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运动之芯] 从“劳力士之道”开始的联想

[复制链接]
22849150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3:47:57 | 只看该作者
cs0112358 发表于 2015-3-19 13:38
6哥你太牛了,不整个3255的劳简直对不起你这么努力做的功课

我也想整啊,这个得合计合计,估计应该是年底前有货吧?
22#
发表于 2015-3-19 13:49:42 | 只看该作者
chn6 发表于 2015-3-19 13:47
我也想整啊,这个得合计合计,估计应该是年底前有货吧?

嗯,到时候来个和8500的深度测评,然后叛变到爱表族的劳版当版主去吧。。。。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3:5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n6 于 2015-3-19 14:07 编辑
cjacker 发表于 2015-3-19 13:35
冲击面小了,冲程不够的话,杠杆的摆动和传递的力量就会变小。新擒纵的杆和入瓦都快成直线了,大概是为了解 ...

力学上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杠杆擒纵的擒纵叉受力,可是视为冲击,也可以视为擒纵轮齿旋转的扭力传递给擒纵叉瓦宝石的斜向推力。



这个图看得很清楚,传统杠杆擒纵,瓦冲面较长,而齿冲面较短,而且两者皆为平面。你说的在接触过程,不总是平面接触是对的,其实就是一个擒纵齿在擒纵叉瓦冲面上的“滚动过程”。在这个滚动过程中,肯定有一个过程是两个面,面贴面的滑动摩擦过程,虽然很短暂,但还是有。

效率擒纵将擒纵叉瓦变窄,而让擒纵轮齿冲面变长,而且变成弧形,那么可以想想,在整个接触过程中,擒纵齿冲面与叉瓦冲面的接触和传冲是连续不间断的,而且整个过程的接触面面积要小一些。

劳力士既然能拿这个改进作为专利申请下来,说不定已经申请很久了,一直没用,现在只是到了要用的时候而已。我总体还是很欣赏这个发明的,因为除了同轴擒纵,现在真还想不到什么简单可靠的擒纵,效率又高,摩擦又小,长期使用又可靠。

所以我依然坚持最终能彻底替代杠杆擒纵的是同轴擒纵,但劳力士这个效率擒纵也很不错,简单而高效,不容易啦,如果真如劳说的提升15%的能量转换效率,那也是非常杰出的,毕竟杠杆擒纵的性能早已经接近极限,5%的提升都很可观了。

最后,你说传统的说法,叉瓦和擒纵轮齿都不需要润滑?有这一说吗?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4:05:21 | 只看该作者
cs0112358 发表于 2015-3-19 13:49
嗯,到时候来个和8500的深度测评,然后叛变到爱表族的劳版当版主去吧。。。。

.....

爱表族的劳版主可不是一般人当的,更适合老玩家,而不是我这样的技术型爱好者。

我估计我肯定要入一个3235,哈哈哈哈哈,其实我一直在等这一天,我JJYY说8500好就是希望劳早点出手啊,这下好了,我看O怎么应对,8500的动储时间被32XX比下去了,防磁也几乎一样了,32XX的轴承还有套筒,误差标准提升到-2至+3,我看斯沃琪集团拿什么应对。

可惜啊可惜,劳力士在汉斯去世后那段日子真是太保守了,好好的同轴擒纵,劳力士怎么就不买下来呢,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25#
发表于 2015-3-19 14:08:00 | 只看该作者
等待3235 3230  虽然机芯丑了点,但还是一如既往的劳风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4:1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n6 于 2015-3-19 14:19 编辑
OHSEAL 发表于 2015-3-19 12:17
不等几年新机芯稳定?

虽然劳力士没说,但我估计劳肯定也用了物理仿真辅助设计,所以不会有致命问题。

2000年后,物理仿真需要的硬件和软件发展非常迅速,主要推动力其实来源于飞机气动外形设计、喷气发动机设计等等。

相对极端复杂的流体力学和摩擦热力学,机械表里涉及的物理仿真相对简单得多,设计师完全可以如同玩游戏一般设计机芯,这个齿轮大一点,那个齿形变一变,这个发条多两圈,那个弹簧力度减一点,装配好了在仿真世界就可以运行,实时显示各个位置摩擦的各种参数。有了仿真技术,机芯设计可以很快做到力学和材料运用最优化。

我敢这样断言,其实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32XX的发条盒壁减薄这事,劳力士说通过减薄发条盒壁,硬是挤出了10小时的动储。如果没有物理仿真技术辅助,这个发条盒壁那是那么简单变薄的?其中涉及强度、耐用性、材料使用、可加工性能方方面面的因素太多了。

之前那些不相信我夸赞8500用仿真技术设计而使其性能强大的同学,其实根本不知道仿真技术的使用,对机芯设计本身才是真正划时代的革命。在仿真技术以前,要验证一个设计可靠与否少则5年,多则10年,现在也许只用跑模拟器一天就10年时间了。

所以还是要感谢2500的偷停啊,不是2500的BUG,瑞士人怎么会开始想到用仿真计算呢。
27#
发表于 2015-3-19 14:20:03 | 只看该作者
chn6 发表于 2015-3-19 13:59
力学上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杠杆擒纵的擒纵叉受力,可是视为冲击,也可以视为擒纵轮齿旋转的扭力传递给擒纵 ...

