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通

标题: 忽然就卖不出去了 [打印本页]

作者: gfyk    时间: 2017-3-30 11:26
标题: 忽然就卖不出去了


泡沫破裂时,价格会跳水。
大家发现,突然就卖不出去了。
原来加价求不到的,转眼比市价还低,数量堪比在售时。
房子如此,
表也一样。

作者: gfyk    时间: 2017-3-30 11:34
奢侈品的黄昏:瑞士表业可能要连续第三年惨淡收场了
2017-03-30 10:11 2
在2016年遭遇寒冬之后,数家瑞士钟表行业巨头在新年伊始呈现出复苏态势,但迹象表明, 作为奢侈品行业风向标的瑞士钟表业的衰退尚未到达谷底。

受到中国反腐、欧洲恐怖袭击和智能手表崛起的影响,瑞士钟表出口2016年同比下滑9.9%,为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亦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

据《金融时报》报道,多家行业巨头表示寒冬或许已经结束,销售业绩在去年末已经开始复苏。

1月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称,去年第四季度其旗下包括宝格丽(Bulgari)和泰格豪雅(TAG Heuer)在内的手表品牌销售同比上升8%,2016年全年销售增长为5%。

掌管卡地亚(Cartier)、伯爵(Piaget)和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 的历峰集团(Richemont)也表示其钟表销售出现好转,2016年第四季度销售额上升5%,其亚太地区销售更是录得10%的增长。

然而,整个行业的形势并不乐观。瑞士钟表协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钟表出口今年1月同比下滑6.2%。市场分析认为,瑞士钟表行业并未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LVMH集团董事长Bernard Arnault就曾警告称,虽然业绩向好,但欧洲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稳定问题仍然是隐患。

此外,中国打击反腐和逃税还在继续,香港市场库存仍然高企,而近期瑞郎持续走高也进一步抑制钟表消费。长期看来,瑞士钟表行业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是随着智能手表的兴起,消费者习惯的改变。

花旗集团奢侈品证券研究主管Thomas Chauvet认为,“销量好转并不代表钟表行业的衰退已经触底,对于钟表行业来说,规模缩水或许才刚刚开始。”

“在过去十年来,钟表商们一直在提价,却没有多少创新。过于自满是他们面临当前危机的主要原因,” Chauvet说道,“他们无法适应消费者行为的改变。
作者: nomorewatch    时间: 2017-3-30 12:24
该买的还是会买,其实奢侈品市场适当调整和缩水也是好事情,社会哪有那么多资源承受那么多高端消费人群?盘子还是那么大,泡沫越来越多,能不调整才有鬼。


作者: gfyk    时间: 2017-3-30 12:56

市场小了,货源多了,
小闹,
你说价格还能维持原价吗?
名表不是金条啊。
作者: nomorewatch    时间: 2017-3-30 13:11
gfyk 发表于 2017-3-29 20:56
市场小了,货源多了,
小闹,
你说价格还能维持原价吗?

我不是先知,没法告诉你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除了紧俏表款和潜力款,其余的款式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是可以用好价钱买到的。
作者: gfyk    时间: 2017-3-30 13:17

除了饥饿营销,复古复刻,
纯机械表没什么咒念了。
作者: nomorewatch    时间: 2017-3-30 13:39
gfyk 发表于 2017-3-29 21:17
除了饥饿营销,复古复刻,
纯机械表没什么咒念了。

其实从设计概念看,机械表也就两大阵营,传统和创新。

创新,再怎么玩也离不开机械的基本原理,偏离的话代价非同小可,而且创新阵营的表款通常在二手市场是垃圾。

传统,咱们看得多了,极致的代表咱们心里都有把尺子,就不提了,通常比较保值的也是传统阵营的作品。


作者: OHSEAL    时间: 2017-3-30 14:25
最近好像没年前那么"抢"。

作者: gfyk    时间: 2017-3-30 14:31
十二个月内,14000从1.1涨到1.5;16200从1.5涨到2;16234从1.7涨到2.2;16233从1.8涨到2.4……莫非都要见顶了?

