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基础资料] 个人最强对话录(有关研判表款价值与取舍问题)

  [复制链接]
1816581

   发表于 2014-2-19 07:57: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omorewatch 于 2014-3-8 12:18 编辑

NW:

钟博士,说到波特, 我默认你说的是波特那款装备无卡度游丝摆轮,改进型冲击式擒纵和筒状游丝的天文台表, 这可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一款顶级简单款怀表.



另外,艾德侯活这款无卡度天文台表也是我最喜爱的简单款怀表,我对此表的喜爱程度不下于波特的这款天文台表.





这两款表里边,你更喜欢哪一款? 如果你有足够的预算,又会选哪一款?

重要的是,我的确非常同意你那有关选表的观点:素质之上,杜绝虚名.

钟博士:

我对于波特产品的理解和观点有点不为常人所理解.

没错,我非常欣赏他的作品和他的设计思想,但是我哪怕再有钱,再怎么买他的作品,也只会买到他做的马式擒纵简单款这一级.

这是因为我的收藏主题是有关怀表作为精密时计发展史.

根据我的考证,到了1880年代以后, 冲击式擒纵基本已经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废物了.  日内瓦天文台竞赛于1874年创立,却在创立了两年后的1876年演进出五方位精度测试还有温度补偿测试这样复杂的制度,可见旧时代的几个一直被视为圭臬的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了.

第一个被证明是落后的思想就是:冲击式擒纵对于便携精密时计是最好的擒纵,哪怕带有在口袋里停摆的风险(冲击式擒纵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撞击,极为敏感).  到了1880年代,杠杆擒纵和冲击式擒纵在性能上的区别已经泯灭(只要谨慎一点,装备冲击式擒纵的怀表还是可以揣在口袋里的,我曾经试过这么做,保持了几个星期,表的性能在打表机的表现还可以),然而,在1880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们更垂青于被称为“半天文台表”,即装备杠杆擒纵的表,原因无他,要的就是可靠性。

另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思想是:快慢针保持精度的性能不如无卡度结构. 同样,到了1880年代,无卡度时计不再是天文台竞赛的常胜将军。要接受这一现实对我而言有点困难,因为我一直是无卡度游丝的坚定支持者.


更令人惊讶的是,哪怕在百达翡丽已出版的文献中,装备筒状游丝的便携表并没有在竞赛中取得多大的便宜.  在瑞士,英国和法国天文台的相关记载中,没有哪一款冠军级时计装备筒状游丝.

还有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六方位调校中的第六个方位.  旧时代的调校师专用的说明书都将第六方位产生的误差称作“固有误差”;伊利诺斯曾经在广告中大肆宣传第六方位误差的可怕和相关调校的重要性,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该厂的产品甚至从来没有使用过末端螺旋游丝的记录.  这种案例就像是所有工具表中都存在的余量误差一样,无关痛痒,就算是以标准严谨著称的美国铁路时计系统也不把这种误差放在眼内. 对付这种固有余量误差的方法太多,而且竞赛级别的表款基本可以忽略这种误差,别忘了,这些表大多装备了末端螺旋游丝.

筒状游丝的优点在于:它的两个末端都带有末端螺旋.  据我所知,带有内末端螺旋的末端螺旋游丝当年只有高端的华生表款使用(拉塞尔游丝?)。 尽管同时代属于“至尊表”级别的“无上至尊”表款(Premier Maximus)并没有装备这一技术特征 .

因此,1880年代以降,筒状游丝已经不再是技术尖端了.  筒状游丝的弊端在于:这一技术特征使得机心为了适应它必须做厚,而且搭配这种游丝的摆轮的轴尖的制作难度很高,却又很容易损坏. 总而言之,筒状游丝就是一个坏处多多,捡芝麻掉西瓜,增加费用的垃圾.


