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州流金岁月钟表维修 13925124671
打印

[基础资料] 感叹下瑞士的机芯打磨

[复制链接]
558823

   发表于 2012-7-19 12:13: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handy 于 2012-7-19 12:13 编辑

        好久没上ebay,一上去就发现一只毛胚机芯在卖,通过跟打磨修饰好的机芯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瑞士顶级打磨修饰工艺的水平,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毛胚


成品


下面是上图牵涉的工艺的一些大图,可以看得更仔细

倒角夹角

锐利的尖角

整齐细密的鱼鳞

钢轮齿间倒角

黑色抛光的钢件

宝石沉孔抛光

螺钉边缘和狭槽倒角

        这些工艺的实现,需要技艺高超的制表师沉着、认真、不计成本地操作,据VC厂的资料显示,单是夹角倒角的培训就要18个月!很赞同国产机器老师之前的看法,瑞士工艺是百年历史沉淀,不是急功近利做得出来的。
        有时候真的感觉咱们怀表迷很幸福,以比新表低很多的付出就可以享受到如此高级的修饰艺术,岂一个爽字了得?

23条回复

返回列表
24#
发表于 2014-3-10 15:57:41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真的感觉咱们怀表迷很幸福,以比新表低很多的付出就可以享受到如此高级的修饰艺术,岂一个爽字了得?
23#
发表于 2014-3-9 03:16:58 | 只看该作者
xhandy 发表于 2012-7-19 16:47
工艺上两者还是比较接近的,但用料上开始不同了,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和加工精度的提高,很多怀表的元素在 ...

这么说比较公允:每一类时计都因为不同的使用环境而有自身的功能需求;船钟和座钟因为不能经受颠簸,所以可以装备精度极高却非常脆弱的结构包括所谓天文台擒纵和芝麻链;怀表虽然不像手表那样会直接面对复杂的使用环境,但是上述的脆弱性极高的那些结构显然已经不堪大用,所以,马式擒纵,直接传动轮系等结构开始显示出真正的用处,而且随着材料技术的提高,这些真正适合便携时计使用的结构的表现不仅能够达到那些精密而脆弱的结构所能达到的技术性能,还开始超过了原有的水平。

手表时代,四化是目标:小型化,机心自动化,四防化和装饰风格多样化;怀表的技术发展已经为手表时代的机心打下了极其扎实的基础,剩下的就只有多姿多彩的设计空间供其发挥了。
22#
发表于 2013-9-9 11:01:23 | 只看该作者
xhandy 发表于 2012-7-19 16:47
工艺上两者还是比较接近的,但用料上开始不同了,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和加工精度的提高,很多怀表的元素在 ...

科技和工艺是相生相克的一组矛盾;定位,则是决定一类特定的产品能否以最美的面貌呈现在市场的重要因素。
21#
发表于 2012-8-1 14:07:26 | 只看该作者
中级以上的表,无论看得见的地方还是看不见的地方,全部打磨的非常漂亮。真是敬业呀。
20#
发表于 2012-8-1 10:55:51 | 只看该作者
好玩 发表于 2012-7-31 18:51
现在的的制表工艺和以前相比差的很远了。

现在的根本谈不上是制表,那是削钢块
19#
发表于 2012-8-1 10:51:3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的制表工艺和以前相比差的很远了。
18#
发表于 2012-8-1 09:11:33 | 只看该作者
xhandy 发表于 2012-8-1 09:10
可以这样叫吧,只认得国外叫EBAUCHES,米版有没有兴趣找只回来自己加工?

没设备没技术,只停留在摸表阶段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9:10:02 | 只看该作者
机械米 发表于 2012-8-1 09:01
这个好像有专门的称呼——空白机芯
就是指没有发条和摆轮的未深加工的零件
不知说的对不对

可以这样叫吧,只认得国外叫EBAUCHES,米版有没有兴趣找只回来自己加工?
16#
发表于 2012-8-1 09:01:5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好像有专门的称呼——空白机芯
就是指没有发条和摆轮的未深加工的零件
不知说的对不对
15#
发表于 2012-7-27 13:09:48 | 只看该作者
精悍
14#
发表于 2012-7-27 13:09:41 | 只看该作者
精悍
13#
发表于 2012-7-27 12:54:43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2-7-22 17:28:39 | 只看该作者
打磨这样的机芯不知要花多长时间。。。。。。。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8:47:41 | 只看该作者
小表迷 发表于 2012-7-20 04:25
翁版说的在理啊,拿1900年前期怀表的工艺和1940年左右高级腕表机芯比较一下细腻程度是不是差不多?

工艺上两者还是比较接近的,但用料上开始不同了,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和加工精度的提高,很多怀表的元素在手表机芯上已经消失。比如上链用的狼牙轮,因为发条材料的改善,所以40年代后连PP的怀表的摒弃了,更不用说手表;金套筒消失了,因为加工精度提高了,宝石轴承的制作技术也成熟了;平衡擒纵叉没了,因为摆频提高了,重叉用不上...........
10#
发表于 2012-7-20 04:25:17 | 只看该作者
翁版说的在理啊,拿1900年前期怀表的工艺和1940年左右高级腕表机芯比较一下细腻程度是不是差不多?
9#
发表于 2012-7-19 18:18:58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真的感觉咱们怀表迷很幸福,以比新表低很多的付出就可以享受到如此高级的修饰艺术,岂一个爽字了得?
我在找爽一下的机会。。。
8#
发表于 2012-7-19 18:04:2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7#
发表于 2012-7-19 16:46:29 | 只看该作者
xhandy 发表于 2012-7-19 00:43
其实您的见解更重要

不吸纳,不消化,谈何见解?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6:43:24 | 只看该作者
nomorewatch 发表于 2012-7-19 16:19
这话对路,所以我帮您加进语录里了

其实您的见解更重要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公司简介|隐私政策|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名表通 | www.watchlead.com ( 粤ICP备14096658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364

GMT+8, 2024-6-10 06:17 , Processed in 0.164801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8-2015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