作者: 马甲    时间: 2017-3-30 15:36
涨前没有买房  涨前没有囤表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  发个帖期待他楼塌了



阁下转载之文  说的都是走不动路的奢侈品牌子  阁下所举例子  倒都是实打实涨起来的rolex

三线城市房价要跌和北上广深泡沫会破  不是**事儿



作者: 马甲    时间: 2017-3-30 15:59
马甲 发表于 2017-3-30 15:36
涨前没有买房  涨前没有囤表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  发个帖期待他楼塌了

** 一 码 事 儿

这都屏蔽。。。

作者: gfyk    时间: 2017-3-30 16:19
期待它涨起来。不用穿马甲

作者: G    时间: 2017-3-30 16:31
来自西半球的马甲
作者: gfyk    时间: 2017-3-30 16:53
担心一篇帖子会砸塌市场,这玻璃心里得多脆弱

作者: 时光如水    时间: 2017-3-30 17:21
gfyk 发表于 2017-3-30 16:53
担心一篇帖子会砸塌市场,这玻璃心里得多脆弱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作者: 马甲    时间: 2017-3-30 17:29
gfyk 发表于 2017-3-30 16:53
担心一篇帖子会砸塌市场,这玻璃心里得多脆弱

不是我担心砸市场  是我担心阁下不开心    阁下明明翘首期盼表市大跌  却隔三差五发帖求rolex/tudor  而在下有感表市不易波动  怕阁下长期不能如愿而伤心呢

我未有能力囤房  亦不屑囤表

作者: gfyk    时间: 2017-3-30 18:50
马甲 发表于 2017-3-30 17:29
不是我担心砸市场  是我担心阁下不开心    阁下明明翘首期盼表市大跌  却隔三差五发帖求rolex/tudor  而 ...

表都已经求到。让您操心了

作者: Globaltruss    时间: 2017-3-30 19:16
反腐现在我们送木头,木头无参考价

作者: 小表迷    时间: 2017-3-30 19:20
有些表,奶酪做的,三个陀飞轮的,各个限量的,过十年不会有人再记起。但是某些独立制表作品,依然严重被低估,可能需要时间来验证。

作者: OHSEAL    时间: 2017-3-30 20:26
马甲 发表于 2017-3-30 15:59
** 一 码 事 儿

这都屏蔽。。。

可能防赌 马的

作者: 马甲    时间: 2017-3-30 20:32
gfyk 发表于 2017-3-30 18:50
表都已经求到。让您操心了

厉害  恭喜  

作者: gfyk    时间: 2017-3-30 21:48
小表迷 发表于 2017-3-30 19:20
有些表,奶酪做的,三个陀飞轮的,各个限量的,过十年不会有人再记起。但是某些独立制表作品,依然严重被低 ...


对呀。奶酪做的,
我当时就想,他怎么不用罐头鲱鱼做壳,
直接把展厅里的人都臭死算了。
作者: nomorewatch    时间: 2017-3-31 04:02
gfyk 发表于 2017-3-30 05:48
对呀。奶酪做的,
我当时就想,他怎么不用罐头鲱鱼做壳,
直接把展厅里的人都臭死算了。


作者: he126    时间: 2017-3-31 10:31
据说房子还在涨而且没有止步的迹象:北上广深在过去的半年内房价一直在涨
作者: 广州明仔    时间: 2017-4-1 04:58
  国内奢侈品市场现在才刚开始普及,国内人口数量巨大足够影响世界,而且圈子中的羊群效应发展速度惊人的,例如那个潘多拉银饰,论坛卖不动,实体店能卖,这就是市场,论坛卖35000的二手伯爵,摆实体店卖95000,最多打9折,这样的销售方式比比皆是,你不买有人会买,这就是市场的认可。
翡翠只有中国玩,都没见**灭,钱都是银行的,爆了也没所谓,这就是国内投资概念。
一个单车共享软件都说市值多少亿的,一个表贵那几千,更不值一提

作者: 广州明仔    时间: 2017-4-1 05:02
一台新款的国产手机都要加价抢购
一台新款汽车也要加价
一对波鞋也炒上天价
发售价才2000的波鞋炒到一万加
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

作者: 广州明仔    时间: 2017-4-1 05:03
二手运动劳,香港日本卖得比国内还贵,这是事实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1 07:43
有一种东西叫周期。听说过吗

作者: lncs    时间: 2017-4-1 08:16
人傻钱多的不在少数
作者: 马甲    时间: 2017-4-1 19:20
gfyk 发表于 2017-4-1 07:43
有一种东西叫周期。听说过吗

