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运动之芯] 【好贴转载】SEIKO放棄Spring Drive了嗎?

[复制链接]
765633

   发表于 2012-10-31 13:34: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logan 于 2015-2-5 17:55 编辑

Spring Drive
很久沒寫SEIKO的長篇文章了,這個星期一口氣寫了兩篇,忽然開始思考一些之前沒好好想過的問題。
回想2007、08年,那個時候我真的是一天到晚在寫SEIKO,然後寫的都是Spring Drive,那個時候著實讀了不少資料,Spring Drive的相關知識我可以說是滾瓜爛熟,沒想到這次寫到他們的計時機芯9R86的時候才發現我已經忘記Spring Drive的日差是幾秒了,算算原來我從2009年以後就沒有好好寫過Spring Drive,而SEIKO差不多也是在那個時期將重心轉往機械錶的。
2007、08年是SEIKO推Spring Drive(以下簡稱SD)的高峰,而計時機芯9R86則是他們的終極產品——當然,論複雜程度的話它的上頭還有CREDOR小自鳴、睿智和130週年的三問錶,不過那些大錶只是用來炒熱氣氛的,SD真的做起來的話計時碼錶這種基本功能才會是他們的主力。SEIKO從2005年開始差不多把全副身家都壓在SD上頭了,接下來的幾年間他們可以說甚麼招式都出過了,9R86推出的那一陣子更是做了不少怪錶,看得我有點提心弔膽的。策略上SEIKO對SD的期待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想要靠一門獨家技術跟瑞士品牌拉出區隔,但在我們外人看來,它的失敗也是可以預期的。講失敗可能有點言重了,不過我們看了幾年就很明白,SD最多做到所謂的「第三隻錶」,想要打進第一線幾乎可以斷定是不可能的了。然而這個發展我們看得出來,SEIKO自己難道看不出來嗎?SD對SEIKO來說是一場非打不可的敗仗,只是這次重新檢視這一切,我開始猜想他們一開始是將停損點設在哪哩?而經過了這一役之後,他們到底獲得了甚麼? 我認為打從一開始SEIKO就將停損點設在計時碼錶,因為想想,如果到這裡都還做不出個成績的話,接下來也沒什麼好做的了,所以在9R86推出的那兩年SEIKO可以說是精銳盡出,既然是最後一仗了自然也沒什麼餘地好留的了。打完這一仗之後SEIKO也很乾脆地退場了,集團的主力開始轉往機械錶,SD也交出了救世主的棒子,改以一種非常慵懶的方式推出新產品,像是最近Prospex最近跟探險家三浦雄一郎聯名推出的新款就是一例,這種商品鎖定的族群非常小眾,而錶款搭載的是甚麼機芯他們也不太在意,在這種產品中使用SD無關勝敗,另一方面又為SD保持了曝光度,對SEIKO和SD本身來說可能是最好的安排。
但回顧幾年前SD那轟轟烈烈的一戰,SEIKO在這裡頭又得到了甚麼?簡單來說,我認為是發言權吧。憑良心講,SEIKO狂推SD的那幾年並沒有對市場造成甚麼有感的變化,我猜SEIKO在這裡頭應該也沒賺到甚麼錢,不過他們的的確確秀出了他們有多少技術力了,也許那些主力消費者最後仍然對SD沒興趣,不過下次SEIKO推出新款的時候,他們應該願意多花幾分鐘看看他們在搞甚麼。我認為這就是SD這一戰的成就;至於代價呢?那我就算不出來了。


33条回复

返回列表
沙发
发表于 2012-10-31 13:55: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logan 于 2015-2-5 17:55 编辑

写的真复杂!!再加上繁体字,眼累!!

板凳
发表于 2012-10-31 14:2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logan 于 2015-2-5 17:55 编辑

倒是想整个SD,不过现在这国际行情,观察下再说。那款计时表看起来确实不错。

地板
发表于 2012-10-31 15:4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logan 于 2015-2-5 17:55 编辑

没图啊``````

5#
发表于 2012-10-31 16:2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logan 于 2015-2-5 17:55 编辑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 Seiko 可以放弃 SD 了...
站在钟表史的角度, SD 是个里程碑!
站在保守派的角度, SD 是个冷笑话?
在下浅见, 研发 SD 真的是用心之举; 是 Seiko 打算重席石英危机的逆天之势?
而时不我予.
套句之前说的...
胜者王侯, 败者寇.