http://awco.org/European/Potter/PatentChronometers.htm
波特的那种看上去很特别的擒纵和摆轮游丝是他的变态思维的一种体现:就是为了刁难维修的人,而且从他的作品的效果来看,还真的很奏效;因此,他的这些发明都不能算是精密时计发展史的一部分——这些作品不仅昂贵,而且几乎不可能进行保养维修. 如果其中的零件坏了,维修师就必须从头到尾做出相应的零件,而且维修师还必须懂得揣摩波特原本的思路. 我有个在纽约做古董钟表买卖的朋友入手了一块需要大修的波特高端天文台表,他从来没有计划要修复这块表,因为根本没有人能够胜任这个任务。

我对波特作品的另一个心病是:他从来没有把他的任何一款作品送去参加竞赛(特别是日内瓦竞赛). 有这么两个可能:要么他真的从来没有参赛的打算,要么参赛了,但是根本不入围。对作为收藏家的我而言,这是一个行动问题——一个制表师不把自己的作品送去参赛是一个信心问题,也是实力问题.  

对我而言,我花钱的一大项目是真正参加过天文台竞赛的表款. PP和VC的竞赛表都非常昂贵,而PP的竞赛表的素质明显都比波特的顶级作品更胜一筹.  其他制造商和制表作坊的获胜作品都非常值得入手,况且PP和VC也不是常胜将军,如果你入手的获胜作品不是这两个牌子的,性价比分分钟甩他们俩几条街.  历次竞赛的战果自1878年以来都会在赛后通过出版的方式公布,出版的资料包括参赛表的流水号和调校师的资料,从此可以看出,当年的参赛者都是自信满满的.



我最近买了一款可能是最初期的天文台竞赛的第一名获胜作品(产于1876-1877年间,同年参赛).  这块表各方面的特征都没有问题,文件的准确性都正确,就是年代方面有点争议性(详细原因不明). 我知道现在都还在为证实这块表附带的文件的准确性而努力。我当时是以高于最高估价一口的价码入手这块表的,但是付出的价钱还是低于一块同尺寸的普品级PP怀表.

说实在的,我很享受证实一块表的历史的真伪的过程所带来的那种乐趣.

总的来说,如果真要入手波特,那么一块普通的杠杆擒纵款波特就是我的选择. 如果我有足够入手那款波特天文台表的银码,我会选择PP的竞赛表(还是得胜作品).

我之前已经说过,我的确欣赏艾德侯活这款表,但这表不值现在市场通行的这个价码(15000-20000美金),特别是那些已经有问题的就更不值这个钱. 因为太多的专门收藏稀有表款的买家在追逐这一款表.

如果我真的有钱到蛋疼的地步,我会花在PP和VC那些在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作品, 当然,这些表都必须是状态优秀,走时仍然精准而且具备原有的得奖证书。当然,我也很乐意入手那些在英国竞赛中获胜的保罗蒂森竞赛表(Ditisheim Teddington first place winner)。保罗蒂森简直就是竞赛走时标准的代名词。泰鼎顿(原名 Kew)竞赛曾经是各大作坊,厂商尽情比武的舞台, 包括来自日内瓦,猪猡山谷,纳沙泰尔,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制造商.









作为一个美国收藏家,我当然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入手一块在当年竞赛中杀入前五十位的华生竞赛表.

如果你还想把表变成投资品的话,你必须建立一个非常明确且钱途无量的收藏主题,而且你的自律程度必须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我的主题只是千千万万个收藏主题中的沧海一粟,但我已经足够开心了,这旅程带给我的不仅是愉悦还有太多难以言状的收益. 在学习和收获的过程中,你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研究和入手重点,但是这对你有益无害. 我的主题已经历经数次变更,但是都是基于我过去的研究和学习的基础上变动的.

NW:

钟博士,谢谢你这么详尽和精细的回复,这些意见对我的进步都是非常重要而有营养的. 请看下面有关JH拍卖会的连接(2013年10月中旬拍卖)

http://jones-horan.com/1302/html/1302_R.htm
(该页709号拍品)
我正在犹豫我是否该对那块据说参过赛的PP怀表下手,请把你的观点告诉我.

读过你关于波特,侯活这类表的观点后,我心头的大石终于可以放下了——以后再也不需要去追逐这种陷阱重重又毫无把玩价值的表了. 对了,你认为麦因塔的表(McIntyre watch)也属于这类型的表吗?