买不起房  正在期待周期的到来


作者: 广州明仔    时间: 2017-4-1 19:51
对,地球生命也有周期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1 19:53
看来卖表的忌讳多啊
作者: readboy    时间: 2017-4-1 20:18
买表基本上还是个玩儿吧,想保值增值还是房子,表能保值增值10中无1,并且远不如房子来的快。。。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2 12:34
readboy 发表于 2017-4-1 20:18
买表基本上还是个玩儿吧,想保值增值还是房子,表能保值增值10中无1,并且远不如房子来的快。。。

咦——他们不来顶贴了

作者: zzz    时间: 2017-4-2 12:43
我觉得泡沫还没破,表市秋天还没过,寒冬还没到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2 13:33
zzz 发表于 2017-4-2 12:43
我觉得泡沫还没破,表市秋天还没过,寒冬还没到


房子限购限卖的推广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流动性有可能迅速枯竭
小小的表市只是庞大地产市场的衍生市场而已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作者: 广州明仔    时间: 2017-4-4 01:35
限购就是涨价的意思啊
地通那限购限卖,涨价
大米限购限卖,都是涨价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4 11:51
广州明仔 发表于 2017-4-4 01:35
限购就是涨价的意思啊
地通那限购限卖,涨价
大米限购限卖,都是涨价

怕价跌才限购啊
另:谢谢顶帖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4 11:52
如果不是诸位买表的朋友辛苦顶帖
恐怕早就沉了

作者: 马甲    时间: 2017-4-4 16:27
gfyk 发表于 2017-4-1 19:53
看来卖表的忌讳多啊

阁下的世界真是泾渭分明非黑即白呀  唱衰者  表迷也 唱反调者  贩子也

善哉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4 17:16
马甲 发表于 2017-4-4 16:27
阁下的世界真是泾渭分明非黑即白呀  唱衰者  表迷也 唱反调者  贩子也

善哉

谢谢顶帖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6 14:53
?!


作者: 沉默人01    时间: 2017-4-6 15:53
!!!,!!!,新表三万,二手三万四,会卖不掉?有商家对你的看法做出强力反击。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6 16:36

这种商家越多越好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6 17:01
成交价不是一篇帖子决定的,也不是商家的“强力反击”决定的,
老话说得好:卖家嘴里的钱不是钱,买家嘴里的钱才是钱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8 11:57
燕郊放量抛。什么情况?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9 15:52
紧货币进行时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9 18:07
zzz 发表于 2017-4-2 12:43
我觉得泡沫还没破,表市秋天还没过,寒冬还没到

开始紧货币了

作者: gfyk    时间: 2017-4-10 08:10
广州明仔 发表于 2017-4-1 04:58
国内奢侈品市场现在才刚开始普及,国内人口数量巨大足够影响世界,而且圈子中的羊群效应发展速度惊人的, ...

潘多拉的买家有自己的购买途径偏好

作者: gfyk    时间: 2017-5-5 21:03

各个金融市场开始去杠杆了。
黑色系、国债均跌
加拿大房市被我们逼崩了
澳元和新元也难挺住
毫无疑问,
表商的压力开始加大
微信上的一些货价不死要一口价了
有的开始有余地
有些不那么完美的开始主动推销
有的,嘻嘻
同意老徐中介了
买方必胜,老徐万岁

作者: gfyk    时间: 2017-5-28 10:58
在大额存单利率大幅上浮的情况下,标榜手表保值的商家怎么能不哭?

作者: 三江腹地    时间: 2017-5-28 12:27
市场就那么大 东西多了价格还居高不下 洗牌是必然

作者: 名表奢侈品    时间: 2017-5-29 07:47
大家讨论的都热火朝天,二手名表交易请找我手机微信18053247838

作者: gfyk    时间: 2017-5-29 09:52

作者: omegaseamaster    时间: 2017-5-29 11:52
可是感觉朋友圈表商生意很好啊,都要抢的,去晚了就没了

作者: gfyk    时间: 2017-5-29 12:03

卖房的永远说要涨
作者: 林芷晨    时间: 2017-5-30 17:09
考虑好要下手的时候发现买不到了,有现货的也都涨价了,哎!

