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钟表基础知识] OMEGA8500与ROLEX3135技术对比(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复制链接]
7530126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23: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读楼主的比较文章都感觉挺有意思的,喜欢这样的理论探讨,喜欢深究技术的表友。如果挺劳的人也能从理论、技术、实践角度去反驳就更精彩了。
沙发
发表于 2013-1-2 05: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2 01:47
可惜劳的技术基本上乏善可陈,从老帖子基本就可以找到所有相关信息,关键就是看反驳者自身的学术素养了。 ...

文章不错,鼓励继续!
板凳
发表于 2013-1-6 19: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8500机芯的生产成本肯定要高于3135,而欧米茄投入的宣传又很多,所以零售价格能控制住确实不易,也凸显奢侈品行业(包括劳力士)的暴利。

另外想说的是,论坛就是一个讨论交流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就事论事,以理服人,没必要互相人身攻击。
实际上我们处于一个很局限的网络天地,并没有某品牌某产品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出现问题几率的全面统计,只是根据网友发言而得出的大概结论,这其中还有一些是不确实的(这个问题在其它网站可能更明显)甚至臆想出来的。

楼主不管出于什么动机立场,能有理有据地写出分析文章,我很支持,也更乐意见到能有高手从相应的技术理论角度写出精彩的辩方文章,才是功德无量。
地板
发表于 2013-1-6 19: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ek329 于 2013-1-7 04:58 编辑
周朝先 发表于 2013-1-6 18:48
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总是说这个牌子这个机芯好,下单时却买了另一个牌子,或者什么也不买
1570-3035-3135 ...

任何一个大企业的兴衰,都涉及到政府的利益,政府怎能不管?
如果说,注资PP和劳的是日内瓦政府,那比较说得通,因为这两家公司在日内瓦。如果吹成“瑞士政府”“只”注资这两家,只能说明编造这个故事的人,根本没有常识。
其实,当时最需要救助的就是ASUAG和SSIH,也就是SWATCH的前身,因为这个集团能活下来,瑞士制表工业就不会灭亡,没有它,劳力士和PP连游丝都找不到。

宝珀的问题,并不在于“不生产石英”或者“只做圆表”,它曾经是在法国市场呼风唤雨的品牌,那个年代的法国人,也许不知道劳力士,却都知道宝珀,但问题是宝珀一直都不是一个高级的品牌:重新打造它形象的时候,如何让人们接受这将是一个高级品牌?除了有FP机芯厂的支持(当时宝珀和FP已经是绑定的),也需要广告宣传。
沛纳海的古表高行情,物以稀为贵,很符合经济原则,不难理解。它确实赶上了运动表潮流的好时候,劳力士的运动表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眼下发生的一切,也将会成为历史,历史不仅有荣耀,也有痛楚,不能说谁的历史荣耀谁就一定、永远都是好的,劳力士在金融危机时遭受的打击也会是历史的小插曲,将来也许被刻意隐瞒、被人们淡忘。同时也有很多的品牌在此时努力创造历史,成功也好成仁也罢,我都不会将之视为“寇”,也许这就是我这些年从德国钟表学家那里唯一学到的东西。
5#
发表于 2013-1-7 05: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ek329 于 2013-1-7 16:59 编辑

石英风暴之前,瑞士制表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近50%,石英风暴中最差的时候跌到15%以下。从业人员减少三分之二,大批公司资不抵债而出售或倒闭。也许在某些人眼里,觉得对于国家来说,一个行业不景气不算多严重,但是在西方民主国家,企业大量倒闭,人民失业,就是极其严重的问题。那次风潮,所有的瑞士表公司都是输家,夸大某一个品牌的坚挺根本没有意义。而对于瑞士传统机械表走出低谷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这样两个因素:1.SWATCH的出现,相当于拯救了制表最关键的产业环节,另外也显示了欧洲表强大的设计实力;2.爱彼万国等品牌,率先将以前高不可攀的复杂功能表以量产形式呈献在普通人面前,其中,ETA、FP、积家等的基础芯、DD等改造公司开发的组件都是功臣,有了这些技术根基,所谓的高级表文化宣传才有说服力。而劳力士,并不是瑞士表业的拯救者,它只是其中的一份子,而且是获益最多的一个,它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有必然也有偶然。