钟博士:
很高兴见到你的跟进,你的确很好学.
我手上并没有任何有关1915年天文台竞赛的资料,但我认为这次拍卖的PP天文台竞赛表应该不是伪造的.
所以,就算这表的成交价再低,也不是一块值得入手的表. 而且,这是一块问题多多的表.

品相报告链接:http://jones-horan.com/1302/html/conditions/709_cond.htm

这表基本已经成了一座废墟. 竞赛表一贯都是由生产商那里最优秀的调校师用最高等的手法调校的,而且这些表根本不能使用,只能用于参赛,然后找个有钱又愿意藏娇的买家出掉.
这块表已经被屠夫般的维修师蹂躏过了. 这种竞赛表的摆轮和摆尖在经过了重重折腾后才能让它们参赛,温度补偿校正就更是难题百出. 这块表的摆轮是忌廉摆轮,所以这摆轮的属性和性能表现是非常依赖调校师的功夫的. 如果摆尖断了,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修复过来的,而且这摆轮的摆尖已经被严重蹂躏过,因此连修复到能够跟原本的摆轮游丝吻合的程度也是不可能的. 我已经联系该拍卖会的鉴表师,让他在品相状态报告指出这一点了.
另外,我认为拍卖会的鉴表师还错过了很重要的一点:通常来说竞赛级别的PP在摆轮夹板上的顶石是天然钻石,但是从图片看来,这块表的摆轮顶石已经被偷换成了普通的人造蓝宝石. 这块表真的彻底完蛋了. 没错,哪怕摆轮顶石是钻石,也不会给任何一块表的实际性能带来任何程度的提升,但这就是PP用来区分竞赛级别表和其他普品表的一个重要识别标志. 如果连摆轮顶石也经过更换的话,那么这块表真的曾经遭受过非常严重的虐待——很有可能是被人故意扔过或者受到过什么严重碰撞.

令人觉得恐怖的是,其实要把这表修复到正常运行其实不难. 但是把它当成宝贝出售用以蒙人的话,那就坑大了——因为这表真正的价值已经荡然无存了.
这块表的下场既有可能是:被某个专门在古董表市场坑蒙拐骗的家伙买回去翻修一番再拿出来当成是当年竞赛中拔得头筹的一流作品,以超过两万美金的价格卖给某个傻大款. 记得记下这表的序列号,免得以后受骗.

接下来说说麦因塔的表.

你可能会对这一个消息感兴趣:Tom Mcintyre(麦肯塔家族后人,曾任NAWCC要职)


已经绘制了一批非常精美的麦肯塔机心设计图. 这种图的尺寸大约是两寸乘三寸的面积,黑红交间的绘图. 源自于1910年1月4日的原设计图.

他的这些图每幅叫价50美金. 我家里的墙上就挂着一幅.

参考连接:
http://awco.org/MWCo/McIntyreWatch/Drawings.htm


你现在还可以联络他以获得更详尽的资料. 说实在的,这就是我想拥有的有关麦因塔作品的全部.


据我所知,存世的麦肯塔表有两只在美国.  一直在NAWCC149分部会长钟汉晨(Jon Hanson)那里,另一只就在Tom Mcintyre手里.

Tom手里的那块其实不算是真正的麦肯塔作品.  那块作品是狄龙(DeLong)设计的.  另一块麦因塔其实是在麦肯塔制表公司开业前制作的样品表,就在钟汉晨(Jon H)手上,这表在他的有生之年应该是不会在市场现身了.
http://awco.org/MWCo/McIntyreWatch/index.htm

Tom的那一块麦肯塔是狄龙(DeLong)还是学徒的时候做出来的学生表.  Tom本人是麦肯塔(McIntyre)家族的成员,所以这块表应该是会作为家族的财产而不会轻易流出市场的,起码得有几代人的时间了.




钟汉晨(Jon)的那一块是在时间博物馆的销售会那里入手的.  