作者: gfyk    时间: 2017-6-2 23:15
让市场说话
看是否依旧是卖方主导市场
作者: gfyk    时间: 2017-6-2 23:16
房价下跌已成定局!现在抢房的人要惨了!!
2017年05月08日 11:16:04 金融深度 1,085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五一期间,抢房大战再度开启,据说郑州人还抱着被子排队抢房,可是假期刚一结束,5月3号,郑州就扔了一颗重磅炸弹,宣布在郑州买的房子3年内不得上市转让。

更让抢房大军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这边拼命地抢房,可是又一房产大佬却果然清仓离场:内地项目一寸不留,比李嘉诚更激进。

5月1日,“重庆李嘉诚”的中渝置地实际控制人张松桥,以101亿元人民币买下英国伦敦金融城最高楼利德贺大楼的全部股权,这将成为中资在英国房地产行业最大收购之一。

我们要注意,目前中渝置地在中国内地已经没有任何土地储备,内地项目一寸不留,全部卖完了。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富人们纷纷**离场,难道房价真的要跌了?

有专家说,我们距离香港式的衰退就差半步,因为香港犯的三大错误之中,我们已经犯了两个半。

想当年,香港的楼市跌的那叫一个惨,不少房子甚至来了个腰斩,那么我们呢?

房价下跌已成定局!

让我们从房价为何如此之高的源头说起。

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不过3.65%,到了1998年,这一数字是6.24%。

那么现在呢?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情况与房贷房租等各项支出测算一下。

前几天,政治局会议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号,指出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回顾历年ZF的相关表态,我们可以发现,从去年底的加快建立研究,到加快建立完善,到现在的加快形成,“长效机制”的说法经历了如此演变,说明中央的心态已经越来越急切,对楼市调控的力度也要越来越大,“长效机制”已成为ZF首要任务。

那么,什么才是长效机制?

所谓长效,必然是要从根源入手,解决我国房价如此飙涨、房地产如此暴利的源头问题。

那么,我国的房价是什么时候开始突飞猛进的呢?

这就要从1993年分税制改革出台说起,这一改革出台后,中央财政收入大增2倍,中央拿走了全国一半的收入,但财政支出却只占到了30%;但是地方的日子却不好过了,钱没有了,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却不断增加,财政缺口越来越大。

没钱还要干事,怎么办?

这时地方发现自己手里还留有土地财政这一张牌,于是中央压地方,地方就压地市,最后地市虽然仅有18%的收入,却要负担80%的支出。

土地毕竟是有限资源,越卖越少,需求却越来越多。还想指望卖地持续增加收入怎么办?

自然是限制供应、采取控地了。

再加上开发商的推波助澜,为了拿地不断抬高价格,地价当然越来越贵,从而导致房价蹭蹭上涨,房地产一跃成为中国最暴利的行业,当然最后是老百姓埋单。

所以,要建立长效机制,就要从供给角度解决房价问题,也就是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地方ZF财政改革以及土地供应机制。

用推进房地产税的方式,来增加地方ZF收入。再通过建立土地供应长效机制,合力规划土地供应节奏,保证新建房产的规模;此外还要加快建设租房市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低端住房需求。

所以最后,我国房地产很可能形成一个租售并举的房地产市场。一二线城市,继续可以卖自持物业租赁地块赚钱。而在三四线库存多的地方,可以靠收房产税来补充地方ZF税源。

到了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被解决的那天,难道房价还能维持如此高位吗?

本轮下跌不同以往!

有人就要说了,前些年ZF不照样在调控,可是房价还是越调越涨?

即使微有下跌,但是在调控之后还会上涨。

而楼市之所以在严厉调控之下如此坚挺,就是因为一直有大量的货币流向了房地产领域。

那么楼市为什么会如此具有“诱惑力”呢?

历来,资本都是具有逐利性的,哪个领域利率低,那么货币就会往哪个领域流。

而房地产贷款经常是基准利率打个八折、九折,一般房地产按揭贷款利率不足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它实体行业贷款利率往往是上浮百分之几十,加上各种管理费、中介费,贷款利率可能接近10%。

换了你,你会把资金投向哪里?