不矛盾的。
1,不管说“冲击”还是“传递”,我的意思是面小了,冲“程”就小,也就是距离。
2,传统擒纵面接触会有,这个我提到了。改成弧形会有提升我是认可的。波尔怀表上出现过的狄龙擒纵就是这个思路。

轮齿弧形且变长(这个也跟狄龙擒纵一个思路,它是把瓦变成弧形),叉瓦变窄,这个理论上有提升是对的。但并未解决冲“程”短了或者小了这个问题,我认为也恰恰是这个原因,所以瓦和杆几乎要改成直线。

历史上的杠杆式擒纵变体也有过,最终都退出了舞台,也是这个原因,我认为这种小改良没什么特别让人兴奋的。而且,目前没有明确资料讲清楚仅仅是mems了以后会有多少提升,比如9s的轮、叉mems,轮齿开槽等有多少提升。极端的观点,如果9s通过mems和一些更小的改动也提升了15%,那劳这个就真成了噱头了。


叉瓦不上油这个观点是有出处的,“practical watch repairing”有提到过一种观点认为叉瓦不上油,也根本待不住。该书中涉及到的油也只有Watch oild和Clock oil两种。后来更多的观点是认为需要适当润滑,甚至有专门的叉瓦油出现。
G
28#
发表于 2015-3-19 14:2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 于 2015-3-19 14:32 编辑
chn6 发表于 2015-3-19 14:17
虽然劳力士没说,但我估计劳肯定也用了物理仿真辅助设计,所以不会有致命问题。

2000年后,物理仿真需 ...


你问问那些买了2500偷停的消费者以及表友,问问他们感谢2500的偷停不!


29#
发表于 2015-3-19 14:28:39 | 只看该作者
G 发表于 2015-3-19 14:27
你问问那些买了2500偷停的消费者以及表友,问问他们感谢2500的偷停不!

2500abc这事弄的确实有点离谱。怎么着也应该出替代件才是。
30#
发表于 2015-3-19 14:59:42 | 只看该作者
chn6 发表于 2015-3-19 13:47
我感觉,劳的也应该达到>15000高斯的水平,只是劳不好再这么说。

兄对这枚劳真的很满意。
>15000高斯的水平,就不是一般防磁,可以说是不会受磁。
以前劳的防磁只是<1000高斯。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5:11:55 | 只看该作者
cjacker 发表于 2015-3-19 14:20
不矛盾的。
1,不管说“冲击”还是“传递”,我的意思是面小了,冲“程”就小,也就是距离。
2,传统擒 ...

好的,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我和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不过32XX的冲“程”应该没有减少,弧形的擒纵齿齿冲面虽然改成弧形,但整个传动过程的行程并没有减少呀。

真正奇怪的是擒纵叉杆干嘛要歪着,理论上,这个杆子无论朝哪个方向,作用力矩都是完全一样的啊,这里无法理解。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5:13:23 | 只看该作者
G 发表于 2015-3-19 14:27
你问问那些买了2500偷停的消费者以及表友,问问他们感谢2500的偷停不!

我知道啊,恨死OMEGA啦,他们应该联合起来向国家质检总局投诉OMEGA。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5:15:28 | 只看该作者
空空儿 发表于 2015-3-19 14:59
兄对这枚劳真的很满意。
>15000高斯的水平,就不是一般防磁,可以说是不会受磁。
以前劳的防磁只是< ...

其实劳早都掌握这个技术,所以在我看来,竞争不足就会拖延新技术的上市时间。

现在外有Apple Watch对整个瑞士机械表的再次威胁,内有OMEGA等先锋技术派的进攻,ROLEX出手了。
34#
发表于 2015-3-19 15:36:4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头像被屏蔽
Lefi
35#
发表于 2015-3-19 15:43: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发表于 2015-3-19 16:14:11 |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5-3-19 16:16:23 | 只看该作者
chn6 发表于 2015-3-19 15:11
好的,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我和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不过32XX的冲“程”应该没有减少,弧形的擒纵齿齿 ...

我猜测,纯粹是猜测

叉瓦变小(窄)了,如果冲击面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冲击面的作用长度会变小。

如果面的长度不变,那劳这个创新的就剩下将原来的轮齿平面改成弧形这一点了,确实没有这么大幅度改变杆角度的必要。

如果面的长度变小,不论轮齿弧形加到多宽,作用在固定长度的冲击面而导致杆的偏移量肯定会变小。

我猜将杆改成现在这个角度,应该是综合了轮齿曲线、叉瓦尺寸改变、角度改变等综合因素,而计算出来的最佳的角度,保证杆跟两侧限位钉的接近情况,限位力度情况都是平衡的,而且能保证传递恰当的力到摆轮。

反正书里提到的需要掰擒纵杆、微调角度的情况,都是因为因为左右摆幅不平衡(这个摆幅是指杆到限位钉的摆动距离),或者叉头角跟盘钉啮合不平衡等造成的。

以上纯属猜测哈。

可能要等更详细的资料出现,而且要综合限位钉、冲击盘、钉的情况,才能更好的理解劳这个擒纵的提升原理。
38#
发表于 2015-3-19 16:44:04 | 只看该作者
chn6 发表于 2015-3-19 14:05
.....

爱表族的劳版主可不是一般人当的,更适合老玩家,而不是我这样的技术型爱好者。

爱表的劳版主,在名表通随便数几位都可以担当。
你看,我又不谦虚了。
39#
发表于 2015-3-19 17:45:26 | 只看该作者
漂亮,,感谢楼主分享
40#
发表于 2015-3-19 18:05:34 | 只看该作者
OHSEAL 发表于 2015-3-19 16:44
爱表的劳版主,在名表通随便数几位都可以担当。
你看,我又不谦虚了。

我知道,说我呢,这么不客气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4-25 06:01 , Processed in 0.383493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