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最后的美国本土制表大师(完成)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3-6-18 22:19 编辑杰恩·克拉克(Gene Clark,1948-2006),美国版本的乔治丹尼斯
杰恩·克拉克生于1948年, 基本住在科罗拉多州的西南部. 与丹尼斯和儒纳相似的是, 他也是从修复高档的古董钟表起步的. 奇怪的是,他手上戴的表却是一块毫不起眼的瑞士表. 原本这块表只有22钻,通过不断的加工改造,那块表最后变成了61钻的复杂功能表(能用上轴承的地方全部用钻),而且宝石轴承全是他自己做的!
在1966 - 1976年间,他干的是枪械制造的活儿,兼作欧洲古董枪械修理师. 在1974年,他开始对钟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1976年回到了科罗拉多,而且成为了一名全职制表师.
无需赘述的是,他受宝玑的影响非常深(这一点与丹尼斯相同), 在他的作品上,你也可以看到从宝玑到丹尼斯一脉相承的那种风格和工艺. (有趣的是,不论是儒纳还是罗格史密斯, 当今健在的两位最富盛名的制表大师, 开山之作都是受丹尼斯的影响并且把他们的处女作交给丹尼斯已获得认同. 而丹尼斯的巨作“制表”这是这两位大师最常用的课本, 不知道杰恩和丹尼斯到底有过多少接触?).
杰恩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是第七号作品(宝玑风格陀飞轮), 这块表耗去了整整4000个工时,共四十个月的时间去完成. 擒纵是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因为这块表用的擒纵是从最早期的冲击式天文台擒纵变化而来的. 表壳的尺寸是:直径63.5毫米,厚度20.5毫米. 包括表壳表针在内的所有外观件都是全人手制作的,而且黄金合金的纯度是19K! 就连机心所有的零件,包括黄金合金,宝石轴承,游丝擒纵摆轮等关键部件都是大师亲手制作的!林顿麦肯锡(Lynton McKenzie), 一位武器雕刻家,则负责了这款表的签名雕刻工作,包括表盘上的宝玑式秘密签名和宝玑风格的玑镂表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师为了这款表盘特别设计了一套玫瑰车花机器特别用于这次的创作。
现在来些有关这款表的资料:
图一:七号陀飞轮的早期创作阶段,照片摄于1985年二月. 摆轮游丝系统和发条盒在后来被改良了。
七号陀飞轮这款表, 始于1982年,完成于1987年三月.
整个旋转结构包括擒纵部件在内共有八十个零件. 总重量只有十六分之一盎司,摆轮配重螺丝为16K黄金合金. 天文台式可调螺丝材料是铱金属(一种铂族金属). 摆轮和擒纵部件为钢质部件. 所有弹性部件都是Elinvar合金. 摆轮圆盘全部套有宝石轴承. 陀飞轮框架为热处理碳钢. 旋转周期为60秒. 框架配重为22K金. 所有镍合金部件为镀铑处理. 所有宝石轴承都是大师亲手制作. 摆轮轴承经完整的精加工处理. 所有盖石带有油槽. 游丝外桩精度可调,且不会在运行中出现运动型误差. 等时性校正在最后一次组装时完成. 擒纵轮为黄铜材质. 两个发条盒同为一个传动轮系带动. 上条时两个发条盒同时被带动(尽管是钥匙上条)。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机心带有摆轮锁定装置,用以防止任何对摆轮造成潜在致命性伤害的震动.
大师一直认为,带有天文台擒纵的陀飞轮不应该使用游丝调节器.
大师真像:
另外,机心采用了氰金电镀法以保持美观,不知这种有毒的电镀方法有没有加速他的死亡?
接下来介绍一下他的四号作品,同时也是他最伟大的作品(因为这件作品重现了宝玑制表艺术的一件发明——恒定动力擒纵):
比起七号作品的耗时,四号作品无疑更费工,因为大师为完成这件作品投入的时间是前无古人的9100个工时!
这款作品也是钥匙上条,把钥匙插在发条盒上方的方孔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调时则是用钥匙的另一端在中心轮的方孔转动.