于是北京率先打响了第一枪,从5月1号开始,对首套房贷款实施基准利率,而二套房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这意味着终于在利率方面开始重视了。现在,我们看到其他地方也在纷纷跟进。

房地产一旦加息,意味着房贷将会上升。这时候炒房客的投机成本就会剧增,当然刚需者也会躺枪,购房压力将会增大。

现在更大的问题是,不但房贷提升了,而且银行根本就不想给你贷款了,相信现在申请贷款的朋友们也能明显感觉到贷款越来越难拿了。

一是由于政策调控,二是由于资金成本上升,现在,大多数银行开始收缩房贷业务,控制房贷增量,同时在资金配置上更倾向于开展资金回笼快,收益高的业务。

这时候又该有人说了,以前ZF不也曾调控过利率,也曾收紧过流动性过吗?最后央行不照样熬不住市场的鬼哭狼嚎,没多久就开始放水了吗?

但问题是,这次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放水,都是建立在全球货币宽松的基础上,但是现在美国、欧洲都在各自收紧,尤其是“全球央行”美联储,又要加息又要缩表。

只要美联储一动,全球央行就得跟着动。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央行即使想放水,也会放不出来!

现在抢房的人要惨了!

这段时间经常有粉丝来问蜜姐,虽然ZF调控如此严厉,但是一些专家仍然劝他们买买买,专家表示,在中国,只有买房才能跑赢GDP!未来房价一定会上涨!能买房者还是要尽早买房!以前没房的,现在都后悔了!

当然蜜姐是不否认好的房子仍然具有投资价值。房地产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决定房价真正走势的,仍然是人口、经济、产业等这些硬性指标。

所以,长期持有优质房地产,总不会错,但是蜜姐觉得,这么做顶多也就是勉强跟上财富增长的平均水平而已。房子是一定要买的,但是也要选择时机不是?

这就好比股票定投,虽然大量研究告诉你,定时定量投资一定可以平滑风险可以赚钱,可是如果你非要在牛市最顶点的时候冲进去,又有多少钱可以赚?

而且要想赚钱,除了高抛低吸以外,时间成本也是很重要的。就目前来说,热点城市的房价已经很难上涨了,如果你在这时候买房投资,等于是让钱空转两到三年。

另外,现在国家调控正是严厉,各种提高买房成本,比如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等,不仅是买房的成本迅速上升,而且你也没法享受能大大提高房子收益率的杠杆优惠。

还有,我们应该注意到,美联储是从明年开始一年3次,两年6次上调基准利率,那么如果央行跟随美联储的步伐进行加息,上调基准利率,那么根据住房贷款合同里的约定,银行的基准利率上调后,就会对大家的利率进行调整。

这样就坏菜了,之前买房的就肯定会受影响了,如果央行跟随美联储的进度来算,那么目测加息会有1.5%,对于之前的购房人来说,也就意味着到2020年的时候,你们将面临比现在多1.5%的还款压力。

比如500万的房子贷款7成,25年期,那么月均就要多支出5000元。

更何况,现在各种大佬们都在集体看空楼市。郎咸平疾呼:“中国楼市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他说十年后中国房价会暴跌,马云也说八年后房子如葱,王健林也放狠话希望万达不再有房地产收入。

别说现在买房的成本越来越高、资格也越来越难拿;就算你买了房,就算房价上涨也跟你没关系,因为你卖不出去;你自己不住,租房也拿不到高价,收的房租还比不上每月还的贷款呢,你说这是哪门子的投资?

至于刚需者,蜜姐觉得你未来将有从容的时间可以选房、看房,若非急用,也不妨观望观望。

什么时候可以买房?

就目前形势来看,你以为房价真跌了?现在就能抄底了?

用数据来说话。

从70城房价同比变化看,3月70城房价同比上涨10.30%,比2月10.56%增幅回落了0.26%,比1月10.69%增幅回落0.39%、比去年12月10.80%增幅回落0.50%。

这说明什么?

房价涨势减弱、涨幅不断收窄,但是房价总体还在上涨,并且保持高位上涨的形势。房价的涨幅回落,实质上就是房价上涨的幅度下降,不是房价真正的下跌。

要知道,新闻中的个例不代表全部!你自己看中的房子,要亲自去跑跑盘才知道。

那么新政这么严,大招一个接一个,为何房价不降反升?

