我有的買來時底座就太大  只能等到下次再買到無底座的再來搭配看看
只要材質顏色一致我想直接用上應該也不為過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12 09:21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2 09:05
從相片中看起來帶轉底座的顏色跟鐘匣及鐘架的顏色不一致
所以看起來有些不協調的感覺    材質也不知是否 ...

所配底座是朋友送的,杂木材质,主要上链方便。相同材质不好找,即便是找到,年代、包浆、颜色不会一致,慢慢找寻。或许收藏乐趣就在于不断寻求中,期待您有新的藏品分享。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12 10:06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12 09:21
所配底座是朋友送的,杂木材质,主要上链方便。相同材质不好找,即便是找到,年代、包浆、颜色不会一致, ...

有這樣的朋友還真好
現在若要做新的底座  材料只能用一般的材質了
但不管怎樣  把它補齊染個色  總比缺件好
作者: 李伟谈国表    时间: 2015-1-12 15:17
俺来学习下
作者: 李伟谈国表    时间: 2015-1-12 15:28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9 15:35
谢谢情有独钟老师点评,2号底座非原配,磁盘下铜板刻有“王益兴自造”字样不知什么年代

王义兴,上海著名的造钟作坊
曾给清宫做过贡品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12 16:15
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远 于 2015-1-14 14:34 编辑
李伟谈国表 发表于 2015-1-12 15:28
王义兴,上海著名的造钟作坊
曾给清宫做过贡品


李伟老师:谢谢您的指点,喜欢本钟的精制大气和华丽,何况手工制作作品没有完全一样的。可惜,本钟的生产时期短,产量低,历经战乱和文革洗劫、损毁所剩无几{本人理解,所谓所剩无几(5-10万的产量【有关专家和资料介绍】),相对十几亿人口的我国,实在是不多}。现代人复制、电子仪器再精密,永远无法超越先人精湛的做工技艺和对一件作品制作的境界、美感,老一辈钟表大师的创作灵感及审美的要求实在是高。

作者: 李伟谈国表    时间: 2015-1-14 05:30
宁静致远 发表于 2015-1-12 16:15
李伟老师:谢谢您的指点,喜欢本钟的精制大气和华丽,何况手工制作作品没有完全一样的。可惜,本钟的生产 ...

真想看看您的实物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14 09:47
李伟谈国表 发表于 2015-1-14 05:30
真想看看您的实物

有机会一定请李伟老师您指点。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4 10:12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8 16:12
上個月試做一個四號的鐘面  原用鑽石砂輪磨  可是實在太慢了
後來改用震動雕刻刀  刀子應為碳化鎢的  鏨 ...

应用刻刀按工艺流程一序一序做方可。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4 10:12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8 16:12
上個月試做一個四號的鐘面  原用鑽石砂輪磨  可是實在太慢了
後來改用震動雕刻刀  刀子應為碳化鎢的  鏨 ...

应用刻刀按工艺流程一序一序做方可。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4 10:12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8 16:12
上個月試做一個四號的鐘面  原用鑽石砂輪磨  可是實在太慢了
後來改用震動雕刻刀  刀子應為碳化鎢的  鏨 ...

应用刻刀按工艺流程一序一序做方可。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4 10:12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8 16:12
上個月試做一個四號的鐘面  原用鑽石砂輪磨  可是實在太慢了
後來改用震動雕刻刀  刀子應為碳化鎢的  鏨 ...

应用刻刀按工艺流程一序一序做方可。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4 10:12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8 16:12
上個月試做一個四號的鐘面  原用鑽石砂輪磨  可是實在太慢了
後來改用震動雕刻刀  刀子應為碳化鎢的  鏨 ...

应用刻刀按工艺流程一序一序做方可。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14 11:42
汪占生 发表于 2015-1-14 10:12
应用刻刀按工艺流程一序一序做方可。

汪老師您好
真的很謝謝您的指導
您是說用刻刀然後手工一刀一刀慢慢鏨嗎?哪得要刻多久啊?
我原用鑽石砂輪磨  實在太慢了受不了
後來改用電動雕刻刀稍微快一點  但耳朵受不了
刻了好幾天  一是深度不夠  所以圖形不明顯
二是自己又描得不是很漂亮  真有點難看
叫我從做已沒動力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4 16:05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4 11:42
汪老師您好
真的很謝謝您的指導
您是說用刻刀然後手工一刀一刀慢慢鏨嗎?哪得要刻多久啊?

我是纯手工磨刀刻干此艺几十年做件大号也得近俩月很费力。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4 16:05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4 11:42
汪老師您好
真的很謝謝您的指導
您是說用刻刀然後手工一刀一刀慢慢鏨嗎?哪得要刻多久啊?