我之前就在预展看过这表,确实非常精美.  Tom是在一次非常复杂的易趣(ebay)交易中入手那块狄龙学生表的.  准确点说,他干了件花高价横刀夺爱的事情.  那是一次易趣的网上拍卖,卖家在拍卖结束前已经接受了落槌价.  Tom直接通知卖家,告诉卖家他非常喜爱此表,而且肯出大价钱,因此,卖家取消了原本的送货计划,转而把物品卖给了Tom.

钟汉晨于2002年149分部聚会照片:




这两块表的价值都非常高.

然而,这两块表都不曾为精密时计发展史做出过任何贡献,所以,除非我真的捡到这表的漏(这基本是不可能发生了),  不然的话我是绝对不会染指的.  这只是一个对像钟汉晨这种专门收集稀有货色的人而言有极大吸引力的表款,Tom当然也很喜欢稀有的货色,但他入手此表更多的是为了回收家族的物产.

我已经拜读过有关行为经济学的内容,里边讲述了很多关于那些非理性的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  丹·艾瑞利的这些有关行为经济学的书籍都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有用的,书名是: " 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 is a 2008 book by Dan Ariely," 市场上还有此书的电子版本(包括录音版),所以是非常容易入手的一本好书。

保持理性是我一直对美国,英国和瑞士出产的怀表制造出一个价格列表和分析工具的重要原因.  最大的问题是:市场上总有一群腰缠万贯的豪客.  他们不需要保持理性,如果其中两个豪客在争夺同一件货的时候,那就好看了.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争夺过渡型号的特别版伊利诺斯Bunn系列表款的拍卖中(transitional Bunn Specials).  我通常不会跑去跟这些大款争夺(也争不来),但我会找一些他们根本不懂的好货色来入手.

我不介意在拍卖中做第一个为一件物品付出最高价的那个买家,只要我付得起,而且不会对我的收藏结构有影响(换而言之,无需为心头好而折腾).  我从来不希望因为经济问题而出售我的藏品,但是世事无常.  但是我最不希望发生的情况还是做最后一个为拍品埋单的那个买家。

最后我必须说明的是:像麦因塔表款这种独特而稀有的物品,它们的价格永远不可能以理性思维去理解.

NW:

钟博士,你觉得麦因塔的出品能否跟乔治丹尼斯(George Daniels), 德里克巴雷特(Derek Pratt)还有杰恩克拉克(Gene Clark)的作品相提并论?

参考链接: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 ... st%3D1%26digest%3D1
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 ... =%B2%C2%B2%C2%B2%C2
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 ... =%B2%C2%B2%C2%B2%C2
http://www.sothebys.com/en/aucti ... iels-so-l12313.html



我在上面提及的这些大师都是专门制作精致,顶级而且独一无二作品的大师;我对他们的作品的喜爱程度远超艾德侯活,法苏,波特和麦因塔的这些作品.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大师们的出品的市场价格会远高于其他时代的独立制表大师的作品? 你会认为这种现象也是非理性消费思维造成的吗?


钟博士:

到了现代独立制表大师作品这一级别的货色,其价格已经远超我可以猜测的范围了.


以下是一些我的猜测:


1) 丹尼斯的批量作品是有定价的.  他曾经根据欧米茄提供的基础机心改造出了自家的同轴表款,这种表的价位大概跟麦因塔表款在同一范围(35000-65000美金左右).  光是稀有度是不能决定一块表的价值的.  这种入门级别的丹尼斯作品的手工介入成分同时也是最小的(最多也就是调校和修改附加功能模块).  



一块真正意义上的丹尼斯定制作品通常就是六位数英镑或者美金的价码了.  这个价钱也是他当年向买家们开的价. 每一块定制作品意味着大师本人要花上超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因此这些表的价值也代表着大师本人生命中的重要时段真正意义上用消耗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杰作).  同样的道理适用在德雷克派拉特(Derek Pratt)和杰恩克拉克(Gene Clark).  这些表的价值就是基于他们职业生涯中一到两年时间的价值来定价的这也就是译者对定制表及其作者崇高尊敬和向往的来源).


波特的作品价值很可能也是基于类似或者相同的标准:消耗作者本人职业生命中重要的一段时间.


其实,这样的定价还是理性的,当然,这样的估值也符合我的逻辑.