这款陀飞轮的转动频率为四分钟(与宝玑原本的陀飞轮设计的频率一致). 这样的设计是因为单发条盒的能量不足以支撑陀飞轮以每分钟一圈的频率转动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动力去运作 (估计“足够的动力”指的是36小时的动力储存)
这款表的外观件全部为18K红金,皆为大师亲手打造.
与第七号作品不同的是, 这款表的传动轮系是由最少三个小型传动齿轮组成的. 陀飞轮夹板上刻有“No.4”字样,主传动轮夹板上刻有大师的姓氏字样,在发条盒夹板则刻有“USA”字样. 此外,这款作品的动力储存显示风格与丹尼斯和罗杰史密斯同出一辙。
不仅是机械设计,就连外观设计也向宝玑-丹尼斯一脉靠拢,时针做成了箭嘴状,分针则是直线型. (秒针风格更是丹尼斯 . . .足见宝玑-丹尼斯一派对大师的影响,特别是陀飞轮表的设计).
月相显示在时间显示区域上方,和动力储存显示的位置配合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面盘是白化银.
从这张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恒定动力擒纵和主要擒纵的结构.
这里是一段大师对制作四号作品的一些感想:
"理所当然的是,这款作品的创作过程也跟其他作品一样存在很多问题,毕竟是人造品. 最大的问题在于某些零件的运行速度 -有些必须运转得非常快, 有些必须运转得非常频繁, 然后在动力即将耗尽的时候大幅减速. 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擒纵的制停装置. 这个装置一般都能够很好地在机心动力耗尽的时候锁定擒纵, 但由于动作过快,棘爪没有足够的时间跟恒定动力擒纵一并锁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要采用一种与原本的制动齿轮有些许区别的齿轮, 还要重新设计恒定动力擒纵上用到的制停结构宝石轴承. 这样的改动允许所有关键部件同时同方向停止运作, 同时又可以起到原本使用恒定动力擒纵和安全制停装置的功效. 这样一来,全套系统可以在把原有的棘爪弹簧稍微调紧的情况下达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精确运行, 但是这一来达到重新解锁摆轮游丝系统所需要的扭力就会出现变化,这样的确非常理想, 所以我采用了这种方法来给整个运行系统在动力枯竭的时候进行减速.
表壳的制作也是一个难题,不仅因为尺寸大, 焊接工艺造出来的东西很容易翘弯折断, 而且焊接进行时通常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所有金属处理工艺都是卷压的,而非铸造. 我从自己也练出来的黄金合金里卷压出适合的形状. 使用那些延展工具是为了制造出足够强度和弹性的表壳. 在外人眼里, 表壳是个非常简单的东西, 其实制作过程异常艰难.
我自己尽量用最高的标准自行生产尽可能多的部件. 林顿麦肯锡(Lynton McKenzie)负责雕刻工作. 来自新泽西的舍吉奥布莱澈(Sergio Brecher)负责提供表镜 - 他是一个我非常感激的优秀匠人. 我采用了瑞士制造的摆轮游丝, 但没有采用瑞士人造的发条,我采用了自己造的发条, 那是从弹性合金的圈线那里切割出来的" - Gene Clark
当我们问到他有关成为一个世界殿堂级制表大师的关键时, 他首先回答: "一点狂热般的激情可以让自己舒服很久! 一个高质量的资料库是很必要的,不仅是对于制表和维修有帮助, 而且是对造好表和工具至关重要. 还有, '机械设备' 虽然重要, 但是没有耐性和经验来得重要. 要是没有了耐性和经验, 是没有可能制作出一块好作品的, 一旦有了耐性和经验,一个制表师的作品就可以蒸蒸日上. 更重要的是,每一块作品都必须比上一件要做得好. 最重要的是要有做得更好的欲望. 在这样的时代,这些建议对于那些希望继承宝玑艺术的制表师们是基本的,也是必修的智慧." - Gene Clark
在我看来,大师那带有的第四号作品陀飞轮问世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甚至超越了丹尼斯的版本, 该款表特有的那种恒定动力擒纵已经足以技压群雄! 如果把F.P. Journe, Roger Smith, Christian Klings 的陀飞轮作品比喻成通用旗舰型号赛车, 那么杰恩四号就是法拉利级别的超级赛车了。
接下来再看看大师的其他已经曝光的作品:
第五号陀飞轮:
第五号作品在1994年完工,耗时约2000工时.