我是纯手工磨刀刻干此艺几十年做件大号也得近俩月很费力。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15 10:25
汪占生 发表于 2015-1-14 16:05
我是纯手工磨刀刻干此艺几十年做件大号也得近俩月很费力。

應該稱您一聲大師  我無法想像兩個月就做這麼一塊
這得多大的耐性啊!
您就這樣一刀一刀刻啊?
請問現在還有再做嗎?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5 13:21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5 10:25
應該稱您一聲大師  我無法想像兩個月就做這麼一塊
這得多大的耐性啊!
您就這樣一刀一刀刻啊?

大师不敢当,我就是一手艺人。因病手术后正在恢复。刻活要耐得住寂默要心静。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5 13:21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5 10:25
應該稱您一聲大師  我無法想像兩個月就做這麼一塊
這得多大的耐性啊!
您就這樣一刀一刀刻啊?

大师不敢当,我就是一手艺人。因病手术后正在恢复。刻活要耐得住寂默要心静。
作者: 李伟谈国表    时间: 2015-1-15 16:42
汪占生 发表于 2015-1-15 13:21
大师不敢当,我就是一手艺人。因病手术后正在恢复。刻活要耐得住寂默要心静。

多保重,有机会到天津跟您学习去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15 17:14
汪占生 发表于 2015-1-15 13:21
大师不敢当,我就是一手艺人。因病手术后正在恢复。刻活要耐得住寂默要心静。

祝您早日康復  年紀漸長就會強烈體會:什麼都不重要  身體健康最重要
什麼都不用急  好好休養最要緊  不要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
每次去醫院  看到很多生病的人  就會告訴自己什麼都是假的  只有身體健康是真的

請問汪老師是用鐵鎚敲鏨子鏨出來的嗎?
一個不情之請  不知可否請汪老師秀一下您的部分鏨刻工具
李偉老師說您是住天津  天津我去過一次
與天津只有幾小時的相處而已  真希望有機會再去走走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6 13:04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5 17:14
祝您早日康復  年紀漸長就會強烈體會:什麼都不重要  身體健康最重要
什麼都不用急  好好休養最要緊  不 ...

谢谢李老师,谢谢情有独钟老师厚爱,拖您们福恢复得还可以。因我不会发图,还得等儿子帮助我发,请您见谅。来日方长有机会面叙。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6 13:04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5 17:14
祝您早日康復  年紀漸長就會強烈體會:什麼都不重要  身體健康最重要
什麼都不用急  好好休養最要緊  不 ...

谢谢李老师,谢谢情有独钟老师厚爱,拖您们福恢复得还可以。因我不会发图,还得等儿子帮助我发,请您见谅。来日方长有机会面叙。
作者: 宁静致远    时间: 2015-1-16 16:34
本帖最后由 宁静致远 于 2015-1-17 10:04 编辑
汪占生 发表于 2015-1-14 16:05
我是纯手工磨刀刻干此艺几十年做件大号也得近俩月很费力。

     汪老师的簪刻技艺高超,看到,簪刻一张铜板要耗费两个月的时间,真的佩服大师这种精神,精益求精,这不仅要有高超的簪刻功力,而且还要具备非凡的定力、耐力。凝心聚力,精雕细琢,作品倾注了大师的心血,从簪刻的线条及整张面板的美感也折射出大师簪刻时的心境,这就是手工艺术品的唯一性和其价值。这远比书画大师挥毫泼墨完成一件作品难度系数高得多。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17 17:14
汪占生 发表于 2015-1-16 13:04
谢谢李老师,谢谢情有独钟老师厚爱,拖您们福恢复得还可以。因我不会发图,还得等儿子帮助我发,请您见谅 ...

期待中
請問汪老師您是專門做銅雕這方面的嗎?
是業餘還是專職呢?
用於哪一方面呢?
謝謝您
週末愉快
作者: 汪占生    时间: 2015-1-18 08:33
情有獨鐘 发表于 2015-1-17 17:14
期待中
請問汪老師您是專門做銅雕這方面的嗎?
是業餘還是專職呢?

我从16岁开始跟师傅学习雕刻金属,金属模具雕花及中外文,阴阳对模,手表后盖印字模,烫金模。镇尺,各种金属制品的标志冲头太多了。干过的不少,没干过更多。苏广钟夹板及外观饰件我看到精品,特喜爱。研习古人技法工具,摸索临刻,继成传统一步步向先人学习,学习,再学习。干到老学到老。

作者: 情有獨鐘    时间: 2015-1-18 09:42
汪占生 发表于 2015-1-18 08:33
我从16岁开始跟师傅学习雕刻金属,金属模具雕花及中外文,阴阳对模,手表后盖印字模,烫金模。镇尺,各种 ...

再次去欣賞您之前的貼文"请欣赏本人的雕铜作品,包括苏鈡盘屉等"。從您的經歷及作品可感受道您多少年歲月累積的深厚功力,汪老師果然是專業級大師,難怪刻得這麼精緻到位,與昔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佩服您的專業與堅持。南京鐘再生這條路有您的加入將更加輝煌燦爛。
創作這條路是孤獨的,只有能承受孤獨的人,才能有這樣傑出的表現。
有機會一定到天津去拜訪您。




欢迎光临 名表通 (https://watchlead.com/w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