6#
发表于 2012-10-31 17:2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logan 于 2015-2-5 17:55 编辑

也许,重新打算。。。。

7#
发表于 2012-10-31 17:22:33 | 只看该作者
表是好表   机芯也是好芯  日差半秒  生不逢时啊  在这个讲工艺 讲历使 讲复杂功能的年代价钱就是  王道
8#
发表于 2012-10-31 20:25:40 | 只看该作者
Spring Drive似乎销售很不好,市场不认可,任你再强大也难混了.
9#
发表于 2012-10-31 21:36:09 | 只看该作者
怀念一下英年早逝的赤羽好合。
10#
发表于 2012-10-31 22:42:03 | 只看该作者
但是肯尝试还是好的,求新求变才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11#
发表于 2012-10-31 23:12:00 | 只看该作者
市场不认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Seiko这个品牌也算是有点档次的,GS至少在美国市场还是有一些地位的,产品线很丰富,高低端都有;Seiko的质量也有口皆碑,哪怕是低端的,质量也过硬;SD技术也难说有啥缺陷,日差半秒。
据我看,是手表市场不需要这方面的新技术。SD不如机械表纯粹,不比石英表准确,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1:03:06 | 只看该作者
SQLTZ 发表于 2012-10-31 07:12
市场不认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Seiko这个品牌也算是有点档次的,GS至少在美国市场还是有一些地位的,产品线 ...

http://watchlead.com/wbbs/forum. ... %3D55%26typeid%3D55
慢慢看
13#
发表于 2012-11-3 13:49:39 | 只看该作者
价格决定的。就我曾经有过的一块GS SD来说,个人感觉要是价格不是公价的6W大几,而是做到欧米茄档次的3W大几,还是很可以玩玩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3:58:50 | 只看该作者
baiser_de_paris 发表于 2012-10-31 00:25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 Seiko 可以放弃 SD 了...

站在钟表史的角度, SD 是个里程碑!

这话对路啊!

个人觉得,钟表发展下去两种路线,电子石英技术向卫星对时甚至原子钟微型化方向发展;机械表如果在发展技术的话肯定要向高科技路线发展,然后继续发掘前人失败过的概念,譬如什么真空概念,免润滑技术等等。

SD其实不上不下,相当尴尬,有点像音叉表,属于过渡性技术,用来做主打其实不智。
15#
发表于 2012-11-3 17:31:5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精工还是在力推这个技术,只是比较吃力,尤其在西方市场大环境都不好的情况下。
还是我以前说的,上太空那只,3万的话我有兴趣,但也不是冲着SPRING DRIVE去的。
16#
发表于 2012-11-3 19:39:28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问一下,那两块红色大电池技术厉害在哪儿?sd技术高级在哪儿?
对SD真的不了解还忘各位不吝指点。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1:31:31 | 只看该作者
shek329 发表于 2012-11-3 01:31
现在精工还是在力推这个技术,只是比较吃力,尤其在西方市场大环境都不好的情况下。
还是我以前说的,上太 ...

三万?什么币种?

记得你之前说过,机械动力石英表这个技术其实很尴尬,实用时计的科技发展方向将会是太阳能为基础的自动对时技术;而机械表的高科技走向将会是全面高科技材料化,再引进前人失败过的概念。SD技术其实只是人动电能的升级版,机械部分还要上油保养,电子部分换件还不方便,个人觉得真的没有什么意思。
18#
发表于 2012-11-4 06:06:58 | 只看该作者
人民币。
喜欢那个表,也是冲着太空去的,而不是SPRING DRIVE。飞亚达用仿制7750做的中国太空表(原始设计而非复刻那一批)我也非常有兴趣,但是我最多只能出5000元人民币的价格。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6:11:27 | 只看该作者
shek329 发表于 2012-11-3 14:06
人民币。
喜欢那个表,也是冲着太空去的,而不是SPRING DRIVE。飞亚达用仿制7750做的中国太空表(原始设计 ...

飞亚达的那款表价钱应该不贵吧?
20#
发表于 2012-11-4 06:55:19 | 只看该作者
公价1万多,比较喜欢50只那个限量版。但最多就值5000。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2 19:45 , Processed in 0.150987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