因为楼市是流动性实在太差,尤其是现在国家还在控制楼市流动性的情况下,这种商品反应一向是滞后的。

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房价下跌之前都要经历一段市场的反应时间。房地产界的一位业内人士给出了答案:一般政策传导期半年,开发商硬扛期半年,等房价下跌预计要到明年下半年。

蜜姐觉得,这还要取决于城市,因人因城因地时间不一。

比如要看限贷出台的政策时间和政策力度,对房价的推动能力最强的,是改善需求和投资需求。钱多人也多,调控只要打到他们身上,力度越大,房价就能得到控制。

当然,蜜姐所说的下跌,绝对不是暴跌,而是回调或者是缓跌。ZF的真正目标绝对不是为了大比例降房价,而是希望稳定房价。

ZF是不希望房价大涨的,但是更不希望房价大跌,一来还得指望土地财政挣钱,二来房价暴跌引发的后果是我们承受不起的。

所以,一旦15个热点城市房价真正的下跌并且下跌过快,ZF就该出手救市了,房价调控会转变成房价稳定的刺激政策出台,避免房价崩盘。

这时候,就是你买房的最好机会了——价格在底部,信贷变宽松。
作者: gfyk    时间: 2017-6-3 08:54
房价崩了有人托,
表价崩了谁管?
作者: rootchao    时间: 2017-6-7 09:49
房价崩了真能去托的起吗

作者: gfyk    时间: 2017-6-14 20:39
中国5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9.6%,创出历史最低增速,为连续第四个月放缓。

中国央行发布的5月中国金融数据还显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超过预期的10000亿元,持平于前值;社会融资规模1.06万亿元,不及预期的11900亿元,大幅低于前值(13900亿元)。

M2增速持续回落

对于M2同比增速放缓,中国央行在随后发布的答记者问中表示,这主要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反映:

5月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同比少增1.42万亿元,下拉M2增速约1个百分点。货币持有主体的变化对此也有所映证:5月末金融体系持有的M2仅增长0.7%,比整体M2增速低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金融部门持有的M2增长10.5%,比整体M2增速高0.9个百分点。此外,5月份财政性存款增加5547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3928亿元,也暂时性地下拉M2增速约0.3个百分点。
央行表示,估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同时,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有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和解读。例如,表外理财产品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亦具有货币属性,但未计入M2。

上周,接近央行人士就曾对M2增速放缓有过警告:“‘削峰填谷’将是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的方向。过去GDP两位数增长,M2也是两位数增速势头成为过去式。现在市场是时候清醒了,GDP个位数增长成为常态,未来M2增速将会平缓下行,甚至降至个位。”

此前,银行上报自查同业业务和委外投资规模的时点6月12日,被延期多达三个月,机构获得部分缓释资产的喘息机会。

路透今日报道提到, 根据中国央行的部署,央行上海分行正在对辖内部分银行的信贷需求和项目情况、以及银行资产质量和潜在风险等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研,“目前是摸底,后面相对来说可能会有政策的微调,看看各家行到底有什么情况再决定微调着力点在哪里。”

央行旗下《金融时报》还发文称,央行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 "不紧不松" 、“稳健中性”的状态。

M1/M2剪刀差

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中国5月M1货币供应同比17.0%,预期17.6%,前值18.5%;M0货币供应同比7.3%,预期6.0%,前值6.2%。

M1/M2剪刀差为7.4%:



M1/M2增速均明显放缓,主要由股权与其他投资项大幅减少1.42万拖累。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下,金融体系内部的信用派生受到抑制,打击各类套利不仅使同业负债受到影响,银行存款也因查票据套利等因素出现了滑坡,使广义货币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新增信贷

5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11万亿,高于季节性均值与市场预期。其中,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已连续4个月回落至4396亿,居民户中长期贷款为4326亿,占总新增值的比重维持在40%左右。

社融:表外融资萎缩

5月社融新增1.06万亿,主要由1.18万亿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支撑。其中,非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新增仅1534亿,是近7个月的次低水平。

社融方面变动最大的数据为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245亿元,同比少减3822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2462亿元,同比多减2212亿元。

企业债券融资大幅净减少,可能反映出货币市场利率对实体直接融资成本影响正逐步增强。今年以来,企业已经推迟发债计划或者取消发债明显增多。据路透不完全统计,5月中国债市共有66只短融、超短融、中期票据及企业债等取消或推迟发行,总金额661.83亿元;今年前五个月信用债累计取消金额已达到320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央行金融统计数据还是路透近期对十余家不同类型机构的调研,均反映了实体信贷需求旺盛的情况,企业取消发债转向银行贷款多增亦得到受访银行人士的普遍印证。