另外,关于天文台比赛停办和石英风暴,人们仍普遍存在理解误区,就是片面夸大了日本表的威力。
天文台比赛停办的原因是,无论人们如何精密调校机械表,都已经无法战胜石英表的精准度,所以实际上是调校比赛失去了意义,因而停办天文台竞赛。
石英风暴压倒瑞士表业的真正背景是70年代货币危机,瑞士法郎大幅升值3倍,严重削弱瑞士表的价格竞争力,而同时日本、美国和香港的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各种冲击致使瑞士企业负债累累大量倒闭。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瑞士人只想卖得贵,精准又不如石英,所以倒了霉。瑞士当时也有石英表的,如不是货币问题,价格也可以控制住。当时同样在欧洲的法国LIP和德国JUNGHANS就转型很成功,但随着手表的两极分化严重的时候,LIP和JUNGHANS这类企业高不如瑞士,低不如中国,也就逐渐衰败了。
6#
发表于 2013-1-19 20: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只有碟飞同轴系列开始普及的那一年,欧米茄与劳力士同类型手表的价格是旗鼓相当的(碟飞还是皮带,ETA基础机芯;DJ是钢带,自家机)。后来同轴的折扣空间非常大,劳力士的官价也一直涨,再没见过同类型新表行情贵过劳力士的欧。
7#
发表于 2013-1-22 01: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动表的上链效率和储能时间长短很难说没有关系,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加上多功能化越来越普遍,自动表每天戴8小时后能满链走时的并不多。所以各厂家新开发的自动机芯,无非强调的都是提高效率、加大储能、降低摩擦以及维持精准度,这些因素都是相关的。
同轴的发明者在1970年代已经开始关注这些问题,相当有前瞻性,因为他当时试验用的几个品牌机芯,均是自动机芯(包括欧米茄、劳力士、PP和真利时)。至于欧米茄后来的实践,确是太急于市场化了,当然,首先考虑成本和盈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很正常的,没有2500的积累,就不可能有8500。
回想一下,1985到2005这二十年,真正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品牌只有劳力士,这是市场惯性使然,并不是说保持不变的才好,变化的都不好,其它品牌包括PP在内不变的话就无法生存,而劳力士现在也是被逼到非变不可的地步了。时代不断发展,潮流需要顺应。到哪一步算是巅峰真的很难说,如果说1570是巅峰,那潜台词是不是说劳力士是个走下坡路的品牌?当然,很多人也不会同意,这就是每个人的角度问题。
8#
发表于 2013-1-22 16: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22 08:54
其实随着对表了解的深入,越来越觉得不是一种爱好那么简单,反倒像是一项包罗万有的学问,品牌的走向关系 ...

这些年钟表市场和某些品牌的发展完全可以作为经济学课题去研究,很少人写这方面的论文,我相信欧洲的业内也欢迎这样的课题研究。
我自己则更有兴趣研究钟表设计美学,但现在时间太少了。
9#
发表于 2013-1-22 16: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chn6 发表于 2013-1-22 14:04
为储备我国未来制表业管理人才做准备,说实话,我们不缺优秀的技师和工程师,真正缺少的是海耶克那样的人 ...

中国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而所谓“内行”又牛得不得了,把全世界都不放在眼里似的。
操作奢侈品牌,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像中国大众没有形成钟表审美的,广告宣传最直接有效。
顶端品牌看技术、资金、人脉、市场,就需要全能型人才了,这种人在全球都是抢手的。除了海耶克,很典型的是宇舶的BIVER。
10#
发表于 2013-1-29 18: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9001机芯口径33MM,厚8MM。
欧米茄8601年历机芯口径29MM,厚7MM。而8500基础机芯厚5.5MM。
如果9001去掉年历组件,厚度应该能被接受作为基础芯的。
11#
发表于 2013-1-29 18: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ek329 于 2013-1-29 19:11 编辑
周朝先 发表于 2013-1-29 18:49
说喜欢现代劳力士的表友改玩沛,改玩万国积家,改玩三大牌,改玩独立制表人,甚至改玩怀表~~
我都能相信, ...