一旦作者去世,这些作品的价值基本上就是由供需定律来决定了.  法苏,波特这些人的作品基本都是由美国收藏家来支撑市场的,而这些追求法苏,波特作品之流的美国收藏家的财力不是很雄厚,因此法苏,波特等人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位通常不过五位数美金(最起码在我已知的市场记录中).  而这些表的实际价值实际上因为不可避免的损坏和老化而在逐步下降.


艾德侯活其实只是一款在当时相对比较高级的量产表,所以它的价值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更何况基士顿侯活已经灰飞烟灭很久了(1930倒闭).


不少现存的制造商会不时推出所谓的特别版表款来增加买气.  部分原因是,这些公司可以通过这些特别版来和某些经销商维系良好的关系的同时维持甚至提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这种政策导致了包括PP和劳力士在内的表商可以不断给自己的现产表款的价格打激素.  事实上,市场也有足够的空间来消化这些现产货.


我曾经给PP的89号作品做过价格和市场分析.  这款表曾经在1989年以四百万美金的价格出售,成为一时的记录. PP曾经声称:他们从设计,生产加工到完成此表花了两万工时,我一开始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后来我注意到哪怕是一个国防工业的普通合作研发项目(钟博士原为BAE旗下的军工工程师)都需要用到比PP宣称的两万工时多十倍的工时来完成(这里指的是二十万工时),所以PP应该不是在谎报工时以吸引眼球.

波特的作品情况其实比较复杂. 波特本人有运营自家的作坊,而且又和日内瓦本地最好的师傅签约,让他们分担部分零件的生产和加工,就连我也曾经为了修复一块波特而制造过相应的零件.  所以波特的作品基本是手工制作的(波特曾经因为花钱鼓励当地制表师制作他不会使用的零件而出名)。


我怀疑高端的路易奥都马(Louis Audemars)也是类似甚至相同的情况. 大约有三分之二左右的路易奥都马(Louis Audemars)的流水号码已经不复存在,所以鉴定工作非常困难。在那个时代(1850-1880),还有好几家著名的作坊的水平参差不齐.  在古表收藏开始形成风气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相应资讯也被曝光,这也给不少古表的价值带来了一定提升,尽管还没有上升到PP的水平,除非是宝玑级别的作品.

参考链接:http://audemars.co.uk/the-serial-numbers/
http://www.p178host.com/apgallery/APMusicalHours/ap_mh_all.html

其实,如果作品所属的品牌,作坊和制表师完蛋了,鉴证工作的重要性倒也是其次;现存的制造商对自家品牌古表的鉴定,修复和保养工作才是最要命的. 多数需要这类工作来谋生的人都是拥有专家团队的投资人.  如果这些老油条得不到绝对可靠的鉴定,修复和保养服务的话,他们通常不会对一件古董下手.


如果你能够在某个藏家手中(又或者是制表师本人手中)买到丹尼斯或者派拉特的作品,那么鉴定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一旦作者仙逝,这些表的价值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长远来说应该会下降),复制品开始会在市面上涌现,而真货有可能会被屠夫蹂躏.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幸存的真货会很贵,烂货成为地雷般的存在.




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研判了.


NW:

哪怕你的回复只是你的研判,已经很够用了,真的很感谢你。

现在就让我用有限的理解能力来解读你的观点吧:独立制表人的作品(尤其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基本还是值得那价码的,真正影响价位的其实是追捧那些表款的大款们。

希望我这种理解是对的,有什么谬误的话请在你的回复中指出。

在我们之前在NAWCC论坛上的讨论中,你告诉过我:AWCO级别的华生1872是你最喜欢的量产型怀表,然而,你又曾经说过,汉密顿22号甲板表是值得你在出海航行时把性命押在上面的一款表。那么,到底你判断一款量产怀表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呢?.
华生1872:

汉密顿22号甲板表:


参考链接:
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 ... =%C3%C0%B9%FA%B1%ED

钟博士:

我必须先澄清的是:我手上没有任何一款华生1872怀表.