在穆迪看来,中国核心影子银行正是由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这三方面构成
作者: gfyk    时间: 2017-6-14 20:39

钱越来越少了。表越来越多了。
等着表贩子们抛盘吧
作者: gfyk    时间: 2017-6-14 23:01


作者: loveyummy    时间: 2017-6-14 23:04
本帖最后由 loveyummy 于 2017-6-14 23:37 编辑

一直想等着表贩子甩卖的那一天,怎么眼见劳越来越贵了
作者: 天涯在哪    时间: 2017-6-16 10:08
劳力士水鬼 肯定崩盘

作者: gfyk    时间: 2017-7-21 08:50
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了,
减杠杆开始了,
房价开始持平或者跌了,
下面看表市的表现了

作者: gfyk    时间: 2017-7-21 08:54
比黑天鹅可怕 中国最大的“灰犀牛”究竟是啥?
分享
0评论2017年07月20日13:45        新华社

  因为一篇评论,“灰犀牛”一词大热。

  7月17日,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的首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文 | 位宇祥

  本文由财经国家周刊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比黑天鹅更可怕,“灰犀牛”是什么?

  八年前,一本超级畅销书《黑天鹅》让大家熟知了“黑天鹅”这个词汇,所有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于是都拥有了一个绝佳的代言词。那么,人民日报所提到的“灰犀牛”指的又是什么呢?


  
据查询到的资料,“灰犀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古根海姆学者奖得主米歇尔·渥克于2013年1月在达沃斯全球论坛上提出的,根据他所著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性的攻击力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所以危险并不都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更多只是因为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

  换句话说,同为会造成金融系统崩溃的重大问题,“黑天鹅”突如其来,而“灰犀牛”则厚积薄发。

  当你正面临一头两吨重的猛兽,愤怒地喷着气,直直地盯着你,随时准备向你扑来,将你撞翻在地的时候,为什么要去害怕一只奇怪的鸟儿呢?

  2

  谁曾经被“灰犀牛”撞翻?

  “灰犀牛”是一种大概率危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上演。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更像是“灰犀牛”,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现,但却被忽视。

  比如,2007年至2008年的那一场金融风暴,对某些人来说是“黑天鹅”性质的事件,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风暴是众多“灰犀牛”汇聚的结果,早期的警示信号就摆在那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在危机发生前,不断发出警告;

  2004年,一份联邦调查局(FBI)的报告提醒人们提防抵押欺诈的大范围爆发;

  2008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的风险报告指出,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衰退、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居高不下的油价都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推高了经济崩溃的风险性。

  再比如,柯达的衰落。胶卷时代,柯达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几乎成为摄影的同义词,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但作为传统胶卷领域的霸主,柯达守着既得的利益,“固步自封”,经历过种种,最终导致了没落。

  而现在,不平等问题可能也是一只“灰犀牛”。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复苏持续疲软,中产和贫民阶层生活持续恶化,贫富差距扩大,最终成为触发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诱因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帆指出,未来经济学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收入不平等,这是悬在全球经济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3

  谁是中国最大的“灰犀牛”?

  当下的中国经济,谁是“灰犀牛”?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认为,房地产泡沫是毫无疑问的最大“灰犀牛”:

  一方面,对于中国房价的泡沫化已经没有争议,但另一方面房价调控却陷入“空调”的境地,不断逼空,导致很多人产生“房价永远不会跌”的错觉。

  环视全球的房地产泡沫,都符合两个特征: 一是周期长,一轮大牛市超过10年并不稀奇;二是泡沫破裂时地动山摇,犹如雪崩和泥石流,逃生非常困难。  

  第二只“灰犀牛”是“货币贬值、资金外流”引发类似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金融动荡。最近两年,受国内资产价格高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下降至3万亿美元。尽管最近外汇储备趋稳,但主要是外汇管制加强的结果,人民币贬值预期仍未消除。

  第三只“灰犀牛”是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目前官方公布的银行不良资产率在2%左右,这是非常好的数字。但市场并不买账,从银行股的股价表现看,不良率显然存在低估。很多银行股的 PE(股票市值与净利润之比)在5倍左右(A股市盈率中位数70倍);PB 在1倍以下(即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覃汉则认为,中国“灰犀牛”风险点主要体现在:

  1)银行仍面临缩表压力,下半年非标资产清理、资管委外赎回压力仍然艰巨,第一轮自查结束后,第二轮还会有监管细则出台对具体业务的冲击。尤其不少银行更依赖同业理财、同业存单融资,刚性资产续接的流动性压力更大,委外集中赎回引发的抛盘加重和流动性压力仍未完全消退。

  2)目前正处在海外流动性最宽松阶段,美债利率已下行2016年11月加息之前位置2.15%左右,但事实上,到目前位置美联储加息节奏还没有转向变慢的预期,仍然是维持2019年基准利率到3%的预测,甚至缩表进程上更加提前,美联储仍坚持鹰派紧缩的基调,欧日央行也有宽松退出的预期。当前全球极度宽松的流动性预期和风险偏好存在逆转风险,意味着海外流动性将开始收紧,美元中期强势可能再获支撑。

  4

  “灰犀牛”还有多远?

  对于被普遍认为是最大的“灰犀牛”——房地产泡沫,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团队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分析了中国房价安全垫的厚度。

  美国家庭平均房贷支出与收入比从2000年之后快速上升,2000年时该指标为65%,但2006年时已经是99%,无限接近房价的压力极限。当家庭的全部收入只能用于房贷支出时,崩盘是早晚的事情。2007年美国家庭平均房贷收入比达到了101%,突破极限后旋即爆发危机。


  
2006-2016年间中国家庭房贷支出与收入比从33%上升到了67%。2013-2016年,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和房价增速大幅上升,类似于美国2001-2004年居民主动加杠杆的过程。


  从家庭部门的债务来看,2016年的中国类似2004年的美国:货币政策开始发生转向,资产价格迎来拐点,家庭部门的债务和杠杆仍将上升,随着2016年下半年中国收紧了货币政策和出台房地产限购政策,中国家庭部门也将经历从主动加杠杆转向被动加杠杆,但房贷收入比可能还会继续上升。

  天风证券认为,这不是一个善意的信号,中国的“灰犀牛”可能开始动起来了。幸好,中国现在的房贷收入比相比美国爆发危机时的水平,还处于相对安全的区间,我们离“灰犀牛”还有一段安全距离,这给了我们平稳跨越债务周期的空间。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也表示,居民部门杠杆率和房地产市场泡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居民部门的杠杆极限看,Cecchettietal在2011年利用18个OECD国家1980年到2010年的数据进行估计,给出了居民部门杠杆率警戒值是85%,我国目前44.85%还远未达到这个阈值,低于韩国91.6%和日本62.2%。

  5

  如何应对“灰犀牛”风险?

  在每一次、每一组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危机。米歇尔·渥克在书中给出了“灰犀牛”危机的应对策略:

  1)要承认危机的存在。

  2)要定义“灰犀牛”风险的性质。

  3)不要静止不动,也就是不要在冲击面前僵在原地。

  4)不要浪费已经发生的危机,要真正做到从灾难中吸取教训。

  5)要站在顺风处,眼睛紧紧盯住远方,准确预测远处看似遥远的风险,摒除犹疑心态,优化决策和行动过程。

  6)成为发现“灰犀牛”风险的人,就能成为控制“灰犀牛”风险的人。

  具体到中国市场,刘胜军建议,在“灰犀牛”日益临近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当保持谨慎,尽量保持手中的流动性,不要急于做房地产市场的“接盘侠”,且要远离负债累累的大型公司和银行股。

  第一,树立坚定的风险意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资产组合保持合理的分散化。

  第二,踏空房地产大牛市的朋友们,这么多年的心理煎熬都挺过来了,再继续坚持几年吧,千万别在泡沫破灭前冲进去当“接盘侠”。

  第三,远离恒大、融创之类的“债多不压身”的大户,警惕庞氏融资陷阱,远离银行股
作者: gfyk    时间: 2017-7-21 08:55
本帖最后由 gfyk 于 2017-7-21 08:56 编辑

保持风险意识
保持流动性
买表要三思
作者: gfyk    时间: 2017-7-21 08:55
保持风险意识
保持流动性
买表要三思
作者: MAXANGEL    时间: 2017-7-22 02:17
马甲 发表于 2017-3-30 15:59
** 一 码 事 儿

这都屏蔽。。。

什么字?





欢迎光临 名表通 (https://www.watchlead.com/w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