无独有偶,除了游丝外所有零件皆为大师自制.
18K红金外壳直径为52毫米.
几乎所有的陀飞轮都是用三轮驱动的,因此陀飞轮的框架被视为四轮(即秒针轮,正因为如此,陀飞轮的旋转框架通常被当成是秒钟的显示器,而实际上陀飞轮框架通常和四轮通常是同一回事.) 而这款是个例外——带动秒针的依然是个普通的四轮,而陀飞轮框架被一个和四轮同等转速的齿轮以一比一的速率比带动. 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系统的能耗比普通陀飞轮低。。。因此可以采用长度较长而扭矩较弱的发条, 这样的好处在于这款机心的动力储备被提升到了56小时(一般陀飞轮怀表只有30-36小时的动力储备)而且动力输出很均匀. 此外,陀飞轮框架每秒五次的加速和减速频率得到了更佳的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复杂的精确停秒装置(秒针停在最近的那一格而非立刻停止)被应用在这款机心,使得这款表具备了作为精密时计使用的基础.
可惜的是,这款表的市场价值非常低,在苏富比2006年十二月八日(当时大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的纽约冬拍中,这款表只拍出了54,000美金(包括佣金). 也就是说,大师的辛勤劳动只值每小时27美金(再次提醒一下,这款作品耗去了大师2000小时的心血!)—— 而这里还没有把金银等贵金属的成本算上去!
我敢打赌,当时一位在ETA工作的普通熟练工人的时薪绝对不止二十七美金! (工作范围比大师小多了:无非是一般的零件组装拆装,染蓝,按一下电按钮进行机械作业等等)
在当年的同场拍卖,被拍卖的还有大师的一号作品:直径仅为35毫米的三问腕表。
尽管他没能够制作这块表的所有零件, 他还是比诸多大牌的所谓“技术大师”诸如PP,朗格,宝玑和AP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这些大牌很多只是把一家机心厂包下来,然后买基础心了事!). 他亲手制作了所有的宝石轴承,合金材料和外观件(包括表盘), 而这一切成就都是在没有借助时值五十万美金的现代化设备做出来的!
为了证明这一努力,大师这么说的: "我再也不会造出一块三问腕表了."(免得人家怀疑他的手工?)
这一心血结晶的回报是32,400美金的成交价. 给予他的心血和工艺, 个人认为这款作品绝对应该得到更高的市场价格,大厂的那些半机械化制作的流水产品跟他的作品比实在算不上多少.
最后是他的作品列表(少得可怜啊!):
No. 1 - 35mm Pink Gold Minute Repeater Wristwatch (粉金壳三问腕表)
No. 2 - 不明
No. 3 - 不明
No. 4 - 恒定动力擒纵陀飞轮怀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No 5 - 四轮平行陀飞轮怀表
No 6 - 不明
No 7 - 带有机械智能制停功能装置的体飞轮怀表
最后来张高清大图怀缅一下大师:
小闹,“五一”辛苦啦!!!! 图............ 图看不到,可能得麻烦不要用外链了。 求图像,有真相 lxhprc 发表于 2013-5-1 20: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图看不到,可能得麻烦不要用外链了。
不好意思,给您带来麻烦了,现在全帖已经完成,希望您喜欢。:handshake gaoyingjie 发表于 2013-5-1 17: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图............
已经搞好了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5-3 08: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已经搞好了
辛苦了 三问表有机芯图吗? 先顶帖再慢慢看~
:) 不错 不错 机械米 发表于 2013-5-2 17: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问表有机芯图吗?
抱歉,实在找不到 这就是“用力”和“用心”的区别!!!
ninjyapig1977 发表于 2013-5-2 18: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就是“用力”和“用心”的区别!!!
您说的是?:o 楼主也非常用心,赞一个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5-3 08: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好意思,给您带来麻烦了,现在全帖已经完成,希望您喜欢。
非常感谢:handshake辛苦了:handshake 很佩服这些师傅,如果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话还能不能做出这样的作品?我们国内不缺高手,但对钟表这样痴迷的有几个?如何才能形成一种文化? 美不胜收,谢谢分享! 可惜啊,大师去世了是吧?他说再也不会造出三问估计是太费劲了吧,加上年纪大了。感觉三万多能买到大师的手工孤品应该算很低的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