至于汉密顿的22号甲板表,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过分花钱.  一块品相状态俱佳的22号甲板表价值通常在500美金至1200美金之间(约合3000-7200人民币之间),包括盒子在内的外观件还有表本身的品相状态都是影响价格的因素. 我喜欢的还有这款表的历史. 这是一款很多人都曾经把他们的生命托付在其身上的表,作为一款导航表,这无疑是成功的作品,作为对来自美国海军天文台对船钟的一个羞辱,我认为这款表非常值得入手。  


美军当年采用高低搭配方案的出发点和动机(高低搭配即:一款船钟搭配一款甲板表)是好的,但是招标研发制造船钟的想法其实是个错误的决定.  批量制造高质素船钟的难度远高于所有人的估计,而且汉密顿这样的高素质生产商都差点因为期限的原因违约.  无论是汉密顿还是埃尔金都花费了大量心血去建造船钟,这样的努力用在甲板表上其实会有更好的结果. 我早已听说过22号甲板表在战争中的表现远超两厂所做的船钟,而且我也非常相信这样的说法.  我相信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测试记录充分支持了这一说法,而且是对所谓的高低搭配思维的一个充分的羞辱. 这就是我喜爱22号甲板表的原因.


我目前的研究表明:正是蒸汽动力军舰的技术发展导致了杠杆擒纵时计彻底地击败了冲击式擒纵时计(因为杠杆擒纵技术的发展与该种军舰的技术发展息息相关).  专门负责估计风险的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早在1860年代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海军到了1900年代左右才意识到这一点. 这箇中的原因说起来真的可以说上好几天,我正在为有关题材写文章,过段时间你就可以看到了.


说到收藏古董钟表,我有两个专注的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作为精密时计发展史一部分的那些钟表作品.


这个主题的例子包括:便携型航海时计(基本是甲板表),铁路表,1970年代的高频天文台竞赛表,某些有趣的高端石英表.


当然,我也很喜欢精工的那些精工细琢的温度补偿石英表,VFA高频表,还有那些通过当年COSC的表款,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入手一款当年的特优精工.


我的另一个收藏主题就是高素质的女装怀表.  这类表大多出自瑞士,但是华生的Maximus级别表款还有一些Am'n级别的款式也非常吸引我。


我的另一大收藏主题是:带有历史证明文件的表款,这类表可以使我对它们的历史有所了解. 其实,这类表通常也是精密时计发展史主题的那些表款. 这类表的第一任表主通常都是些腰缠万贯或者在某一个行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名气足以成为当时的新闻头条甚至可以名留青史(最起码留在历史档案馆)。 他们也许在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们了,但是最起码在当时都是名动一时的人物。


在钟表收藏的领域,其实也存在人以群分,盲从大流的现象;而那些学富五车的收藏家总是处于收藏群体的顶端,钟汉晨(Jon Hanson)是当代美国钟表收藏家之中以收藏早期美国表闻名四方的大藏家.  他遇到的情况有时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复杂,但他的好学和勤奋总能令他迎难而上,颇有斩获。


因为他持有的那些罕有而珍贵的早期美国表实在太多太好了,所以我从来不涉足他的收藏领域。 真正好品罕有的美国表之所以难以在市场上见到,很大程度上是被他尽数收罗(他收藏的数量和质量可以用“恐怖”二字来形容).  他曾经告诉过我,他收藏有过百只的AWCO级别的华生1872!(顺道再说一下,我真的没有任何华生1872)他手上有一只1872的状态是我可以接受的,但是他的开价太缺德了;此外,钟汉晨完全没有出售任何藏品的计划,所以他的藏品很有可能要在他死后才会在市场曝光。


其实“手工作品”这个字眼对于表而言非常蹊跷.  表不论在哪一个时代,都是科技产物,肯定有设备(不管是手动,半自动还是全自动)参与和特别的匠人技艺(特别是操作工具的技术)来完成的.  就算是手艺比较全面,连外观件都能自行制作的大师,诸如乔治丹尼斯,派拉特和德累斯顿的朗格都会在制作过程中采用大量的技术设备. 至于工业化时代的量产美国表,那是团队作业了。