为什么一定要非此即彼而不能同时拥有呢?这就有一个戴了12年SUB,新买了海马的:


中国表迷只是自己给自己找心魔,品牌的心魔。一面说不要受品牌宣传蛊惑,另一方面又在自己树立品牌偏见。
拿欧米茄与海鸥相类比,好像有点不妥吧。它也不是PP,它就是欧米茄而已。
12#
发表于 2013-1-29 19: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很欢迎这类技术争鸣文章,无论你的论点来自哪里,你是否真的“懂表”,你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力。我们也很乐意见到更精彩的反方论证。这不是品牌的殊死拼争,也不是什么推荐文章。

推荐表,是个很有意思的事。
我发现懂得越多,反而越不会推荐。
如果我自己只会买劳力士,那么一个预算1万5想买新表的人咨询我,我只能说:爱莫能助?
13#
发表于 2013-1-29 2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朝先 发表于 2013-1-29 20:01
身边有2个喜欢朋友买了欧8500
都是因为欧在国内的影响力
一个是钢带碟飞,一个是600米

你自己设定了一个前提:欧这个品牌不行。甚至总是拿国产品牌去类比。
但这个前提本身就是立不住的,欧米茄品牌行不行,有公论。所以在这个技术讨论贴里,你的论点就显得有点牵强了。哪怕只强调1980-90年代那段低潮历史或者强调2500出现的问题,都更具有说服力一点,虽然都是些老生常谈。
14#
发表于 2013-1-29 21: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这么比,起码就是有说服力的例证,有你自己评价事物的角度。拿海鸥比瑞士表品牌,用七匹狼比阿玛尼,就与此帖差得远了,套用前几天某人的说法:拉低了档次。
归根结底,这个帖子是看严谨的技术交流,而不是看品牌给大家的好坏感觉,更不是胡乱拿品牌说事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表的价值体现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多,此前类似的争论太多,但最后都是白费了唇枪舌剑。
15#
发表于 2013-1-29 22: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ek329 于 2013-1-29 22:20 编辑

欧不是没有品牌价值啊,只不过它的品牌价值确实比不上劳力士而已。但它的市值是大于PP的,也许有人会说,你有钱也收购不了PP。呵呵,难道你有钱就能收购得了欧米茄——这个最大钟表集团的最核心品牌吗?
关于保值性还想说一点,当一个名表品牌产品的年产量过几十万之后,就不可能奢谈保值性了,现在还用保值限购手段来运营的主流品牌,也就是PP。沛纳海维持得比较艰难了。
高产量名表品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把新表卖出去,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一折两折的大宗批发价的原因,劳力士亦不能幸免,只是折扣还没到那么低,但也远不是我们能想象到的。
16#
发表于 2013-1-31 18: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3-1-31 01:23
怪不得之前跟我吵得火热的某版坚持举起“文化”大旗了,试想下,连某牌引以为傲的“保值性”都已经今非昔 ...

你在别的版区确实有**不妥的地方,应该自我批评检讨。
别人并不是单独针对你在此贴中的观点。
17#
发表于 2013-9-5 17: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gfyk 发表于 2013-9-5 17:29
2010年劳力士在美国加州市场新表给AD的价是7折,1个月内售出给65折。

65折很厉害了,这样的产量这样的暴利,不成为市场上的表王才怪。
18#
发表于 2013-9-6 00: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gfyk 发表于 2013-9-5 21:40
劳力士为了美国市场十分敢花银子。2010年时,美国公价本身就比欧洲公价低15个点左右。其实给欧美两地AD的 ...

没了解过,改天帮你问问。
19#
发表于 2014-5-27 16: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gogorock 发表于 2014-5-27 13:19
如果按阁下这么比就有说服力了吗?
劳和欧中间还隔了好多个品牌的表。为什么欧只和劳比?很明显的一个原 ...

比较晕,我自己写的排名,现在被你用来说我自己。那个几类的划分依据不是指品牌的水平,而是技术复杂程度和价位档次。如果你拿那个当高手排名榜,只能说明你还没入门。
还有,像8500这种基础芯的加长动力和万国的超长动力不一样,劳力士迪通纳也从4030的60几小时增加到4130的70几小时,这是技术发展的趋势,别乱拿劳力士说事,劳力士用硅游丝就已经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了,以后劳力士学习别人的地方也许更多呢
欧米茄的经营策略比较急功近利倒是真的。没办法,很多品牌都想从劳力士的强势中打突破战,必须采用这种飘忽不定的打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5-5 04:11 , Processed in 0.28499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