我最近入手了一款钟表学校毕业生的作品,那是一款由来自瑞士比恩钟表学院的高材生完成的作品.  那是一款基于积架基础心改出来的作品,所以不能算是“全手工”作品.  加拿大钟表学院(The Canadian Horological Institute)倒是曾经制作过20只“全手工”作品,那是每一块表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学生或者导师从原材料到加工做出来的好东西,我现在还在找,你有空有闲钱了也该试着找找看。


瑞士,法国,英国等地的钟表业都是高度专业化的,换句话说,一家作坊或者一个制表师能做的功夫只有一种,其实也算是团队作业了,所以基本上没有人能从头到尾(从选料到精加工)做出一块完整的表。这就是我从来不重虚名的原因!  在高端钟表作品领域,各大厂商的调校师,表盘师(包括珐琅师)还有什么打磨师东师西师都是共享的!没有所谓的御用不御用!  打个比方,英国的福山(Frodsham), 丹特(Dent)或者哈利琼斯(Harry Jones)的指针都可以是出自威利斯作坊(Willis dials and hands), 擒纵可以是某件不知名高级作坊的手笔。所有的瑞士竞赛表的调校师其实也就是那么老几位。 当然,也存在过例外,VC曾经雇佣过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 海伦洁卡(Helene Jaccard), 在1920-1930年代,这女人调校出来的表在竞赛中屡屡获胜,我知道现在都还想入手一块她过手的作品。


我为了搞清楚上述的这些问题,花了大量心血,我的选择都是经过一番艰苦钻研的结晶(当然也是我感兴趣的题目).


有很多人步入高端钟表市场就是为了图利,尽管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他们有的充当一些无心向学的傻大款的顾问,就是为了赚他们犯傻的钱。“钟表投资”这个领域有着太多的利益冲突,所以我很庆幸自己无需为了生存而去搞所谓的”钟表投资“.


通常来说,市场上那些价格特别高的货品都是被那些非常冲动的家伙追高的,精明的消费者则倾向入手那些有着可靠文件证明身世的古董。随着热门货品价格的走高,造假者的技巧也是魔高一丈.  很多消费者只想知道心头好的价位数字几何,所以很多时候买到的是惨不忍睹的烂东西.


美国表基本都是高度垂直整合的流水线团队作品,除了艾德侯活(Edward Howard)这样的异数(这款表的擒纵是瑞士货)。瑞士货则大多是多个作坊的产品结合起来的产物(因为从费效比的角度看,小批量货色不值得他们兴师动众去搞一条垂直整合的生产线出来).   艾德侯活的摆轮应该毫无疑问是自家作品,这表本身的素质还是不差的,但是我更愿意把钱花在七千至一万美金档位的一些高档货色。


我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小主题,那就是秘密签名("Secret signatures").  这些特征是被那些著名的制表师或者制造商用来在没有在正面签署自家名称或者商标的时候识别自家作品用的.  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是VC,VC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带有直接用螺丝贯穿和固定的表盘;早期的时候,螺丝的方位分别在9点和3点位置(表盘正面),后来改成了隐蔽在表盘背面.  如果有机会打开表盘背面的话,你会看得到这些螺丝。


我只建议你遵循我的基本原则去学习和发展出属于你自己的主题和专注点——学你所好,买你所爱,特别是研究你喜欢的那类型的表是怎么样被制作出来,以何种方式销售,卖给谁了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出你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坚持下来。如果你能够坚持下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维,那么长期下来对你自己的个人成长也是有利的. 千万别因为你认为某件货色以后会升值就入手,除非你还有其他原因要入手这件货色;除此之外,你还必须提防那些和你一样有眼光的人,他们随时可以在拍卖场和其他二手市场上夺你所爱于无形.  这就是为什么你最好建立自己的价值观系统。  只要远离功利,保持自我,你作为一个爱表人的旅程将是长久而充满乐趣的,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损失。






81条回复

返回列表
板凳
发表于 2014-2-19 08:17:38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回家慢慢品味
地板
发表于 2014-2-19 08:39:33 | 只看该作者
精彩!
刚看了一段,要下班后才能看完了。钟博士对收藏的指导很到位,值得学习,找到自己的收藏主题很重要,但能做得到的还真没几个。
一些细节值得推敲,比如PP的竞赛表的确有非钻石盖石的版本,不一定就是后换了,只不过文中这只案例实在是动过太多了。
另外,冲击式擒纵在现在的测表机上是测不准的,不知道钟博士用什么仪器?
5#
发表于 2014-2-19 09:03:50 | 只看该作者
讚一个.估计要看好几遍才行.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09:18:56 | 只看该作者
gtgtgt 发表于 2014-2-18 17:03
讚一个.估计要看好几遍才行.

这篇文章就是用来好好回味用的,慢慢看,希望你们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
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09:20:15 | 只看该作者
xhandy 发表于 2014-2-18 16:39
精彩!
刚看了一段,要下班后才能看完了。钟博士对收藏的指导很到位,值得学习,找到自己的收藏主题很重要 ...

http://www.watchlead.com/wbbs/fo ... hlight=%D0%C2%C4%EA
我之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我重走前人的路线,那我的价值最多不过一个闪存盘(就是大家熟悉的U盘),可能就连一个闪存盘所存的资料和翻译都比我所掌握的厉害。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新作里改变自己的工作重心,收藏观和玩表理念的培养绝对是我独有的一项资产, 也是我能够继续为表友做贡献的一大王牌。因此,在我日后发表的重量级作品中,将以理财,收藏主题的组建,知识结构建立等与生活,爱好息息相关的元素与技术资料有机结合,以图无论在微观与宏观角度都能为表友带来前所未见的帮助。”

这就是我在怀表区的马头炮,再后面还有更精彩的。
8#
发表于 2014-2-19 09:54:58 | 只看该作者
引颈翘望.
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0:10:40 | 只看该作者
gtgtgt 发表于 2014-2-18 17:54
引颈翘望.

最好的等待方式是:从头到尾看我发表过的帖,留意其中值得记录的观点,积累起来,学习和观察的过程是非常美好的;如果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观点,不妨在我的帖上贡献一些,毕竟有很多尘封了,该是时候挖出来晒晒太阳了,呵呵。

接下来的这段日子,我库存里的好东西还会发上来的,但是不会很多,毕竟弹药有限,等我真的大功告成了,出关的时候就真的是厚积薄发,气势磅礴了。

10#
发表于 2014-2-19 10:22:47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好文章,老兄辛苦!
11#
发表于 2014-2-19 10:30:4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值得学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0:39:16 | 只看该作者
名怀表之佳家 发表于 2014-2-18 18:22
多谢好文章,老兄辛苦!

老兄?不如叫我老弟顺耳,最近好久没有跟你电邮联系了,希望以后能跟你私下多多交流,互相促进。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来自老兄的大作!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0:39:49 | 只看该作者
ling7789 发表于 2014-2-18 18:30
非常值得学习

你们也有相当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14#
发表于 2014-2-19 10:53:3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要慢慢看 慢慢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1:01:29 | 只看该作者
haru 发表于 2014-2-18 18:53
好文章 要慢慢看 慢慢品

我暂时回来消耗一下库存,消耗完了再闭关。
16#
发表于 2014-2-19 11:17:44 | 只看该作者
实话说我觉得HOWARD那支超丑。
17#
发表于 2014-2-19 11:21:10 | 只看该作者
lxhprc 发表于 2014-2-19 11:17
实话说我觉得HOWARD那支超丑。

不嫌,有多送只我
18#
发表于 2014-2-19 11:34:36 | 只看该作者
xhandy 发表于 2014-2-19 11:21
不嫌,有多送只我

吃不到葡萄才敢说酸啊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12:16:18 | 只看该作者
lxhprc 发表于 2014-2-18 19:34
吃不到葡萄才敢说酸啊

总的来说,EH是好表,只是现在不是时候入手而已。
20#
发表于 2014-2-19 12:30:12 | 只看该作者
這些錶我都很喜歡,可是價格非常昂貴!
12345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4-24 01:42 , Processed in 0.166822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